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作用论文
关于音乐作用论文
音乐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出现最早的艺术形式,距今已经有几千余年的历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音乐作用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音乐作用论文范文一:当代电影音乐作用和功能
一、电影音乐的含义
电影是一门视听合一、音画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而“听”和“音”,就是指电影中的音乐元素。具体来说,所谓电影音乐,就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既可以是一些经典音乐的直接运用,也可以是作曲家针对影片的量身定制,虽然电影音乐仍然保留了音乐基本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但是其艺术构思、情感表现等都会受到电影的制约,并对影片的气氛渲染、情节发展、形象塑造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和价值也是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艺术,是当代电影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当代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功能研究
(一)环境渲染
无论何种类型的影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下徐徐展开的。也就是说,音乐能够使所要营造的环境更为突出。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渲染时代环境。每一部电影都是时代的产物,也自然会受到时代环境和氛围的影响,所以当切题的电影音乐响起后,很快就能将观众带入到那个特殊的时代中。如影片《茉莉花》,整个影片分为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对应不同的时代,所以主创方特意选用了能够彰显时代特色的音乐。如茉的故事中,选用的是民国时期在上海十分流行的西洋爱情歌曲;莉的故事选用的是建国初期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喀秋莎》,而花的故事选用的则是改革开放前后耳熟能详的《小城故事》。即便是抛开影片,仅凭这几首歌曲,也能够精准的推算出故事发生的年代。其次是情感环境的渲染。影片在表现过程中,会形成如高兴、寂静、沉闷、悲伤等多种类型的情感,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情感反应。而在将这种情感反应传递给观众的过程中,音乐则是最佳的选择。比如著名影片《辛德勒名单》中,在德国人捕杀犹太人的那场戏中,就响起了长时间的节奏短促、旋律单一的音乐,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每一个犹太人脸上惊恐和不安的表情,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近乎窒息般的压抑,这就是音乐的神奇力量。最后是对地域环境的渲染。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着代表性的文化。通过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运用,则能够更加真实和生动的反映出当地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如《骆驼祥子》中的京韵大鼓和三弦、《秋菊打官司》中的秦腔、《黄土地》中信天游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说,在环境渲染和气氛表现方面,音乐正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
(二)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是电影表现的一个重要目的,且因为电影中的形象类型是十分丰富的,分别有着不同的个性,所以应该予以有针对性的刻画和表现。除了常规的电影手段之外,音乐则是一个重要的帮手,其能够以听觉的方式准确诠释出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有时候甚至某一段音乐一响起,就立刻会让观众联想到某一个人物形象。如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中,每当花木兰出场时,响起的是一段慷慨激昂的交响乐,从而使花木兰这一巾帼女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当皇帝出场时,响起的则是一段管乐,刻画出了皇帝那种威严的形象。而当匈奴士兵出场时,响起的则是众多低音乐器,给人以诡异之感。每一种类型的人物形象都有与之相契合的音乐相配。《教父》中的主人公维克多里昂,从外表上来看,其掌管着整个家族,并有着众多追随者,可谓是一个另类的成功人士。然而其内心是十分孤独和压抑的,对此导演特意选用了一段略带伤感的旋律,由大提琴、圆号等较为沉稳的乐器奏出,由此刻画出了一个坚强而孤独的教父形象,并对其悲剧的命运予以暗示。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麦克里昂,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避难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爱人还是遭遇了不幸。这时候则响起了《柔声倾诉》这首委婉凄美的歌曲。麦克也想做一个正常人,也想和自己的爱人生活下去,但是在现实面前,这种想法注定是一种奢望,刻画出了其孤独无助的形象。可以看出,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是有着独特功效的,很多经典电影形象之所以能够长存于观众的脑海中,正是得益于电影音乐的巨大帮助。
(三)情感表现
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情感的抒发,电影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在电影音乐的帮助下,电影中的情感能够以一种高度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有效激发起观众的想象、联想和回忆等,并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如好莱坞电影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的经典之作《燃情岁月》,被誉为“人生一般的音乐”,因为影片本身可谓是一部史诗,而经典配乐则贯穿于影片的始终,让人们通过音乐,看到了片中人物并联想到了自己的出生、成长、壮年和老去。出生的时候,旋律是单纯而清澈的;成长的时候,旋律中似乎带有几分不羁;壮年的时候,则是雄壮的交响乐;到了老年的时候,音乐则慢慢地趋于平缓,仿佛陷入了沉思之中。音乐和电影情节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感触和思考。电影版本的《玉观音》,安心为了让杨瑞忘掉自己并开始全新的生活,主动选择了消失。此时响起了两人都十分喜欢的那首《比我幸福》,“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再痛也不说苦,爱不用抱歉来弥补,至少我能成全你的追逐”,正是安心此刻所思所感的真实写照。伤我的痛我的我的最爱。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也是人在感情中的可悲之处。心存一份美好、一段回忆,愿他比我幸福。可以看出,在很多时候,仅仅依靠画面的力量,是难以使情感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的。唯有通过音乐,才能将这种情感作用于观众的内心,让观众通过影片联想到自己,获得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联想激发
电影画面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事件表述,总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不可能事无巨细、完完整整地都呈现在画面中。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则可以予以有效的补充和延展,通过对观众想象和联想的激发,获得“笔不周而意周”的效果。正如波兰音乐学家丽萨所言:“由音乐而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够给视觉观察以丰富的补充,两者共同完成情感的体验和建构。”比如《活着》中,主人公富贵正愉快地走在大街上,并响起了广播中播放的歌曲。虽然观众并没有在画面中看到喇叭,但是却丝毫不影响想象的展开,观众可以从中联想到富贵此时此刻的心情,而自己的内心中也有了相应的反应。张艺谋《菊豆》中的主题歌《铃儿歌》,原本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但是却被著名音乐家赵季平进行了灵活的改编,其节奏放慢了一倍,然后用民族乐曲埙进行演奏,每当这段低沉而凄凉的旋律响起时,虽然画面中并没有出现菊豆,但是观众很快就会联想到菊豆那苦难的身世和悲惨的命运。《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曾多次运用了古典音乐《乡村骑士》的前奏曲,每当马小军看到米兰时,这段音乐就会适时地响起,由此营造出了一个带有梦幻氛围的色彩,并由此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初恋和那段懵懂而迷茫的记忆。可以看出,对于观众而言,电影画面表现是一种主动的给予,而通过电影音乐激发起观众的想象和联想,则是一种观众主动的建构,并由此获得了更加深刻和真切的体验。
