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产品创新研究论文
企业产品创新研究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创新为企业带来的成长动力,但是产品创新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如何有效地进行产品创新项目风险管理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产品创新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产品创新研究论文范文一:设计创新与企业创新
[摘要] 工业设计创新是中国企业实现腾飞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在设计创新方面认识的不足,指出设计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现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设计创新 企业创新 知识产权
工业设计与工业化大生产相伴而生,它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综合了技术、艺术、人文、环境和市场营销等因素,使工业产品的性能、结构和外观相协调,在确保产品的技术功能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不断满足和提升消费者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对于工业设计在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所起的创新作用,我们称之为工业设计创新。日本统计数字表明,每增加1000亿日元销售额,工业设计作用占51%,技术创新改造作用占12%。据美国设计师联合会调查,美国企业平均工业设计投入1美元可以取得2500美元的销售收入。当前,工业设计所成就的价值是企业品牌和产品最显性的价值,优秀的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企业成功乃至产业革命的必经之路,设计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利器,可以说,设计创新就是一种生产力。
一、目前国内企业界对设计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表现
第一,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热衷仿造,创新贫乏。许多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不甚了解,更谈不上重视,产品更新换代慢,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认识到工业设计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但由于缺乏设计力量,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为追求效益,不惜抄袭模仿外国的先进产品。
第二,只重视技术开发,重视加工技术,热衷于引进加工设备和技术。工业设计通过采用现有成熟技术实现集成创新,它具有投资少、周期短、风险小的优点,却不被企业认同。企业往往将自主创新定位在技术水平的提升上,但技术开发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盲目引进的项目和设备往往水土不服。只关注技术进步,不重视设计创新,事实上已经阻碍着我国产品走向世界,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第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执行力度不够,开发创新产品的创造性人才与技术力量大量流失。每年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约有70%至85%流向包装、装潢、广告、网页设计等领域,就业困难反映了企业界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
这三类主要问题,容易导致我们的产品老化陈旧,难于满足当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饱受侵犯知识产权的指责和法律纠纷,不能创造出引领国际市场的品牌,无法形成长久的企业文化, 也使我们国家在产业链中只能主要依靠人力和自然资源占据制造环节,不能获得高级别的利润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不再是主要矛盾。要抢占市场,获胜的关键在于设计创新,谁的工业设计有创新能取胜,谁就能赢得市场。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师法韩国。韩国政府于2000年提出“设计韩国”的战略口号,每年国拨资金相当于3亿人民币用于工业设计的交流、评选等活动,每年评选总统大奖。目前,韩国工业专业在校生的数量为每年3万人,与我国近20年来培养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总数相当,而韩国总人口数不到5000万。“促销”国家手段之一就是产品的设计。由“跟随者”成为“原创者”;将产品由“中国制造”变为 “中国创造”,设计创新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 二、通过设计创新实现企业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模仿应有度。中国工业设计正处于成长初期,借鉴和参考在所难免,但借鉴不是全盘照搬地抄袭。例如,日本、韩国汽车业在发展初期也被欧美汽车厂家指责为模仿抄袭,但他们在模仿时很少全盘照抄,始终掌握着一个比较适当的“度”,生产出来的车型与被模仿的对象不过分相似;通过模仿占据市场上一席之地后,就迅速从模仿阶段脱离出来,发展自己的独创技术,并在设计上形成自己的家族特征。国内的一些自主品牌也通过模仿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沉溺于模仿不愿自拔,从而经常身陷抄袭侵权的指责与官司中。现在我们凭借着模仿,依靠廉价的人力成本和自然资源,跻身“世界工厂”之列,但中国产品只是处于利润链的最低端,难以形成和长远维持世界级的知名品牌。知识经济的促进,让创造力不再是华而不实,它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入场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这种创造力为基础,就无法从经济上自我维持,最终只能沦为一部复制机器。
其次,在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加强工业设计,通过设计创新实现企业创新。中国企业一直单纯看重引进新设备和技术制造新产品,重视生产加工能力的投入,不重视设计创新的投入和品牌建设,但这些无法为中国企业赢得未来。企业界常说的一句话“一流企业卖文化、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现代工业设计已经演变成涵盖外观、界面、使用行为、消费心理、趋势分析、产品策划、材料与工艺等多专业、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大设计”,被提升到借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在现代市场上,削减利润,薄利多销己是落后的战略,日本企业家更悟出“设计力就是竞争力”的道理,他们将满足“市场需要”改为“创造市场”,使工业设计参与并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善并堤高人的生活和方使环境质量,让人们生活得更方便、舒适、健康、安全,并获得美的享受。
第三,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专利申请的门槛。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企业实力的首要指标,只有超越模仿,掌握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尊严。在我国加入WTO后,更迫切地要求企业在投入开发创新产品方面加强力度。工业品外观设计在性质上介于作品与发明之间,世界各国采用了自专利法至著作权法等在内的各种法律模式对它进行保护。普及专利申请知识,降低专利申请门槛,使更多的人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产权,形成一个鼓励科技进步的社会氛围,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及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品牌和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
