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外的演讲稿3分钟
是不是听腻了课本上的内容,想来一次关于课外的演讲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关于课外的演讲稿3分钟,希望能帮到你哟。
关于课外的演讲稿3分钟篇一
天下着雨,淅淅沥沥,朦朦胧胧,让这座北方小城也有了江南温婉、悠长而又凄美的气息,弥散在空气里,如歌如诉……
我踏雨而归,静静听着雨声,回味心事。偶一抬头,一个身影撞进我的心里,撕扯着我的心,一波波的阵痛袭来,又让我顿时恍惚了起来——是多久,都没有再见到她了?——即使在苍黄色的,没有边际、飘忽不定、冗长又窒息的梦里。眼前这具已经佝偻起来的身躯,在湿气弥漫的空气中形成一个明显的弧度,一把有些破旧的伞,一头顶在地上,支撑着单薄的身子,发丝花白,被风吹的有些凌乱,脸上被岁月侵蚀地不成样子,皱纹一层层嵌在上面,眼睛望向远方,左右顾盼着,仿佛看到期待就要溢出。
我想起了另一个人,她的守望,她的期待,和一声声悠远的的叹息。小时候住在外婆家,就跟她在村头,守着,等着,盼着舅舅出门回家,有时候跟在她身后等得不耐烦,她就轻轻哼着童谣哄我,断断续续,直到我趴在她的肩头,睡熟了,也不见舅舅回家。天渐冷了,她也日日不停地站在那,腿脚就落下毛病,身子也不允许了,妈妈和姨姨们也不允许,他便摇头叹息着,应着,也不回去,只是坐在那里,很久。
后来我也不能陪着她了,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她在门口做些什么,看到我们就笑起来,迎回屋去。我也很欢喜每周都回家,周六或周日,像在履行什么约定一样,一遍遍,乐此不疲。也不知为什么,就像在做什么大事一样,有着制约又有着随意,自由轻松的欢乐日子就混着她温和的面庞消散而去。
她走得很突然,我当时也不小,却还不懂得离别,好多人来了又走了,周围的人都哭起来,我也哭,哭累了就不哭了,在一边看着,好多好多的人,家里从来没这么热闹过,尤其是在我熟悉的这间小屋里。
后来有一段时间不回家,很久很久,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带我回家,可我又不愿回去了,是我不太想回,没了那种期待。还有,每次回去妈妈总会哭,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去之前,我也不说话,一句也没有,就像哑巴了一样,那就只剩下了风,有点像妈妈的哭声,呜呜咽咽的,可我不害怕,因为我身边有妈妈,尽管她越发让我不理解,可只要有她在,就安心。
再后来,我就长大了,也不太清楚长大是什么,就是不一样了吧。我就经常回家了,因为姥爷越发老了,我也越发懂事了,可我觉得有些不一样,是和原来不一样了,变了好多,也没变好多。
一直到现在,提起姥姥,妈妈依旧会哭,伤心到不行,我也的确大了,也懂得了离别,每当她哭,我的心也跟着紧紧揪起来,可对姥姥,记忆却越发模糊,真是别了的人了,就再也见不到,想不起来,没有了吗?我不知道。
但现在我又看到了她,我知道她不是在等我,但她们是一样的,她们都是一样的,让我不能不忧伤,还有,被等的那人真幸福。
我也要快点回家了,我妈也在等我。
雨依旧在下,我收敛起心绪加快了脚步,雨在身后一滴滴落下,溅起了点点水花,模糊了视线,仿佛看到那个屋檐下等待着的女人,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退去了岁月的沧桑,变回年轻时的摸样,是一个温柔美好的女子,穿过层层水帘,她在雨下,飘忽,寻觅,游乐,竟是这般娇妍自在。
关于课外的演讲稿3分钟篇二
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就是凉面的叫卖声了。经常是由一个女性发出来的,“凉面(燕),酸辣粉儿,豆腐脑儿……”。那声音很委婉,也很铿锵,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但每个字都说得清清楚楚,我听了后就马上伸出窗外去看。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发现一个骑三轮车的中年妇女,她身后是一大堆琳琅满目的调味料,一会儿就人晃不见了。这下急了,于是,打开衣柜随手抓一把钱就往楼下窜——咚咚咚。两三下就到了楼下。
