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青春长篇散文
励志青春长篇散文
我们空闲时间足够的话,我们可以找一些关于青春励志的长篇散文来看看,那么励志青春长篇散文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青春长篇散文篇1:你可以穷,但千万别廉价
作者:MrZHOU
01
到广州工作后,老黄是我见面交流最多的一位朋友。他是一家小型美容美发连锁公司的老板,在广州有近十家店面,也算是位成功的创业者。
从某种角度看,老黄的个人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我第一次见他是在07年,那时候我在移动上班,而老黄是公司一家针对内部员工开放的会所的理发师傅。
两个人能聊到一块去,是因为我发现老黄做事特别认真。这种内部会所运营机制和外面的理发店截然不同,他领的是死工资,和给多少人理发、理发质量如何关系不大。
但不管我什么时候去,发现他工作的时候永远一丝不苟,有时甚至认真到客户都觉得有些不耐烦。
有一次我问老黄他在会所理发一个月能拿多少钱,才了解到他其实收入特别低:扣除可以忽略不计的五险一金后,拿到手的钱还不到三千块。并且这份工作和外面的理发店还很不一样,既没有工作量提成和销售提成,也没啥可以预见的升迁和发展机会。
“公司给的待遇这么低,你会心理不平衡吗?为啥还要这么认真给公司卖命呢?反正你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拿的钱都一个样。“
我好奇地问老黄。而他的回答,至今为止都在影响着我。
老黄说:
“待遇确实低了呀,所以我也在寻找其他机会呢。但既然还在这里呆着,尽自己全力把事情干好不是应该的么?做好分内事是对自己负责,跟收入是没啥关系的。因为待遇低就投机取巧,我觉得自己还没这么掉价呢。“
那一刻我是震撼的,觉得老黄这个人不简单,也特别对自己的胃口。后来两人便经常一起出去吃饭喝酒,慢慢变成了好朋友。再后来移动改革,大规模缩减员工福利,会所关掉了,老黄也走了。正好我又在纠结要不要跳槽,两人的联系慢慢便少了。
再次见面已经是3年后,那时候我自己的创业项目刚见曙光,而老黄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家大型美发店的老板,应验了我当初的预感。
有些人天生是不一样的,即便在他们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灵魂和品性依旧高贵。生活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从未成为他们作践自己的理由,正如老黄所说:
“这样太掉价了。“
02
创业的时候,另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是唐生。
二十岁出头就出来打工,不到三十岁身家几千万。我认识唐生的时候,他已经把生意做到全世界,朋友满天下。很多地方,我暗地里都把唐生当做自己的老师,模仿学习。
一次一起吃饭,聊到我自己在创业,我问他:你觉得怎样的人创业更容易成功呢?
唐生思考了很久才慢慢地说: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这个人对待饭店服务员的方式和态度。
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钓起来了:哦?创业能否成功还跟饭店服务员扯上关系了?
唐生笑着说:
那当然!饭店服务员差不多是社会结构中地位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采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这群人更容易看出问题。
人啊,面对平等群体和自己上级的时候当然都知书达理,态度得当,但并不代表他们本质就是这样的人。
只有在面对远比自己弱势群体的时候,人才会卸下自己的伪装,露出真面目。创业是一场和自己的战争,看到了一个人的真面目,当然更好判断成败了。
后来和另一位长者交流,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看一个人的格局,重点看如何待人待己。媚上欺下者,往往成就有限。
有些情况,人或许只能无奈卑躬屈膝。毕竟你我都身处凡尘,担负的责任越重便顾虑越多,不是谁都有这样的胆气和资格我行我素。
但倘若习惯或满足于欺凌弱者,那才是真的无药可救。要从比自己弱的人身上找存在感,心灵和本事又能强到哪里去?
之前看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故事,里面谈到一个细节:
杜月笙出身贫寒,一个月五角钱的学费都出不起,所以只念了几个月就失学了。
那时候的穷人很多都衣不遮体,唯有他无论如何都要保证衣服的整洁干净。
成为黑社会大佬后更是如此,不管天气多热都永远扣上长衫最上面的扣子,并且禁止衣冠不整者出入杜门。
无独有偶,曾经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师弟。同样家境贫寒,但身上的衣服永远笔挺,脸上洋溢着笑容。曾经几次拜访他租住的房子,也不像很多年轻人那样脏乱,一切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很多时候,脸面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的。一个连自己都不爱、不认真对待的人,又凭什么让别人尊重你?
03
看的书越多,越发现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很大程度决定了他如何看待他人和这个世界。想要赢得世界的先尊重,最重要的一点是先自重。
古有《论语》说要“日三省吾身”,今有富兰克林给自己制定的十三条自我要求准则,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受到强者的欺压,并不意味着你便要去欺压比自己弱的人。如果这样的话,你又和自己厌恶的人有什么区别?
