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商管理>企业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探讨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当前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支持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探讨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小企业融资探讨论文范文篇1

  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问题探讨

  摘 要: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生产成本快速增加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挤压下,商贸类中小企业融资前景不容乐观。部分行业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财税政策,但宏观调控到了微观操作层面收效甚微,有时候容易出现一刀切的现象。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国有担保公司支持力度,依靠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帮助商贸类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财政支持;国有担保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中小企业有效地加快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同时促进社会的创新和活跃度。截至2014年7月底,盐城市个体工商户达47.43万家,同比增长12.1%;私营企业达19.32万家,同比增长16.8%;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5 652.92亿元,同比增长26.3%;1―7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744.07亿元,同比增长18.0%;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3.7个百分点;完成现价总产值3 302.67亿元,同比增长17.3%,比规模工业增幅高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出口交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17.0%,比规模工业增幅高18.9个百分点。1―7月份,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金242.9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全市国、地税收入增幅高8.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税金占国、地税收的比重达69.1%,同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民间投资1 138.14亿元,同比增长25.2%。个体工商户提供工作岗位61万个,民营企业提供工作岗位195万个,合计256万个。随着我国环境承载压力的加大和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力度的增强,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加剧。融资困境本来就是中小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难题,新形势下更是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掣肘。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解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该市当下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需要中小企业源源不断的贡献。

  一、文献综述

  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效果的显著差异源于不同的融资方式。最早研究企业融资方式的学者是Modigliani和Miller,他们在1958年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存在着一个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融资结构。1984年Myers提出了融资次序理论,认为企业总是根据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首先选择交易成本为零的内源融资,其次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权融资,最后选择对于信息约束要求最严格,可能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权融资。

  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方式上主要依赖于宏观调控,如加大投资力度、调节财税政策、调节金融杠杆等手段。这一系列的经济行为均涉及到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如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后者如兰德尔的定义:“所谓外部效应就是某经济主体的福利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他人的行为,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向他人提供报酬或索取补偿。这里的经济主体指向企业,他人的行为指向政府调控手段。”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制度外部性实质上就是社会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称。在改革过程中,制度外部性问题要解决的主要是如何在社会成员中分配制度变革所带来的新增利益的问题。一是“搭便车”,即为改革付出努力的人不能获得相应的全部报酬;二是“牺牲者”,即在改革中某些人承担了别人应该承担的成本。前一种情况使改革缺乏动力,后一种情况使改革增加阻力。

  庇古1920年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存在所谓的“社会福利函数”,政府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并能自觉按公共利益对产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然而,事实上,公共决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进一步巩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根基,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是美好的”这一经济理念。并且将庇古理论纳入到自己的理论框架之中: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性问题不需要 “庇古税”;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手段要根据成本―收益的总体比较,市场经济国家开始积极探索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具体途径。科斯理论的成功实践进一步表明,“市场失灵”并不是政府干预的充要条件,政府干预并不一定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惟一方法。

  综上所述,得出初步假设:第一,目前比较适合我国商贸类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债权融资,大部分合法的债权融资通过银行贷款来完成。第二,通过财政直接补贴、拨款等行政计划手段有可能会带来外部不经济。而要通过使用财政资金建立全国资的担保公司,做大国有担保公司规模这一市场经济手段,适度控制交易费用――担保费,依靠专业人士现场调研、市场化运作这一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外部经济――中小企业平稳发展、就业率提高、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二、融资方式与效率研究

  (一)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融资,就是将自己的储蓄转化成投资的过程;二是外部融资,就是吸收其他经济体的储蓄,将它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对于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自身的资金积累通常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到资本市场寻找资金以实现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外部融资又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集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资方式。债权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商业票据、融资租赁和债券。股权融资是指借助企业股份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股东享有对企业控制权和未来收益分配权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包括风险融资、上市融资等。    (二)融资效率

