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 > 音乐鉴赏论文开题报告

音乐鉴赏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音乐鉴赏论文开题报告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的鉴别和欣赏,或者是认真地欣赏与回味音乐作品。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能够使学生聆听、感知音乐、体验美、鉴赏美,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鉴赏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音乐鉴赏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 音乐鉴赏课综合素质思索 》

  长期以来,音乐鉴赏作为普及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深受广大美育工作者及在校生的普遍青睐,多年来在学生的美育方面一直起着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针对普通学生特点,更有效地渗透音乐鉴赏教育理念,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呢?根据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和阶段性的主要特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而言,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普通的学生,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处于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学生运用“通感”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通感”是指性质和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所给人的相同的感受。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影子,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月光”与“影”同“梵婀玲”上奏着“名曲”看似毫无相似之处,可细细体味它们之间那种美妙、宁静、轻灵、飘渺、谐和的感觉是相同的。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运用这种“通感”。结合音乐主题,再结合自身的一种感受,进行音乐鉴赏将更有益于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这就是音乐鉴赏当中的“通感”。即视觉与听觉之间的一种通感,如果将这种“通感”运用到音乐鉴赏的讲解过程当中,会使学生很容易从作品当中体会一种来自于身边的切身的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的讲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强、知觉丰富,如果在音乐鉴赏课当中适当地将“通感”的方法运用到其中,将会提高音乐赏析课的授课效果。

  另外,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音乐语言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的说话的语言,音乐语言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完全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音的特征来表达的,当音乐所带给人的感受和人类内心对某件事物的切身的感受产生共鸣时,我们认为我们所说的“通感”产生了,有了这样的通感,我们就很容易与作曲家跨越时空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音乐鉴赏课也自然会达到一定好的效果。

  三、在音乐欣赏讲授过程中应当运用的三个“过渡”

  对于普通的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相对薄弱,但理解能力强所以在对他们讲解音乐鉴赏课时,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由浅到深、逐步过渡,根据这一原则,笔者总结归纳出了三个过渡。

  1、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不仅是因为声乐作品易于欣赏,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有歌词的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发展、和欣赏的规律,更准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在讲解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词、曲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旋律发展的特征,并锻炼学生在脱离掉歌词的基础上,依然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通过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在进入到器乐作品欣赏部分时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无所适从。

  2、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

  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审美习性,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比如说每每播放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尤其是在讲解作品结构时。学生较之就更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仲夏月之梦》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3、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

  比较而言,器乐独奏曲所表现的主题,大多都较为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欣赏时,更容易把握一些。比如在讲解和欣赏德国作曲家舒曼的钢琴独奏曲《梦幻曲》时,可以将此曲首先进行播放。待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即这首曲子是一首单主题音乐和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当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了什么单主题音乐以及什么是三部曲式。再讲解此曲的旋律及节奏的特征。并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旋律。之后再由独奏曲逐步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学会欣赏音乐。

  基于音乐在人的教育领域里的多种功效,使得音乐美育越来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而对于学生这一主要受教群体而言,由于其理解能力强,但音乐素养普遍偏低,又急需艺术教育的营养,所以如何能有效地对普通的学生施以音乐鉴赏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美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课题,因为“对于一个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美育也将随之而不断地进一步地深化,并将起到更为广泛而有效的作用。

  音乐鉴赏论文开题报告篇二

  《 音乐鉴赏课综合素质思考 》

  摘要:基于音乐在人的教育领域里的多种功效,使得音乐美育越来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而对于学生这一主要受教群体而言,由于其理解能力强,但音乐素养普遍偏低,又急需艺术教育的营养,所以如何能有效地对普通的学生施以音乐鉴赏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因为“对于一个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美育也将随之而不断地进一步地深化,并将起到更为广泛而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音乐鉴赏课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音乐鉴赏作为普及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深受广大美育工作者及在校生的普遍青睐,多年来在学生的美育方面一直起着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针对普通学生特点,更有效地渗透音乐鉴赏教育理念,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呢?根据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和阶段性的主要特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而言,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普通的学生,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处于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学生运用“通感”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通感”是指性质和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所给人的相同的感受。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影子,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月光”与“影”同“梵婀玲”上奏着“名曲”看似毫无相似之处,可细细体味它们之间那种美妙、宁静、轻灵、飘渺、谐和的感觉是相同的。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运用这种“通感”。结合音乐主题,再结合自身的一种感受,进行音乐鉴赏将更有益于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这就是音乐鉴赏当中的“通感”。即视觉与听觉之间的一种通感,如果将这种“通感”运用到音乐鉴赏的讲解过程当中,会使学生很容易从作品当中体会一种来自于身边的切身的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的讲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强、知觉丰富,如果在音乐鉴赏课当中适当地将“通感”的方法运用到其中,将会提高音乐赏析课的授课效果。

  另外,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音乐语言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的说话的语言,音乐语言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完全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音的特征来表达的,当音乐所带给人的感受和人类内心对某件事物的切身的感受产生共鸣时,我们认为我们所说的“通感”产生了,有了这样的通感,我们就很容易与作曲家跨越时空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音乐鉴赏课也自然会达到一定好的效果。

  三、在音乐欣赏讲授过程中应当运用的三个“过渡”

  对于普通的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相对薄弱,但理解能力强所以在对他们讲解音乐鉴赏课时,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由浅到深、逐步过渡,根据这一原则,笔者总结归纳出了三个过渡。

  1、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不仅是因为声乐作品易于欣赏,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有歌词的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发展、和欣赏的规律,更准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在讲解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词、曲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旋律发展的特征,并锻炼学生在脱离掉歌词的基础上,依然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通过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在进入到器乐作品欣赏部分时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无所适从。

  2、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

  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审美习性,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比如说每每播放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尤其是在讲解作品结构时。学生较之就更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仲夏月之梦》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3、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

  比较而言,器乐独奏曲所表现的主题,大多都较为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所以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欣赏时,更容易把握一些。比如在讲解和欣赏德国作曲家舒曼的钢琴独奏曲《梦幻曲》时,可以将此曲首先进行播放。待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印象后,再讲解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即这首曲子是一首单主题音乐和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当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了什么单主题音乐以及什么是三部曲式。再讲解此曲的旋律及节奏的特征。并通过自身的感受去体会音乐旋律。之后再由独奏曲逐步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学会和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学会欣赏音乐。

  基于音乐在人的教育领域里的多种功效,使得音乐美育越来越引起了人类的高度关注,而对于学生这一主要受教群体而言,由于其理解能力强,但音乐素养普遍偏低,又急需艺术教育的营养,所以如何能有效地对普通的学生施以音乐鉴赏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美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课题,因为“对于一个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美育也将随之而不断地进一步地深化,并将起到更为广泛而有效的作用。

有关音乐鉴赏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音乐系论文开题报告

2.音乐表演论文开题报告

3.音乐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有关音乐表演论文开题报告

5.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

6.音乐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73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