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中篇文章
励志中篇文章
当你有空的话,最好看看一些励志中篇文章,这样挺好,那么励志中篇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中篇文章:家世不好,怎么办?
作者:莫小叶
曾经在一本心理学书籍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女孩在父母离异后,从小跟着妈妈,有过一段很不愉快的成长经历。她很早就结婚、离婚。后来,再婚,又离婚。最终,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得力不从心。
而她的外婆和妈妈也都与她一样,有过多次的婚姻经历。这个家族好像陷入了一种怪圈,祖孙三代拿着同样一份人生脚本,不断复制着相同的命运。
女孩的外婆曾经找人算过命,说这个家族的女人都带有衰气,注定没有好的婚姻。对此,她和妈妈也都深信不疑,认为生在这样的家庭,就是自己的宿命。
女孩的妈妈因为离异,独自带着她,过着艰难的生活。妈妈把最大的期望放在了女儿的身上,唯一的希望,就是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人。可是,她在女儿的面前,却表现出种种的不平衡心理,认为自己付出得太多,是女儿亏欠了自己。女孩稍微犯一点小错,就会引起妈妈的不满和抱怨,继而便是狂风暴雨般的哭泣。
女孩虽然知道妈妈的不易,却也受不了这样的沉重的心理压力,只想要逃离。她在叛逆的青春期和一个男人离家出走,想要把自己全部的爱,付给一个给她更多关怀的人。
她和那个男人早早的结了婚。可是,她也不自觉地把那种不平衡感,带到了自己的婚姻里。男人工作忙,回家稍晚,她就会抱怨自己每天干了多少家务,说自己只能当牛做马,没有人来帮一帮她;男人脱下的鞋码放得乱了一些,她就会喋喋不休,埋怨男人把她当作保姆使唤。
渐渐地,男人终于再也忍受不了她的苦大仇深,提出了离婚。后来,她又经历了几次无疾而终的婚姻,这让女孩全家对算命先生说的话,更加深信不疑。
其实,宿命这种事,我是不怎么相信的。
家世不好,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一直在复制,造成不幸的方式。
我认识的一位姐姐,来自于农村的一个小县城。
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庭并不富裕。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留在了大城市。
她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感情很好。小夫妻俩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几年的时间买了房,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好几次,她老家的亲戚要来这座城市,想在她的家里借宿,却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安排亲戚住在家附近的快捷酒店,却也会亲自下厨,请亲戚来家里吃饭。
有一次,她的妈妈亲自给她打电话,说姨妈要带着表弟来这里办事,希望她能安排姨妈住在自己家里。姨妈从小待她很好,和她很亲近。但是,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
她知道这个头一开,她的家里,就会从此变成免费的旅馆。
她告诉我,小时候,她的父母经常会吵架。吵架的原因,无非是爸爸妈妈在争论,对婆家或是娘家哪一方付出得更多。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可是她的父母却各不相让,经常吵得面红耳赤。每当这时,她和弟弟只能蜷缩在一角,抱在一起无助的哭泣。
所以,结婚之前,她就和老公就达成了一致,不依靠或者偏袒任何一方的父母,也不允许任何一方介入他们的生活。
她说,她不想因为家人总是过来住,而让自己的老公感到付出得过多。对于吵架,她从小便看惯了。所以,她很早就开始思考,以后要过怎样的生活。
婚姻的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爱的能力的强弱。
好的家世带来的,无非是一种环境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对人对事的态度。
可是,不好的家世,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作一种警示。接受或者改变,决定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家世不好,怎么办?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也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不可否认,幸福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拥有着更高的情商,和更多给予爱的能力。