还好,卖凉面的女人还在,正被一群花花绿绿的人围着,每人手里都夹着一张钞票,争先恐后地往女人手里塞。我满嘴酸水地跑了过去,“凉面(燕),酸辣粉儿,豆腐脑儿……”。声音越来越近了,我眼前浮现出一碗碗红彤彤的凉面,口水随风乱飙,不一会就飙到了脸上。终于到了,好不容易挤了个缝进去,发现一个中年妇女利索地操练起各种佐料:红的辣椒,绿的葱花,黄的姜水……粗糙的手上爬满纹路,脸部暗淡无光,还有些许斑点,但也总笑着。等她给一位顾客弄好了后,从她的嗓门里又发出了一声:“凉面(燕),酸辣粉儿,豆腐脑儿……”这一次,我听得更清楚了,那声音怪里怪气,但很好听。于是我叫她给我一碗,她又熟练地操控起了佐料,放点葱花,加点酱油。我眼睛始终没有从她手上移开,正在我想的时候,她已经将弄好的凉面端到了我面前,我使劲嗅着这喷喷香的面条,将几张皱巴巴的钱递给了她,她接了钱,装进了肩上挎着的灰色包包里。
我用筷子夹起一团面,使劲往嘴里塞,嘴巴被填得鼓鼓的,那一股香气不一会儿就弥漫了全身。“凉面(燕),酸辣粉儿,豆腐脑儿……”这时,叫卖声又钻了出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围满了那辆破旧的三轮车。
现在这种声音大概也已销声匿迹了吧,都通过喇叭来宣传,那种沙哑的声音真让人吊胃口。久而久之我也没去买了。
还有种吆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就是卖麻糖的老人,那是一种无声的吆喝,“叮叮铛,叮铛……”这声音会让我想到那粘粘的麻糖。一般,老人会在秋天才出来,一个脏兮兮的背篓背在肩上,脚下踩一双破烂的草鞋,啪吱啪吱,走起路来歪歪扭扭,手上还拿个一头弯一头平的铁皮,然后“叮叮铛”很有节奏地敲击,总会惹来一些年轻人异样的目光,但还是有一些人把老人叫到,然后老人找一个地方将背篓放下,用粗糙的大手掀开盖在麻糖上的白布,这样一大块白花花的麻糖就显现在面前了,麻糖老人用那块铁块对准那块麻糖边缘,“叮叮铛”两下就敲下来了,随手从背篓边扯下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装好后就递给那个人,那人打开看了一会儿,然后捏起一块放在嘴里咀嚼,最后满心欢喜地飘走了。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叮叮铛,叮铛……”的声音一直诱惑着我,看着老人远去的身影,和远去的声音,摸摸兜里才发现没有钱。卖麻糖的老人后来不知怎么就再也没出来过(大概是去世了吧),现在想起来都感到惋惜,后悔当初怎么没去买(现在几乎没有卖的了)。每次听到外面有“叮叮铛,叮铛……”的声音时,我就会伸出脖子去看,结果是工人在修路,满脸沮丧地缩回来,接着是一阵沉默。
在家乡还有很多吆喝声,比如收废品的:“收~废品喽,收冰箱,彩电,洗衣机,电风扇……”前面一个字要拖很长,后面的就很有节奏,很响亮的叫起来。那收废品的人经常背着一个背篓,背篓里还装有一杆秤和几个装米的袋子,也有拖着板板车来的。当有人要卖废品,他就不慌不忙地上去,交易过后,又开始吆喝了“收~废品喽,收冰箱,彩电,洗衣机,电风扇……”在一些比较宁静的巷子里你会听得很清楚,由于现在都开了店,这种吆喝也不见了。过去常常听到一些中年人或老年人在外头喊:“磨刀哎——磨剪刀菜刀……”前面那声长音好像是跟收废品的学的,但却很洪亮,清脆。这种游走形态的生意现在已经没有了。
每次路过步行街就会发现,一些促销商店门口会有几个女的站在凳子上拍手,一上一下,颇有节奏,“啪啪啪……”不是也会从口中发出一些洋腔怪调:“快来看快来看,促销促销……”周围也是音乐环绕,悠扬动听,不断有人进入商店。
肃然现在人们以五花八门的吆喝声吸引顾客,但我还是怀恋那消逝的吆喝声,仿佛时时在我耳边萦绕,比起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更纯朴自然。
关于课外的演讲稿3分钟篇三
奢华绚丽的水晶吊灯下,无数酒杯中盛满了透明无色的白酒“叮叮当当”的碰撞声,觥筹交错间,一杯杯洋溢着酒香的液体尽数滑进嘴里,顷刻间杯中早已滴酒不剩。我一怔,是白酒吧,还是矿泉水呢?看着那一桌上的父亲和姑父他们一群人,谈笑间白酒灰飞烟灭,神色自得。还记得曾几何时,晚饭时,父亲那一小盅白酒,我也嚷着要喝,“咕咚”灌了一大口,即便那灼烧的感觉便从舌尖一路蔓延,从喉咙中叫嚣着,火焰直至在胃中燃烧,又好像停留在脸颊上,脸上不禁被辣的红了,眼泪不知不觉模糊了眼,泪眼模糊中,听见父亲的大笑声以及满意知足的咂嘴声。
