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类论文发表例文
图书馆类论文发表例文
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更好更快提升公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类论文篇1
浅论电子图书馆
摘要:图书馆作为海量信息的存储载体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图书馆正逐渐向电子图书馆方向发展。电子图书馆既传承了图书馆本身应具有的特性,又在此基础上将网络的便捷性与图书馆的优势相结合。本文对电子图书馆现状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预示今后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将长期共存的趋势。
关键词:电子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
一、电子图书馆概念及现状
图书馆对人类文化历史遗产的继承和传扬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电子图书馆。
电子图书馆又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将网络与图书馆相结合,抛弃了传统纸制印刷的形式,突破了区域限制,以数字化形式将知识呈现在使用者的面前,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电子图书馆是不依赖于具体图书馆物理实体的虚拟信息空间。
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导致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数字图书馆在满足人们对知识渴求的同时,却引发了网络数字环境下的著作权人的权益保护纠纷,版权保护与社会公众的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实现版权保护与资源共享二者的共赢就成为目前法学界与图书馆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作者、作品的利用者(即传播者)、社会公众是数字图书馆使用中的三个相关利益主体。2002年4月26日,即世界知识产权日,著名刑法学者陈兴良教授就中国数字图书馆责任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被告侵犯原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案件被称为有史以来国内图书馆界第一例因侵犯他人著作权而被起诉并被判决的案例。
如果只注重保护版权人的权利,则会影响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必然导致信息闭塞,从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用信息资源的需求;而如果注重维护公共利益而不顾及版权人利益的保护,则必然会使版权人创作积极性下降,而使信息生产原动力不足,最终导致全社会的信息匮乏。因此,权利设置的功能就是运用法律的力量在各主体之间对特定客体所产生的利益进行配置。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利弊,如何平衡权利人利益和公众利益,使其不会直接影响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会阻碍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是知识经济社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科斯主张:在权利冲突时,法律应按照一种能避免较为严重的损害的方式来配置权利,即这种权利配置能生产出最大化。对此,我们应该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对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各方权利进行合理配置,力求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使其产生出最大化,既满足版权人又满足社会公众利益要求。就版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利益冲突来看,我们需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构建起相容互动管道,以实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共存。
二、采取措施保护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
1、加强立法和普法。在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信息法制度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保障。涉及计算机领域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从根源上保护网络下的版权,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空白。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立法、司法、执法的力度,依据我国实际,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的制度和手段,及早解决我国存在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中的实际问题。
首先,对于已过保护期的作品或著作权法不予保护的信息(如国家的法律法规),可当作公有信息自由地进行数字化,但对于那些仍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数字化要特别慎重,须考虑是否取得著作权人授权许可,是否要支付报酬,注意尊重著作权人的应有权利;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逐步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道德观,让人民普遍认识到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合法地利用数字图书馆以满足个人的利益需求。
2、加强对数字图书馆本身的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在其构建中不仅是作品的使用者,在某些情况下又可成为著作权人,自身享有版权保护。根据1996年12月通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的规定,网上作品的作者应当享有作品的专有权,数字图书馆网页作为多形态、多媒体网络信息传播媒介,尽管可能用到许多公有信息,但其素材的特定组合所体现的独特构思则是其原创性的核心内容,因此图书馆网页是上载到网上的作品,本身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例如,数字图书馆在上载他人作品时,不仅是单纯的数字化,而是在数字化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即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运用自己独特选取和编排材料的方法,赋予作品新的组织形式,数字图书馆即起到汇编数字化作品的作用,成为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现有著作权法尚未对网页进行明确的规定,在著作权立法中,必须明确网页作为作品的法律性质,作为网页著作权人行使权利的法律依据。
3、提高图书馆人素质。
多人反映部分图书馆服务者的素质水平偏低,因此,应该从根源上提高图书馆人的自身素质,加强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学习,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使馆员能熟练掌握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内容、地域、范围及侵犯著作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较快地适应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发现和探讨新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并采取符合法律规范的解决方法,使图书馆工作在法律轨道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4、完善技术,加强技术监督力度。
现代社会生活对网络的高度依赖,使保障网络的通畅、可靠就显得尤其重要。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传播依靠四通八达的网络进行,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盗版与非法复制行为的发生,保护著作权所有人的利益。要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尽量降低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保护网上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网络自身技术的支持与发展必不可少。
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独占使用智力成果的权力,他人不得侵犯;具有地域性,即知识产权只在产生的特定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有效;具有实践性,即依法产生的知识产权一般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有效。
我国于2004年、2005年分别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同年5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5、成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保护方式就是成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建立网页著作权的集体管理组织,保障数字图书馆对网页著作权的行使。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来保护网上作品的知识产权,我国目前已经成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有《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三、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将长期共存
电子书刊的兴起,尤其是电子检索期刊在国际联机检索上的成功应用,导致一些学者认为无纸信息社会即将到来,印本书刊和图书馆终将消失。“随着电子资源的日益重要和纸资源的日益减少,随着计算机终端在办公室和家庭日渐普及,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信息社会发展到信息高速公路终端普及到每个家庭时,图书馆这个信息集散中介,也就像历史上的藏书楼一样,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不复存在了。”但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史证明,人类一定会在必要时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发展纸资源使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例如,仅1981~1991年的10年间,美国纸产量就将近提高10倍。
同时,纸资源的回收利用也是高度有效的。电子书刊虽具有一系列明显优点,但毕竟无法完全取代纸质书刊,印本书刊价廉物美,图文并茂,便于收藏,无需任何附加设备,使用方便,可任意反复阅读和欣赏,还可从容思考。这些都是电子书刊所不可能达到的。因此,尽管电子书刊迅速兴起,在未来图书馆里,印本书刊不但不会被取代,而且还将会不断地增长,印本书刊和电子书刊将长久共存。
四、结语
传统图书馆与电子图书馆是当今社会两种并存的图书馆存在模式。图书馆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更多的人越来越习惯于数字图书馆的便捷,因此,数字图书馆的保护与完善也愈发重要。我们应该在使数字图书馆物尽其用的同时又能对版权者加以保护,在此基础上我们就极为有必要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对图书馆的更好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了。
参考文献:
[1]张贺.数字图书馆正向我们走来.人民日报,2007.9.1.