这就好比,家世好的孩子进入社会后,天然地就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有着更高的起点,掌握着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不过,也不必太灰心丧气。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决定输赢的不止是起跑线。重要的,还有速度和忍耐力。
前几天,邓超和孙俪在微博上晒出了结婚五周年的全家福。看过照片,瞬间就被这一家人的笑容所温暖。
34岁的孙俪,家庭幸福,儿女双全,演艺事业更是风生水起,俨然成为人生的赢家。
可是,孙俪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异。
那时,孙俪和妈妈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的抚养费,生活过得非常拮据。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警备区文工团,有过一段艰苦的部队生活。也正是因为经历过磨炼,她的身上有着一股别人无法比拟的韧劲儿。有才华、肯吃苦,才能踏踏实实地一路走来,直到走成影视圈的一姐。
王小波在《青铜时代》里说:永不妥协,就是拒绝命运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转意,拿出我能接受的东西来。
改变不了你的家世,那么就去培养你的优势。
韩信的军事才能超越常人,超越到可以让人们不去计较他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史铁生的文字震撼人心,震撼到可以让人们忽略他的双腿残疾;马云的商业头脑太过强大,强大到可以让人们忘记他不扬的相貌。
人,一旦让自己的某个优点足够强大,那光芒,就足以让其他的缺点忽略不计。
BBC有一部纪录片,叫做《7UP》。
影片从1964年开始拍摄,从英国选取20名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开始跟踪拍摄他们的生活状态。影片每间隔七年拍摄一次,追踪这些孩子的生活。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当初年幼的孩子,现在都已经变成了不惑之年。
这是一部让人看后极其郁闷的影片。
因为看过之后,你会得出一个结论: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
富人的孩子,仿佛走上了一条制造精英的“传送带”,从富人区的中小学到牛津剑桥,毕业后再进入律师传媒等精英行业;而穷人孩子,似乎从来没有争取去突破头上的那层玻璃天花板。他们一如自己的父母,按部就班地经历了辍学、早婚、多子和失业。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与其说他们复制了上一代的命运,倒不如说,他们继承了上一代的习惯和价值观。
是谁说过,人生就像一个木桶,里面的水,会从最低的那片木板流出。于是为了装进更多的水,我们都拼命地想要弥补自己的短板。
可当有些缺憾我们无法改变,最好的办法,只有努力把自己的长板加固得高一点、再高一点。
这样,当木桶倾斜过来,还是能够再多装进一些水的。
没有好的家世,那就去创造好的家世。
家人没办法罩你,那就去罩着你的家人。
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就自己成为巨人。
如果不满你的现在,那就要重新选择想要的一切。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负责,只有自己才能决定想要的人生。
你看,在雨里努力奔跑的,从来都是没有伞的孩子。
励志中篇文章:正能量如何改变了我的人生
文/杨熹文
一个当摄影教师的朋友有一天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那上面写着她自己在五年前考研究生时给偶像写的信,信中她写道,“我的梦想是读研,当老师,然后出书。”五年后她说,“如今,美梦竟然都实现了,人生真的有吸引力法则的。”不久之后,朋友圈上另一个朋友晒出嘉倩的书,那固执的姑娘用几年时间穿越整个中国写就的作品终于出版了,我的朋友写道“世界太奇妙了,09年在豆瓣看到她的文章,瞬间让我惊为天人一样的文字,对当时迷茫中的我,像启明星一样,然而几次联络都未果。但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七年前的偶像,竟然跟我约了新书首发的读后感。七年,你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有梦就去追吧……”
我久久不能从这样的感怀中抽身,这让我想起来那些改变了自己人生的正能量。
那大概是至少五年前,我从电视上的一个相亲节目中知道了老马。那是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相貌普通却一身坦荡,站在台中央和女嘉宾们讲述自己无房无车一直远行的日子,连一点心虚都没有。节目中老马播放了一个视频,几个来自异国的人围坐在一个青旅里,手中有酒,怀里抱着吉他,聊着有关梦想的正经事。视频结束的那一刻,在场所有的女嘉宾接二连三地给老马灭了灯,我的心却嘭地亮起来,那种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男人,我尤其向往站在他身旁。
