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人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现代化社会很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内容。
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培养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紧扣教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更大。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的人。
为此,我校由德育处、年级部、网络中心、班主任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了网络德育教育体系,结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校园网络使用规章制度》。每学年开学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打破教学常规,先从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开始,观看动画片《迷途少女》《E时代少年》等,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引导学生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地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于身心健康,不沉溺于网络。同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内容、开展丰富的活动,建立积极向上的网络观。定期聘请校外法制宣传员到校给学生讲解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一些与网络有关的社会现象:如黑客行为、病毒、BBS论坛、贴吧、网上交友等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正视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本质进行探讨,耐心教育,正确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信息道德,树立健康、合理、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
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应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和“团队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学生应拥有自己的问题和学习目标,教师则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奥妙,感悟信息技术课程的博大精深;让他们自己运用多媒体网络、利用各种媒体收集信息,从生疏到熟练,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而且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等信息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创建良好的氛围
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建良好的氛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如使用多媒体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或完善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把信息素质的精神、意识、伦理整合到其他常规课程的教学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改革考试评价机制
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考试的导向、调控和激励功能,学校应改变传统考试方式,真正地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各章节教学内容及平时操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例如,采用与学业水平考试相似的上机考试方式,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答卷完毕后提交服务器,由计算机自动阅卷评估学生成绩。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核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又如,采用团队上交自制电子作品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给予任务驱动,最后共同完成作品。这种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实践中,这几种方式既独立使用,又结合使用,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使考评真正起到有助于学生整体素养全面提高的调控作用。
如何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