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励志日志:青春不就是做梦和犯傻么
承认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可以稍微走到更宽泛的领域里,寻找到新的天地。如果苦苦地坚信“一直不能成功是失败的不够多”,反而有可能错过其他的机遇。这样的话,倒真的是挺可惜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励志日志,希望大家喜欢!
励志日志篇一:自卑的你,只能用努力来改写命运
幼时因为家庭教育的古朴,鲜少得到家人的夸奖,我一直是个自卑的人。因为嘴巴不太好看,长相也常被诟病。久而久之,“长得丑”便入住于我的潜意识。以至于,每当身边有人说谁长得难看的时候,我心里会犯起嘀咕:“不是吧,比我还难看吗?”
自卑是一种坏情绪,它不断地暗示与摧毁,让我错失了青春的太多美好,让我从来不敢争取。学生时代除了默默地用成绩说话,从没参加过任何活动,也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大学之后,偶尔遇到男生追求也不敢相信对方是真的喜欢我。甚至,当真正对一个男神心动的时候,却只敢压抑暗恋,怕对方知晓。
毕业后去一家公司面试一个前台行政工作。面试官直接对我说:“各方面都还行,就是嘴巴不太好看。”找工作频频受挫,让我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善意,感觉自己并不被这个世界所欢迎,也一度有过去整容的冲动。
有一次面试,遇到一个美女老板。她与我聊了很久,说看到我眼里的不自信,很像几年前刚毕业茫然失措一无所有的自己。她来自山村,家境贫寒,一路不断努力,从不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没有读大学,没有去北京,没有在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就勇敢地辞职自己创办公司,那么她就不会成为现在的她。也许现在她还在山村里,拖着几个鼻涕孩子,无奈却甘心地望着走不出去的山头。幸亏,她从来不是个甘心的人。
“你涂复古色的唇膏会很好看,厚唇对欧美人来说一直是性感的标志。”离别时,她对我说。
之后,我开始尝试用哑光复古的唇膏。世界上每一种美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天然,只是从未用心雕琢。我开始逐渐懂得欣赏自己。
在找工作失利后,我尝试跟朋友合作创业,可惜同样以失败告终。然而,失败其实是个契机,给人转身的机会,去寻找别的出路。一无所有的我,百无聊赖的我,委屈和自卑的我,在报刊亭迎着老板的白眼儿翻看免费杂志,然后跟自己赌气:“这些文章,我也能写。”
开始时,我其实并不笃定。那是杂志的黄金期,月销量超过10万的杂志不胜枚举。而定稿与收稿量的比率是千分之一。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能够在杂志上发行,并以此养活自己?我真的可以吗?以前的我肯定会因为自卑而否定自己,但这次,我选择相信自己,并且努力争取。
这真是我最认真做过的一件事。每一篇样文分析,每一个故事拆写,和编辑交流沟通,去勾搭成熟的作者。每天5000字的写,只是作为练习。
你有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过一件事?无论吃饭、睡觉、走路、朋友聚会甚至是和男朋友吵架,我都会下意识地寻找所谓的故事题材和灵感。小本子从不离手,手机拍下路边触到内心的所见,缠着我所有的朋友讲他们的爱情故事,半夜醒来因为灵光乍现爬起来在电脑上噼里啪啦敲上一阵,经常因为一篇文章写不完而忘记吃饭。是真正的废寝忘食。
两个月后,我在杂志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说。那是08年的夏天,我站在报刊亭前,对卖报纸的阿姨说:“阿姨,这本《花溪》上有我写的小说哦。”阿姨说:“是吗?你这么棒哦。”
嗯,感觉自己棒棒哒,我第一次没有怀疑其实我真的可以。
当然世事永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也遇到过很多次退稿。曾经向一家很棒的时尚杂志投稿时,被编辑直接退回来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但我从不因为编辑的不友好而退缩,我目标明确:“我要在这本杂志上看到我的名字。”我每个月都交3篇稿子,所有的修改要求都虚心接受。后来这个编辑开始很认真地对待我和我的文章,说我是她见过最打不死的铜豌豆。而我也终于做到了每期都在那本杂志上看到我的名字,现在还在合作。
从第一篇开始,之后我每年都以百篇的数量在杂志发表文章,迄今已逾百万字。就算是后来在dm杂志工作,自己开广告公司,开网店,结婚生子,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写作。
