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乐器>

关于箜篌的诗

时间: 蓝俊22 分享

  在古代诗歌中不乏有描绘箜篌的诗句,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箜篌的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箜篌的诗

  《箜篌引》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

  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

  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

  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

  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

  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

  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

  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

  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草木悲感声飕飀,仆本东山为国忧。

  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

  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

  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

  使臣书之得已不?

  《箜篌》

  年代: 唐 作者: 张祜

  星汉夜牢牢,深帘调更高。乱流公莫度,沉骨妪空嗥。

  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条。不堪闻别引,沧海恨波涛。

  《箜篌引》

  年代: 魏晋 作者: 曹植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箜篌谣》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听李凭弹箜篌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杨巨源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

  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的历史

  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

  其中早期卧箜篌出如今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异;使用竹片拨奏或击奏。

  竖箜篌却是由远古狩猎者的弓演变而来,是伴随着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最古老的弦鸣乐器,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比这更古老的乐器?竖起指头来恐怕都多过那数:石哨、骨哨、骨笛、埙、陶笛。至迟西元前1200年,竖箜篌已基本定型(此后两千几百年时间都没有大变化),后来经波斯传入中亚和印度,秦以前即已在我国新疆一带流行。汉武帝开西域以后,竖箜篌慢慢传入中原——实际上是东传至中国叫做箜篌,西传至欧洲叫做 Harp,只是近代我们中国人又设定出一个“竖琴”的翻译名称罢了。

  凤凰的文化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中国一直到欧洲的广大区域,凤凰、金翅鸟、不死鸟,都是她。

  当前的转调箜篌并非古董,其实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我国乐器改革家结合竖琴和古筝(也有一些是琵琶和古琴的东西)并再创新的新生乐器。其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当方便;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和声拥有丰富色彩。因为通过琴底巧妙的天平轴和平衡杠杆的联系,左右双排弦张力永远相等,因此还能在中心音域通过左手弹拨,右手运用大幅度(小三度音程)揉、滑、压、颤技巧,也可演奏泛音、摇指、轮指及各种音色变化的多种手法,并可在泛音旋律中使用揉、压技巧……这样转调箜篌既有古琴、古筝的韵味,能够出色的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又有竖琴的音响效果,可以演奏一切竖琴曲。凝视远方,我们民族新兴乐器的潜力是巨大的。

  现代箜篌在外形上区别于竖琴的几个特点: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竖琴长匣形共鸣箱,箜篌琵琶形共鸣箱;竖琴共鸣箱侧面光秃,箜篌共鸣箱的左右两面各有一行雁柱;竖琴琴柱是圆柱,箜篌琴柱一般是方柱。另外作为一种装饰,琴柱顶端有凤凰首的一定是箜篌。

  确切的说,竖琴的共鸣箱是窄梯形的,边缘比较直,而且弦的下端直接连接在共鸣箱的斜面上,而现代箜篌的双面琵琶形共鸣箱要更大一些,侧面是垂直的,弦压过雁柱连接共鸣箱下端——从远处看去和竖琴确实容易混淆。

  具体一点,竖琴共鸣箱在左右方向上宽,在上下方向上窄,也就是比较扁,名之为“卧式”;现代箜篌共鸣箱在左右方向上窄,在上下方向上宽,也就是属于侧扁,名之为“立式”。两者区别来源于单排弦和双排弦各自的要求。这样,从正前方看,竖琴共鸣箱的左右两边在琴体下部明显的突出,像船的两舷;从正侧面看,箜篌的琵琶形共鸣箱则宽大如蒲扇;从侧前方看,两者形状较像,但竖琴共鸣箱的下端会被琴柱遮住,其左下角或右下角会在琴柱的另一边露出来,而箜篌共鸣箱上沿和下沿的弧度却有差异——上沿一般有着柔和的曲线,下沿一般是根笔直的保护条;有的箜篌共鸣箱向琴柱方向突出比较多,琴柱下端是“插”在共鸣箱上的。

关于箜篌的诗

在古代诗歌中不乏有描绘箜篌的诗句,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箜篌的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箜篌的诗 《箜篌引》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关于箜篌典故
    关于箜篌典故

    箜篌,作为一种乐器在悠久的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典故,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箜篌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箜篌典故 在印度

  • 关于箜篌的诗句
    关于箜篌的诗句

    从古时诗歌内容来看,描写箜篌的诗歌多是哀怨离愁,可能也与箜篌所处的环境有关。箜篌一般出在深宫大内,弹箜篌的人往往是孤独之人,诗人借物比兴

  • 关于古代乐器的成语
    关于古代乐器的成语

    乐器,作为一种文化之一,也有着关于它的成语诗句,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乐器的成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关于古代乐器的成

  • 古代乐器箜篌
    古代乐器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下面学

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