  企业融资效率是指某种融资方式以最高收益――成本比率和最低风险为企业提供营运资金的能力,即企业获取资金的效率。企业在融资时所付出的融资成本、资金配置效率是直接影响因素。而融资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企业资本结构不同,资本结构通过治理结构带来的代理成本和融资主体自由度,构成了间接影响因素。

  (三)变量选择

  1.融资效率指标: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企业融资效率的指标,其计算方式为

  融资效率=投资报酬率/资本成本率

  其中投资报酬率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本成本率

  选取该对象原因是他能够反映每单位融资额的获利情况,在不同融资规模企业具有可比性。

  资本成本率采用加权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成本=债务成本(1-所得税率)×资产负债率+权益×权益比

  注: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融资水平,股东权益比反映股权融资水平。

  上述推导可得:

  融资效率=净资产收益率/[债务成本(1-所得税率)×资产负债率+权益×权益比]

  由此可知,企业融资效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

  2.通过选取我公司担保5家客户进行数量分析,得出结论债权融资对融资效率有正向影响,股权融资对融资效率有负向影响。债权融资对融资效率影响更大。除此之外,非预期上市企业、上市期短的企业更偏好债权融资。

  3.最终分析结果:目前中小微企业首先考虑的融资方式为债权融资,提高中小微企债权融资的能力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三、商贸类中小企业融资特点

  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一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桎梏与限制,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尤其在金融机构加强金融风险管控的背景之下,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二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固有的缺陷与局限性,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制度,缺乏优质的担保抵押标的。金融机构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严之又严,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实现。

  第一,在资产方面,中小商贸物流企业拥有的诸如房地产之类可抵押的不动产少,而运输车辆、货物商品等动产形式的资产多,经营中所需的仓库、门店等多以租赁形式取得,且中小商贸物流企业财务不规范,现金流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通常难以通过银行常规的信贷评级系统。

  第二,商贸物流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多以现货交易为主,以现金或转账结算为主要结算手段,流动资金需求量大但资金使用期限短,货单金额不大但商机转眼即逝,因此对融资效率和支付便利要求较高。

  第三,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差,应收账款多。中小商贸物流企业经营特点决定了融资的金融工具通常以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保理业务等等为主。因所处行业和经营的商贸产品的不同,每种融资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农产品、海产品就不太适合用仓单质押融资;如果下游企业不是知名的大卖场而是多而散的小商户,也不适合用应收帐款融资。

  第四,从银行方面看,出于贷款问责制和投入产出效率方面的考虑,银行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有可靠抵押品、健全财务状况、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等作为审批的主要指标,贷款多以项目融资为主,如对于国际贸易,有长期形成的稳定成熟的国际规则和贸易融资手段如国际信用证、保理、出口信用保险、仓单质押、打包放款等,就不难解决融资问题。虽然近来银监会和各家银行都采取了些措施,推出了一些产品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总的来说,银行目前对国内商贸企业重视和支持还很不够,主要是经营机制和融资模式还不能适应内贸发展的需要,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多。如国内信用证在应用上存在一些障碍,这可能是出于国内各银行是竞争性关系以及信贷规模上的考虑(国际贸易上国内行与国外代理行是协作关系),国内信用证还不能跨行议付。

  解决商贸企业融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好3个方面问题:(1)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2)降低融资成本;(3)提高融资效率。因此,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必须借助外力、搭建平台,抱团取暖,通过各方合力借助中介机构和信用增级的手段才能提高弱小商贸企业的融资能力。

  四、原因分析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世界银行调查显示,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主要靠企业主资本积累和利润保留盈余,这部分比例在50%以上,与此同时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小企业与银行间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信用关系。

  我国的金融体系属于银行主导型,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中占很大比重。银行受困于信息不对称,出于控制自身风险角度出发,对信用等级低的商贸类中小企业提出了比较严格抵押和担保条件,设置了较为复杂的贷款手续。另一方面,商贸类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绩平平,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资金需求量小且频繁,贷款运转成本高,贷款运作费用高出大企业贷款2―3个百分点;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多,破产机会高等原因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商贸类中小企业普遍惜贷。

