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人际交往>

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特点

时间: 菊珍955 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会为很难融入一个班集体而感到苦恼,如果大家了解班级中人际关系的特点是怎么样的,以及了解如何和同学们相处的更好的诀窍,就不会再烦忧害怕自己孤立的状态了,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班级人际关系常识吧!

  班级人际关系特点概括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是一种心理关系,包含认知的、情感的、态度的三种相互联系的成分,其中夹杂着心理障碍会直接或间接地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认知方面,有些学生的是非观念,对人的品质、行为和事物性质的评价,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或有类似“他不肯给我抄作业,是不友好的表现”这样的错误;在情感方面,有些学生心胸狭窄,嫉妒他人,缺乏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在态度方面,有些学生受心境效应(自己心境不好却认为他人对自己不友好)、晕轮效应(对他人抱有成见,以偏概全)、从众效应(缺乏主见,跟从他人,迁就和附和和错误意见)等影响,人际态度不稳定或对他人持不友好态度。另外,每个班级都是会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他们性格内向、胆小、谨慎、敏感,或是过分自卑,交往偏少,易被他人冷落忽视,因而在人际关系中产生“定位”困难或错误,处于手孤立状态。上述种种心理障碍需要班主任通过个别疏导、集体交流、创造情境等措施,帮助学生克服。

  21世纪在校青少年由于受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以及自身、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中小学生人际交流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促使班集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班集体中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结的纽带,是学生完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性教育

  一、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班集体具有促进学生个人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必须依赖于创建班级的最佳状态,即创建优秀班集体。因为,只有在优秀班集体优良的氛围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充分发展个人的创造性;同时能减少班级的内耗、提高班级组织管理的有序化程度,使班级内的群体目标与学生的个体目标协调一致,相互促进,使班级内的所有力量融合成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一种新的力量,也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群体和个体的潜在力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学期开始我便将学校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并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一保校先进班集体,二争县先进班集体),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修改。在讨论中,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更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具有义务感和责任感。

  这样,既有现实目标作为直接推动力,又有发展目标作为维持积极性的保障,使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在最佳状态,且经久不衰。同时还能让学生成为主人翁,在制定计划中接受教育、发展才能。

  二、给学生发挥的机会、实践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班级的管理中让学生自主管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

  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班级的自主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否则会造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形式,要完善自主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集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途径:

  1、给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安排一定的工作。如:将全班分为十二个小组,小组成员分管一项,每人都是组长。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谁做的好就受到表扬。这样做就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特别是一些后进生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享受到了管理的欢乐。

  2、人人轮流当班长。就是说学生们按照学号,每天轮流当值日班长,管理一天的一切事物。这样就培养了每个同学的管理能力,给所有人以信心,这一方法对后进生尤为重要,让他们在活动中重拾自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重大问题经同学投票表决。魏书生说:“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就应该做到“班里的人,人人有事干,班里的事,事事有人管。”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班级里的问题要与全体学生共同商量,让他们先讨论,然后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每个同学都知道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这一原则,同时还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气氛。

  三、激发自我教育欲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主体自我调控能力,是学生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改造外部世界传递的信息及施加的影响,从而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完善的能力。自我教育能激发起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地去追求自我完善,所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和完善自我,并由此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主体性。因此要使学生不断地参与班级管理及社会实践,从活动中激发自我教育的欲望,发展和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形成正确的主体意识。

  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是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提条件。而正确的主体意识是不会自发形成的。所以在班级的管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班主任不能当旁观者,应该做具体细致的工作,只是将管变为导、将绑化为疏,做场外指导,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主体意识 ,可以在工作中让学生挑选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如班会根据教育目的不同,可以是家务操作表演,小型体育比赛,学习心得交流……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是一门艺术,既不能太紧亦不能太松,只有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制度的完善,才能使班级的管理工作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了,而成为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同时也使教育不再是外在的,强加于学生的,而成为一个自我教育的自觉过程。班级的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得于减轻,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205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