[2]覃祖军.建设公共信息枢纽.计算机世界,2005.11.21.
[3]孙坦.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0.1.
[4]张挺.数字图书馆――未来图书馆之梦.情报资料工作,1997.6.
[5]吴志荣.对数字图书馆的若干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2.
[6]杨熔.网络文化的兴起与数字图书馆.图书馆,1999.4.
图书馆类论文篇2
浅谈图书馆文化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必然性,通过分析图书馆文化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图书馆属于一种文化机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知识和传播知识,图书馆本身也要有自己的文化。图书馆文化是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管理的方式。图书馆文化的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当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图书馆文化也会有所变化,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一 图书馆文化的发展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所特有的行为、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属于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有效地促进图书馆的发展。行为文化是指图书馆要定期组织一些宣传、娱乐或研究的活动来体现图书馆文化的不同之处。图书馆要能够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来活跃气氛,加强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环境、设施及布局等,是一种外在的表现,从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方面可以看出图书馆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种观念,一种意识,是一种深层文化,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的理念、思维方式以及道德素质等多方面。
精神文化不仅能体现出图书馆的历史,还能体现出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在图书馆文化当中处于中间层面,制度文化主要体现在各种规定以及组织管理模式当中,是图书馆员所共同遵守的准则,图书馆文化当中如果没有制度文化,将无法保障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工作。
图书馆文化的建设是重要也是必要的。其建设能够推广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念,用这种价值观念来影响管理人员、影响读者,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还能加快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速度,并强化对图书馆的忠诚度,为图书馆树立好形象。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图书馆文化会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向社会展示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因为良好的服务质量能够推动图书馆的创新。图书馆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和员工的凝聚力。图书馆工作人员要运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读者,从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 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方式
1.树立正确的观念
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读者服务,如果图书馆没有了读者,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读者会有更多种方式来获取各种信息,图书馆并不是读者唯一获取资料的地方。所以,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很重要。如何做好服务读者的工作是图书馆的关键。只有把读者放在第一位,才能更加吸引读者,如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来讲座,进行宣传,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2.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的行为。造型美观、环境优美的图书馆能够让读者花更多时间在图书馆阅读,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图书馆有自己的文化,如果能够把自然与人文环境融合到一起,让读者在图书馆阅读的时候能感觉到心情愉快,这种物质文化能让读者产生身心方面的变化。
图书馆作为工作人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读者学习的场所,其氛围能够直接影响到读者的情绪,因此,在图书馆内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以人为本,根据图书馆的内部环境,通过色彩和室内的设计来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其不仅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要有艺术的美感。图书馆要设立科学的规章制度来做好协调工作,并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合理的规章制度能够协调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关系,能调动工作人员和读者的积极性,在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过程当中起着重要作用。要不断加强图书馆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设,如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以及员工的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
3.做好服务工作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不断突破,必然会将传统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境地。图书馆由原来的传统服务模式转变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图书馆就要发挥已有的优势,更新服务思想、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在现代信息环境与科技条件下,读者迫切需要的是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及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要求图书馆能针对他们所承担的具体任务提供全程性、全方位的知识信息保障。但单个图书馆是很难独自完成这一任务的,这就要求多个信息提供单位协同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现代的读者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服务,而希望馆员能及时全面地为其提供所有所需资料,这就要求图书馆依托资源优势,对各种文献资源进行分析、综合、整理,使之形成新的知识提供给相关读者,以节约读者大量的时间。图书馆在建设文献信息资料过程中要注意它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相关信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此为核心所构成的人性化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及追求,正是和谐社会和图书馆文化的实质所在及本质联系。图书馆是集聚、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和谐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信息聚集的宝库,图书馆应当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注重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将有利于推进和谐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竹英.图书馆文化发展论[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2001(3)
[2]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1)
[3]谢书发.以读者为中心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J].图书馆论坛,1997(6)
图书馆类论文篇3
试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沃土,通过高校系统化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图书馆的作用十分重要,是教师和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和获取咨讯的重要信息获取渠道。对于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学生更好地加强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宣告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泛,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实用化。由于信息需求的增大,导致图书馆的传统信息服务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程。
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就是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信息查询、信息共享等过程中去,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增强信息查询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信息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信息储存的数字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越来越多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被提出,也相继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文献资料,这可以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进步。也对高校的学习和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咨讯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但是,由于咨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仅仅依靠传统图书、期刊不利于图书馆的管理,也不利于师生更加有效、便捷、及时地获取最新信息。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购买图书、期刊的形式获取信息,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学校来说,压力过大。二是大量的书籍报刊会增加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强度。因此,由原来的主要依靠图书期刊,转变为图书期刊与各类电子文献资料并重,更能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所以,信息储存方式数字化是信息化管理的特点,更是基础。