  银行业对商贸类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较低和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相比极不对称。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0.18万亿元,同比增长16.0%;人民币存款余额8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存贷比为68.53%,低于国际一般水平19个百分点。存贷差额占GDP比重由1994年的1.13%上升到目前的50%左右。有趣的现象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值占GDP的60%,但在企业贷款中份额低于30%。整个银行业的贷款不足,而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即出现所谓的“麦克米伦缺口”。

  五、解决商贸企业融资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政府应加大对国有担保公司的扶持力度,理顺宏观调控与培育自由市场的关系

  金融需求决定金融供给。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时会对民间金融产生巨大需求。没有担保,中小微企业就很难从金融机构融资,所以只能求助于外部信用担保。

  政府财税部门通过调节税收、财政补贴方式来扶持民营企业属于政府干预经济手段,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补贴标准过高会增加财政负担;如果依靠提高税收来解决财政困难,就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二是补贴对象多,政府财税监管难度较大,人工成本过高。三是补贴行为容易带来寻租行为产生。所以,政府直接干预可能带来外部不经济。

  而对于担保行业来讲,担保服务定位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国有担保公司实行的收费低的经营模式,但是需要承担较高的代偿风险。从制度经济学外部性问题角度分析,一是国有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发展付出努力和承担了风险,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二是由于部分企业主诚信问题,担保公司还要承担企业违约后代偿的风险,整个代偿的过程成本均有担保公司承担。由此可见,财税部门如果从制度设计上改直接干预为间接调控,在资本规模上扶持壮大国有资本担保公司,在业务开展中给予一定财税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在监管难易度上,政府财税部门检查监督的难度会减轻。

  (二)金融机构应创新适合商贸类融资模式,理顺融资效率与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关系

  针对商贸类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频繁、贷款成本高,金融机构可以推广运用厂商银的融资模式――在生产商承诺回购或协助调剂销售的前提下,银行先给予经销商资金支持,生产商在收到款项后将货物发运到我行指定仓库,并将提单或仓单交付银行,经销商在交付提货保证金后,银行向监管仓库发提货通知,经销商进行提货。这一模式可以扩大内需,增进产品流通,实现银行、生产商、经销商三方共赢。

  (三)担保公司应把握商贸企业盈利模式,理顺提高效益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针对商贸类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物不足、不开票销售较多、应收款及存货较大的风险,担保公司要客观认识商贸类中小企业实际运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反担保措施。例如,增加法人个人财产抵押;摸清个人资产的同时增加个人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与资产监管公司合作采取存货质押、流动监管模式;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登记,做好优质下游客户的应收款质押业务。

  (四)会计学会等相关行业内社会团体应加大调研商贸类中小企业会计特点,理顺会计准则执行与实际会计操作的关系

  美国会计准则(GAPP)由美国官方机构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授权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这一团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评价。美国针对企业的规模大小,分设两套会计准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的会计社会团体特别是商务会计协会,也可以搜集本行业经营特点及会计准则实施的实际情况,为财政部制定会计准则提供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会计学会开座谈会的方式建立商贸类行业会计标准,号召行业内企业自律,实现行业发展与社会监督的和谐统一。

  中小企业融资探讨论文范文篇2

  中小企业融资探讨

  摘要:从我国开始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小企业便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之路并非一番坦途,首当其冲的融资问题便成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探讨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资本结构;财务杠杆;创业板市场

  一、中小企业融资相关概念界定

  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有过6次调整,最近一次调整是2011年6月18日,由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公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的通知》。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融资风险,是指筹资活动中由于筹资的规划而引起的收益变动的风险。融资风险要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双重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完工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

  资本结构,是指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比例关系。利润分配企业应处理好积累(用于再投资)和分红(用于投资者收益)的矛盾。

  二板市场,又称创业板市场,是指专门协助高成长的新兴创新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与特征

  (一)债权融资

  1、商业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指企业向银行借款,银行根据所在国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将资金贷放给资金需求的企业,并约定期限归还的一种经济行为。银行贷款也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也是首选的融资途径。

