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山西面食风俗文化论文有哪些

山西面食风俗文化论文有哪些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山西面食风俗文化论文有哪些

  说起面食不得不说一下山西,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面食文化发展已久,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西面食文化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山西面食文化论文篇1

  浅谈山西面食与旅游开发

  摘要:“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是对山西面食的高度评价。山西面食在开发中存在着品种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鉴于此,笔者大胆地将面食与旅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地分析旅游市场,试图找到面食文化与旅游的合适切入点,将面食产品中的“食”和“游”充分发挥,让面食不仅可以满足游人食欲的需要,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是增加知识、探索民间文化的载体。通过推荐几条有代表性的面食旅游线路。让面食成为山西旅游宣传的一张名片和山西旅游的创新产品,让“晋食天下”的品牌打得更响亮。

  关键词:山西面食 存在问题 旅游开发

  一、面食在山西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起面食,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品尝面食美味,可谁又能想到面食却能对山西旅游起到促进作用呢。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给山西留下了数量丰富、价值独特的面食旅游资源,至今仍迷醉着游客的双眼,而灿烂多姿、内涵深厚的山西面食文化则足以丰富游客的山西之旅。

  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山西面食不仅是食品,更是一件件精彩绝伦的工艺品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在饱览山西的美景之余,搭配以欣赏山西的面食艺术,尤其是山西面食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将会给游客留下永远难忘的印象。

  在山西,娱乐不仅仅是观黄河歌舞,听五台佛乐,看平遥大戏,赏乔家民俗等,参与制作面食也将成为一项很好的娱乐活动。

  当游客从山西旅游归来,其行囊中装满了山西的面塑、面样和面人,以及闻喜煮饼、稷山麻花和孟封饼等,品尝和观赏着这些颇具特色的民间食品时,一定会回想起这次收获颇多的山西之旅。

  二、山西面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面食资源如此丰富,但开发成熟的有多少?客人知道多少?其孕育的面食文化有多少?这是我们在进行面食开发时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山西面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品种单一

  山西面食自古以来就全国闻名。对于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说,很想品尝山西地道的面食,更想了解山西的面食文化,但我们山西的面食店提供给他们的却极为有限,几样常见的面食,“一面百样,一面百吃”还停留在导游的嘴上。

  2、宣传不够

  我们至今找不到一本系统而翔实地介绍山西面食的书籍、看不到一个能够反映山西面食发展和演变的相关展览或博物馆,找不到一个能够把山西的主要面食制作技艺展现在游客面前的面食店,对于山西面食,我们确实做得还不够,起码在宣传上还无法和“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评价相吻合。

  3、开发力度不够

  俗话说“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如今的山西面食正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对于那些来山西旅游的游客来说,三晋名胜是吸引他们前来的主要动力,山西面食仅仅是他们换换口味的选择。蕴含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山西面食在人们的旅游行程中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曾经轰轰烈烈举办过几届的太原国际面食节也因为各种原因停办了。山西面食,何时真正走向世界?

  三、山西“面食之旅”推荐

  结合山西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面食文化,笔者推荐以下面食之旅。

  1、了解并州风貌,欣赏面食表演

  太原古称并州,拥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凌霄双塔是太原城的标志,来到太原可以看到晋阳古城的旧址和记载着自西周至明清几千年来尘封历史的晋祠,以及主题公园――汾河公园,碧波、绿草和别具一格的雕塑构成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新的旅游景点,古城新貌尽在其中。

  此外,太原还有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如“一窝酥”、 孟封饼等,都是饼中佳品。逢年过节,人们总是设法买些孟封饼,一来自家过节品尝,二来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表示对人敬重。

  2、感受晋商文化,领略民间面食

  在中国近代的商业文明中,晋商无疑是重要的一支。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商业奇迹,成就了山西“海内最富”的光荣,如常家、乔家、王家,还有平遥古城和绵山,同时足迹遍天下的他们也将晋中地道的民间面食带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远至海外。在晋中以吃家常饭为主,有碗托、包皮面、蘸片子、焖面等,还可学做家常面食,比如猫耳朵、揪片、河捞,临走时一定要带些特色食品回去,有疤饼、子推蒸饼、太谷饼等,都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上好礼品。

