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 > 公共政策 > 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

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篇一

  《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 》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代表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的方略带领下,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图书馆以其独有的资源,在文化管理和传播上占有极大的优势,成为公共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该文立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着手,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间的重要关系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相应对策,积极推动我国社会的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述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不断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而浓厚的文化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常态,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含义。公共文化服务(Publicculturalservices)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构成内容,其旨在对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进行保障,在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服务体系下,通过为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资源以及设施等方式,从而满足广大公民多元化的公共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在政府指导作用下,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通过充分将政府及社会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共同建设文化组织机构,从而满足公民在公共文化方面的各种需求[1]。

  (2)公共服务体系在我国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形成由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一,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其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导者、组织者及管理者,通过制定相关文化服务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规范和管理,同时也承担着监督的职能;其二,文化事业单位,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构成主体,承担着生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职能,这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地方之一[2];非政府组织是现阶段我国社会文化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开放性的组织,是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有力补充,可使整个公共文化服务更加社会化和市场化;企业在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企业强大的生产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和基础建设产品上独占的优势,也成为公共文化体系的有效延伸和补给。

  2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高校图书馆(Higherschoollibrary)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其主要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为传播知识、培育高等人才以及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应在满足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新时期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提供支持。具体而言,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具有4方面较为显著的优势。

  (1)文献资源丰富。当前我国各地区高校图书馆总数达1700多所,藏书量高达6亿多册,书籍涉及的门类、学科齐全,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图书馆的电子文献不断丰富。另外,高校图书馆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资源和技术设备,将大量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渗透到高校的各学科及管理中,很自然地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3]。总之,让高校图书馆参与具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将丰富的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文化建设,也能补充公共图书馆资源的不足与匮乏,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发展。

  (2)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优良的设施。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办公自动化,并拥有全程的计算机管理,如图书的集成管理系统、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和文献检索系统等,另外还拥有电子类的期刊和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系统,大体实现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积极开设了专属的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4]。借助这些技术,高校图书馆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反过来,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使获得一些机构的电子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3)具有专业的图书文化服务人才。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人才构成逐渐向专业化、知识化以及高学历的方向发展。首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其服务意识也相对强烈。其次,他们熟练掌握网络信息资源,能运用各种搜索引擎,对具体的信息进行分类采集,并加以组织和整合,使读者能更加有效地阅读。

  (4)具有良好的阅读环境。高校图书馆具有比公共图书馆更加优越的阅读环境:宽敞明亮的阅读区,个性化较强的资料室以及功能齐全的多功能报告厅等;馆内气氛自由,文化品位较高,具有丰厚的文化气息,可以将阅读当作一种精神享受,并通过不断地文化熏陶,使人们养成高品位的文化生活习惯,有效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情操。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效促进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程度不深,整体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一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意识;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不能扩大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要积极改变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让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更新管理服务理念,提高服务主动性,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宣传力度。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要积极发挥这些优势资源的作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将服务意识牢记在心,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主动开展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宣传,使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高校图书馆,开展具体的活动,为广大市民普及图书馆知识。另外,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到省市区图书馆的联合服务中,让更多的人认识高校图书馆,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高校图书馆,推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2)以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如健身、绘画、抒发、收藏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图书馆应担负起优化人们生活品质的重任。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积极合作,可以建立流动的社区图书站,组织联合性的培训,开展一些内容丰富的读书互动等。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例如,司法学院专业的学生开展活动,可以侧重宣传法律知识;而音乐学院的图书馆可以适当地举办一些音乐鉴赏会,美术学院的图书馆可以办一些主体鲜明的画展等。将大量的文化知识送到人们的家里,使其通过掌握文化知识脱贫致富。

  (3)与专业的图书馆行业学会紧密配合。众所周知,图书馆的行业学会是一个地区图书馆的专业性行业组织,成为沟通各个不同性质图书馆的桥梁。学会发挥自身的智能,将不同的图书馆组织联合起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使来源于社会的资源又重新回到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使更多的民众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与市、区等不同行政区划内的图书馆进行有效沟通,运用图书馆行业学会的专业资源培训工作人员,使其掌握较高的服务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与行业学会联合起来,举办一些活动,推动资源共享,增加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5]。

  (4)扩大图书馆的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文化信息的共享平台。高校图书馆在满足自身科研及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应该扩大其开放性,放宽办理借阅证的人群,适当地增加周边居民办理借阅证的条件。尝试实行不同类型的借阅证,为广大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可以设置借阅证、阅览证、自习证、学习研究证等不同的证件类型,细化图书馆的读者,为周边的居民的阅读及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4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就是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这也会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种创新化趋势。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中,将高校图书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去,能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事业发展,运用有效的方法措施,让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冬林,庄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0):8-10.

  [2]ZhaiYan,CaoXueyan.ConstructionofLibraryPublicCulturalServiceSystemBasedonthePerspectiveofPublicResourceManagement[C]//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ublicAdministration(9th)(2013年第九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2013:512-518.