我迅速加了老马的微博,他的微博低调,大多是关于远行的内容,偶尔在某个视频下面写着诗歌一样的话,令我读到内心温热。为了显示我和那些灭了他灯的女孩子有多么不一样,我思前想后,决定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场白:
“老马,请给我介绍一本书吧。”
老马给我介绍的第一本书是路内的《少年巴比伦》,我在网上找到的,盯着电脑屏幕不吃不喝,用一天的时间看完,眼前一片白茫茫,心里的空虚却被填满了。
于是我兴奋地汇报,“老马,我看完了,再给我推荐一本吧。”
老马说,“看看刘瑜的《民主的细节》。”
我特意买了一个本子,记录下所有意味深长的话。
接着,第三本是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第四本是她的《余欢》。
我猜自己那一年瞬间喜欢上屏幕上的老马,大概不是因为把他当做一个爱人,而是因为他是我想成为的那类人,过着我不曾有勇气去过的人生。在我所居住的北方城市,居民热情却狭隘,我就在那些每天坐在小区里聊着别人家闲话的老太太,还有那些看不惯大姑娘二十五岁不结婚的妇女们之间长大,那是我第一次如此接近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看到原来一个人还可以这样活,活出点只属于自己的意义来。更有意思的是,我渐渐地不爱老马了,我开始爱上了刘瑜。刘瑜的文字对我影响至深,那能侃政治,也能写小说的才智,让我看到女人博学聪明的魅力。美国也成为一个梦想的符号,我发誓要去那里看一看。
那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个转折点,刘瑜让我对书籍产生了至大的兴趣。我第一次认识到,一个女人可以不必靠长相博深情,知识是比那更妩媚的符号,我花长久的时间泡在图书馆,什么都读,从英文短篇到凶杀案,什么都做笔记,看得津津有味。那时班级里的英文课新出现一个外校调来的老师,她和我们说,“我每天坐校车来学校,只为能用这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看一个电影。”我在这位博览群书精通电影的老师的影响下,又开始爱上看电影,每天在寝室里五点半起床,赶着在八点半上课之前看完一个电影。就在那一年我知道了希区柯克,伍迪·艾伦,大卫·芬奇,克里斯托弗·诺兰……一向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的我,竟然参与了学校的戏剧节,在那上面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无人生还》改编成一幕蹩脚的剧,在戏剧节上得了末等奖,却沾沾自喜地安慰自己“大卫·芬奇第一部电影不也是如此不卖座?”
当我读到大三时学校里组织去美国的活动,那时在心里埋藏很久的去美国的梦想又被挖掘了出来。我在美国的一次聚会上认识一个泰国男生,他大概喝醉了,跑到我身边,和我说郑重地说,“我特别特别热爱音乐。”那时我正在为前程担忧,出国前父母明确对我的写作梦想提出反对,让我不知这四五个月的夏令营过后,我将面对怎样的人生。可是这个男生,在那样一个晚上,给我看他拍的视频,那里面他帅气很多,唱着我听不懂的歌词,眼神里都是梦想的光彩。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一份梦想的难能可贵,也决定要把写作这件事决绝地坚持下去。
回国之后,我一心想写作,自顾自地创作了几个短篇小说,给几个杂志投去稿件。那些稿件石沉大海,我于是在夜里给那个泰国男孩发去邮件,像是在说给自己听一样地告诉他千万别放弃梦想。至今想想也觉得奇怪,那时我连他的rap一句都完全不懂,他也无法明白我写的中国字,但梦想竟然在两个追梦的年轻人之间拉起一条纽带,传递一种难言的力量。在一个夜晚,一个杂志的编辑给我回话,让我修改稿件,数次过后,他遗憾地告诉我这文章没有被选入,但他说,“你这么执着一定会成为作家的。”我把这句话当真,又在这时看到柏邦妮的《饥饿是很好的锻炼》,她的文笔细腻嚣张,让我看到文字灵动的一面。我从她的微博上窥足了梦想的那一端,我也憧憬着这样的人生,更用力去写字。我特别想成为那样一个女作家,有高超的厨艺和高雅的情调,要把一本本自己写的书邮寄到爱书人手中,带着我手写的问候。
大学毕业前,一本书又改变了我对未来的想法。那时学口译的老师,无意中说道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我也从朋友的口中得知这个难得的机会。就在那时,吴非的《打工旅行:一年实现一个梦想》出现在我面前。我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了至少三遍,这是我第一次对新西兰这个陌生的国家产生真实的向往。我把所有有关打工度假签证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在网上找到他的博客,把那些没有放进书里的内容也细细研读。后来读到巴道的书,更加坚定了我出去走走的信念。
