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内容_张居正改革失败原因
张局长改革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军事、水利方面都有涉及。不过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张居正改革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居正改革内容
政治上面,他提出了“考成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军事方面,他加强了北方的边防,不仅派当时的名将镇守边关,还与鞑靼之间进行茶马互市交易,采取和平政策,这使北方免于战火,1579年,与西藏建立封贡关系。水利方面,1578年,张居正任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淮河以及运河。潘季驯在治河中使用了“筑堤束沙,以水攻沙”的方法,很快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经济方面,张居正采用了“一条鞭法”,不仅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还减轻了农民的税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张居正作的目光放得很长远,他希望通过改革,解决明朝两百年来积累的问题,希望巩固明朝的政权。但张居正在改革时,触碰了太多人的利益,树立了太多的政敌,所以在张居正死后不仅名声被抹黑,十年的心血也付诸东流了,历史没有留给张居正足够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的才华。
张居正改革失败原因
改革在现代含义中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在古代,改革也就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整,以解决社会矛盾。因此张居正的改革也是有着同样的目的,在张居正的改革中我们发现,他把主要矛头指向了威胁明朝统治根基的官吏腐败、土地兼并和徭役不均,这些问题不可避免的触及了贪官污吏、豪门地主的利益。所以在张居正的改革中不可避免的如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改革一样,有了对立和斗争。
上述人是张居正改革的一部分阻力,但张居正在改革过程中,与明神宗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当年明神宗十岁登基,在李太后和冯保的支持下,张居正代明神宗行使着帝王全力。随着明神宗年纪的增长,他的帝王意识也逐渐增长,开始不满张居正全权代理,尤其是明神宗的想法被张居正劝阻时,对张居正的埋怨也会积累成为怨恨。当张居正去世后,明神宗便不受牵制的发泄在了张居正身上,否定了张居正的所有。
如果说反派势力和明神宗的清算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外在原因,那么张居正本人的局限是内在隐患。作为明晚期封建朝廷的核心政治人物,张居正也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刚愎自用,排除异己、顺者昌逆者亡的个人因素,也给张居正的改革失败埋下了导火线。
张居正的简介
12岁之前的张居正并不叫张居正,叫张白圭,在参加童试时考得秀才,深受当地知府的怜爱,为其改名为居正。13岁的张居正参加乡试,巡抚顾璘为了磨砺他,直到16岁张居正成为举人。
到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进入翰林院。当时的内阁重臣徐阶是张居正的老师,这段时间是张居正走上政治舞台的启蒙阶段。张居正进入内阁时斗争非常激烈,夏言、严嵩各成一派。1549年,张居正写了一道奏疏,阐述了他改革的主张,但这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注意,《论时政疏》也成为张居正在嘉靖年间第一道奏疏和最后一道奏疏。1550年,张居正因病回家休养,休养的几年,他发现身边百姓疾苦,却无人管制,强烈的责任感让张居正重返政坛。1564年开始,张居正的仕途开始走向正轨。1567年,张居正任职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同年,升职为内阁次辅,礼部尚书。
明神宗登基后,张居正代高供为首辅,因为神宗即位是年间还小,所以朝中大事物都由张居正主持。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的10年时间里,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有改革赋税及徭役制度:“一条鞭法”简化了税制、增加了收人和方便征收税款;军事上他用戚继光、李成梁镇北,凌云翼、殷正茂平定西南叛乱;官吏管理上采取了“考成法”,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1582年,张居正因操劳过度与世长辞,享年58岁,明神宗追赠上柱国,张居正下台后,以潘晟为导火索,把矛头指向了张居正,明神宗抄其家,将其开馆鞭尸,罢免张居正任用的人才,并对张居正的家属进行流放,直到1622年明熹宗为张居正恢复名誉。
猜你喜欢:
3.张居正辅佐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