  [3]蔚洁,杜良贤,赵静,等.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黑龙江史志,2015(3):233.

  [4]董元,杨帆.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4):249-250.

  [5]徐海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高校图书馆[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4):26-28.

  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篇二

  《 公共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离不开公共档案馆的参与,公共档案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落实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内涵入手,进一步阐述了公共档案馆参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档案馆;建设

  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公益性文化单位,既肩负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又承担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利需求的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公共档案馆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以及公共档案如何有效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公共档案馆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

  公共档案馆是一种政府承办的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社会信息档案查询和利用的重要载体,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公共资源和社会历史风貌,通过为公共群体提供服务实现公民的文化关怀和文化享有的公共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则是践行这一举措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对象和目的

  公共档案馆是档案馆的一种类型,最大的特征就是公共性。因此,公共档案馆就是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馆藏资源服务的机构,其服务对象就是全体公民。公共档案馆在满足公民对馆藏资源查询利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人们传播档案文化,进一步确立公众的文化权利。公众的文化权利的确立和行使,要求公共档案馆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并要参与到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因此,积极传播档案文化和维护公众的文化权利,是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的。

  (二)公共档案馆服务的特性

  公共档案馆服务的主要特征是公共性与服务性。公共档案馆的服务内容是以档案资源供给为主,这种档案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在查询和利用工程中不会产生利益性竞争,公共档案馆无法通过市场效应来调节公众对档案的使用率,而公众也无法通过交易途径来谋得档案资源的占有和使用。从公共档案馆的确立和定位来看,公共档案馆服务的是全体公众而并非特定群体。因此,公共档案馆应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深入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三)公共档案馆服务的原则

  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档案收藏的场所,它不仅是对政府和社会重大事情的记载,而且也记载了广大公众的普通历史事件,它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承载社会、国家及个人文化积累于一体的文化事业机构。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料是对历史的客观反应与公正表达,它揭示了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现实写照,因此,公共档案馆的定位与性质决定了其要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服务社会。

  二、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会涉及到公共图书馆、艺术馆、文化馆、展览馆、纪念馆、公共档案馆等部门或机构。缺少了公共档案馆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不是一个完成的体系,公共档案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积累、保存、沉淀,是其它任何部门都无法取代的,同时它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支撑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政府在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公共档案馆服务职能的发挥。

  (二)有利于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

  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公共档案馆在提供文化服务时,对公众的基本文化权利需求的满足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公共档案馆的建立与运行,不仅仅是政府设立的一个供广大人民群众查询和利用档案资源的服务机构,同时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服务大众的文化制度的形成,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行使。

  (三)有利于公共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政府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而且也是促进公共档案馆发挥文化职能的中坚力量。因此,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必然会加大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会制定并出台一些相关文件政策。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公共档案馆有效合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公共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三、公共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公共档案馆与其它文化部门的融合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各个文化部门相互支持、相互融合,这样才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公共档案馆作为一种法定的公共事业文化单位,它既具有一般文化事业机构的共性,也具有属于其自身特色的专属属性。它与其它文化机构之间既存在关联,又存在不同。只有将处于文化边缘地位的公共档案馆地位提升起来,才能够激发公共档案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服务能力。因此,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明确和规范各个文化部门的职责与权力,使公共档案馆能够与其它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同时要竭力打通公共档案馆与其它文化部门之间的隔阂,凝聚服务社会公众的文化合力。

  (二)丰富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公共档案馆的综合实力和文化服务供给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档案馆藏资源使用的需求日益提升。然而,受传统历史的影响,我国很多公共档案馆馆藏资源匮乏、内容与形式单一,馆藏结构不够合理,大多馆藏资源记录的都是政府政务工作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等。而那些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特色事务的记载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公众的文化服务需求。公共档案馆要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必须要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逐步贴近公众日常生活。其中公共档案馆要加强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建设,收集和完善公众户籍、婚姻、医疗等档案资料。同时还要建构与当地历史发展相结合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如风景名胜、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既能够传承本土历史文化发展,又能够满足外地游客的文化需求。

  (三)深化公共档案馆的服务举措

  公共档案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公众对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满意度。然而,与其它公共文化部门相比,公共档案馆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如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节假日不对外开放、传统化办公模式等等。因此,公共档案馆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要改变原来的不便之处,在保证丰富多样的档案馆藏资源的同时,积极优化相关的服务举措。首先,政府部门要规划好公共档案馆的选址与建筑,要选择公众比较密集的生活休闲区,同时还要兼顾与其它公共文化部门的协调与设置,使某一区域能够满足公众对不同文化产品的查询与利用。其次,要合理布局公共档案馆的内部陈设,依据档案分类规律的同时,也要兼顾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要合理安排馆藏开放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办公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公众的切实需求。

  (四)提升公共档案馆队伍的综合素能

  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档案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公共档案馆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抓好馆员队伍建设。一方面,公共档案馆要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优化档案管理队伍,在提升专业档案管理素质的同时,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另一方面,公共档案馆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档案人才管理模式,即引进适合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增强档案管理实力;加强对已有管理人员的进修与培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能。

  参考文献:

  [1]苏君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档案建设,2013.5.