(五)情节发展
当音乐融入电影之后,就会受到电影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中去。如国产电影《立春》,讲述的是王彩玲这个小地方的音乐教师,执著追求自己声乐之梦的故事。尽管自身的嗓音条件和物质条件都十分有限,但是其仍然梦想着“唱到巴黎歌剧院”去,所以几首艺术歌曲,就成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一开始是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暮春》,以音画逆行的形式呈现在影片中。歌曲的大意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暖风中吹过自然而清新的味道。”但是画面中的表现却完全与之相反,立春后的这个北方小城,还笼罩在萧瑟之中,天空中的灰蒙蒙的雾霾,都和歌曲中描绘的意境有着天壤之别,由此体现出了王彩玲的另类和她在艺术道路上的艰辛。第二首《为艺术为爱情》,出自歌剧大师普契尼的代表作《托斯卡》,歌词大意是:“我对爱情和艺术如此的虔诚和执著,为什么上帝却总是对我冷酷无情。”其出现于影片的中间,当时王彩玲正参加广场演出,但是突然下起了大雪,人们纷纷离去。此时的王彩玲在大雪中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第三首《月亮颂》,出现于影片的后半段,这是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作品,歌词大意是:夜空中的银色月亮,你的光芒照耀远方,请告诉我我的爱人在哪里。”此时的王彩玲刚刚受到了爱情和事业的双重打击,来到小酒吧里买醉。一边哭着一边还要继续踏上去北京的征途。通过这部影片可以看出,整个影片的情节发展,与这几首歌曲是紧密相关的,几首声乐作品,使其既是影片的配乐,又是影片的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也是充满了创造性的。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电影艺术的大发展,电影音乐的作用和价值也得到了凸显,不但成为影片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影片进行艺术表现的得力助手。所以作为观众来说,要在电影研究和鉴赏中对其有充分的重视;而作为电影和音乐工作者来说,则要在充分尊重电影和音乐本质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影片实际需要,创作出更多精彩和优秀的电影音乐,真正让两者珠联璧合,比翼双飞,成为两种艺术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标志。
关于音乐作用论文范文二:音乐作用下的语文教学论文
一、动听的音乐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与思维力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歌唱或者演奏或者是倾听,都蕴含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悠扬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情放松,缓解人们的身心疲劳。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可以表达人们的所思所想。文字也是一种符号,通过文字可以表达内心感情。将音乐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身心放松,进入“假消极状态”,让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更加的集中注意力,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与思维能力。例如《荷塘月色》的宁静,《我的空中楼阁》的那种静谧,《祝福》之中的哀婉,《孔雀东南飞》中所蕴含的缠绵凄楚等等,这些都可以用音乐来表达。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可以为学生播放《秦桑曲》或者是《梁祝》,通过其中的缠绵凄楚的曲调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让他们能够更加的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还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洗涤。
二、通过配乐朗诵,帮助学生体会文中意境
很多时候在教学一些离现代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特别是文言文)时,由于学生对相应的历史环境已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在感情上很难引起共鸣,带着一种“我只是看客,一切与我无关”的感觉,在朗诵的过程中很难将感情投入到朗诵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配乐,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由于这是苏轼所写的两首《赤壁赋》中的前一首,作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这个时期作者拥有十分矛盾的思想: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朗诵这首前赤壁赋时可以选用古筝曲《高山流水》,因为这首《赤壁赋》当做表现出了作者比较乐观的精神,通过高山流水可以很好的将学生的感情带入到文中。
三、运用音乐进行课堂导入,渲染气氛
语文课本中所描述的很多情境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都遇不到,造成了学生很难体会到课文中所描述的那种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过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在学习《鸿门宴》时,可先让学生听歌曲《霸王别姬》,当音乐声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四、利用音乐引导写作,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文学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特别是音乐所提供的广阔的情感空间为人们的审美想象提供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地,音乐几乎突破了一切的时空限制,可以让你的思想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教学的过程中,作文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很多学生都视作文写作为洪水猛兽。在作文课上播放相关主题的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写作主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写作。而且音乐所表现的主题相当宽泛,不同经历的人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主题的理解也会不同。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声音到画面、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同时音乐所包含的旋律与节奏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审美共鸣。正因此通过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例如为学生布置以“母爱”为主题的写作时,在讲述的过程中配合播放一些充满柔情的并能表达母爱的曲子。讲述完后再播放一首满文军的《懂你》在凄婉唯美的旋律感染下,整个堂课都笼罩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这时再让学生开始写作他们的母亲。在这样的充满深情的音乐感染下,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弦都会被拨动,从而写出更加充满情感的文章。
五、结语
不喜欢音乐的人很少,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同时音乐所能产生的力量又是难以估计的。将音乐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满信心奋发向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关于音乐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6.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