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主要目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范文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逐渐多元化,特别是微信、朋友圈、博客等社交网络的兴起,使中职学生每天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迫使中职教师决策越来越依靠数据分析。大数据正以一种庞大的信息力量影响着中职教学的发展,从教育角度来看,教育管理、思维方式、学习行为、教学评估等方面,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因此有理由相信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
1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BigData)从字面含义理解,即是大的数据集。作为一个较为抽象且新兴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从狭义上讲,大数据是指庞大的数据量,即人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数据集,也就是大数据的字面含义;从广义上来讲,大数据是应对庞大数据集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工具的集合。归纳起来大数据有四个特征,分别是:
1.1大量性(VolumeBig)
大数据的数据量巨大,TB的数量级已经不能满足其数据的需要,而是延至PB以及ZB、YB级别。
1.2多样化(VariableType)
数据的结构类型从单一的结构类型变为多样化类型,包括网页、图片、音频、视频、地理位置等半结构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资料。
1.3高速化(VelocityFast)
数据产生的节奏与生活的快节奏如出一辙,因此需要高效、及时的数据监测、处理方法。
1.4价值高和密度低(ValueHighandLowDensity)
连续不断的监控数据流,实现360度监测,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2用大数据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大数据时代影响下,信息的获取方式直接影响技校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能与时俱进,适应大数据时代,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并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与机遇。
2.1教学理念的转变
伴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大数据、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将给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将不再仅限于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目前在线学习盛行之时形成的,在这样的形式下传统教学模式则起到辅助的效果。与限定时间空间、按部就班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将逐步改变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更适合中职学生,更能够提供自主的学习空间,中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有效减少中职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学习过程中可避免产生疲乏,提高学习效率。中职教师可通过挖掘学生群体的学习行为模式,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即可得出学习规律,进而判定出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强调,并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复习指导。通过大量的教学数据,对中职课程资源进行反复检验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教学资源的优质性。
2.2教学内容的创新
大数据时代教育活动中,知识是海量的,技校生获得知识不仅是从教师那得到,还有更多的知识是从“网络”中获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技校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也被记录下来。因此,教师应针对各专业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以中职各学科培养目标为基础,合理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将大数据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等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将相关的教学问题、应用问题等进行合理配置、分类,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合,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开放式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不但能激发技校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还可引导技校生形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模式,对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大数据引导下的创新教育不是单纯地只注重操作的结果,它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因此需要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有效利用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等先进手段于教学中。“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已经在我国各个地区得到了积极推广,使得大量的优质资源共享共建成为了现实。相对于“慕课”而言,“微课”走的是精兵之路,即精细化管理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困惑,可暂停、重放,方便个人达成学习目标。在这样的模式下,课程设计上就有很大不同。技校生可先通过微课实现自主学习,如遇到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师提供指导,在课堂上则主要通过实验、讨论、作业等活动消化所学的知识点。在充分了解“慕课”、“微课”、“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实现由知识培养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2.4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
考核评价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把基于大数据挖掘的算法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评估工作之中,找出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等因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更加科学的决策信息,让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师需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科研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以适应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是对中职教师对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的新要求。
3大数据为中职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探索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发展规律,寻找未来教育的方向,从而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入大数据技术,才能给教学带来真正的变革,让每个技校生都能以适合自己的步骤和方式来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1有效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以往教师存储的教学问题、解决方案,为有需要的教师推荐类似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即实现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教学问题解决,调整教学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优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从依赖于教师有限的面授转向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完全有可能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自适应性的个性教学,即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数字化,并与大数据测试分析系统建立联系,包括教材、学习活动和学习兴趣偏向。通过数据分析,如通过对错题分析发现学生哪些知识点的掌握有问题,并因人而异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补救辅导,如自动推送相关问题知识点的对应知识讲解与测试等,进而对教学步骤进行合理安排,助力于教学改革。大数据使自动发现学生学习爱好、学习习惯和成就评价成为可能。
3.2提升中职教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通过对大数据教学分析的应用可引导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3.3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时性
将大数据技术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上,可结合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在课外用在线课件、微课等资源预习、复习课程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互动,拓展了师生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强化学习效果,无形中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能够加深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4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课题,需要较长的过程。要紧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思想、方法与理论,在不断的尝试中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范文二: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计算机是信息社会最主要的技术手段,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面向众多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到了全体职业院校的90%以上。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发展到所有中学以上级别的院校普遍开设相关课程,形成蔚为壮观的全民普及和应用计算机的热潮。
1职业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提出
向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计算机是先进科学技术的结晶,又是大众化的工具。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学校不应当培养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应当努力培养有理想、会学习、能创新的人才。通过对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能激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追求,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推动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为什么在职业教育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2.1我国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
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代出现了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从90年代初,在我国掀起了全国性的第二次计算机普及高潮,刚刚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在我国己开始出现了一次新的计算机普及高潮,这次高潮的普及的对象是一切有文化的人。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
2.2计算机学科教育对职业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促进
2.2.1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事实证明,计算机学得好的人一般不会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们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有创造性,能动手,会学习。因此,在学校中开展计算机教育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2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在解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两者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
2.2.3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具体的科学知识,还学习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瀚海,任何人都不可能通晓天下成为万能科学家。比学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需要时能发展自己的知识,并且能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事物。
3如何在职业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3.1把握好计算机基础课教育的尺度。
首先,要摆正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制定计算机教育的规划时,除了规划计算机课程外,还应当规划怎样在其他课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只有把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中,才能使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育真正全面、深入和持久地进行下去,也才能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结合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其次,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知识不能只靠听课就能掌握,必须大力加强动手实践环节,包括作业、编程、上机、上网、做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拓展知识。压缩课内学时,增加实践环节和课外自学是发展的趋势。有的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完全通过上机学习。最后,把握好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深浅度。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必须牢固地树立以应用为目标的计算机教育的思想,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不能认为应用低级、理论高级。理论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应用也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不应把应用简单地理解为使用甚至操作。只有把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中,才能使职业教育的计算机教育真正全面、深入和持久地进行下去,也才能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结合本专业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和实践。
3.2提高计算机学科教师授课水平和教学素质。
目前各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承担着面向全校的计算机课程,任务繁重,往往难以保证进修提高的时间。而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知识更新的速度快得多,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对师资要求更高,计算机教师需要比其他教师更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否则,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不少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学习不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为了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十分重视计算机师资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每年学习新的内容。实际上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已被教育领域所重视,计算机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计算机学科教育己成为现今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选修课之一,那么,职业教育就更应该要求将计算机教学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和技能相结合的学科。计算机学科作为一门蕴涵着高科技且尚在发展中的学科,它实践性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极大的自我学习、自我创作空间,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自我学习培养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相关文章:
2.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毕业论文
下一篇:关于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