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 >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参考例文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参考例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参考例文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更好运行其职能,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持久联系,以期在公众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一系列活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参考例文篇1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

  摘 要: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 发展 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公共关系作为 组织内求团结、外求合作的传播沟通 艺术 ,正是一种追求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和谐共存、和谐交往、和谐发展的社会活动。就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本质、职能等方面谈政府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危机 管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政府公共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政府公关主体自身认识不足;对公众有倾向性的选择造成政府公关的偏失;传播沟通渠道不畅等严重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树立并强化公关意识;理顺公众关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注重公共关系传播,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同时,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要求政府组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加强政府公共关系,营造和谐的行政环境,拓宽公众政治参与的渠道,防范政府组织风险和危机,增强政府的感召力,提高政府协调社会矛盾的能力,巩固执政的基础。

  1 政府公共关系的概念

  所谓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方政府在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政府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向公众提供真诚的服务行动和有效的信息传播,达到政府与公众间的利益协调和信息共享,进而树立良好政府良好 信誉与形象的一种管理活动。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该从多角度着手,强调发展、公平、公正和公民道德。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设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眼点,是新时期的时代最强音。而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定位中的八大目标:法治、透明、有限、责任、服务、公平、高效、廉洁,也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了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公共服务型的政府,从而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形成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政府与民众共同治理国家。

  2 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

  公共关系所处理的是一个社会组织与它的公众之间的关系,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因此,公共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组织行为,政府也属于社会组织的范畴,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是套在政府脖子上的对公共权力进行自我约束和制约的“紧箍咒”,也是政府正确扮演角色,出色完成其职能,提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

  政府公共关系的这一本质决定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处理好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对于各项政策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在认知度、满意度、和谐度三个方面评价政府形象,促进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合理分配,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3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国家各方面事务行使着指导、管理、服务、协调、监督、保卫等职能。政府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必须运用各种传媒手段与公众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的社会沟通活动,以此争取公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这就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所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现代 政府的职能转换,政府公关已成为政府沟通内外关系的强有力手段,成为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府公共关系职能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它的主要职能是:

  第一,信息引导。

  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本质即有效达成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

  第二,沟通协调。

  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是指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公众之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所进行的思想与信息的交流过程。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的职能作用,化解矛盾,减少对抗,消除内耗,加深理解,形成一个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沟通协调、民主管理的和谐关系状态。

  第三,形象塑造。

  一个具有良好形象与信誉的政府,它的内政外交政策不仅容易获得国内人民的信任与拥护,也容易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公共关系被人们称作“塑造形象的艺术”。政府形象的塑造与维护又必须借助于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公关理论的指导及相应的 科学 手段的运用,所谓形象只能停留在表层,很难得到提高和完善。因此,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便成了政府公共关系 工作的核心职能。第四,宣传 教育 。

  政府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就是传播,即把政府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意图广泛向社会宣传教育,使社会各个方面对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理解,以获得更大的支持。第五,咨询建议。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将决策意图、打算和面临的困难告知公众,做到“政务公开”,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政府公共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其中之一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 历史 任务的必然要求。为此,应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公共关系。

  (1)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

  首先,各级公务员要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公共关系意识,要充分认识自身形象是政府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应以自己的行动来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本质。其次,加强公务员的素质 教育 ,使公务员切实做到一切为 社会公众服务,一切为 经济 建设服务,密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 联系,架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

  (2)合理设置公共关系机构。

  在政府机构中设置统一的政府公共关系机构,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执政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 的重要保证。要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上精简机构,强化政府公共关系职能。

  (3)实行政务公开,加大传播力度。

  切实实行政务公开,取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实行政务公开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以保证政府信息来源的畅通;加快 电子 政务建设,设立政府公告栏;借助大众传媒,把政府的大政方针、 计划方案等告知公众,并取得人们的支持,进而使公众的言行朝着有利于政府 管理目标实现的方向转变。

  (4)全方位地拓展民意沟通渠道。

  政府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就需要对公众的意见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和措施。了解社情民意应把握好以下渠道:一是信访部门。二是建立领导部门和领导人深入基层、考察民情的机制,这样才会得到真实的信息,掌握可靠的民情。三是建立民意测验机制。四是积极开展公众建议征集活动。培养公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的 科学 化、民主化。五是建立与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各种社会团体都联系着相当一部分群众,代表着一部分人的愿望和利益。由于这些社会 组织的代表性和专业性,政府部门与其建立定期协商和沟通的制度,可以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政策咨询的作用。

