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服饰仪容>

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时间: 雪锦826 分享

  我们从小就知道,中西方的差距大致上可分为:肤色,语言,教育,饮食,礼仪,衣着,时间,生活习性等。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

  中西审美的最大区别来自于文化上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差异自西方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以后愈趋明显,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方式。

  黑格尔的哲学有三个特点

  1、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它最突出的特点。

  2、辩证理性,即彻底的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

  3、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

  在黑格尔那里三者被归结为一个东西。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

  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审美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而且,人们的审美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

  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很多时候,在中国,有很多人为了一点点面子问题而闹出很多事非。西方人没有面子这一概念,但在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社会,这个太重要了。儒家文化是很注重面子的。士可杀不可辱,便是很好的例子。西方人很想不通为什么会为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牺牲生命。但中国人看得很重。即便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如果对一个人尊敬,是给人面子。替别人办事是看在他们的面子上。什么客套呀,称赞呀都是给人面子。如果别人不给自己面子,便会不高兴。所以中国人做事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

  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具体举例: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二、审美上的差异性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是有着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他们各有自己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各有自己不同的发展史及传统习俗等等,因此种种导致了中西方视觉审美的差异。

  中国古代审美心里偏于表现,以言志缘情为基础,这使得中国传统美学更加注重审美的愉悦性而消弱了它的写实内容,大量运用写意、抒情的方式,因此有充足的条件使中国美学趋向艺术意境的表现。得于此在视觉艺术上中国创造了自己的书法艺术、特别是在中国画中表现的内容和艺术创作上,运用人物、山水、花鸟等为题材,体现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西方古代审美心里更加偏重于表现,以摹拟写实为基础,使西方传统美学注重审美的真实性,增强了它的写实性,运用模仿、再现的方法,因此有充足的条件趋向写实理论艺术。因此发明了素描,油画,及在雕塑上的表现,都体现了其对于现实存在、数理比例的高要求,注重视觉形体、物体结构及本质构造。

  三、中西方服装审美区别

  从人类社会出现开始,人们就产生了对美的主观反映,随着美学和美感的不断发展,也就出现了作为审美意识表现的服装艺术。审美理想指的是特定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体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

  中国服装审美文化大致是在黄河文明的基础之上,在一个相对于西方来说比较固定和封闭的地区环境下形成的。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中原朝代的更迭,中国服装文化有了高度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传承性。西方服装审美文化是建立在地中海文明的基础之上的,跨越了亚欧非三个大陆版块,相继混合了多种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

  伴随着不同种族在亚欧非三大陆的不断迁移,文化不断移动、交流碰撞直至融合,最终形成了欧洲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服装文化。而由于不断的文化融合,西方服装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复杂性与包容性。相对于中国服装文化来说,更加多样化。

  西方文化比起东方大陆文明来说比较开放,融合外域文化更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种明喻文化。一个地处远东,一个地处西欧。中西方地域文化起源的不同,决定了服装文化的不同。

  中国黄河文明中蕴含着农业文明,自古中国人的性格就如同大地一般宽广和温和,形成了以含蓄包容为特征的中国文化。再加上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体系,构筑了自己发达的文化体系。中国服装文化的起源如同中国文化一样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发展繁荣起来的,具有单一而鲜明的特色。

  而西方服装文化的起源来自于他广阔的地理环境中不同文明的相互交错和影响,是伴随着民族的大迁移而形成的。西方服装文化经过来自北方日耳曼民族大迁移,逐渐处于不断融合,不断积累,不断扬弃的变化中,形成一种活跃积极的性格特色。西方构筑了一种与东方美学截然不同的审美文化体系。在服装审美方面,西方人特别崇尚人体美,重视表现人体的性差异,毫不忌讳表现出性感,这与东方儒家文化截然不同,常常将服装作为人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

  尤其是当毕达哥拉斯运用数学方程来解算人体比例,研究出人体的黄金分割比例,更加显露出西方形体写实风格与东方意境写意风格的差别。另外,西方服饰以立体裁剪为基础,大都表现出三维效果,强调立体感和合体感,追求身体与服装之间的最大程度的契合,追求装扮风格与整体造型相适应,同时采用各种立体饰物比如花结、荷边、丝带、切口等装饰服装,所用布料上的花纹、图案虽然简单,甚至许多服装制作材料是单色的布料,但是风格却自然协调,易于激起观赏者审美的愉悦感。

  审美意识是一个人在自己的审美活动之中,呈现出的对不同的审美对象的能力反映,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标准等不同方面,即为通常所说的美感。他是审美活动进入人们心理思维阶段后所产生的意识活动。而服装审美意识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服装所感受,以思维意识形态表现的美感。