总之,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设计创新对于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 建立自己的设计部门和设计管理部门,向设计要效益,从而创造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国际市场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刘和山李普红周意华:设计管理[M].2005年7月
[2]刘国余:设计与设计管理研究[M].2007,12
企业产品创新研究论文范文二:企业产品创新界面障碍的产生和消除
摘要:产品创新中有效的界面管理对于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界面障碍的存在会通过对界面管理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造成产品创新成功率低下。文章通过职能整合视角对产品创新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从跨职能整合、流程再造以及组织发展等方面探索界面障碍消除的途径,进而总结对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的启示,对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创新中的界面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品创新;界面管理;界面障碍;创新绩效
一、 引言
界面“Interface”的概念在技术部门的存在已由来已久,它是描述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各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但在企业管理的范畴内,界面概念还属于相当新的术语。它主要用来描述为完成同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信息、物资、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界面管理一词源于英语“Interface Management”,意即为“交互作用的管理”,其实质就是对界面双方实行联结,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作和沟通,提高企业绩效。
但是在企业实践中,界面双方的沟通、交流、配置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就是界面障碍。有研究指出,当研发/市场界面存在严重的障碍时,68%的产品创新项目将在商业化上完全失败,21%的项目将部分失败。
本文试图通过对产品创新中的研发/市场界面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探求消除界面障碍的的方法,保障企业产品创新研发/市场界面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
二、 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人们很早就已注意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且常常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感到困惑。例如,营销部门和产品开发设计部门之间常常在新产品选择上存在分歧、制造部门和原材料采购部门也经常发生冲突,研发和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则更常见,这些冲突和障碍导致了创新效率低下。所有这些现象,都可归结为界面失调的问题。在管理行为中,界面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不仅有部门之间的,也有流程之间的,因而其产生的缘由也颇为复杂。
总体来看,界面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一些共性原因:
1. 专业化。专业化是导致整体工作分解的根源。自从福特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引入生产制造领域以后,企业管理中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许多统一的工作被分解成为各种简单的活动。例如,现在的许多产品就是不同工序的加工工件组合而成。虽然专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是,由于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交接、协调及组合活动,因而大量的界面问题也相伴而生。
2. 信息粘滞。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中,各种不同的信息流穿梭其中,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涉及的信息更加浩繁庞杂。各个部门、各项职能以及各种流程之间都会产生和涉及大量不同的信息,由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分布在相关的不同部门、职能或流程之中,加之不同的职能部门一般都对自身领城的信息(尤其是技术知识信息)较为了解和关注,缺乏对其他领域信息的了解愿望和冲动。这就势必导致信息传输中的粘滞现象发生,即各种不同的信息常常滞留于其自身的信息源周围,严重地甚至引起信息传输通道受阻。
3. 目标差异。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之间的目标追求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界面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项企业总体任务被分解到工作性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后,这些任务在完成时间、运作方式、资源分配等方面均会对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产生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各个职能组织都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并处理问题,忽略了其他职能部门或流程的作用和配合。因而相互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界面衔接不顺畅。
4. 文化冲突。近年来,管理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文化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少企业问题都有文化因素有关,有的甚至因为文化方面的冲突而使企业发展受阻。尤其是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下,企业间和企业内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各部门整合时产生界面协调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处理文化摩擦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
三、 界面障碍的消除——有效的界面管理