  2、发行公司债券。发行公司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期限较长,资金使用自由,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决策,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不变,债券的利息还可以在税前支付,并计入成本,具有“税盾”的优势,因此发行债券是许多企业愿意选择的筹资方式。

  3、信用担保融资。信用担保融资主要由第三方融资机构提供,是一种民间有息贷款,也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资金问题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机构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之一。

  4、租赁融资。租赁融资,又称融资租赁,也称金融租赁或购买性租赁。它是目前国际上最普遍、最基本的非债务性融资形式之一。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融资租赁以其门槛低、形式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解决自身融资难题,但是它却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中小企业。

  5、民间融资。民间融资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使用权的金融行为。民间金融包括所有未经注册、在央行控制之外的各种金融形式。民间融资具有灵活简便、募集资金速度快等优势,受到部分中小企业青睐,但受制于利率弹性幅度大、合法化进程不确定等因素,其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股票融资

  1、股权出让融资。股权出让融资是指企业出让企业部分股权,以筹集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企业进行股权出让融资,实际上是吸引直接投资、引入新的合作者的过程,但这将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小企业可通过出让股权来吸引大企业、政府、行业基金及个人投资,以达到充实企业资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效果。

  2、上市融资。将经营公司的全部资本等额划分,表现为股票形式,经批准后上市流通,公开发行。由投资者直接购买,短时间内可筹集到巨额资金。中小企业主要可以通过第二板块,也就是创业板块上市筹资。

  (三)内部融资

  1、留存收益融资。留存收益筹资是指企业将留存收益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所实现的净收益留在企业,而不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其实质为原股东对企业追加投资。留存收益融资为投资者的长远增值目标服务。

  2、票据融资。票据融资又称融资性票据,指票据持有人通过非贸易的方式取得商业汇票,并以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套取资金,实现融资目的。对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在普通贷款中往往因为资本金规模不够,或无法找到合适的担保人而贷不到钱,因此票据贴现无需担保、不受资产规模限制的特性对他们来说就更为适用。

  3、商业信用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借贷活动,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最普遍的债权债务关系。商业信用的存在对于扩大生产和促进流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融资便捷且成本低廉。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解析与防范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解析。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从财务角度讲,风险常指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风险可能给投资人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企业融资在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信用融资。企业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支付风险和财务杠杆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负债越多,融资风险越大。企业全部利用自有资金生产时,几乎没有融资风险;当负债额等于或小于权益资本时,融资风险很小;当负债额大于权益成本时,融资风险比较大。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融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的。而风险控制的前提则是准确的估计融资风险。融资风险的估计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估计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估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在企业衡量融资风险时一般用财务杠杆系数作为评估指标。常用的杠杆有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和复合杠杆。

  1、财务杠杆利益。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是指在企业的资金结构中,运用优先股和长期负债这两类债务融资在股息和利息方面的稳定性这个支点,对企业普通股或者投资者收益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企业财务杠杆利益的大小来评价融资风险的高低,一般采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普通股收益变动率/经营收益变动率

  EFL=■

  EPS=EBIT-I(1-T)/N

  △EPS=△EBIT(1-T)/N

  DFI=■=■

  注:DFL财务杠杆系数,EPS表示每股普通股收益额,EBIT表示企业的经营收益额,△表示变动数,I为企业负债利息,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N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息等固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企业没有借入资金和优先股时,其财务杠杆系数为1;企业的负债比例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对财务杠杆利益的影响也越大,融资风险也就越大。

  2、经营杠杆利益。所谓经营杠杆利益是指利用经营杠杆所带来的比销量增加更多的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比重越大,杠杆作用越明显,经营风险越大。估计经营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经营风险的高低,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

  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收益变动率/销售变动率

  DOL=■

  EBIT=Q(P-V)-F

  △EBIT=△Q(P-V)

  DOL=■×■=■=■

  注:DOL经营杠杆系数,EBIT表示企业的经营收益,Q表示销售量,△表示变动数,P为销售单价,V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总额。