  3、探寻民俗风情,体验面塑制作

  河东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摇篮,见证着中华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脍炙人口的民谚让洪洞成为中国根文化的源薮。那些根植于民间的面食、面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着古老的民俗,让我们走马河东,体验面食制作,探寻民俗风情。河东以蒸食为主,有晋南硬面馍、花馍等。来到河东,可观看和参与面塑的制作。面塑是山西最古老的面食,它是从农村婚丧嫁娶的宴席上来的。现在,很多高级宴席上的面食造型,也是面塑。面塑作为面食艺术,是山西的精粹。看着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在自己的手中诞生,那份成就感一定妙不可言,同样您也可以将这些面塑带些回去送给您的亲朋好友,还有有名的闻喜煮饼、稷山麻花、芮城麻片,存放久而不变味。

  四、山西面食旅游开发的建议

  旅游业已经成为山西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山西旅游的前景辉煌,山西面食理应为山西旅游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山西面食一定要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面食,如成立一个三晋面食博物馆,让更多的餐厅和面食馆推出面食表演,同时配专人讲解,以弘扬山西面食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山西。还可以在著名旅游景点附近建立更多的农家客栈,在农家客栈中提供地道的农家饭,并且让游客更多地参与制作农家饭,提高旅游的体验性。建议山西设立土特产商店,做好风味食品的包装,和物流合作帮助游客进行商品托运,让游客把产品带回家馈赠亲友,间接地宣传山西和山西面食。把面食转化为特色的纪念品,将面塑做成小模型,让面塑成为游客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

  总之,孕育在山西灿烂文化中的山西面食,应该随着山西旅游的蓬勃发展得到更大的发展,在丰富游客食文化的同时,助推山西旅游。

  山西面食文化论文篇2

  浅析山西面食文化

  1.背景

  面食文化是以面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围绕着面食的历程、特点、饮食习惯而不断发展的过程。

  1.1 形成

  一种文化的形成必然会有悠久的历史,山西的面食文化也不例外,悠久历史的积淀使山西面食文化达到了令人不可想象的程度,山西面食在汉代已经出现,宋代得到丰富,明代进一步完善,清代得以大面积传播。山西面食文化经过时代的沉淀,不断完善,才得以形成今天的山西独特的面食文化,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而形成。

  1.2 地理区位

  任何区位的饮食文化模式,是由环境、气候、植被等因素长期变异所决定的。山西地处内陆高原山区,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显著,大小旱灾多易发生,可谓十年九旱。山西除汾河两岸外,大都为山区,适宜耐旱五谷生长。历史上,交通又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别明显。在这样的条件下,取材于当地所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杂粮,限定了饮食向着面食文化模式发展。而面食文化模式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种植向杂粮种植发展。再者,山西中北部地处高寒之地,对饮食的要求自然是温热型,且食用方便,而面食恰好符合这一要求。

  1.3 人文因素

  山西任何一个地区的人,特别是农家妇女,都能做一手可口的面食,通过煮、蒸、炸、烤等手段,把单调繁琐的家务,变成了诗化的劳动。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提高饮食文化的生产技术并非需要丰富的知识,而是每一个文化社会赖以存在并成功的基本保证,而这个基本保证无疑得力于广泛的群众性。山西曾经是中国商业的中心,山西商人(晋商)在我国清代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地位。晋商除了具有民间共同的饮食习惯外,还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风俗。在他们的饮食中,主食也以面食为主,烧、蒸、煮、炸的诸般面食,从造型到花样乃至风味,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因此可以说,山西商人的饮食习惯对山西面食文化的形成也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

  2.特色

  山西面食独特的食物结构、烹调技艺以至饮食风尚,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大范围属“北方型”,但与毗邻的陕西、河南等诸省区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3]。

  2.1.精益求精

  山西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造成了粮食生产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大致南部以小麦为主,中部和东南部以谷子、玉米、高粱等杂粮为主,北部以莜麦、荞麦、大豆为主。特定的自然条件与传统农业,为山西的面食提供了物质基础。山西人制作饭菜较为讲究,花样多,品种全,饮食丰富多样。即使家常便饭,也非常讲究烹饪技术,善于粗粮细做,细粮精做。民间经常食用的面食就有五六十种,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杂粮面食品,堪称山西面食一绝。例如,风靡山西的包皮面就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单纯的粗粮面涩粘,入口难以下咽,而将白面与粗粮面合二为一则既解决了粗粮面的难以入口,又解决了吃饱的问题,一举两得。直到现在,尽管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但包皮面还是山西人喜食的面食品。

