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
同性相斥又相吸:由于现在的公寓化管理,住宿条件大人改善,每个寝室一般安排2—4人同住,以4人房间为例,常常会出现2人相对关系较好(称其为合作体),一人相对中立,另一人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中立者是被争取(或争夺)的对象。曾接待一个女生来访,在寝室中她是相对独立者,合作体为了争取中立者,故意地增多共同的交往,尽管那个中立女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倾向,但独立者却担心有一天会被孤立而开始关注和中立者的交往,“真有些争风吃醋”的感觉,但是我很担心她被拉拢过去,所以我每天都观察她们的交往,心理始终是紧张焦虑的。”这样的案例并不是个别的,在来访的关于寝室人际的咨询中,类似的问题约占78%。
缺乏同理心:由于多种原因,有一些寝室人际最终还是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由于女大学生爱面子等心理,大多数还是希望维持表面的平静和正常。直接导致寝室人际走到边缘的因素通常有:内部失盗、三角恋、武力冲突等。在处理寝室关系失败后,有些同学选择了调换寝室或者独住。在来访记录中,选择独住通常是在调换寝室失败后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一口从原寝室搬出,不仅“丑事”被暴光,从此会背上“不好相处”的名声,在随后的新家中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再次被排斥,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来访记录中,有一个案例连调两个寝室被拒绝,最终选择一个人独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对于女大学生而言,除了心理上的折磨,还有安全上的问题。虽然此类来访记录只有3例,但是它的不稳定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是最大的。
恶意同化:在寝室中差异是客观存在,由于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嫉妒。由于学习工作、个人生活的差异,常常有“爱情宠儿”、“老师宠儿”、“学习,儿”之类的学生中的焦点人物的存在,也是同学妒忌的对象,这类同学在言行上表现稍有不当,就引发同学矛盾而导致悲剧发生。另一类是出于轻视。主要是针对一些来自落后地区或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或是长相教难看的学生。如在来访者中有一女生(已搬出原寝室独住)冈为来白农村,虽然学习很好(是班级学委),但由于打扮“老土”,生活简朴被同寝所排斥冲突的升级是冈为她在房间里擦廉价的鞋油,发展到后来,另一女生在房间里会男友时已经公开撵其出去,还怒斥她“没有人情昧”,最终她被同寝以不好相处为由调山。有了这种被“抛弃”的经历,最直接的后果是她对自己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可能再获得尊重和友谊
女人学生寝室人际问题原因分析
1.新的公寓管理模式带来寝室人际关系的变化
公寓管理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对人际关系的干预。在公寓管理模式下,住宿的大学生被赋予了“房客”的概念,在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前提下,把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做好服务的意识的确在增强,因此,在上述调换寝室等工作完全由公寓管理人员负责和操作,公寓管理人员能满足的仅是寝室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女大学生的表层要求,而隐含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被忽视了。特别是有个别的公寓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此过程中,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会加重问题的恶化。
公寓化条件下人际选择空间变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双向选择为前提和基础的。而公寓化条件下,在宿舍安排上大多属于随机组合,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性情特征难免有“先天不匹配”。每个房间2.4人,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人际可选择性降低,无论喜欢不喜欢,是否处得来都不得不去适应,牵涉精力,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由于人少,一旦宿舍内部出现问题,没有积极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难以调和,改善氛围的周期加长。
2.女大学生自身性格特点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
相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依赖性强,理想化色彩浓郁,在人际关系中总希望对方给予自己多一些;情感易外露,喜怒哀乐形于色;情绪体验深刻细致,环境的细微变化、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反复思量想得很多很远,甚至伤感痛苦: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常常以他人为镜评价自己作出消极的判断;由于心眼小、喜欢消极夸张地评价人或事,相互之间就会产生误解,不良情绪因此进一步加深,导致了同学之间进一步隔膜,形成更深层次的孤独和痛苦;情绪稳定性不够。同时由于女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转化负性情绪的时间较长,因此容易发愁、心烦、自卑、忧虑,这些情绪反过来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形成恶性循环。
3.独生子女的共性特点决定了缺乏交往技巧,不易融合
现在在校人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群体生活的环境里,独生子女的共性牛 点在人际关系中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日益彰现。独生子女会社会顺应不良,适应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自我中心,要求别人注意、爱发脾气、爱不高兴、不讨人喜欢、爱自作主张,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缺乏与人协同合作精神:依赖性强,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在寝室人际中,诸如打水卫生值日等日常生活小事通常是引起矛盾的导火索。
4.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有效性提升
侧重于成长管理,把学生作为被动的对象,通过以下机制来实现住宿群体的管理:一是灌输,就是制定各种管理条例,使大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怎样去遵守这些社会规范:二是惩罚,就是管理组织对发生了偏离群体规范的行为的大学生采取物质_的或精神的手段进行制裁。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管理机制无法实现其有效性,群体心理学认为症结在于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力失效。
侧重于宏观管理,忽视微观问题和个体差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等教育难以兼顾大学生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多样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大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二是每一名大学生又都有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但是目前情况下,高等教育已经产业化,必须计算它的投入产出效益,因而要想象我国历史上的私塾一般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显然不大可能。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它重点突出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批判、创新能力的培养,兼顾大学生其他层面的教育需求需要时日。再者,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内容也往往反映在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同时空,而高等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生活,特别是对课外的时空,很难令及。
女大学生寝室人际问题的应对
第一,女人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自尊、自重、自强。自尊是人的自尊心是表现个人尊重自己而不容他人歧视和侮辱的一种道德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与别人的理解、沟通和吸引,将更深和更高的层次上与他人交流作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自重,就是独立自主,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有独立的看法和主张,但决不强加于人,正视个体差异,有求同存异的意识。自强就是有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就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有了自我鼓舞的主动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会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竞争但不嫉妒。
第二,从管理层面上,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加强合作,及时沟通,各负其责,不能越俎代庖,以管代教,尽量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期作的真空地带。如在寝室内部出现问题时,公寓管理人员应及时与辅导员取得联系,齐抓共管,将表层现象和深层问题共同解决。
学生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公寓管理模式下,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适时调整德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以跟进新形势,掌握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如,辅导员办公地点要设在宿舍区,可安排单身女辅导员进住女大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女人学生的宿舍人际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出现问题时可承担起中介角色,起到调节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转移女人学生对宿舍人际的关注,如增加优秀寝室的评比比例,调动更多的积极性,或者以一个宿舍为单元,以几个寝室为合作区,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吸纳更多积极的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因素,淡化小人际空间中的冲突和狭隘,同时增强人际可选择性等,都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
第三,大学生心理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要走出去,深入到学生中间,将来访记录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在保密的前提下及时与学生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就是说既不能片面地倾听某一单一个体的一面之词,也不能将真正存在的问题束之高阁,仅起到存档记录的作用,要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反映问题一一解决问题。同时对已经核实掌握的共性问题,要通过团体咨询或朋辈咨询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咨询。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地适应和处理好寝室人际不仅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也关系到她们是否能成为一个从容优雅的知识女性,能否将来成功地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好既定的角色。寝室是高等学校育人环境中最基本的元素,关注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给她们以关心和有效的指导,是每个心理辅导人员和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和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