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效率励志故事
无论做什么事,要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效率,效率是最重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时间与效率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时间与效率励志故事篇一:别在这个时间讲效率
作者:睿雪
一个在中国受过22年教育、在美国留过5年学的小伙子回到国内,却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想应聘到几个声望较高的中学学校当教师,却过不了最终的面试。
每次面试,小伙子都是花大半个小时给听课的学生讲“对数”的概念。什么是对数、它的历史,以及它以后可能有什么样的应用,小伙子都讲得十分透彻。
这些学校领导听到最后却都只给出一个评论:“一节课只讲一个概念,这样的教学效率太低了。”
小伙子却不改初衷,继续一次次讲“对数”,一次次碰壁。碰了半年多之后,情况大转180度——一个推崇另类教育、声望极高的中学花高薪聘走了这个在别人看来讲课毫无效率的小伙子,把他当宝贝一样供起来。
小伙子在这所中学面试时,校长刚好在场听课。听完课之后校长单独把小伙子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在大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只讲“对数”。小伙子回答说:“我觉得,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现在学的知识对未来有什么用,是非常重要的。”
校长听完赞许地点点头:“我看得出来,因为你刚才在课堂上把对数在未来生活当中的用处讲得十分清楚。”
小伙子看校长心情不错,就试探性地问:“如果不介意的话,您听我讲一个小故事?”
校长点了点头。
“我一个亲戚的小孩,在他一岁半的时候曾经回过一趟老家。这个孩子刚刚学会了叫‘爸爸’‘妈妈’,却没有学会叫‘姥姥’。孩子回老家后遇到了一大批他应该叫‘姥姥’的人,于是乎,这批姥姥围上去想教他叫‘姥姥’。孩子的妈妈急了,对众人说:他稍大一点自然一教就会了……可姥姥们哪听她的,争先恐后去抱孩子,一口一个‘姥姥’,让孩子跟着学。几天下来,姥姥们教得眼睛都发直了,可孩子还是不会说‘姥姥’。过了半年时间,已经两岁的孩子再次回到老家,这次,妈妈只轻轻指着一个老妇让他叫‘姥姥’,他就很清晰地叫了出来。”
说到这里小伙子问:“孩子两岁能轻易做到的事情,大人非要在他一岁半的时候讲效率,您觉得这样的效率可取吗?”
校长会心一笑:“的确,无论哪个国家的教育,都该顺应人性。教育最终要干什么?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动力。怎么唤醒?靠外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花费很多时间。”
小伙子接过话茬:“这些时间看上去有点浪费,但一旦把学生启动起来,他在未来就会有非常大的加速度。”
校长点头:“所以,教育要学会等待。”
聊到这里的时候,校长已经向小伙子递出了签有自己名字的聘书。
时间与效率励志故事篇二:效率就是一天最多做七件事
每天忙不完的突发任务,把无数职场人弄得焦头烂额。别忘了,“效率决定竞争力”,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也许就能出奇制胜、事半功倍。
日本效率专家松本幸夫建议,手头任务一大堆时,首先,最好先把任务分类,找出优先顺序。可以按“紧急”“重要”两个标准,先做“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接着快速完成“紧急不重要”的任务;“重要不紧急”和“不紧急不重要”的任务,则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根据自己的经验提醒大家,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做7件重要的事,比如开讨论会、发通知邮件、拜访客户等。如果一天的工作清单上超过7件,就不必再列了。因为不一定每件事都非要“今天”完成,否则会心有余力不足。
先“思考”再“行动”。对于一些需要详细考虑的任务,不必匆忙动手,可以利用吃饭、散步等时间先琢磨,累积到了一定阶段,你会自然才思如泉涌。
时间与效率励志故事篇三:养成高效率做事的五个习惯
你怎样定义做事效率高的人?坚持不懈?自律性强?还是做事速度快?讨论高效做事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高效,通常是指时间短做事多的能力,没错但不完整,真正高效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有意义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忙忙碌碌效果甚微。
例如,彼得打字很快,一天能回复1000封邮件,但除非这些信件能产生实实在在有意义的成果,否则就不能说他做事很有效率。相反,如果约翰一天只做了一件事,但产生的意义比1000封信件加起来还大,他的效率就比彼得高得多。(正能量)