  一般而言,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说明对经营杠杆利益的影响越强,经营风险越大。而经营风险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收益的变动幅度越大,企业不能保证本金与利息按期偿还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此类企业大量借款,则面临的融资风险将迅速上升。

  3、复合杠杆。复合杠杆便是借助于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综合效用来表示企业风险的系数。

  复合杠杆系数=每股普通股收益变动率/销售量变动率

  DCL=■=■×■=DEL×DOL=■

  注:DCL复合杠杆系数,EPS表示每股普通股收益额,Q表示销售量,V表示变动数。

  从以上公式中不难看出,复合杠杆就是财务杠杆系数和经营杠杆系数的乘积。复合杠杆的作用要大于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单独作用,通过对中小企业复合杠杆的测定可以得出其真正的融资风险水平。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1、融资风险的一般控制方式方法

  (1)风险回避。中小企业应对可供选择的各种融资方案进行分析比对,选择风险小的融资方案,设法回避一些风险较大而且很难把握的融资活动,并通过实施必要的债务互换,采用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方法来预防因利率、汇率变动给企业融资造成的风险。

  (2)损失控制。中小企业应对可能由于经营不当而引发资不抵债的情况加以预判,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多生产和经营一些利润率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产品,使高利和低利项目、旺季和淡季、畅销产品和滞销产品在时间上、数量上能够互补或抵消,以避免因一方面损失带给企业整体经营的风险。

  (3)风险转接。中小企业可在融资的过程中通过保险、寻找融资担保机构等措施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出去。

  2、规避融资风险的关键要素

  (1)优化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中小企业可借助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结构理论,如MM理论、权衡理论,来分析与处理企业负债、企业价值与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保证本企业资本配置的合理性。

  (2)促进中小企业进行合理化筹资决策。中小企业在对比筹资方案时,必须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仔细考量以保证筹资方案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一是该套资本结构方案下综合成本的高低;二是该套方案所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与融资风险的大小;三是该套方案下投资收益与资金成本的比较。

  (3)保持与投资者的密切联系。许多中小企业业主都认为,隐瞒经营不善的情况可以让自己有较长的时间来解决问题。然而,只要财务报表送到或者没有送到,投资者就会立刻意识到公司出了问题,也会开始担心他们的贷款。如果公司在发生问题时能够立刻通知贷款人和投资者,并说明已经采取了何种补救措施,通常都会得到宽容和理解。

  四、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独特功能,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为此,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在我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中国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难题中,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融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的99%,税收贡献率超过50%,GDP贡献率超过60%,并且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但是,数千万家中小企业中,80%从未获得过银行贷款。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不断发挥其社会功效的同时也面临资金紧缺、融资不畅、资金运转环境不健全等不利因素。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大致可做如下概括: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二是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三是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南方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四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五是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二)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角度

  (1)中小企业资产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能力差。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易抵押物不足的特点。而在我国金融系统中虽未明文规定贷款抵押物的限定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大金融机构更偏好于将固定资产、土地、房屋等认定为抵押物,这便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资本上的匮乏。此外,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像大企业一样上市发行股票直接融资,转而求其次,中小企业更热衷于利用私人关系进行民间借贷,但是受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我国的民间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民间也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可以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有很大的缺陷。

  (2)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着获利能力差、资产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低等问题,加之发展潜力不足、发展可持续能力欠缺,使得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5.9年。从过去5到10年的情况来看,经济形势较好的年份,每年大约有5%~6%的中小企业倒闭,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可能达到8%~10%。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仅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大约是8.5%的比例,沿海地区80%以上的外向型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尽管金融危机已历时多年,但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依旧挥之不去,中小企业发展仍就充满艰险。