  2.2种类丰富

  山西面食既然已形成一种文化,其规模必然蔚蔚大观。蒸、炸、煮、煎、烤等诸般手段样样俱全,依次形成的面食种类令人眼花缭乱。仅普通农家每日面食,若刻意追求,可以做到一个月面食不重样。那些以不同材料和成的面团,在农家妇女手里,经擀、削、拨、抿、擦、压、搓、漏、拉等手段,普通的面团在山西人手中可以做出拉面、刀削面、刀拨面、饸饹、剔尖、猫耳朵、揪片、油泼面等,而且除了使用白面外,山西人广泛使用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小米面、玉米面等多种杂粮制作不同式样的面食,各有味道,别具特色。施之以不同的浇头,便可变幻出姿态各异,色、香、味俱佳的面条。山西面食有三大讲究,一讲浇头,二讲菜码,三讲小料。浇头有炸酱、打卤、料、汤料等。菜码很多,山珍海味、土产小菜等可以随意而定。小料则因季节而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除了特殊风味的山西醋,还有辣椒油、芝麻酱、绿豆芽、韭菜花等。

  3.独特的饮食习俗

  山西人的饮食习俗在北方地区是非常独特的。特殊的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山西独特的面食文化,而面食文化又孕育了山西人特殊的饮食习俗。

  3.1 喜好面食

  山西人嗜好面食,这种习惯由来已久。除晋南部分地方外,各地居民大多如此,且山西人过去吃饭少有蔬菜,全凭盐、醋相佐,口味明显偏重,从生理上需要大量水分,形成了喜汤食的习俗,吃干面条后喝点面汤是山西居民最为突出的饮食习惯。

  3.2 爱吃盐醋

  山西民间人爱吃盐、醋的习惯,历史悠久,区域广泛。这同当地的水土特征、自然气候和多数人以杂粮为主的生活条件有着直接关系。如贫乏的餐桌上,全靠盐、醋来调味。一方面艰苦的劳作之后,身体需要大量盐的补充。山西“水硬”,即碱性强,加上山西人以杂粮为主,如高粱、莜面等,都是不大好消化的,需靠醋来中和、助消化。醋的营养价值颇高,并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山西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名醋,其中“山西老陈醋”味道最好,堪称调味佳品。山西民间日常饭菜用盐量也非常大。民间有“咸香咸香,无盐不香”之说,人们对盐的重视由此可知。山西人吃“味重”食物的习惯至今仍无多大变化。

  3.3 居家饮食

  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人们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这一风俗的形成,大概与农村信息长期闭塞,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有关。村民利用吃饭的机会聚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谈论家常,有的相互交流种植、养殖经验,有的则传播时事新闻。天寒季节,农家老小共同就餐,长辈居中央,子女坐两旁,媳妇边上坐,方便盛饭、添菜。一家老小,热闹红火。20世纪50年代以后,合家围桌共食日渐成风。广大农村居民夏秋两季仍有端碗上街吃饭的习惯。

  山西面食文化能体现出山西人的智慧和聪明,山西人与面食的关系有如生命之伴随,没有面,吃饭就不香;没有面,生命就无味。本文旨在通过揭示山西面食的形成因素、特点及习俗,让世人能够真正地了解山西面食文化的内涵。令人遗憾的是,山西面食在全国还只是徒有虚名,其真正的文化内涵还远远没有为世人所了解,因此,研究山西面食文化,让他人对其更多了解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镇西.魂系山西[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P125.

  [2]张正明.试论明清晋商文化[J].长春:史学集刊,1997,(2).P23.

  [3]王崇熹.谈饮食文化内涵和饮食业的非文化现象[J].陕西,西安.中国烹饪研究,2000,(1).P83.


猜你喜欢:

1.山西面食广告词

2.山西面条的具体做法

3.山西民俗文化论文

4.山西面食作文500字范文

5.山西文化论文参考范文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山西文化论文”

301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