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
有条件的小伙伴可以时常找一些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来看看,那么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有时我们的努力只是个样子
文|随梦逆流
我们在生活中拼命的奋斗,我们在工作时努力的加班,我们放弃了业余的时间用来工作。可是我们的生活却没有发生任何大的改动,有时我们以为这是错觉,是我们看错了。并告诉自己一定会改变的,一切会向好的地方发生改变的,但是有时我们或许是错的。
我们日复一日的干着同样的工作,却没有少用更多的时间,我们日复一日的透支或者节省我们的时间用来做更多的工作,我们拼命的努力做上面布置的任务。我们只是在非常努力,不过也只是个努力的样子罢了!工作早就上手了,却为何不想一些新的办法或想法让工作的时间更短,效果更好呢?每日用同样的时间去做那些繁琐的工作,我们只是在用更多的时间去消耗宝贵的青春和有限的生命罢了。试着让有些事变的简单些,用跟多的方法让跟多的事变的容易,因为必然有解决的办法,也必然有变容易的方法哪怕是一点点,也是你生命中宝贵的一点点。
面对工作,我们总是说“我们尽量了,这个我真的不会,或者没有办法。。”之类的话,我们忙碌了半天,非常的拼命,非常的用心。但在外人的眼里你什么都没做成,换句话说就是你努力的不够,再者说就是你的努力一文不值!我们或许很生气,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的用尽了能想到的一切方法和力气,但这一切的一切别人根本就看不到的,也不要指望别人可以看到。你需要认识到这个社会大部分时间是认结果的。所以努力的把事做完,在用尽“全力”后,试着用用你身边的“全力”。
我们很努力的生活,但是生活依旧日复一日的抛出一些新的问题、烦恼、和事情来。不要抱怨生活,也不要抱怨种种。因为给你烦恼和麻烦的生活只是认为你可以在这样的困境下活下去,如果你认输了,生活不便,你一如从前。如果你努力的面对并解决了这一切,那么恭喜你,一个崭新的未来就在你的面前,它来了!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挫折是存折,而不是骨折
当今是一个励志的时代。这话不假,但,励志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一味地给别人心里灌“黄连汤”,灌得人苦不自支,最后再赏赐给人两罐“蜂蜜”的做法,不能说不允许,但至少是缺少技巧的,如此生搬硬套的手法未免也缺了些“俏皮感”。
用“苦情类”的挫折来说服人,就宛如光靠吃糠把人肚子填饱一样,盲目追求的是饱的结果,而忽略了享受咀嚼快意的过程。挫折是一块诗意的“上马石”,而不是一块沾染晦气的“绊脚石”;我们与挫折“过招”,玩的是“心跳”,而不是“心悸”;邂逅挫折之后,我们是在和挫折“扳手腕子”,而不是被挫折摔得“头破血流”。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约旦拜访过一位智慧的老人,她叫杜美如,是当时在大上海鼎鼎有名的大亨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是杜月笙第四房太太的长女,她早年接受了母亲严格的教育,在她的心目中,除了她姓杜以外,她从来没有幻想着要沾杜月笙的名气,尽管时光流转,她经历了50多年巅沛流漓的生活,但她始终能克服重重磨难,后来,她在约旦开了一家中国餐厅。
杜美如在谈到她的生活时,对余秋雨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杜美如说,她曾经在年轻的时候遭遇了一次车祸,骨头断了,多处流血,导致在脸上留下了一个伤痕。伤痕留下之后,他的丈夫很是为她担心,担心她会因此而陷入焦虑。然而,杜美如并没有像她丈夫想像的那样脆弱,她自我调侃地说:“脸上受伤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酒窝!”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道:我看着这对突然严肃起来的老夫妻,心想,他们其实有很多烦恼事,只不过长期奉行了一条原则,把一切伤痕都当成酒窝。
这是我所看过的所有书籍中,对挫折的最完美的解读与阐释。因为,杜美如对待“挫折”的态度,是一种“三军过后尽开颜”式的洒脱,而不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式的拘谨。这种豁达的处世心态,是把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看成了“诗意的存折”,而不是”失意的骨折”!