  (3)担保融资能力不足且成本高。

  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存在个体经营、私营经营模式的规模小、负债大、固定资产不多等情况,而且信誉普遍不高,这就使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时产生了很多顾虑。从一些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中发现,目前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反映担保费用和融资成本较高,多数要提供抵押物甚至反担保措施,实际操作难度大。在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成本中不仅要支付银行的利息,还要支付各种抵押登记,办证、评估资产所花的费用,还有按银行要求参加的财产保险费用以及风险保证金的利息等。

  (4)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变化快,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相对不稳定。调查结果显示,有11.97%的被调查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率偏高,使其贷款遇到了问题。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背景资料,增加了银行的审查、监管难度。同时,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可能将经营信息对银行有所保留,结果导致银行承担过大的信用风险。一旦发生贷款纠纷,常常造成贷款损失。因而,银行采取提高信用风险控制系数的对策,这又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额的减少。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使得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过程中受到了诸多限制。

  2、金融机构角度

  (1)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健全的今天,金融机构在处理相关资产业务时更加注重对所投资企业的考量以及收益与风险的权衡。然而,中小企业受其发展观念及规模制约,无法建立健全的数据反映体系,同时在其提供的审计报告中通常也无法切实的反映自身经营与盈利状况,以至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审计报告进行判别。纵然,金融机构可以展开相应评估后决定是否提供贷款,但复杂的工作流程、额外增加的投资成本都会使金融机构积极性大减。

  (2)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不多。

  能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并不多见,民生银行在成立之初的宗旨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保障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已悄然将工作重心转向大型企业。

  (3)创业板市场服务面偏窄。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开板,尽管在开板的几年来发展成果显著,但就其目前发展而言也存在以下问题: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高科技创新企业;上市企业地域分布过于集中,主要在北京、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因此,现阶段我国的创业板还不能像其他发达国家的创业板块一样全面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市场。

  3、政府角度

  (1)适应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大环境还有待完善。应该说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局面形成的过程中,政府也负有一定责任。若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必然关系到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及规划环境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从整体上看,一个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2)缺乏相应保障性法律法规。至今,我国仍没有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立法。保障性法律的缺失,使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缺少了法律的支持和保护,难以做到有理有据的去寻找资金,获取资金。

  五、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速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虽然对中小企业发展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但从现实情况看明显滞后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在法律方面,现有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乡镇企业法》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利益,但这些条文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这一切实问题上没有相应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在金融信贷、融资引资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保护措施。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所以必须加快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制度和融资方面的立法,尽快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中小企业融资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坚持“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形成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成立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开辟多种渠道筹集担保基金;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经过其评估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建立中小企业共同担保基金,由政府加以引导,调剂各企业间的担保资源。鼓励企业间实行会员制的联保,从而形成完善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同时,金融机构要改进服务,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降低标准和条件,可适当扩大有效财产的抵押范围允许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为抵押。担保资金实行政府财政启动,各方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三)设立专业的中小企业银行。

  从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和操作层面看,设立专业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政府的指导下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发展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该类企业发放免息、低息和贴息贷款。同时,还可在政府指导下由股份制银行、城市合作发展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组建商业性银行。充分发挥和运用这些区域性银行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实用性和对当地经济比较熟悉的优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四)以规范管理拓宽民间资本市场,使民间融资合法化。

  正视地方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市场的合法化和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和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依托政府政策指导、宏观管理、强化监督、规范经营的基础之上,鼓励其进入资本市场参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多层次、立体式的金融格局。以聚集更多性质的资金,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或联盟,实行互助性的会员制管理。协会或联盟内的会员共同出资成立一个互助管理基金,主要用于解决会员间资金短缺时的困难。当互助管理基金无法满足会员的资金需要时,还可以通过会员间的贷款担保等方式予以解决。

  (五)企业通过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由粗放型、无序性向集约型和标准化的过渡转换。在融资方面,尤其要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以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企业有关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企业法人对贷款的担保力度,使企业合法经营,并通过企业再造、激活企业竞争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瑞清,安迪・莫,珍妮丝・马.企业融资与投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刘百宁,王海旗,王兆琪.中小企业融资实务与技巧[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王丽娅.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汪红.企业投融资风险及规避策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3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