(二)信息网络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网络的优越性已经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而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优势之一就是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这些能力和优势恰恰是图书馆这种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传播需求广的信息储存中心最需要的。信息网络化管理不仅可以使师生不必到图书馆就可以通过网络对学校图书馆里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广泛涉猎一些新的主流文献资料,充实到图书馆内,使师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领域内的一些新的观点、新的论断。
(三)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和规范化
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对图书馆的各类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文献的采编、典藏、流通、检索及常规业务管理工作进行高效的、准确的、规范的管理。在教师和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展开叙述讨论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更加专业、更加系统、更加权威的信息和数据,需要通过各类资料来进行补充,从而使学习和研究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取得更加丰富的成果。图书馆各类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繁多,还要及时进行更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十分繁重。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大大缓解了图书馆管理中采编困难、典藏程序繁琐、流通不够流畅、检索较为复杂等情况,还能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性、广泛性和及时性,可以将省下的时间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三、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上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且优势明显,符合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要想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只靠想象,必须要从基础抓起,那就是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再好的管理理念,都必须依靠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证,脱离了这一点,也就成了坐而论道,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从当前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硬件设施过于老旧
我国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到现在已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这期间各高校都对自己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但是,毕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很好地满足需要,再加上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造成目前的这种局面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二)软件设施不够完善
除了硬件方面存在短板,软件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各高校图书馆的软件管理系统,一般都是由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的,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一是由于软件设计人员能力、素质、理念因素,使得各高校图书馆的软件系统出现漏洞多、协调性差、功能性不全等问题,二是由于高校自身特点不同,造成各高校之间的软件多种多样、兼容性差,不能很好地进行高校间的信息共享。
(三)网络电子通讯能力不足
网络电子通讯是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网络,师生可以自由查询自己想获取的文献资料,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图书馆资源进行补充。但是,目前由于高校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和落后,以及学校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等情况,造成网络电子通信能力受到阻碍,有的地方只是实现了内部的网络电子通讯,有的甚至还没有实现网络电子通讯,这使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大大受到阻碍。
(四)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理念还要具有创新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但是,从目前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其专业能力明显不足,虽然能够使用计算机,但是距离具有强烈信息意识、较强专业素质、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的要求还差很大一截。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还是由于,高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于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图书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过低,不能有效吸引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加入,造成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影响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五)信息资源逐渐老化
图书馆作为师生开展学术研究时重要的信息获取平台,其本质任务就是给师生提供具有主流性、时代性、广泛性的文献资料。但是,从目前图书馆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高校对于添置图书文献资料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一些新学科、新领域的相关文献缺乏,导致大部分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料有许多都已经老旧,甚至有些观点已经不再被当代认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但是对于这些领域的文献资料还十分匮乏。这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老化和停滞,已经严重阻碍了师生的研究效率,也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
当前,随着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加大了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也开始逐年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因此,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各类信息化设施也会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一)重视程度更高,资金投入更大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一个趋势,而且势在必行。目前,加速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高效管理者的共识,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会更高,在资金投入上也会更大,各类硬件设施的配备也会更加完善。图书馆会进一步向着系统化、规模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
(二)网络电子通讯能力更强,网络共享能力更全面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电子通讯,随着未来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图书馆的网络电子通讯能力会被极大地激发,逐步实现全覆盖,这种情况会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加快。同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软件设计上的技术会更加成熟,尤其是实现网络共享方面的能力会被大大提升,实现师生获取文献资料更加便捷、更加及时、学校丰富文献资源渠道更加宽广的需求。
(三)图书馆信息管理更加规范,图书馆环境更加优越
在网络化的带动下,图书馆的信息管理会向着自我管理、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与外界的信息互换会更加及时、更加紧密、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并在不断的交互和发展中实现信息管理升级,图书馆信息管理会更加规范、更加系统。
(四)管理更加人性化,信息获取更加自主化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运用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信息化系统,不用通过图书管理员就能够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各类文献资料,大大增强了自主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同时,智能化的应用,可以随时向用户介绍新的技术信息,加入一些新的文献资料,介绍一些新的检索途径和方法,推动高校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3.图书馆管理论文
4.图书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