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坚持重视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是学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贺绿汀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影响分析
【摘要】贺绿汀(1903-1999),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是我国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其民族音乐教育思想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引导了正确的方向。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使我国中小学生了解优秀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爱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在多元化教学内容中强调民族音乐的地位,从而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真正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贺绿汀;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中小学
贺绿汀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他在为我们留下大量钢琴声乐以及电影配乐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为中国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之一,贺绿汀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办学观方面首创“一条龙”的音乐教育办学体制,为高等音乐教育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贺绿汀不仅重视专业音乐文化教育,而且在全民音乐文化培养方面强调普及意识,注重音乐对于普通群众素质所起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上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现代中小学虽然已经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美育仍然是有所缺失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育界的老师们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过分重视智育而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够完善的教育。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贺绿汀曾说,“高度发达的民族文化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既有宽厚的塔基还要有坚实的塔身和高耸的塔尖,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亦复如此”。笔者认为我们对于广大中小学学生的音乐教育就是金字塔的塔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发展智育、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同时还为金字塔塔尖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高等音乐教育输送高质量生源。
一、民族音乐遗产丰富但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民族音乐教育思想方面,贺绿汀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其民间音乐遗产之丰富,世所罕见”。民族音乐从古至今都应当是受到重视的,它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我们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其重要性,就目前音乐教材的设计中关于民族音乐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对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仍然是不完善的,首先相比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类所谓“主科”来说音乐只是“副科”,一周的课时只有两节(小学低年级)甚至一节(小学高年级、初中),课时安排量比较少。再有,在进行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所占比重不多,且相对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民族音乐的相关内容没有兴趣。笔者曾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音乐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对他们进行提问,“你喜欢民族音乐吗?希望对民族音乐有进一步了解吗?都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民族音乐?”学生中只有少数学习过乐器(钢琴、二胡、古筝等)的孩子喜欢民族音乐,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很容易感受到他们对民族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苦于接触民族音乐的渠道很少,难以了解到相关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觉得民族音乐听起来很“俗气、土气”。这些孩子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反而有很大的兴趣,认为那是动感音乐,听起来很“酷”。导致这情况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目前音乐市场上流行音乐占据主流,学生容易被大环境影响形成“追星”的风气,而民族音乐爱好者则寥寥无几。
二、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民族音乐教育
贺绿汀的办学思想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民族音乐是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热爱我们民族的音乐,自然就会热爱我们的国家,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贺绿汀做出了大量举措来保护我们的民族音乐,比如对民间音乐进行汇集整理;重视保护民族音乐遗产;面对外来的音乐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以及为民族音乐教育准备师资及教材。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重在新课标改革后明显增大,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接受和欣赏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给学生一个学习音乐的基础平台,了解音乐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文化的素养,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我们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时应该时刻思考如何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的、积极地、主动地学习。笔者曾教授过小学与初中有关民族音乐的课程,分别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的《游子吟》和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银杯》。在《游子吟》的教学过程中,因没有多媒体设施无法展示图片和影像资料,导入部分只能播放音频,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教学时运用钢琴进行教唱活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死板,内容枯燥无新意,学生积极性很低,不愿意开口唱,在欣赏环节,笔者给学生播放古琴曲《关山月》并且介绍古琴这一乐器,希望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古琴曲兴趣不高。而在《银杯》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导入环节播放流行音乐《乌兰巴托的夜》视频资料,视频中的“呼麦”和歌词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流行音乐过度到教材内容的同时给他们讲述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有关蒙古族的短调歌曲,是一首祝酒歌,同时给他们介绍蒙古人民的信仰和风俗,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草原风光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使学生感兴趣愿意自主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愿意开口学唱,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非常高,自觉要求分小组展示所学成果。通过这两节课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取有趣又生动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视频、影像资料,适当的将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民族音乐。
三、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民族音乐教育落实
