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励志文章 > 中国励志教育文章

中国励志教育文章

时间: 鸿宇671 分享

中国励志教育文章

  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那么中国励志教育文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励志教育文章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励志教育文章:教育的重心不是教育孩子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还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第一,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第二,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

  第三,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心”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是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第四,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真的很难教育吗?问一问你自己。

  第五,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他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呢?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放任小马,它以后会怎样,它长大会如何。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

  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挟持,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

  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越来越发展出你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哦。

  第六,要求、期望、负责,并不意味着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当我们对另一个个体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心存恐惧的家长,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当成了自我安全感的“人质”。

  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

  一个小孩是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家庭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来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教育。

  真正的爱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第七,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不是真正的爱?

  第八,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

  当代的幼儿亲少年儿童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亲子关系,但存在一个所谓的亲子关系吗?

  其实,整个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你与他人的关系。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念头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外在的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因此,严格地说,像不存在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不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因为对一个具体的你来讲,不存在一个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个内在的小孩。你对你内在小孩的态度,就是你与你外在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与你的小孩关系混乱了,如何处理好你与他的关系?处理好你和你信念的关系即可。请深入你自己的内部,理解你真正的想法,这才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根本要点呢。

  第九,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

  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中国励志教育文章:好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

  作者:李尚龙(原新东方教师、青年导演、编剧、作家)

  你这种学生,根本就不配受教育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我小学的时候。

  那时,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叫李星,他每天都不做作业,其实偶尔一两次不做也就算,但他能坚持天天不做作业。

  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他基本上都说没带。后来,老师经常让他在台上站着,一站就是一节课;有时候让他在后面站着。再后来,他基本上都在门口站着,我们班同学都把他当成扫把星。走在路上,也总有同学情不自禁的学着老师喊出一声:差生!

  可是他就是不做作业,之前还会说没带,后来干脆就直接说没做。

  上课他也不听讲,总是侧着身子坐着,摸着他满满一袋的弹珠。当时学校流行打弹珠,他的技术一流,满满的袋子里,几乎都是从班上同学口袋里赢的。

  他不喜欢上课,但一到下课,就冲到外面去,跟别班同学打弹珠。后来弹珠已经打的没意思了,于是开始玩儿拼图,他是我们学校第一个开始玩儿拼图的,从几块开始然后拼到几百块。后来,市里还组织了一个比赛:谁能拼完这几百块的评图,就能得到奖金三百元,那时的三百元,是无数孩子梦寐以求的财富。

  他上课也拼,下课也拼,拼的很拼,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被老师发现了。

  那天,老师的心情很差,把他抓到讲台上,一顿打。一个女老师,很难想象她竟然爆发了这么强的战斗力,李星的衣服被抓碎了,他努力的爬起来,喊了一声:你到底要干嘛?

  这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面对暴政最后的反抗,结果,他换来的是一学期的语文课站在了门口。

  有一次,老师正在上课,他忽然走了进来,哭的稀里哗啦,老师问他怎么了?

  他说,他想上课。

  老师瞪着他,说了那句我终身难忘的话:你这种学生,根本不配受教育。

  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那时的小学老师,是一个多么没教养的人。一个老师,凭什么决定学生能不能受教育?

  也是后来我才知道,李星从小父母离婚,他随着妈妈,母亲成天打麻将,没人管他,他跟一群坏孩子鬼混。学校里没人把他当回事,只有外面的“混混”觉得他够兄弟,愿意带他玩儿。

  直到有一天,他们跟人打架被送到了派出所,母亲哭着把他保释出来,他才跟妈妈保证,从今天开始好好学习,将来给妈妈更好的幸福。

  可是,站在讲台上的那个老师呢?她根本不知道背后的故事,她只是每天上课,上完课回家,回家后吃饭睡觉等待着第二天,可能她那天心情不好,或者跟老公吵架了。李星从门口回来说想要学习,对她来说,并没有惊讶,剩下的只有愤怒。毕竟,在她眼中,一个坏孩子,怎么可能会有改变。

  后来,我当了老师,开始明白了一个曾经无数老师相信的一件混蛋道理,就是不相信班上的某个“差生”会忽然变的努力,不相信一个好学生会忽然抽烟去夜店。

  我忽然想起了一个细节,有一次李星的课本脏了,老师走过去,一把抢了过来,当着全班骂:你看你课本,都脏成这样了;你再看看你身边那谁谁谁,多么会保护课本啊。

  第二天,数学课,同样是他,一巴掌抢过李星干净的课本,当着全班骂:你看你课本,这么干净,是不是从来没翻过;你再看看你身边谁谁谁,课本都翻烂了。

  你以为是段子,不,是真的,这个悖论从小就影响着我。

  一个老师,如果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个学生是差生,接下来,他就会以一个差生的标准去要求这个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理,坏孩子是骂出来的。

  初等教育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再何况,哪里有什么好学生和差学生,所谓“差生”:无非是不适合应试教育而已。

  其实,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本来就是一件王八蛋的做法。

  你是否发现,当年的坏孩子,现在很多都变成了老板;有时候会觉得奇怪,当年的好孩子,很多还在那些“坏孩子”手下打工。

  曾经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定义是听话、能考试、高分的人,我们的教育,赋予了这些人“好学生”的标签,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强,一张卷子,不问别人,考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答出一份标准答案,他们很优秀,可是,这不能仅仅定义为“好学生”。

