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言行举止>

为人处事的基本礼仪和忌讳事项(2)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为人处世最忌讳

  势不可使尽,使尽则祸必至

  孟子曾言:“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意思是古代的贤君好善而忘记自己的权势,而被视为贤君。势倾天下者,但凡仗势欺人,大多没有好下场,势尽则祸至。

  伍子胥的故事诠释了此理。为报杀父杀兄之仇,他在吴国大败楚军后,楚平王虽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此时他得吴王重用,身拥大权,好友申包胥劝说:“您也曾是平王的臣子,今日竟侮辱死人,难道不是违背天理吗?”但伍子胥不顾对其残暴的劝说,只说自己必须倒行逆施。他最终也未得吴王重用,死后被吴王下令用鸱夷革裹着尸首抛弃钱塘江中。

  因果轮回,伍子胥的下场悲凉,但亦与他当初待人手法相当。势不可使尽,山水有相逢。

  福不可受尽,受尽则缘必孤

  曾国藩家训中有一言,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此举可谓福不可受尽也。

  福, 在佛学中是福报、福德之意。若不守戒律,福德如流沙,会随风散尽。古谈积累福德,曾经提到了上供、下施、持戒与发善愿。

  上供,是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父母在侧,以心为炉,供养二者。

  下施,乐善布施。如玄奘,上至路人,下至蝼蚁,皆以爱人之心待之。

  持戒,守持五戒,时刻以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伤身来勉励自身。

  发善愿,则是由衷地为别人做了善事而快乐,如同自己也做了充盈自身功德的好事。

  话不可说尽,说尽则人必易

  佛法中有“爱语”一词,意为慈爱的语言、态度和表情。法演法师强调一个恰到好处,好话不可说尽,不然有不可信任之疑;坏话亦不可说透,不然日后没有扭转的余地。

  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少时朋友曾去面见他,想谋一官半职。

  一人直言:“还记得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我们在芦苇汤里偷了蚕豆,没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打破,豆子撒了一地,你忙抓一把塞到嘴里,被草根卡住喉咙,直翻白眼……”朱元璋立即下令把此人杀了。

  而另一人却说:“想当年,微臣跟随笔下东征西战,一把刀砍了多少草头王。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罐州城,虽逃走汤元帅,却逮住了豆将军……”朱元璋心花怒放,封了其为将军。

  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话留三分不点透,才有余情可谈。

  规矩不可行尽,行尽则人必繁

  历朝历代,无规不成方圆。但规矩过度苛刻,亦会使重压之下必起反抗。

  一代名臣商鞅,最终不得善终,死于残酷刑法车裂之下。其制定的刑法轻罪重罚,非常严苛,如百姓违犯法律规定,在路边倒垃圾,就要被砍去双手,盗窃牛马者要处以死刑。史书记载,商鞅一次在渭水边处决了七百多人,渭水为之变赤。

  不仅如此,“连坐法”的推行以及轻罪重罚,征收户赋,劳役沉重与“燔诗书”等法令一起,戒律森严,法不容情,刻薄寡恩,以致人心惶惶。

  摸着石头过河,法严有度,才可称之为好的规矩,若事事按规矩行尽,就会掉落死板不变通的洞穴,亦会丢掉民心,因而秦朝人民起义,百姓不满,在严酷统治下结束辉煌。

  李密庵在《半半歌》中曾言:“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酒至微醺,花开半朵,是恰到好处的趣味,道破了人生交际处世的真谛,林语堂先生亦评此诗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想来,不偏不倚,张弛有度,为人处世可恰如其分矣。

  
看了为人处事的基本礼仪的人还看了:

1.对人处事的基本礼仪

2.72条做人的基本礼仪

3.职场女性的基本礼仪及处事禁忌

4.待人处事礼仪

5.职场中如何为人处事

6.谈谈在生活和工作中讲究仪态仪表礼仪的意义论文

153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