七八岁时,也曾随父亲外出聚餐,父亲和朋友们也是这样喝着酒,吃着饭,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欢笑声。那笑声真是美好,仿佛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没什么可以熄灭这样的快乐,我那时常想,让人不禁扬起嘴角的快乐。偶尔端起酒杯,满意的咋上一口,快乐的眯起眼睛,一副心满意足,怡然自得的样子,微微的醉意,深化了父亲的快乐。那是的父亲坐在大排档里,却真心的快乐。
时至今日,父亲又在喝酒,我还是这样坐在侧旁瞧着,却是截然不同的场景了。我不曾觉得丝毫的开心,竟反觉得只有触目惊心了,那一大杯白酒就这样灌进肚内,是什么不一样了,我常想。看着父亲漫不经心,带着漠然的笑容,机械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再机械的倒满,一刻也未曾空暇,旁边姑父似乎已有些不胜酒力了,妹妹在旁大呼小叫,不停地让姑父别喝了,更欲夺下姑父的酒杯,她眼中似乎盛满了不舍和惊奇,我也是同样的心惊肉跳,却沉默着。
是了,我终于明白是什么不一样了,是父亲不一样了,他喝酒不再快乐,只是尽一项义务一般。姑父很少有应酬,妹妹似乎从未见他喝成这样,内心是无限的恐惧和无奈。而对我们家来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父亲的三天两头的应酬和晚归,我是从何时开始从担心到习惯母亲深夜焦急无奈的身影,憔悴的神色,又是如何娴熟的搀扶着父亲
,看着他难受地扣嗓子眼只为呕出那些“毒药”,而我们由手忙脚乱到娴熟的完成这一切,由心疼到习惯和麻木,这是一个多么残忍的过程啊。
当我们扶着烂醉如泥的父亲和姑父走进宾馆的房间,妈妈和姑妈留下照顾,我和奶奶妹妹回了房间,刚松了一口气睡下,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唤醒了朦胧中的我们,打开门是姑妈心急如焚的脸:“他呕的不行,现在满头大汗,脸色很差啊。”奶奶急急地起身,陪了姑妈去看姑父,妹妹急忙跟出,被奶奶一把拉住,“你留着,小孩子添乱,你姐陪了你先睡,没事的……”话音未断,门已匆忙关上了。
我轻轻的叹了口气,也不急着劝妹妹睡觉,我明白现在无论如何她是睡不着的。我看着她的眼睛,她的眼睛里是一片茫然,那恐惧和无措一齐涌出,她的眼睛中泛起一层薄雾,我抚着她的背,“先躺下吧,奶奶没拿房卡,我要等给她开门。”曾几何时,我也是感同身受。妹妹静静的躺下我知道她一定吓坏了,她微微地弓起背,,仿佛一只受惊的小鸟,眼睛睁的大大的,在黑暗中依旧可以看见她眼中一闪闪的光亮,她大气都不敢喘,唯恐错过了些声响。我轻轻地对她说:“没事,上次我爸也是,吐得一塌糊涂,吐完就好了,就舒服了。”她抬头看着我,眼中满是疑惑,亲爱的,你在疑惑什么,姐姐只能告诉你,你爸爸会好的,别的我也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一定要喝酒?为什么明知是害人害己,还是要喝?为什么不好好吃饭,却只是喝酒?为什么生意一定要在酒桌上才能谈成?为什么总有这么几个人不停地劝别人喝酒?为什么?为什么!
“酒桌文化”在中国如此盛行,你若不能你如果可以在饭局上左右逢源,那么对你来说就多了一条升官发财的捷径了,又有谁能看见酒桌下那些亲人焦急无奈的神情。酒桌上那一张张合同下,是别人用生命作为交换,以命相搏,运气好的睡一觉就好了,运气差的酒精中毒,与世长辞。酒驾的政策无疑可以缓解这类事故的发生,但也只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真正应当制止的是饭局合同吧。当今社会科学文明快速发展,然而谁能喝谁就本事大,这种愚昧无知的观念竟然还存在着,谁若觉得这是好的,甚至于还在网上写文章来教你如何在饭局上左右逢源的人,我也只能对你这等冷酷无情之人作四字评价:尔乃蛮夷!
猜你感兴趣:
2.3分钟演讲稿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