  [2]周林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公共档案馆职责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1.5.

  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篇三

  《 统筹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基础,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公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铜陵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必须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以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为原则,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铜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纳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铜陵加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实现“领先中部、看齐东部、示范全国”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

  1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统筹规划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

  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虽然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但由于制度、历史、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总体上看铜陵农村文化建设依然落后,打破“城乡分割”的思维模式,将城乡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

  1.1统筹发展理念

  坚持“全域铜陵”的理念,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保证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被财政遗忘。

  1.2统筹发展规划

  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时,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铜陵文明城市建设的全局之中,纳入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之中,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检查;要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实现工作重点的下移、文化资源的下移和文化服务的下移,切实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健康、协调、有序地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新格局的尽早形成。

  2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1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经费问题在相当长的阶段仍然是影响铜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参照城乡教育、卫生刚性投入政策的有效做法,明确铜陵市人均公共文化享受额度,确保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费投入增幅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快进度、提高标准,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的倾斜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区要积极争取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灵活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资助、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2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是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载体。因此,要按照我市城乡人口发展和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特别是农村传媒网络要进一步完善,加大对农村的信息传播,尤其是适合农民信息的传播;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城乡覆盖;鼓励因地制宜,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设施与农村文化设施的紧密联动,有效发挥城市大型骨干文化设施对基层和农村文化设施的带动、支撑作用。

  2.3鼓励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

  在现代社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广泛依靠协作关系,远远不能只依靠政府本身”,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能够有效弥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资金不足问题,“政府失灵”所带来的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所衍生的缺乏弹性、效率低下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单一问题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满足市民个性化、多样化或高层次文化需求。因此,需要完善社会力量投资参与的配套激励政策,通过文化立法、税收引导等,引导、鼓励私营企业、非营利团体等各种性质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城乡文化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公开招标采购的范围、方式,推进城乡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与稳定服务运行机制等。

  3以双向对接为路径,不断拓展城乡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

  3.1丰富“送文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正确处理我市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改造,丰富文化内涵,达到既尊重农民的文化情趣,又引导农民提高其文化品位之目的。

  3.2突破“送文下乡”的单一模式,鼓励农村文化进城市

  我市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节庆文化、民俗文化及自然或历史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农村文化资源,除满足农民自身需求外,还可以到城市进行展演或以此吸引城里人到乡下旅游。

  3.3促进乡村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

  以农村社区为单元,邻近四五个村集中到一个社区,以农村社区文化为中心,配备社区农家书屋、社区文化广场,组建民间文艺团队等,通过整合统筹乡村文化服务资源,不仅解决我市农村文化建设财力不足的固有难题,还为文化下乡提供了服务平台。

  4以文化产业为载体,发挥城市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

  4.1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一方面,要形成与市场接轨的商业模式,拓展消费领域;另一方面,要瞄准我市群众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消费规模和水平。

  4.2拓展城乡文化交流市场

  把城市文化资源与农村文化市场、农村文化资源与城市文化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提高我市农村文化资源商品化程度,为其进入城市市场提供便捷的渠道,同时,鼓励我市城市文化产业主动在农村寻找新的突破口,开辟新的文化市场。

  4.3促进城乡文化产业接轨

  充分利用、发挥我市文化产业的优势,通过由城市到集镇再到乡镇的梯次辐射过程,带动农村的文化产业有序发展。靠近城市的乡镇要主动与城市文化产业接轨,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优势,不失时机地发展基层的文化产业。

  5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5.1创新基层文化干部引进机制

  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公务员招考等多种形式,配备好我市基层专职文化干部,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待遇落实。

  5.2创新基层文化人才选拔机制

  建立和完善我市文化人才数据库,每2~3年开展一次基层文化人才摸底,通过自荐、举荐和组织开展各种文艺表演、技能比赛等方式挖掘文化新人,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5.3创新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培训机制

  建立完善市、县(区)、乡镇(社区)三级文化部门分级负责的文化干部培训体系,每年定期对市、县(区)、乡镇(社区)的宣传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基层文化宣传干部每三年能够轮训一遍;逐步将我市的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证进行挂钩,调动各类文化人才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实践培养,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等形式,选派文化干部到艰苦环境和重要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5.4创新文化志愿者激励机制

  鼓励、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离退休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社区和乡村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着重从社会支持、人文关怀、心理满足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根据我市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与文化志愿者服务相关的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坚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0(1).

  [2]张瑜.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愿景[J].广西社会科学,2014(12).

  [3]祁述裕.张祎娜.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N].中国文化报,2015-02-26.

有关论公共文化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企业文化论文毕业论文

2.有关企业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3.企业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4.浅谈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

5.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浅谈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文

161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