可以很确切地说,写作带给了我自信。再确切一点说,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成就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会带来幸福感和对这个世界的温柔理解之心。当我微笑,再也没有人提起过我的嘴唇。也许是有,但我已经不再介意。
之前看到波士顿芭蕾舞团首位亚洲领舞仓永美沙的视频,感同身受。“我的基因决定了我的不够完美,但也决定了我从不会向命运低头。”
对每一个曾经自卑的人来说,努力是一贫如洗的人点滴创造财富的双手,是脆弱的人默默织就的铠甲,是推翻过往所有不堪的力量。因命运而自卑的你,只能用努力来进行补偿,只能用努力来改写命运。
3个月前,曾经那样自卑的我,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此刻,与从不低头的你,共勉。
励志日志篇二:青春就是做梦和犯傻
青春是犯傻的同义词,我们很难把老于世故、老奸巨猾这样的词语跟青春连在一起,也很难将正确看作青春的代名词。也许,青春最大的奢侈就是可以犯傻、可以犯错误!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一起上山唱歌通宵不归,两个男生为了一个女生围着校园一路厮打,为了写出一首好诗咬断一堆铅笔,全班同学跳贴面舞被学校点名批评,这些都是我们的青春记忆。我在大学时曾帮一个女生扛包,上火车我给她扛包,下火车给她扛包,后来发现这个女生跟另外一个男生在散步。我就问这个男生是谁,她说是我男朋友。我就问她为什么有男朋友还让我帮忙扛包?她说要让男朋友休息一下。我们班的另一个男生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在女生宿舍前拉小提琴,结果被泼了一盆洗脚水。这些犯傻的行为,也许就是青春的形象描绘。
青春没有后悔。如果我们计算好了,能从一个人身上得到什么,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就已经变成了一个计算型的人物,而计算型的人物等同于老奸巨猾,和青春无关。
青春的第二特征就是爱情无悔,爱情纯粹。可是,我发现现在很多同学的青春没有爱情。很多女生在找男朋友的时候,先计算这个男生是什么家庭出身,到底有多少钱,家庭地位如何。这样计算的女生,跟巫婆差不多,基本上很难说跟青春有关。青春是一种脱离世俗的真爱,当男生看上女生,或者女生看上男生,不管她是灰姑娘,还是红姑娘,不管他是富二代,还是穷二代,你都全身心去爱,不顾一切去爱,而他/她的背景,只是那一缕云淡风轻,这就是青春的爱情。
其实,仔细想一想,如果你先计算,然后按照计算的标准去寻找爱情,常常会是一场错误。《红楼梦》里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我觉得恰恰是对计算爱情和计算人生的批判。像我这样的人,在大学的时候如果用计算的眼光看,是没有女生会看上我的。我在大学的时候,家里一穷二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知识一片空白,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一无所长。而且我长得还非常的土,马云尽管长得难看,但是都比我还洋气一点。
青春的第三个特征,是无怨无悔、不计得失地交往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和同学。大家可能看过《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是以新东方为背景拍的,那个电影中的角色之一成冬青是以我为原型创作的。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唯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三个哥们儿,从大学开始,一起变成朋友,最后一起创业,最后不断为了公司发展,打打闹闹,一起共同努力,让公司成功上市。在现实中,这个故事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里面的另外两个人物就是新东方的徐小平和王强,他们都是我在大学时代交到的最好的朋友。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在一起共同干事业,所以我们的青春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大学的时候,如果说你跟宿舍同学打了架,就一辈子不再理睬,这是失去青春的标志。因为青春就是,不管为了什么打架为了利益打架,为了女朋友打架,为了分数打架,为了虚荣打架,但打完架后,哥们儿还能在一起抱头痛哭,那才是真正的青春。在大学的时候,我跟宿舍同学无数次喝醉了酒,为了自己的成绩落后,为了自己生命的卑微,为了自己被看不起而抱头痛哭,互相鼓励着一直到能够坚强地抬起自己的头颅。所以,在我的生命中,到今天依然拥有青春时代的朋友。