  自古以来,中国服装就一直以协调美为中心。纵然几千年来改朝换代不计其数,但是统治阶级对人们的衣着行为总会有严格的规范,不论身份地位高低贵贱都需要按照这种服装规范来进行穿着打扮。比如在宋代,条文规定百官朝衣为绯色袍和裙,内衬以白花中单,腰部用罗带束扎,又加上绯色罗的蔽膝用丝带束紧,佩挂以玉佩等。由此可知,穿着者在自身穿戴上要与规范一致,政治色彩浓重。因此中国的传统服装注重的是协调之美,注重伦理,然而确淡化了个性,单一化趋势严重。

  西方服饰的发展则始终将追求自然美做为发展的主流方面,内容较为丰富、款式造型也较有新意。古希腊的服装文化便十分重视自然美以及人体美,“缠身型”服装独具匠心,韵律和谐。但是到了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的发展兴盛,宗教对人体形态的禁锢,禁欲等宗教戒条是服装以筒式的形式存在,形成了“罩壳型”服装风格,但仍然能从形形色色的点、线、面之间以及对色彩的应用与调和之间得知西方审美文化对与比例的重视,对于形式美的追求。直到今天,在西方开展的大型展览会上,设计展出的作品无不折射着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形式美的光芒。由此可见,西方服饰对形式美确是情有独钟。

  其次、中西方审美差异还在于追求精神美、突出人体美的不同侧重点上。中国服装追求的是人的精神、气质、内涵、神韵等内在美感。

  为了追求这种层次比形态还要高的精神,运用夸张的大袖、宽襟、长条衣带来造成飘逸的感觉,超越形的存在,是典型的理想主义境界。

  此外还运用服装的色彩、图形、花纹等元素来表达强烈的精神美感。比如龙袍下端排列着许多线条,名为水脚,水脚之上还画有许多波涛翻滚的浪花,浪花之上又有山川宝石,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外还隐喻着“一统山河”的精神寓意。

  而西方服饰则突出表现人体美。早在古代希腊时期,那些体育健儿就表现出比例匀称,肌肉发达的人体美感,表现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也并非服装。随后历朝历代的宫廷贵妇的服装都是“内塑形体,外露肌肤”,根据不同时期的审美风格,去强调人体的某些部位。20世纪初的S形式样便是如此。发展至近代,表现人体美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1946年,比基尼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英国设计师玛丽发明“迷你裙”;90年代,意大利设计师范思哲利用“透”和“露”的款式强调女性身体的性感设计,引领着时装界在全球的发展潮流。

  中西方审美对精神美、人体美的认识的差异,从中西方美术作品中也能看出来。西方绘画中对于人体的表现都是写实主义,作品中对与人体都是进行如实地刻画。但东方传统美学却不屑于如实刻画人体,认为画中如实反映人体的并不能称作画家,而是画匠,认为细致如实地反映人体的细节是缺乏想像空间的行为。

  无论在绘画还是雕塑中,尤其在细节方面,东方美学都讲究含蓄和朦胧,从而艺术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写意化的,笼统地勾勒出人的大致形状,不做细节的雕琢描述。

  而这一点正巧反映在了东西方服装的设计上。自文艺复兴时起,西方服装设计就成为“窄衣”风格。服装贴身、合体。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人体形态外观,不仅仅有紧身衣这种高度写实的表现人体轮廓的类型,甚至还利用夸张手法表现人体的服装,比如:中世纪的欧洲强调女性的衣服要“束腰”,用紧身上衣以及搭扣将女性的腰紧紧束住,于此同时也垫高了胸部,从而夸张的表现出女性的曲线美感。而东方传统服饰一直以来都是“宽衣”风格,衣服用料很多很足,长衣宽袖长裙,完全遮盖住了人的形体轮廓。而且与西方女性束腰垫胸相映成趣的是,东方传统服饰要求女性要束胸,受到儒家学说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审美观认为女性第二性征的表露是羞耻的,而要尽量的遮掩起来,含蓄朦胧才是美的表现。

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我们从小就知道,中西方的差距大致上可分为:肤色,语言,教育,饮食,礼仪,衣着,时间,生活习性等。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 中西审美的最大区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服饰搭配礼仪

下一篇:新加坡服饰礼仪

精选文章

  • 服饰搭配礼仪
    服饰搭配礼仪

    在一个人的着装方面,搭配是很总要的,哪怕是一双鞋或者是一条丝巾,就能破坏了你精心挑选的一身行头。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服饰搭配

  • 配饰穿戴礼仪
    配饰穿戴礼仪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衣服,而是希望通过千变万化的服饰,形形式式的配饰,来展示自己的美的一面。下面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

  • 穿西装应注意哪些礼仪
    穿西装应注意哪些礼仪

    当今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商务、宴会等各种交际场合中,而且西装礼仪也越来越被很多人看重。熟知各种情形下的西装礼仪,不仅仅可以让自己在应

  • 各种场合的穿衣礼仪
    各种场合的穿衣礼仪

    在各种场合中着装很重要,因为着装是体现一个人的素质问题,同时也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

98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