目前,民族音乐教学的困难不仅是学生兴趣不高,从老师的角度看,有一些音乐老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较低,对于有关民族音乐的单元重视程度低,教学过程也是按部就班,这同样是民族音乐教学发展的阻碍。贺绿汀提出一个国家音乐文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文化水平的高低,要想提高国民音乐文化水平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理论水平较为全面的音乐工作者队伍。其中首要任务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如果教师的音乐知识丰富,有一定的民族音乐文化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了解、学习与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音乐,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用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去感化学生;其次,必须钻研教材,努力掌握民族音乐中各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征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力争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孩子真正地爱上民族民间音乐。贺绿汀就“如何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建设”这一问题曾提出“两个关键”和“两个基础”,要求师生“丰富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每人掌握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在建国初期,他曾在课堂上亲自用板胡教唱民族歌曲,这样的直观示范,能丰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虽然现在我们没有要求每人必须掌握多种民族乐器演奏,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同样应当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音乐文化修养,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笔者认为用民族乐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这样既能激起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多接触多认识民族音乐,同时又能起到丰富民族音乐感性认识的作用。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对于我们国家传统的音乐有一定认识,帮助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也能让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不至于到最后被流行音乐湮没导致“无人问津”的情况出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接触和欣赏到民族音乐,培养其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其喜欢上民族音乐,这样才能与音乐大环境中占极大比重的流行音乐“抗衡”。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心理凝聚力的纽带,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感情,有力地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成长。在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广泛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在音乐教育中传承优秀音乐文化及其理论是关系到音乐事业和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问题,必须充分重视并得以切实的实施。因此,我们应当遵从贺绿汀的民族教育思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钻研民族音乐教育的新途径,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3]姜瑞芝.论贺绿汀[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4]史中兴.贺绿汀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949-1995)[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李建.贺绿汀的民族化音乐实践与音乐思想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文艺学,2008.
[7]王蕾.论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2004.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二: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实践研究
摘要高校实施音乐教育旨在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展现大学教育的美育功能。音乐教育在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和实践性功能未充分发挥出来。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囿于智育与美育功能,过分注重基本音乐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德育与应用功能的传授。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进行深度拓展,形成制度化、灵活性、应用型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能促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促进大学生就业梦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大学生就业;内在逻辑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高等教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我国高校在经历大规模招生后,逐渐陷入人才急需与人才过剩相互矛盾的发展怪圈,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局便是高等教育病态发展的例证所在。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高校需要在理念、职能、规划、治理上作出回应。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自身教育功能的僵化问题,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的理性拓展是打破其功能僵化困局的发力点所在。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的现实逻辑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其变化同社会形态以及社会变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1]有学者将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归结为德育价值、智育价值、美育价值。[2]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指高校音乐教育活动对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力,包含德育功能、智育功能、美育功能、应用功能等,是促进高校凝聚文化内涵、大学生拓展素质的作用力。时至今日,社会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要随之作出必要回应,进行一定的功能及制度调整。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功能拓展受其本身发展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自身功能的僵化是首要因素。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功能僵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定位不明确。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面临“边缘化”窘境,部分高校只重视重点专业建设与发展,忽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学校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恰当加入艺术教育。当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功能主要定位为课程教学、审美教育,其道德教育、应用教育的功能未能发挥,甚至被忽略。二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单向化。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过于重视教师自上而下的音乐知识与技巧传授,忽视学生自下而上的交流与应用,只有教育传输功能,而没有教育反馈功能。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的外部驱动力。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被冠以“最难就业季”。2015年,大约有749万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庞大的就业群体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需要教育功能作出必要的调整,需要培养计划作出必要的改变。当前高等教育仍受应试教育辐射影响,许多大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获得奖学金,延续了高中的学习方式,高分低能现象突出,导致毕业后难以有效就业。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拥有艺术特长的毕业生可以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增加一点优势。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的理性拓展