青春其实跟三个“想”有关理想、梦想和思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探索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的青春就开始成熟了。当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你就会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一点,我在小时候就学会了,所以我在16岁开始高考,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失败,坚持考了第三年。我的理想中,并没有北京大学,但是我最后进了北京大学,因为我坚持了自己必须上大学的理想,知道在农村没有广阔天地,也不可能大有作为。
柳传志先生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已经是40岁的年龄。大多数40岁的人,都已经习惯于习惯的生活,抛弃一切去追逐梦想是不容易的,尤其在80年代那种国家体制非常顽固,个人梦想极其压抑的情况之下。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勇气,主动丢掉铁饭碗,最后柳传志创造了伟大的联想,创造了联想电脑走向世界的奇迹。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有梦想,但是当青春消失,你还能坚持梦想,你才能把自己叫作伟大,你才能把自己叫作生命的榜样,青春的榜样。
青春跟年龄没有任何关系,有的人在16岁、20岁的时候,青春已经死亡,他对生命已经没有任何期待,也不再具有奋斗精神。有的人到了80岁以后,依然具有青春的色彩,在思考未来的生命到底应该怎么过。杨振宁教授到了82岁还结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青春洋溢,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期待。有一次,我跟杨振宁教授在一起吃饭,他依然在设想,未来的20年,到底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为教育做些什么。他正在设想成立一个杨振宁基金,为中国学生到美国读书提供资金上的帮助。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才叫作青春。所以,一个90岁的老头,依然拥有青春。
青春就是拥有热情,相信未来。中国诗人食指所写的一首诗,就叫《相信未来》,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励志日志篇三:你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为失败得太少
最近这段时间,我与一位许久没有见面的朋友联系上了。
我不知道说我们之间是“朋友”到底是否恰当。他是我的小学同学的哥哥,当时一心想考中央音乐学院的小提琴系,所以就找我了解了解音乐学院的情况。
第一次听他拉琴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没戏。一个人已经18岁仍然在这样层次的演奏水平,并且从未受过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专业训练,想要考音乐学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我总觉得他的音准和技巧有不少的问题,放在业余水平或许可以被接受,在专业考试则是完全不被允许的。
我对小提琴懂得不多,所以也只是婉言说几句,劝他放弃考音乐学院的想法。他气得发脾气,痛斥我一顿,批评我不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柱可以磨成针”之类的道理。我回家后恼火的要命,我妈知道这个事情后也批评我一顿,让我出去跟别人说话不要那么冲。总之,这件事情闹得我有点里外不是人。
这次突然之间他加我的微信,我们就简单聊了几句。我才知道他原来还在追逐成为小提琴家的梦想。他从大学里退学,找了一个老师专心学琴,每日除了练琴就是听唱片。多年来,他不仅考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还包括西安,武汉,广州等地区的音乐学院。这些学校他一个都没有考上,每次都是在第一轮的时候就被刷下来。他没有放弃,呆在家里继续练琴,继续考学。今年,他已经快30岁了,仍然怀揣着一颗要考音乐学院的梦想。
他并不沮丧,对于未来和梦想有着充沛的激情,一种令人感到感动又觉得有点点心酸的激情。他跟我说j·k·罗琳被无数次拒稿才得以出版《哈利·波特》,舒伯特的才华埋没多年才被他人挖掘,阿格里奇亦有艺术事业的空窗期... ...他坚信,所有的失败都将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只要有足够多的失败,人自然能从中吸取经验,在某天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给我发了很多最近练琴的录音。老实说,我听了他的演奏,并不感觉有什么长进。技术层面依然是勉强吃力,肌肉像是怎么样都没办法好好放松;对于音乐的理解,仍然是浅显的,或许他有许多想表达的东西,却由于技术与基能的限制,导致无法演奏出理想的效果。他的这种程度去琴行教入门的小孩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音乐学院来说,还是有挺大差距的,而这个差距,可能是他无法用努力来填平的。