企业的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涉及多部门的复杂流程,每个部门在创新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发挥着作用。职能界面管理必须整合所有参与创新部门的力量,以此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研发是创新唯一源泉的项目不太可能成功,而认为各参与部门与顾客是创新源泉的项目却相反。参与不同程度创新的各部门在创新的每个阶段对决策产生影响。因此探索职能间的界面障碍消除的方法对于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造成企业创新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间界面有效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职能界面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作深入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高界面有效性的途径,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1. 消除界面障碍需要各部门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部门的互动与协调。有等级的协调需要以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特点的命令式的解决方式;而无等级的协调则是以信息沟通为核心的解决方法,部门间并无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平等相待,层级的淡化也是跨职能冲突的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的互动和协调,必须建立某种协调机制以消除界面障碍。这包括双方关键人员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制定,共同介入项目的早期开发工作;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尽量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建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明确责任、权力、决策权限等。
2. 通过流程再造来消除界面障碍是提高界面有效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传统的面向职能的管理方式将完整的流程人为的分割成相互隔离的部门,不仅造成了研发与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还使企业在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在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创建适合界面管理的组织模式如跨职能产品创新风险小组,并在组织管理中重视分析组织中人才构成、知识结构和岗位流动。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基于界面管理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
3. 通过组织发展建立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消除界面障碍。要始终贯彻职能间的整合水平应该与产品创新战略相适应的原则,使得那些存在问题的职能综合小组得到同步的提升。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有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的目标共识,促进不同部门间的理解,对提高研发/市场职能整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管理,使之能与组织正式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相统一,达到组织内部之间信息交流顺利。
四、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分析,本文认为:
1. 在企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健全企业组织机构,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挂帅的工业工程部,以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与行为。
2. 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积极而有效地采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从而使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3. 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以增进R&D人员与营销人员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使R&D人员更加了解市场,营销人员更加了解高新技术。
4. 积极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和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而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总体来看,企业要客观评价组织和个人的实际状况,通过组织学习、结构重组等手段克服影响信息沟通的界面环境,同时了解研发和市场人员的个体差异,通过跨部门合作和沟通,来提高两部门人员的认同感和合作、参与、影响的能力,消除产品创新过程中的界面障碍,从而提高企业的职能界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永胜,刘新梅,王海珍.研发/市场职能整合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科学学研究,2009,27(2):309-314.
2. 郭睦庚,李成标,毛磊.面向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界面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11):71-72.
3. 张永胜,刘新梅,燕方.战略导向对R&D/市场营销动态界面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9,(1):44-46.
4. 刘海运,赵海深.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现状和展望.江苏科技信息,2010,(10):3-5.
5. 龚艳萍.动态环境下企业R&D-Marketing界面管理柔性化研究.科研管理,2007,28(3):92-97.
6. Kenneth Le Meunier-Fitz Hugh.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les and marketing. European Business Review,2010,22(3):287-305.
7. Pamela Danese and Roberto Filippini. Modularity and the impact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ime performance-Investigat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supplier involvement and interfunctional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10,30(11):1191-1209.
8. 杨勇华.技术创新扩散“适应性学习”演化机制研究——兼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现代经济探讨,2010,(3).
9. 高伟凯.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力的决定因素.现代经济探讨,2010,(4).
10. 庄越,胡树华.现代企业产品创新集成化的原理与方法.科研管理,20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002008)、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Y201018681)以及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编号:Y6110388)阶段性研究成果。
企业产品创新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3.企业技术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