“大学在转型之前需要一个理性的前设———理性的论证分析、理性的决策、理性的运行。转型的理性,显然首先需要转型理念的理性、转型精神的理性,进而达到转型决策的理性和实践操作的理性。”[3]高校音乐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大学转型一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稳健、有层次、分阶段性进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功能拓展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理性支撑。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的前提是对公共音乐性质与地位的理性认识。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性质和地位认识的不到位,将导致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不明确,使其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究其原因,国家高校艺术教育政策的笼统化和地方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导致了公共音乐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关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国家虽已出台了不少文件,但这些文件大多是纲领性文件,一些细则尚未制定。各高校依据文件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导致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情况良莠不齐。部分高校领导者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忽视音乐教育课程建设,认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无非是教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因此在教师聘用上偏重教师的理论素养,轻视其教学实践能力。加之受功利思想的影响,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公共音乐教育不能给学校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而且短期内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成绩,因此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高校音乐教育的长远发展。要拓展高校音乐教育功能,高校领导层要强化对音乐教育的理性认识,明确高校音乐教育的性质与功能所在,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奠定基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其功能拓展的有力抓手。高校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音乐艺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艺术,对学生听、视、音、唱、作都有一定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不影响课时计划的前提下,根据普通大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厅,在现场感受音乐的独特之处,深入感悟音乐名作中蕴含的艺术,提升艺术情感体验。器乐技能课可考虑购买一些经济、便于携带的小型乐器,如吹管类的乐器,这种经济实惠的乐器,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自备,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另外,由于普通大学生的音乐基础各有不同,对一些音乐基础条件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因材施教,提升他们的音乐技巧能力,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与社会实践性强化是其功能拓展的重要内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要抓住高等教育转型的有利时机,实施音乐艺术教育与社会应用相结合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将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人格完善紧密结合,将高校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将校内音乐教育和校外音乐活动紧密结合,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实践是锻炼能力的最佳手段,是拓展艺术类毕业生应用能力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实践应用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都是空谈,单纯的理论灌输和浮光掠影的音乐音像播放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功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艺术社团,在课余继续加强音乐艺术的训练与实践。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一面接受道德教育,一面提升音乐技能。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鼓励那些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演出,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三、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制度衔接
大学生就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大学生个体的共同努力。高校课堂作为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在增强学生文化知识、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公共音乐课堂承载着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传授大学生基本音乐知识与技能的重任。当代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艺术特长的大学生会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增加一抹亮色。另外,除课堂学习以外,大学生还可以在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课外实践中,提前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心理素质,为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当然,大学生就业状况各有差异,不是说高校音乐教育的功能拓展了,每个大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就业,而是说此举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助力,使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大学生就业的顺利实现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需要通过制度衔接起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的拓展是一种教育改革行为,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支撑。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至今日,已经逐渐形成一定的制度体系,但是还存在尚需完善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功能向德育和应用性功能方面拓展必须有一定的制度保障。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已经实施多年,已经建立起一定的音乐教育制度,在管理制度、师资制度、课程制度、教学制度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需要的是将现有的制度建设经验与当前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起来。当前,随着应用型大学的转变发展,以及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应在制度建设上做出一定的调整与变革,在优化原有高校音乐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在管理制度上,高校领导要重视音乐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本校实际条件,形成由副校长主管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管理体制,摆正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在学校内部治理中的地位,使公共音乐教育获得更好地发展。在师资制度建设上,高校要建立公平、透明、竞争性的师资引进、评价、晋升制度。教师是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的执行者,其素质、能力与积极性提高了才有可能实现高校音乐教育功能的有效拓展。在课程与教学制度上,在遵守国家关于高校艺术教育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高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多元化、针对性的音乐教育教材。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师要在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上多下功夫,了解当前的音乐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做一个想教、会教的教师。此外,在高校内部治理中,高校应尽快形成理性、高效、协调、执行力强的治理体系,以促使高校音乐教育功能拓展的顺利进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功能拓展需要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就业部门等其他行政部门的协调与支持。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而言,形成制度化、灵活性、应用型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模式,实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梦顺利实现的一种方式。当前,在高等教育大变革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充分挖掘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隐性价值,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建如.社会变迁、教育功能多元化与教育体系的分化:全球的视野[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3-8.
[2]司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如何体现教育价值[J].大舞台,2014(01):197-198.
[3]杨光钦.大学转型的理性与自觉[J].中国高教研究,2015(02):75-79.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3.大学音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