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下文通过对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从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做一下阐述,从而帮助更多家庭建立起科学的教养方式,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下面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动机
(一)人际交往是一种内在需要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注定是要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而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都会害怕孤独,喜欢与他人一起相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满足于个人的内在需要,这个过程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如果没有人际交往,那么社会就是一个分散的个体,个体单靠自己的力量也无法得到很好地发展,那么社会也就无法继续向前进步。所以说,人际交往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二)人际交往是一种自我表现
在某一个程度上来看,人际关系的实现过程是个人借助于人际交往这种社交方式来证明自己,审视自己的实际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表现的过程。通过人际交流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同,满足人们自信心的需要,同时也能达成行动上的一致,形成相互合作的互利关系。同时,也可以借助交际活动来影响、改变和支配他人的思想与行为活动。 (三)人际交往能够实现自我完善
我们的社会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初中生正是通过与他人的人际交往来增加自己对他人和自身的认识,这是他们的一种内在需求。也就是说,人际交往能够增加和满足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而自我认知的增长,将对中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初中生人际交往与父母教养之间的相关联系
受到父母情感温暖,得到父母理解,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初中生,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高。而受到父母过度干涉,无理由拒绝、惩罚的初中生,他们不但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危害。
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在信任感和真诚度上与理解、温情的教养方式是成正相关的;而与父母的拒绝、过分干涉等不良教养方式及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了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孩子真诚、同情心、信任感等各种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只有通过良好的亲情熏陶,被信任被理解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他们所形成的良好品质才有利于他们实现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因为真诚、信任等都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中学生人际关系上的差异
身边实例:
老师的女儿玲玲,独生子女,小学五年级,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平时管理很松,物质上比较满足,所以养成比较独断的性格,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到手。但是她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好,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很快交上朋友。而与她同班的邻居家小女孩丽丽,有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妹妹,平时在家很乖巧,但是在学校交到的朋友却只有两三个,且都是女生。由此可见:
(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差异
很多的研究结果都显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上的能力都比非独生子女的要强,他们往往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自信心,但很明显的还是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这与传统看法不同。传统观点认为独生子女不善交际,不懂得与人相处,但实际情况是他们更乐于也更容易交到朋友。这可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比较孤独,渴望与他人交流建立人际关系,在他们不断的人际交流锻炼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交际能力。而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讲,他们在家庭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可以交流,因此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就不强,兴趣也不大。
(二)初中生父母双方在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
一般来讲,父亲的教养方式不同个体上的差异不大。对于他们来讲,初中生已经可以逐渐当作成人来对待,因此在教养上更趋于严厉,尤其是针对男孩子来讲,父亲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而母亲则个更侧重于对情感上的教育,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对来说显得很温和。
(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
独生子女从父母双方身上得到的关爱更多,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他们来讲,更懂得如何保护和理解他们,对他们的态度比较纵容。而非独生子女是几个人同时分享父母的关爱和温情,能获得理解和情感相对较少一些。这也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直接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很多研究都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业状况等方面的内容。积极良好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对他们将来正常的社会生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法,用科学而又理性的态度与子女交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初中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引起注意和关注。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