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人际关系的例子
良好人际关系的例子
人际关系——成功的纽带,那有什么良好人际关系的例子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良好人际关系的例子一
2001—2002学年度,我曾做高三一个班的班主任,班上一位姓徐的同学很聪明但也自我约束力也很差,经常迟到。一次这名同学照例又迟到了,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了他,不让他进教室。看到他一副睡眼惺松的懒散样儿,不由气得火冒三丈,恶狠狠地批评他,言语中多带有侮辱人格的话。他当时与我吵起来,说我侮辱他的人格是不对的。僵持不下的时候,被校长看到了,校长把姓徐的同学叫到一边,很和气地对他谈了一些什么,姓徐的同学起初很生气,后来渐渐平静下来了。课间的时候,姓徐的同学找到了我向我表示道歉,他这样反而让我感到不好意思,我不由自主地对他说:“老师那样粗暴对待你是不对的。”他听后脸都急红了,说都是因为自己的自觉性不强,对自己不负责,给我添了不少麻烦。为此,我对自己过去常常用粗暴方式处理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后来与学生交往中,渐渐学会了对学生的尊重。现在姓徐的同学正在大学读书,每年暑假回来看到我,都喜欢找我聊天,我与他竟然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良好人际关系的例子二
课外活动时,高三的几名学生在操场上踢足球,一不小心,一学生把球踢偏了,在边上看热闹的一名高二学生被球重重地撞了一下,踢球的高三同学表示道歉,但被撞的高二同学还是嘀咕了几句,高三同学以为高二同学在骂他,就把高二的同学摔在地上。高二的同学不服气,找来了好几位同班同学,要找高三踢球的几位同学“算账”,两个年级的同学便在操场上狠狠地干了一架,被其他同学和老师劝开后,当事的双方同学都很凶地表示:“此事以后再好好‘算账’。”
如此恶劣的打群架事件,校长吩咐由我处理。
我带着高三年级的课,高三几位学生很高兴我处理他们打架的事件,他们认定我会偏向高三同学的,所以几位同学抢着把事件经过按照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有选择地汇报了一遍。我微笑着听完他们的汇报,对他们的意见表示尊重,但我知道,几位同学没有把打架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接下来,我让高三几位同学到办公室外面等,请高二的几位同学进办公室了解情况,很显然,高二的同学对我持有戒心,好长时间保持着事先商量好似的沉默,我笑着请他们坐到沙发上,问他们:是不是怕我偏向高三同学?高二的几位同学看我很真诚的样子,不好意思地说他们信任我,相信我会秉公处理的。我告诉高二几位同学,我一定不会辜负他们这一份信任的。接下来,我与几位高二的同学聊起了高二年级老师的教学情况、同学的学习情况,渐渐地几位同学对我消除了戒心。后来我问他们关于打架的事,他们不仅叙述了事件发生的过程,而且几个人毫无保留地分析了自己在打架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几位同学真诚的态度真感动了我。我把站在办公室外面的高三同学叫进去,向他们介绍了高二几位同学的态度,他们显得不好意思起来,几个同学把自己在打架中所犯的错误和盘托出。
在与两个年级参与打架的同学充分商谈交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所犯错误的轻重程度,分别给予留校察看、记大过、记过、警告处分,并在全校予以通报。后来直至两个年级同学先后毕业,也没有见过他们再“算账”的事发生,被处理过的同学每次看到我都很主动地与我打招呼。
良好人际关系的例子三
一个大四女生,23岁的东莞人,因面临毕业,感觉在宿舍人际关系不好,想到不久要面临进入社会就业,想把人际关系搞好。
另外,有一个邻居是自己的大学同学。由于两家相近,两位妈妈常在一起说各自己女儿,因此妈妈总是拿对方比自己。以致自己每次经过该同学的宿舍,总不由自主地看一下她是否在,看到她也感到不舒服,更害怕遇到她,但又控制不住看她。
经常因是否在周末回家需要来回考虑半天而作不了决定,无法克制自己而到校心理咨询室求助。
个人成长经历:
读学前班时,老师喜欢家中有钱或长得漂亮的孩子。被老师冷落,至今仍害怕见这个老师。此后发奋读书。从小跟奶奶长大,父母因生女儿,被爷爷奶奶看不起,从小感觉奶奶不喜欢自己。发奋读书,家人目前已改变对其的看法。
分析:
因早年被歧视经历,长期挫折,压抑情绪,形成对人对事较为偏激的性格。
在心理上,仍停留一些儿童思维模式,并形成固有的理性思维,不善情感表达。
行为上,不轻易相信人,跟人交往多停留在表面阶段,很难有亲密举动,对人礼貌有距离。
在咨询师用想象对话的方式,让其有一些情感流露,也让其认识到对别人的讨厌大都来自早年受伤的心理偏差时,现实中跟人交往大都带有早年的儿童心理想法,并不是客观事实,用成年的心智面对当下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问题看似小问题,其实涉及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很难真正纠正。咨询也只能改变表层。而人格的健全调整是需长期的自觉成长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