生活从不会辜负一个有梦想的人,我就这样出了国。国外的生活并不顺利,一个把双手荒废了十几年的人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抛掉国内原本可以坐办公室的工作到异国做打工小妹,身心都肩负压力。我开始看《北京人在纽约》,现在想来,这部剧是我人生中几乎最重要的里程碑。我在打工打到自尊心崩溃的时候,看王启明放弃拉大提琴去餐馆洗碗,我在穷得难堪被人嘲讽的时候,看王启明在大年三十骑自行车去送盒饭,我在日记本上深深写下“我一定要做作家”的时候,看王启明一个人喝啤酒庆祝自己的工厂开了张……就是这部剧教会我足以铭记一生的道理,一个人,最不可被摧毁的就是意志力,那是能够成就梦想的最重要的因素。那时我又遇见了高木直子,那个只有150cm的小姑娘在自己的漫画书中写着当初一个人从家乡的小地方来东京闯荡,打两份工去支付自己的生活和插画课,我觉得那些故事,统统是写给一个在异国飘荡的我。
我的生活进入正轨后,一度也走入了孤独的境遇。孤独可怕么?这是种无形的力量,它超越贫穷,超越窘迫,比想象中更有杀伤力,曾让我尚好的生活显得痛苦。可是,我在那样的时间里遇见了书中的李欣频,她一天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每年去一个国家的经历给了我十足的向往,后来读到严歌苓,那书里面的苦留学生形象和她自己对待写作铁一般的意志力,让那时同样在穷困中读书的我有了挣扎的力量。后来再读到村上春树的人生,那份他曾经厌恶至极的酒吧生意让我激起了多少共鸣,我学着和他一样,在工作的间隙里写作,也在春天里开始跑步,这是多好的开端,我终于瘦下来,那种热爱人生的感觉,竟然越来越深重地体会着。在跑步半年后,我瘦掉十公斤,并且第一次超越了他的月跑步记录,那成为我为自己争取的,热情也体面的生活态度。
直至今天为止,我还在承蒙正能量的关照,这些正能量渐渐让我成为一个热爱生活不断进步的人,我也荣幸成为一个正能量的传递者。我写着的文章,不介意剥开那曾经贫穷和窘迫的生活,如果可以让一些经受着我曾受过的苦的年轻人看清未来的路——有些路虽注定不顺畅但最终一定会通向梦想,这岂不是会成为一些人的生命转折?我坚持跑着的步,自制的生活,很高兴让一些苦恼于身形或其他什么的姑娘们再一次充满希望地启程,我发起的#用三十天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活动,读书看TED每天跑七公里,真心希望着那些迷茫的朋友重新找到目标。我常常心怀感激地想,再没有什么样的成绩,能比看到一个接着一个的留言这样说“看了你的文字,坚持了你发起的活动,我变成了更好的一个人”,更让我开心幸福。
一个人在没见过这个世界的时候,大抵不确定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那些带着正能量的人,给我展示了一种生活,也提供了未来人生中可出现的选择。如果没有这些正能量,我哪里知道这世界上有些人十几年风雨无阻地坚持每天跑十公里?哪里肯相信一个人能够靠自己远走他乡?哪里知道一个人可以用一年看那么多的书?哪里见识到一个有梦想的人就算出身不好也注定可以靠坚持成功?哪里肯承认这人生就是要不惜代价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正能量就是这样改变了我的人生,缓慢踏实,它让我这个原本愚笨的姑娘知道,原来一个人可以找到那么多方式,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我在微博上再次搜索了老马的名字,很遗憾没有找到他。太多的老马,他们做公司,搞销售,做城市中的佼佼者或普通人,固执守着自己的梦想,只可惜不是我从前知晓的那个人。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和那些当年家乡里坐在小区中聊别人闲话的人不一样,我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那种人生。
励志中篇文章:懒虫却盼巅峰
表哥最近遇到些儿坎,大把的时间都在做他的坏情绪垃圾桶。
从N年前的高考发挥失常、报志愿又失误,成绩一直很好最终却上了非理想的学校,从此一切都在崩坏。
比如,985、211大学考托福出国成风,而自家的烂学校就没听说有谁出国留学的,要是上了好大学,说不定跟着大部队翻翻书,也镀金去了。
比如,毕业时眼高于顶,报考公务员岗位太热门失败,可恨有些分数比自己低的同学,都坐办公室了。
比如,当年房价低,可赚得少,家里底子薄也帮不上忙,错失入房市的好时机,过了几年股市大牛,傻子都赚得盆满钵满,可自己钱都押房子上了。只能眼看着那些幸运儿低价买了房,牛市翻几番。
总之一句话: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其实,从大众眼光看来,表哥算是混得不错的那类人了。上学时成绩不错,大学不理想也算一本了,工作后收入不错,买了房买了车。他本人也从不认为自己是懒虫,就是觉得命不好。
可是,当你有大欲望时,就得有大辛苦的觉悟啊。别说发挥失常,那些考得好的同学就是比你学得踏实;别说选择失误,那些走对路子的人就是比你更有视野。别再抱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在你膨胀的欲望面前,你只是相对的勤快,绝对的懒虫啊。
当然,还有一些人真心勤快,可依旧撑不起一个像对美好的未来。比如流水线上的打工者,以及很多体力劳动者,疲惫忙碌,却也迷茫看不到前途,不是命苦吗?