挫折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楚,而不是一段所谓的故事。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只是各不相同而已。大多数人的苦楚都隐藏在生活、工作的细节里面,甚至有些是别人眼中看来芝麻绿豆点的小事,但对于个人而言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坎。这才是苦难与挫折的真相。
那些逢人便说,甚至动不动就闹的满城风雨、众人皆知的苦难,除了是大多数人共同经历的苦难之外,凡是个人的”疾苦”,一旦被放大出来,总有点作秀的感觉,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是如此。
所以我大凡是听一些电视、广播中的名人访谈,都很少去听他们讲那些过去的苦难故事,很少会被那些成功史中所展现的虚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相反会被一些幽默的言语和美好的愿景所深深打动。我觉得人更多的应该向前看,而不是一味的回顾,甚至渲染所谓过往的那些苦难。
与那些人是如何度过苦难的历史相比,我更欣赏的是他们自信的微笑和对明日的憧憬,对自我生活的计划与期许。一个人的苦难是一个人的,过往的苦难是过往的。大家不可能都去重复经历别人的苦难,明天也不可能总是重复今天的苦难。正所谓时过境迁就是这个道理。
一味的夸大苦难后果只会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或者妄自的菲薄,甚至是犯下按图索骥的错误,有许多的事只有自我亲身去经历,才会有自己的感想和做法,经典和历史之所以是经典和历史,就因为它们是不能被复制的。个人的挫折与情绪也是一样,太多的东西往往只可意会,不可以言传身教。
很多人习惯性的把名人的苦难史当做经典的奋斗史甚至是教科书,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重复走别人的路不但会使人误入歧途,甚至更严重的是会不断重复的把别人活出来,反而把自己给丢了。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重复别人的故事。在遇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具体的分析、适实的应对,而不应该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法,说别人的话。无论是阳光大道,还是曲折小路,无论是挫折还是欣喜,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表情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不要把自己活成别人的影子,哪怕他们是名人,是多么成功的人士。挫折是存折,而不是骨折……
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年轻时,吃一点苦真的没有关系
作者:胡识
前几天,我和朋友一起逛街,在路边看到一个卖甘蔗的小男孩。他大概只有十来岁,身旁摆着一只旧水桶,里面装满了甘蔗。
朋友向小男孩靠近,指着那只水桶问:“你这里面的甘蔗多少钱一节?”
小男孩眨巴着眼睛,望着朋友回答说:“两块钱一节,好甜的,这是我自己家里种的。”
朋友笑呵呵地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硬币,拉扯着我的衣服说:“你帮我挑选两节甘蔗吧,我付钱。”
朋友是北方人,很少吃到这种东西,因而对挑选甘蔗没有什么经验可谈。
那只水桶很老旧,里面装了很多甘蔗,它们正拼尽全力地吮吸着桶底下的清水,好像对我的出现一点都不感到害怕。我弯下腰,注视着它们,水桶里的倒影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卖甘蔗的童年时光。
我九岁那年,在外头打工的阿妈被阿爸赶回了老家。阿爸说,阿妈的眼睛不好使,找不到任何一份工作,还不如回家种田。
而那个时候正好要开学,我和阿弟都急着要一笔学费。但阿爸只给阿妈买了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并没有让阿妈带钱给我和阿弟读书。那时候,没有钱是不能报名上学的。因此,我和阿弟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围着阿妈呜呜地哭。阿妈瞅了瞅我们,然后也坐在灶前擦拭着眼睛,一言不发。
每次邻居看到这种情形,就会劝阿妈去管我奶奶借点钱,帮我们兄弟俩交学费。但阿妈和奶奶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奶奶会骂阿妈没用,阿妈会骂奶奶不近人情。
她们隔三差五就会闹矛盾。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我们穷得实在揭不开锅,阿妈只好低下头向奶奶认错,奶奶才答应阿妈把园子里的农作物分给我们吃。
奶奶的园子很大,种了许多蔬菜瓜果,尤其是那块甘蔗地,着实让我们看了会禁不住流出口水。
为了把菜地里的农作物换成我和阿弟的学费,阿妈就去集市上卖蔬菜,我就去村口的加油站卖甘蔗。加油站坐落在公路的中心地带,是人们去小镇或县城的必经之地。每当大巴开到这里,总会停上三四分钟。
那时候,我就是一心想快点攒够钱好读书。所以,我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洗甘蔗,用菜刀把甘蔗分成一节一节,装进桶里,早饭都顾不上吃就跑去加油站。
等到了加油站时,太阳也刚好毒辣起来。我紧张地躲在小树底下等着过往的大巴和人群。只要一听见大巴刹车的声音,我就立马从水桶里捞起几节甘蔗,站在凳子上朝车窗里的人问去,“大哥哥、大姐姐,你们买甘蔗吗?这是我家种的,很甜的!”
……
其实,在我家那个小县城,甘蔗并不好卖,因为大多数人家都有种,真正能问津的也只有那些城里人。但那时候我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每次我去卖甘蔗,总会有那么一群人喜欢买我的甘蔗,然后当着我的面大口大口地咬着吃,像是很馋、很好吃的样子。
直到长大以后我才明白,或许大家都愿意帮助那些一时贫穷却敢于吃苦的孩子吧。可能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孩子从小就敢于直面苦难,学会劳动,会帮大人们减轻负担,这是一种能让人为之动容并感到温暖踏实的精神力量。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对得起我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的花朵。
年轻时,吃一点苦真的没有关系。当我们走了不少坎坷的路,吃了不少难吃的苦,我们才会被这些经历训练成一个不怕困难、乐观向上、懂得坚持、热爱生活、感恩生命的人,就好像那一株正在慢慢绽放光彩的木棉。
看了“积极向上励志的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