收入和你的付出不匹配,不是说就要偷懒取巧来找回心灵的平衡。这样做只会让你自己掉价,配不上真正值得付出的那些工作。
你是怎样的人,跟你的收入、被人如何对待你关系都不大,根本在于你如何看待和要求自己。
你以廉价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便是廉价者。
你以高贵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你便是高贵者。
但凡想要做出点成绩,千万记住这个道理:
你可以穷,但千万别廉价。
励志青春长篇散文篇2:当你的努力近乎挣扎
作者:顾一宸
我的高中同学曹哥,是个悲情英雄。说他英雄,是因为他是我们班最努力的人,没有之一。
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进教室看书做题。校园沉寂着,黑暗着,只有一间教室亮着执着的光。柔和的日光灯下,曹哥奋笔疾书的身影孤独得像个侠客。课间休息时,曹哥的屁股就像是粘在了座位上,沉浸在题海里的他,绝不会像我们一样谈笑打闹。放学时,他飞快的去食堂打了饭菜,回到教室,边吃饭边看书,好几次险些把饭喂到鼻孔里。下晚自习熄灯后,他也常常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到深夜。
他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意志力之坚定和自制力之强大,无不让我等佩服,恨不得分分钟献上膝盖,赞他一声“牛逼!”。可这话我们实在说不出口,谈到他,我们只会替他惋惜长叹。因为,他真的很悲情。
曹哥的悲情就在于他的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不是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吗?不是说天道酬勤吗?为什么曹哥的成绩始终徘徊在班级的中下游?我们细致的观察过他,试图帮他找出原因。
我们发现,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课本翻来覆去,看了几十遍,记得烂熟,可一些关键的公式和定理,他并不理解其内在含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合理运用。他做题很快,平时刷题也很多。一套理综试卷,我们这些正常人一般至少得两小时左右才能做完,他这个变态只需要一小时,但正确率实在是惨不忍睹。
我们好奇,曹哥,你就不能慢点做,仔细想想,认真演算吗?他自信一笑,这种题型,我做过很多遍了,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我们更纳闷了,那你为什么又做错了呢?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这题和我做过的大致相同,但有点变化,我没注意。
我们好心劝过他,理科重在理解,盲目刷题是不行的,要做一道会一道,弄明白题型,举一反三。
曹哥含混应答,知道了,知道了,转身又投入了茫茫题海之中。
高考后,当我得知曹哥只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学时,我没有意外,但我又有点难过,为他的努力,也为他的瞎忙。
工作后,我又遇到了曹哥式的人。
这样的人,整天犹如打了鸡血一样咋咋呼呼的忙里忙外,你想不注意到他都难。
勇哥早我两年参加工作,我工作之初承蒙他的指点才能尽快入行,我对他自是感激。
没多久,我就发现,他是公司最勤奋的员工,没有之一。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常常自主加班,工作时间远超了朝九晚五的八小时。
看到他一头扎在格子间里努力工作的样子,我这个后生既佩服又惭愧,同时,我也很纳闷,和他同时工作的刘姐已经升任部门经理了,为什么他这么努力,升职加薪的机会却没有落到他头上呢?
后来,我就开始留意勇哥和刘姐的工作方式,慢慢的,我就发现了他俩工作方式的不同。
勇哥每天来上班,第一时间就打开电脑,开始处理当天的事务;
一会儿做汇报PPT,隔一阵又收发下邮件,处理下外联事宜;
PPT还没做好,又最小化窗口,去做其他琐事。
刘姐来上班,会先在便签上记录并规划下今天需要处理的工作,然后收发邮件,做好上传下达的事宜;
工作任务分派下去后,她会分时段集中处理几件重要的事情,中间不受其他干扰;
临下班前,她会跟进下属职员的工作进度,向上级交付已经完成的事项。
对比两人工作方式的不同,我终于理解了那句话:加班是为工作效率低下的人准备的。
你能说曹哥和勇哥不认真不努力吗?
他们在学习上、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远超旁人的努力,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他们所愿,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成为他们的救赎,他们终于还是沦为了平庸的大多数。
努力是没有用的吗?
当然不是!我们生而平凡,不用一生来抗争,不拼尽全力去努力,我们靠什么改变命运?靠什么改写人生?靠什么实现逆袭?
那他们的努力错了吗?努力也会错吗?
当然会!我们总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用努力来标榜自己的付出,用努力的表象来为自己的平庸脱罪。
曹哥填鸭式的填充知识、求量不求质的刷题,违背了理科学习重在理解运用的基本规律,选择了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又怎么能在学业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呢?
勇哥工作时缺乏规划,重心不明确,容易被琐事干扰,分神之下,工作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弱于时间管理,再用加班来弥补,反倒牺牲了休闲时间,打乱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进一步拉低了工作效率。
当我们努力的方向错了,方法也不对时,我们自欺欺人的努力,不过是在瞎忙而已。
当努力了却没有成效成为一种现象,当浮躁和浅薄成为时下人们的共性,除了给一句“方向错了,方法也不对”的诊断,我们还应该深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曾有心理学家将我们的学习提升划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是我们业已习得的知识技能,学习区是我们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高挂枝头的苹果,恐慌区是我们目前遥远的仰望和未来美好的愿景。
长期待在舒适区,不过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过去的自己。勇敢跳出舒适区,涉足学习区,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
曹哥难道不知道多思考比多做题更重要吗?勇哥难道不知道合理规划工作、管理好时间能够让自己工作得更高效吗?
他们知道,但他们不愿意改。因为他们习惯了,习惯了如此低效的学习和工作。
习惯具备惯性的推动力,你毫不费力的就可以被习惯驱使着行进。曹哥习惯了飞快的刷题,勇哥习惯了多线程混杂着处理工作,这种种习惯就是他们的舒适区。
待在舒适区里努力,可以营造一种我很努力了的假象,也能给予自己关于平庸现状莫大的心理安慰。只是,固步自封于舒适区,自我提升就成为了一种奢望。
所以,刷了那么多题,曹哥会做的题目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多;勇哥工作了好几年,会做的事也没有多出我这个新手许多。
毕竟,重复性的努力,只能让你更加熟练;创造性的努力,才能使你变得非凡。
曹哥和勇哥想必也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他们为什么没有试图改变呢?因为在学习区努力,实在是太难,太别扭了,一点也不舒服,那就好像是拿着一把刻刀,一下一下的雕琢自己,修枝去叶,去芜存菁,臻于至善。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彻底。溺水的人,要逃出生天,一根稻草也救命一样抓住。你的努力近乎挣扎,你的成就才对得起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