很无奈的是,勤快也有高级、低级之分。善于学习,时刻适应社会的变革,才是高级的勤快、有用的勤快。而浑浑噩噩、埋头于故步自封,本就是低级的勤快,会被社会抛弃的勤快。
残忍,却是事实。
表哥的痛苦,是勤快程度与欲望的不匹配。在一些真正的懒虫看来,算是一种矫情了。
这类人并不抵赖,承认自己懒。他们认可的道理是,懒是生物的天性,懒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他们会把那些负能量句子挂在嘴边:又一天过去了,今天过得怎么样,梦想是不是更远了?勤快不一定就有收获,但懒着真的很舒服哦~
无所事事真的很舒服吗?曾经有个读者向我哭诉,毕业后她一直没找工作,每天在家就是上网看剧打游戏,父母刚开始还鼓励她走出去,可看她软泥一般不上墙,也就放弃了,现在就指望能给她说门好亲事,找个能养着她的老公。
婚姻大体上还是讲究门当户对的,当你自己处在糟糕的状态,很难找到优质的另一半。遇见王子的灰姑娘,本身也是一枚贵族啊。
这个读者也明白自己懒惰、不上进。她说,最痛苦的是,为了躲避现实,她开始各种幻想,比如要是有只哆啦A梦就好了,肯定不会像大雄那样愚笨,什么好东西都弄坏;比如遇见阿拉丁神灯就好了,早早琢磨好了要许的三个愿望;比如穿越回过去就好了,一定抓住各种机会;比如中个500万彩票就好了……
那些幻想有多尽善尽美,清醒的时候就有多痛苦奔溃。然后,陷入一个逃脱不开的死循环……
屏幕这边,我都能感受到姑娘被巨大空虚淹没的窒息之痛。而我只能勉力劝姑娘停止幻想,行动起来,去看书、去学习、去见识。
懒才不是安逸和享福,懒是吞噬精彩人生的魔鬼。
除了表哥那种“不认为自己懒,只是命苦”, 女读者那种“认可自己懒,但无能为力”,还有一类人,他们认可自己的懒导致了生活的痛苦,也奋起去对抗,却一次次败下阵来。
他们可能是最痛苦的一类人了。
表哥们还可以骂骂老天咒咒命运,他们却明白一切挫败怨不得别的,只怪自己不争气;女读者们沉溺幻想最多只是心累,他们却是撞了无数次南墙却铩羽而归,实实在在的失败更打击人的信心……
他们也是人群中最多的一类人吧。
比不上那些聪明人,没有过目不忘、触类旁通的素质,没有强大的自制力和内心,做不到游刃有余的前进;却也学不会豁达的认命,愤恨自己的偷懒与弱小,逼迫自己一次次去挣扎……
懒惰着,又恨自己懒惰。非要有打破这循环的强大力量出现,不可。
这个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教给你:做好一件超出你能力的事情。
你可以下定决心去减肥,不管是21天减肥法,或者是去跑步;
你可以重新收拾起英语,开始背单词,练听力,学写长文章;
你可以学习一门新手艺,烘焙、跳舞、练琴、书法、绘画等等。
选一件你热心的事物,然后拼尽一切,做好它。
只要你能完成一件事, 你就从中习得了所有优秀的人必备的特质,比如坚持、努力、不放弃等。
懒惰是一种惯性,优秀更是一种惯性。别再抱怨,做好一件事就好。
看了“励志中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3.个人励志文章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