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有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1.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 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
(4)经济上: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5)思想上:焚书坑儒。
(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2.秦朝的疆域广阔,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带。 3.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的暴政 (1)表现繁重的徭役兵役和武税 (2)刑法残酷。
(3)秦二世(前230一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4.陈胜、吴广起义:由于秦朝统治者征发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209年,起义爆发。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5.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6.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①让士兵复员恢复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②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田宅。 ③释放一些奴婢为民。④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7.“文景之治”的出现: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由于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并且注意法纪,所以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到文景时期出现了一个比较清明的统治时期,史称“文景之治”。 8.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继续削弱诸侯势力;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员监督。
(2)经济上:控制货币铸造与盐铁产销(统一铸造五铢钱)
(3)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官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开疆拓土。
(5)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派官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
之间的联系。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9.东汉的建立: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10.列举西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汉武帝前退让和亲政策。(因汉初国力较弱)
(2)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因 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11.张骞通西域:
①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中亚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②西汉汉武帝为了联络那里的一些小国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③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多年后,张骞奉命再次出使西域,西域的使臣也跟随他来到长安,
汉朝和西域各国从此建立起友好关系。
④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从此,这一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
图。
12.丝绸之路:
①丝绸之路是指张骞通西域以后,开通的一条从长安向西,通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运到古罗马。
②敦煌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控制着东来西往的商旅,成为汉族和西域各族进行贸易的中心。
③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商品经此运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利用此路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古罗马的魔术表演、波斯的马球游戏经此传人中国。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3.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繁荣的原因: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14.秦汉时期的重要文化成就:
(1)造纸术:
①西汉前期,发明造纸术。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③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作用) (2)算术成就:《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秦汉时期的数学名著。 (3)医学成就:
①西汉时编定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②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③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4)史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 000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宗教: △佛教的传人: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
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铼世就町以得到幸福。 △道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②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③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出现了众多割据军阀,其中曹操和袁绍的实力最强。 (2)经过:200年,曹军与袁军在官渡激战,袁军大败 (3)影响:为曹操逐渐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
(1)概况: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2)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答:一方面,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
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 。 4.西晋的兴衰
(1)建立及统一: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朝,2.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灭亡:316年,西晋灭亡。 5.东晋和南朝政局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2)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在沸水对峙,前秦大败,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特点:以少胜多。 6.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大量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力;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农业(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粪肥)、手工业(灌钢法、青瓷)得到显著发展。 (3)影响: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7.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
(1)建立:十六国后期,鲜卑族中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2)发展: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8.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2)改革内容:①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②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汉服;③改鲜卑姓为汉姓;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族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笑治国。 (3)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9.科技艺术成就
(1)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精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一千年 (2)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3)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石窟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二、隋唐:革新开放的时代
示意图
1.隋朝的兴亡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征集民工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隋朝大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2.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
3.“贞观之治”
(1)原因:
政治:唐太宗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吸取隋亡教训;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 民族:各民族一视同仁。
(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四
1.隋朝的兴亡
(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隋炀帝征集民工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隋朝大运河评价: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2.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
3.“贞观之治”
(1)原因:
政治:唐太宗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吸取隋亡教训;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 民族:各民族一视同仁。
(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
(1)总体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具体表现:
①农业表现:曲辕犁,筒车的使用。
②手工业表现:丝织技巧高超;陶瓷制造技术进步。
③商业和城市:唐代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合成都等。 5.唐朝灭亡
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节度使朱全忠夺取政权,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6.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太宗采取开明、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①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 作用: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②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合同为一家”。
(2)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在新疆设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7.唐朝的对外交往
(1)概况: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世界各国交往。
(2)玄奘西游:
①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历经艰难到达印度半岛,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
②成就: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还将盛唐医药、建筑等知识介绍到日本。
8.唐朝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1)约7世纪时,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对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2)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3)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4)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体现出中西互通和多民族交融的特点。
科举制度最早实行的朝代是什么?哪个朝代得到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在实施初期有什么历史作用?在读书人看来,
科举制有什么作用?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有什么作用?
答:①隋朝②唐朝③实施初期的进步作用:科举制改变了过去依赖于推举和家庭出身的选官方式,它通过考试来选拔
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扩大和稳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④在读书人看来,科举考试为他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施展自已的才华,参与国家管理,改变自已的社会地位。⑤在统治者看来,科举制可以网罗人才,为他们的统治服务。
唐朝诗人杜甫《忆昔》一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什么关系密切?(即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
的原因):
答:⑴这首诗反映了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
荣的景象。
⑵原因:①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②唐玄宗善于用人,制定了正确的政策,
使得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③当时的农耕技术以及农耕工具等都较有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出现。
列举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
答:①西汉:文景之治;②东汉:光武中兴;③隋文帝:开皇之治;④唐太宗:贞观之治;⑤武则天:贞观遗风;⑥唐玄宗:开元盛世
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什么?不同的贡献是什么?
① 玄奘与鉴真共同的功绩是都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 不同的贡献是:玄奘是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的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译经活动,写的《大唐西
域记》介绍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传到日本。
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原因).概况.评价(当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1)开凿的目的(原因):①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紧对东南财富的攫取,以及满足自己巡
游江南的愿望。②在古代,南北的物资运输主要依靠陆路交通,存在很大缺点: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运输大宗货物十分困难。为了方便南北之间的货物往来。
(2)概况:①一个中心:洛阳(隋朝的东都.重要粮仓.交通要道)
②两个起讫点: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
③三百万民工和士兵
④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往南)
⑤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六年:605---610年
⑦七个省级行政区: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
(3)评价隋朝大运河(一分为二):○当时的积极作用(历史意义):①使运河沿线的城镇迅速繁华起来;②有力地促
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贯通了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南粮北运和盐运的主要通道);④使唐朝后期经
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粮北运成为关系到王朝安危,政局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⑤加强了政治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同时征收了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但隋朝的灭亡不能说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而是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残暴统治。
(4)京杭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现实意义):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发挥着水路运输(航运)的作用;大
运河是现在“北煤南运”干线和防洪灌溉干流;当前“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就是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总之,大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下一篇: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