  (5)构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管理的最佳途径是优化程序性决策从而有效避免危机的发生,长治久安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公共治理结构的优化:治理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变为由政府、 企业 和社会组织各方有序参与的合作集体;治理规范由过去单纯的国家法令变为法令、道德和社会及公民的自主契约等并存;治理程序从仅仅考虑效率变为公平、民主和效率等并重;治理的手段由过去单纯强调法治变为重视法治、德治和社会公民自觉自愿的合作相互补充;治理的方向由过去单一的自上而下变为上下左右互动。

  参考 文献 ?

  [1]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廖为建.公共关系学简明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3]吴江.构建和谐相处社会——发展政府公共关系[J].国际公关,2005,(1).

  [4]黄洪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共关系[J].经济师, 2005,(11).

  [5]刘系发.浅谈企业公共关系的职能[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1).

  [6]陈耀春. 中国 政府公共关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参考例文篇2

  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

  【摘 要】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对于公共危机管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在探讨了政府公共关系和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和关系后,提出了政府公共关系和公共危机管理的展望性意见。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公共危机管理

  一、政府公共关系和公共危机管理的涵义

  政府公共关系,指的是政府为更好运行其职能,运用传播手段与社会公众建立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持久联系,以期在公众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的一系列活动。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其特有的采集信息、咨询建议、参与决策、协调关系和传播沟通的作用,与政府的管理职能交叉、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沟通,有助于建设一个民主、高效的现代政府。

  政府公共关系指以政府为主体,通过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等职能,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维护政府良好形象,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的一种传播活动。其中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行为权威性;二是有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的职能,有政策导向性和传播垄断性;三是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有全民参与性;四是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维护政府良好形象。

  公共危机主要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和重大损害,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政权有较大影响,要求政府和公众采取特殊措施予以应对的公共事件或紧急状态。一般而言,公共危机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威胁性。公共危机的出现会威胁到一个社会或组织的基本价值和目标。

  (二)不确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公共危机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对公共危机回应的不确定性。

  (三)时间的有限性。决策者不公共危机情形的处理,在决策上只有有限的反应时间,决策者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四)公共危机的双重效果性。公共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是危机也是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直面危机,危机可以促进制度的革新和环境的变革。

  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充分运用科学手段,对自然灾害、社会问题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威胁到社会利益和安全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预控、决策和处理,以避免和减少危机带来的危害,提高政府应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救治能力,达到稳定社会、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目的。

  现今,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政府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越来越为现代政府机构所重视。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作用

  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有助于增强危机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提高政府的信誉和威望,政府要搞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满足广大民众的意愿和要求,减少公共危机造成的危害,顺利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必须进行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

  (一)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沟通职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

  政府虽然在推行政令时,可以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却更重视建立在没有强制力和自愿基础之上的双向沟通,来确保政令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满意。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只有得到公众的支持,并吸引公众积极参与,才能有效成功的得以执行,而公众的参与又是建立在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获取职能,是公共危机中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

  在危机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能否及时获取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对危机是否进行正确处理的关键。作为现代民主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的政府公共关系,其重要一方面就是获取信息,为政府及时有效的进行决策服务。

  (三)促进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

  共危机管理科学化,指现代科学的应用和应对危机的科学管理。人类是在同各种灾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来战胜这些灾难的。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注重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大众媒体和互联网,为政府与广大民众、科技人员和专家学者之间构建直接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有利于政府的信息管理和集思广益,使政府能够及时听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

  (四)政府公共关系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21世纪以来,发生了两起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安全事件:一个是2003年的SARS危机,一个是2009年的H1N1危机。这两起事件表明,公共危机有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以控制和消除危机。通过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工具,与国外的个体、公众、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在反恐、科技、经济、卫生和生态等方面的合作,调动世界范围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共同应对危机,以抵御全球性的公共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危害。

