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应对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的双向互动过程。但是在大学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人际交往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如何应对人际交往问题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应对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1、保持积极处世态度。
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及其处世态度,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的社会交往态度和方式。人生总是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幸运与不幸、获得与丧失等交织在一起的聚合体。然而,积极处世的人或悲观消极的人都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解释,以不同的态度去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人。这就势必制约着他对别人是抱开放态度还是闭锁态度,是热情主动地交往还是冷漠地拒绝交往。乐观者更多地看到世界的光明美好,因而积极地去生活和奋斗,坦诚地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悲观者则更多地看到生活的阴暗面,似乎周围的人都在跟自己过不去,总是闷闷不乐地与世隔绝开来。
正确地对待人生,以平等的态度与人交往,学会正确地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坦诚开放自己的心扉,就会达到人们之间心灵的沟通,理解的愉悦,事业的成功,人生的乐趣。
2、战胜人际认知偏见。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与人交往比较是为了取长补短,促使自己进步。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认知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认知偏见甚至成为交往的障碍,只有努力克服认知偏见,才能正确对待他人,唤起对方的积极反应,保证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战胜人际认知偏见,关键在于树立起成功交往的信心,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通过实践去证明自己的力量。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在精神上有所放松,才能坦然自若,沉着镇定,自然大方地与人交往。要时刻记住:我的上帝就是我自己。
同学们,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交换和流通的过程。“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其知识必然是贫乏的,他只能是井底之蛙。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彼此取长补短。通过与别人亲密友好地交往,获得别人的真诚批评与帮助,从而促进自我完善。近朱者赤,大学生主动和周围优秀的同学交往,能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3、培养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培养自己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是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五个方面。
(1)真诚。真诚是一种对人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示。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心能使交往的双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胆相照。真诚的心能使交往双方的友谊地久天长。相反,虚伪则是交往的大敌,谎话、欺骗、捉弄、自私是断送友谊的恶魔,必须坚决抛弃。
(2)信任。信任是一种对人持有肯定评价的态度,以伟大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大的风度,在社会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克制。克制是一种能够容忍的意志品质。与别人交往,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往往会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效果。克制是以团结为重,以大局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与利益受到损害时也是如此。这种豁达、谦和的态度对发展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而应是有理、有利、有节。如果只为一时苟安,忍声吞气地任凭他人的无端攻击、指责,则是怯懦的表现,也不是正确的交往态度。
(4)自信。自信是对自身的一种具有肯定评价的态度。俗话说,自爱才有他爱,自尊而后有他尊。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际关系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自信者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而是对自己的不足有所认识,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然而,在实际社会活动中有些人往往缺乏这种精神,面对交往常常采取逃避态度,缩手缩脚无能应对。想与人交往,又怕别人拒绝、嫌弃,因此不愿在公开场合路面,在众人面前局促不安。
(5)热情。热情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形态,是对某种事物肯定的、强有力的、稳固而深厚的情感反映形式,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融化冷漠的心灵。因此,待人热情是沟通人们的情感,促进社会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
总之,交往者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就能唤起对象积极的同类反应,能使彼此间随着交往频度和深度的增进而建立起越来越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且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肤浅、思想意识单纯。学习内容多集中于书本与理论知识,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与书本知识,但因生活阅历简单,心里承受能力差。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多以学习为基点,被幸运的光环所笼罩,往往过誉自己。但在正确分析自己、恰当地处理同学关系的问题时,极易产生困惑与错觉。此外,自我适应环境、自我认知、人格健全等方面存在问题,也在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2)家庭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位独生子女,自幼受到父母宠爱,习惯于自我为中心,缺乏迁就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多保护、控制,致使缺少与人交往的原则以及个人的心理空间,对与人交往中的许多问题不知所措。社会贫富的分化,经济条件的差异,致使有些学生悲观退缩,也成了大学生间交往的障碍。
(3)学校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分追求分数与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智商高、情商低的现象。往往处理不好与他人相处、沟通、交流等问题。高校教学方式的相对滞后,致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机会得到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4)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加剧,人际间无利害关系,温情共处的状态,被无情的竞争所取代,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人情冷漠,产生了人际交往的壁垒。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依然是中国社会所弘扬和提倡的,但市场经济中追逐利润是客观规律。金钱、财富在人们观念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物欲、功利意识浓厚起来,致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嫌贫爱富”、追逐名利的思想意识。青年学生嗅觉敏感,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因此,功利意识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体现较为明显。“穷学生”与“富学生”间产生了交往壁垒。
(5)网络因素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打破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交往上的限制。但虚拟的网络交往代替了人们之间直接的情感交流。网络在快速传递知识信息、提供娱乐游戏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发泄不良情绪、寻求精神寄托、逃避现实生活提供了场所,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封闭和交往能力的下降。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往,从而忽视现实生活,遇到问题习惯于舍近求远。
大学生如何应对人际交往问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