这里所讲的效率,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善于管理时间和精力,如此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以下是实践证明了的五个行之有效的好习惯,有助于高效做事。
习惯1、毫不留情地放弃不重要的事情
开始工作时就列出当天要做的事情,评价哪些是最重要的,把它们排序看看哪个最值得投入时间。对于正在做的事情,自问它有多重要:能够使自己离梦想更近吗?对它投入时间是最佳选择吗?还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可做吗?答案是“Yes”就坚持做下去,答案是“No”就毫不犹豫地放弃,做不重要的事没有任何意义。设想你在做一件即使完成了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事情,不论是用了几小时、几天还是几周,到头来做的全是无用功。
习惯2、策略地分配时间
高效并不是说要像机器人一样不间断地工作,那样做反而会变得低效。虽然增加时间投入似乎会增加产出,单位时间的产出反倒会低于平均值。还不仅如此,超时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反而会减少。如果觉得这听上去有些不好理解,没关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在写本书,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可以写一千字,而且头两个小时确实如此,然而到了第三个小时你感到有些累,只写了五百字,比正常产出少了一半。这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回报递减规律。
休息很重要,不论你想做多少工作,生活中都有工作无法填补的领域,如爱情、家庭和健康,这就是为什么生活由很多不同部分组成,而不是铁板一块,并且每一块都很独特,不能被其他部分取代。这里说的“休息”就是指业务、事业和学习以外的那部分,利用这段时间给你的电池充电,再恢复工作时就又能向前冲刺了。
习惯3、消除分神干扰因素
这样的因素指的是限制发挥效率的东西,例如边工作边听的音乐、速度很慢的电脑、不速之客或不想接听的电话,等等,它们会使你分心,无法完成手头工作。那么应该怎样做?消除这些因素或干脆躲到没有这些因素的地方。例如,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分神干扰因素是邮箱,上机写作时我有个点击信箱的习惯,因而精力不断被新的邮件所分散,不知不觉间15到20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所以写作时我就索性把网线拔下,结果效率提高了不少。
全神贯注每天的日常工作,发现效率有所降低就要查找原因,什么在使你分神?如何消除?尝试换个地点、调整环境,消除的类似因素越多,效率就会提升得越高。
习惯4、开发灵感
这一点对于成就最大化而言,不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不论你的工作领域是什么,灵感都是取得成就的关键。例如,只有富于灵感的程序设计者,才能创造出把生活变得更好的程序;只有富于灵感的工程师,才能设计出有创意的建筑结构;只有富于灵感的营销人,才能制订打动人心的营销计划;只有富于灵感的作家,才能创作出震撼心灵的作品;只有富于灵感的作曲家,才能够谱写出脍炙人口的音乐。你该怎样做?
很简单,生活中从来不缺乏启迪灵感的现象:成长、助人、行善、自然现象,想想它们是怎样启发激励你的,再用它们去鼓励他人。
习惯5、设置接触障碍,规定时间截点
当今世界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很容易接触到任何人,每个人只不过一个短信、电话、邮件之遥的距离,这同时也把世界变成了最为喧嚣之地:每分钟都有电话打进来,邮件发进来、要求提出来,该怎么办?为完成实际工作,建议设置障碍,增加他人接触到你的难度,从而把不重要的噪音过滤掉。这不是让自己高高在上,仅仅是为了能够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创造生活中你真正想要的价值。
方法也很多:关闭手机、不赴没有事先说定的约会、设定几天后才回复邮件的个人规矩。我不是说要你从地球上消失,而是说在工作期间至少要有不被干扰的特定时间,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习惯你的做法,尊重你的习惯。还可以规定时间截点,这是个基本的高效做事习惯。
根据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也就是说,不规定时间截点,一个人就可能无限拖拉所做之事,规定的是两周,就会用掉两周,是两周而一周肯定不够用。非常有意思的是,如果规定的是一小时,如果愿意的话大概也能够完成,所以时间截点有利于集中精力完成要做的事情。
猜你喜欢:
3.非常励志的故事
4.励志故事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