  三、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官员的公共关系意识仍较淡薄。现在许多政府官员既没有认识到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自觉利用传媒手段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的意识。在此有必要谈谈“政府形象”这个名词,其主要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而政府的权威性及政策性都必须建立在社会公众依赖政府的基础之上,政府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及其工作的成败。

  (二)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意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领导干部更多考虑其权威性和政策性,习惯于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不愿脚踏实地为群众、为社会奉献,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群众带来满意和方便,用热诚的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赖。更有甚者,将手中的权力当作群众办事时的路障,进行“管、卡、压”,严重败坏了政府的形象。

  (三)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水平比较低。

  首先,从知识结构看,我国现有的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绝大多数人都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某些管理科学知识为政府公共关系的知识框架,以致于在从事政府公共关系的活动中,往往只能局限于搞政治思想教育等原则性的工作,而不能深入具体化。

  其次,从能力素质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素质也比较低。突出表现在创造能力和社交能力不强,老成持重者居多。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年龄结构偏高、偏老,使得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手段、形式、方法等等都趋向老成保守型。

  第四,从人员结构上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机构的人员也有些不合理。如男的多,女的少;老的多,年轻的少;不懂专业知识的多,懂业务知识的少;性格内向的多,外向的少,如此等等。总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比较低的。

  (四)政府公关人员与公众公共沟通不到位。

  由于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和官智民愚思想影响着政府公共关系人员,使其不愿与公众和媒体交流,而公民由于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公众冷漠现象是对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极其消极的态度。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使公众对危机的处理感到满意,而公众对政府公关行为的冷漠使政府的公关活动变成了一厢情愿的行为,由于政府公关人员与公众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必然导致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低效率。

  四、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改进和创新

  针对政府公共关系对危机治理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在以下方面努力和尝试,以提高危机治理的效果。

  (一)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心来处理公共危机。

  政府公共关系机构处于领导层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管理层与非管理层之间,在组织与外部公众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对内可以通过信息,充当参谋,而且对外可以代表政府发布信息,协调关系。

  (二)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代表着一种开明的经营管理观念,是顺利地、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思想基础,是公共关系自觉化的动力。但是,由于中国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官僚主义现象普遍存在,认为政府管理就是把人民当作管理、统治的对象,而不是看作可依赖的、服务的对象,所以这种治民的行政思想成为有效展开政府公共关系的绊脚石。所以要把真正有能力、有魄力、懂管理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来使政府的决策确实使公众满意,用良好的政绩来赢得民心。另外,还要提高政府公务员的意识,公共关系工作不仅是政府专职部门的任务,还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具有公关意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公众表明政府的工作思路,使公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更多的信任和理解。

  (三)建立合理的公关人员,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

  我国政府公关人员由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存在不合理,应让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女同志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因为他们不但精力充沛,沟通能力强,而且女同志感情更为细腻,在危机中与公众能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公关工作的顺利展开。针对公共关系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来改进,具体可以借助于当地的大学来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或自我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四)实现媒体的双向沟通,提高政府公关效率是危机治理的重要渠道。

  所以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借助于双向流通渠道,来展开公关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媒体而言,它既是公众情绪的催化剂、引导者,又是公众情绪的路标。政府危机公关中,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如果政府公共机构能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给媒体作详细的说明,媒体可以把政府的政策,巧妙地转换成公众的日常行为规则,既起到对政策的合理诠释作用,又引导了公众的日常行为,对危机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提高政府国际公关能力,实现公共危机国际合作治理。

  正因为一国人、财、物的有限性,在全球化形势下,公共危机的解决必须借助于国际组织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和治理。但是如果政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国外公众无法就无法得到及时报道,就只能通过本国媒体了解事态的发展。但大多国外媒体,故意扩大和缩小危机,必然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损。所以,一要建立有效新闻发言人制度,让高水平的发言人代表中国发布信息,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信任。二要求发言人了解媒体专业特性,对提问有预见性;三是博闻强记,不容易被问倒或出现常识性错误。以政府利用公共关系网络使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及时、客观、准确地了解公共危机发生、发展的相关信息,不仅是危机管理者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国外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重要条件。

  政府公共关系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我国必须更好的发展政府公共关系,从而更好的治理公共危机。

  【参考文献】

  [1]王晓成.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6).

  [2]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

  [3]刘文光.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2).

  [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新华文摘.2001(12).

294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