我很尊重他对于音乐的热爱。他有一种狂热,许许多多念过音乐学院的孩子可能都缺乏这种狂热;这种狂热是好的,通往大师的道路是需要这份烈火般的激情。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拥有这份狂热的人都能成为大师或演奏家。对于成为职业的演奏家而言,童年时代充足的训练与引导是必须的,错过这个阶段,后面的路就会很难走。是的,我们听过什么18岁以后才好好练琴,最后成为演奏家的故事。它发生的概率真的太低了,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他问我,到底还要失败多少次才能成功?面对这个问题,我是真的觉得还挺为难的。既不能告诉对方“你不可能”之类的,这种话大概很多人都讲过,不再需要多我一个;再说,我对他的所作所为还是有点敬佩的。如果说“再走走看,人生就会好起来”,我又觉得自己在撒谎。我问他有没有考虑把这些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更快见效的事情上。
“不行啊。我不能让这些俗事阻碍我成为小提琴大师。”他是这样回答我的。他告诉我,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坚持练习8个小时以后,还狂做乐理和视唱练耳的题目。尽管迎接他的是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失败,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如果,把这份意志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可能早就获得成绩了吧?看着他这样拼命的样子,我开始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讲这样话连我都觉得自己非常浅薄。很多事情不能用结果来衡量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但是,看着他这样奋力地样子还是觉得有点难过。
人们经常觉得自己不能成功,是因为失败得太少。失败与成功当然是有关联性的,我做错题,经过分析,自然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我走路摔跤,下次就会留意这个坑。不过,一味地认为只要尝试得够多,失败得够多就能成功,显然不对的。许多人之所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成就,不放弃是一个原因,自身的天赋与才能也是极其关键的。天赋和才能不是勤奋能够补上的,那种先天性的基能,卓越的想象力,敏锐的耳朵,这些天赋会伴随着良好的训练得到增强;但是,训练不可能把你从一个没有天赋的人变成有天赋的人,更加不可能让一个没有天赋的人变成优秀的演奏家,成为一个不错的业余爱好者就已经是极限了。从事自身起点太低太低的事情,就是有可能一直都做不出成果。
适合不适合,前面的道路是怎么样,这些问题都是要考虑的。我们不可能把问题完全看明白,要求每个人在行动前就遇见所有的可能性,这样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们只能想办法在实践中认清楚道路,了解清楚自己做这件事情“到底合适不合适”。
就是想要去从事自己不适合的事情,难道不可以吗?我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人生又不是一定要以成功为目的,若是这个过程对生命有意义,就已经是很棒的了。旁人看来不成功,自己却过得十分满足,这也比浑浑噩噩的上班族要强很多啊。知道自己不行,仍然想要做;知道对方不爱自己,仍然要去拼命地挽留,这种尴尬和痛苦所带来的戏剧化,本身就让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多元,所以,我根本不反对人们去做“自己不适合”的事情。
我所不认同的是,将失败和成功之间构成绝对因果关系。仿佛做某件事情不顺利,真的是因为失败得不够多一样。抱着这样的心情,很容易看不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从而错过其他的机会。无法成为小提琴家的音乐爱好者,看清楚自己不能成功不是因为不努力、失败得不够多,而是由于起点的限制;他有可能会换个专业,去念个音乐学,艺术史等专业,业余时间拉拉小提琴,最终亦能度过美好的音乐人生。无论怎么样都当不成作家的家伙,并不代表要放弃文学去当个理科生,相反,他可以去读比较文学,英美文学,做一些有趣的研究。
承认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可以稍微走到更宽泛的领域里,寻找到新的天地。如果苦苦地坚信“一直不能成功是失败的不够多”,反而有可能错过其他的机遇。这样的话,倒真的是挺可惜的呢。
5.励志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