  如果说有一个学生,他什么也不会,但是他在考场中能左边借鉴一下,右边咨询一下,他通过课后跟学霸们搞好关系,请他们吃饭,他还能敏感的知道当两个学霸的答案不一样该相信谁。这样的人,又何尝不是人才,这样的人,他统筹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什么不能定义为优秀呢。

  我们的考试制度人为的把学生分为了好学生和坏学生,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废物是放错位置的宝物”,每个人活在世界上,就总有自己的生活下来的意义,不适合考试,不代表不能为这个世界创造财富,不能在这个社会上潇洒的活着。

  回到我的小学同学李星,如果当初老师发觉了他爱动的习惯让他参加评图比赛呢?

  此时此刻,他会不会成为了一个建筑师,或者,设计了哪栋大楼。

  作为老师,不是要把学生变的一模一样,而是要把学生的专长激发出来,从来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哪怕这专长,不符合应试教育。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里的教育,指的不一定是应试教育,何况,不是只有高考一条路可以成就一生。

  中国教育制度中最可怕的一点就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走到社会上才知道,所谓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

  而很多老师,都告诉学生们:高考是你们唯一出炉,不停的讲什么木桶效应,却从来没有告诉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才能不在社会饿死,木桶也可以斜着放。

  记得小时候,一个朋友喜欢写科幻小说,他不停的乱想一些鬼故事,写完后在班上传阅,大家都很喜欢他的故事,那时没有网络,连别的班学生也找他要求连载。

  可是,一次上课,老师把他的文稿全部撕了,理由是跟高考无关,浪费时间。

  几年后,我见到了大作家天下霸唱因为《鬼吹灯》成为大富豪又因为《寻龙诀》名利双收时,我想起了这个同学,他现在在何方?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要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专长,更不要放弃每一个学生,毕竟,当你成为一个老师时,这个职业就充满着被尊重的使命。

  如果你是学生,也请你记得,无论谁放弃你,你不要放弃自己。毕竟,自己的路,总是要靠自己的双腿去走,要坚韧不拔的行走着,总能看到曙光。

  中国励志教育文章:读书是为明理,而非谋生

  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来个人而已。

  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这样,真有成就的就是十大弟子,尽管经典讲得那么热闹。

  教育是个牺牲,很难有成果,可是虽然如此,它的影响还是非常大。

  我一辈子,受旧式教育出身,然后又受到新的学堂教育,还受过军事教育、武术教育。我专门学武功两三年,那很费时间,学出来做什么?学武功出来可以做总教官,教练。

  可是我的目的呢?是兴趣,我不想出去教人家练拳,我是兴趣,学会了再说。我学军事,带过兵,也教过兵,也做过官,文的武的,大学也听过课,也去上过研究所,所有的教育我都受过了,清清楚楚,那么我个人的总结下来:教育无用论,教不好一个人的。

  我的经验,人不是学校教育能够改得了的。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不给他读书,给他按在泥巴里头,他都会站起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站不起来的孩子,你怎么培养,怎么教育也只能成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方向。看《大学》《中庸》,“性”在学理上叫秉性。秉,就是生下来带来的,父母遗传的是其中一部分,分成两方面,生理、身体上的,还有思想情绪上的。

  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

  像我的学生里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当时读小学的时候,谁知道他啊,现在觉得很伟大,教育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几千年都是私人办教育,现在是政府办学校。推翻满清之后,所谓最好的学校,你们知道北大、清华第一名的同学有几位啊?他们做出了什么事业?

  不要迷信了,教育不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一行业,在社会上有贡献的,或者成名的,不一定是很好的学校出来的。

  读书是为明理,而非谋生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

  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

  超负荷教育是“竭泽而渔”

  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等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我曾公开讲过,现代教育没有方向的。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教他谋生的技能,(毕业了)按理说应该贡献社会,但是现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责任,这是什么社会啊。

  现在几千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

  学校当然可以承担(人的品德修养的教育),现在学校哪有管这些啊?但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没有资格做家长啊。

  他们受白话文教育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钱看,赚钱,买房子,买股票最重要,怎么教育啊?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

  中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读经无法代替心性修养

  现在社会上大家带领儿童读经,乱读。儿童读经,我在台湾提倡了几十年,李素美、郭?晏她们到不发达地区去推广,现在差不多普及了。

  但是大家不要弄错了,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

  孔子的心法弟子是曾参,曾子著《大学》,我前几年出了《原本大学微言》就是讲这个。“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

  所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

  下面接着讲修养阶段程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为什么要静坐。我叫它七个阶段:知、止、定、静、安、虑、得。

  这个修行不一定要静坐,不一定要盘腿,随时都可以修养,站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养心性的宁静。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中国励志教育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中国励志教育文章”的人还看了:

1.这篇励志文章全部看完后,我哭了

2.励志文章大全看完励志短文

3.励志文章大全看完励志的短文

4.人要学会自己欣赏自己

5.适合男生看的励志文

6.值得读的人生励志的文章精选

104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