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演讲
北大毕业演讲
退一寸有退一寸的欢喜。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关于北大毕业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
篇一
失败,从来都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前两天,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小视频。
在北大的毕业晚会上,一位因“失败”而出名的学生,作为代表上台演讲。
他叫曹直,是北大中文系男子足球队队长。
初听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实际上他说,自己完全是因为踢球踢的最差才被叫来分享的。
2014年,曹直考上北大,作为自己高中19年来第一个考上北大的人,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自信心爆棚的状态,觉得没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只要努力。
对曹直来说,最拿手的事就是踢足球。
腿脚短、步频快、爆发力强,再加上从小踢到大,他进入中文男足后,底气十足。
直到,与其他系踢了第一场正式的足球赛。
开场整整七分钟,曹直没有碰到过一次球,第八分钟,对方进球了。
按照这样的节奏,一场比赛80分钟,对方一共进了十个球。
他不是梅西,但也慌的一批。
这场球赛的失败,算是曹直整个大学时光,失败的开始。
不光是足球再也没有赢过,就连学习、恋爱、就业,每一件事情都不顺利,甚至可以说,都很失败。
但正因为这些失败,他突然意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得偿所愿的。
就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败原本就远多于成功。
所以即使失败了,那又怎么样,它的存在,并不可耻啊。
虽然在北大的足球生涯毫无亮点,过程也尴尬无聊,但他依然热爱足球,因为他享受每一次在球场上奔跑的感觉,并为此感到快乐,这就足够了。
人生本就是个不断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与自己讲和的过程。
优秀的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何必活在他人的阴影下和评价中,而让自己闷闷不乐。
要记得,退一寸有退一寸的欢喜。
篇二
过分追求完美,你会失去自我
身边有个同事,是个完美主义者。
常挂嘴边的人生格言是,凡事都要做到最好,不能被别人比下去。
的确,从毕业之后进入公司,她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从最底层的销售部小职员,做到中层管理人员,收入更是翻了几番。
前几年,女儿出生,无论是一开始的高级婴儿用品、早教机构,还是近两年的兴趣班、五万块一次的高端夏令营,只要别的孩子觉得好的,她都不能让自己孩子错过。
一直以来,大家都很羡慕她的生活。直到前几天加班时,她突发胃绞痛。
陪她去医院的路上,被称作“钢铁女侠”的她,突然哭了。握着我的手,一脸疲倦地说:“活着真累啊。”
那天晚上,她告诉我,这么多年,为了维持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每天她都像一个陀螺,不停旋转。
害怕工作做得不够好,被其他人比下去;
担心陪家人陪得不够,被孩子和丈夫埋怨;
害怕自己身材走形,被大家嘲笑;
还要挤出时间去健身、做护理……
所有的压力堆在一起,她的神经紧绷到了极致。
以至于很久没有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更别提去感受幸福是什么样子的。
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未婚的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寻找伴侣。
进了大门后,看见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毫不犹豫地推开了第一扇。
进去之后,又看见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他还是选择了第一扇。
进入里面,依旧还是两扇门:“有钱的”和“不太有钱的”。
就这样,男人依次选择了“温柔聪慧的”“忠诚的”“勤劳的”“幽默的”等九扇门。
等到他推开最后一扇门时,上面写着:“对不起,由于您过于追求完美,这辈子没有符合您的要求的,请下辈子再来吧。”
生活,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接受现实的漏洞,不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才能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生命中的小确幸。
篇三
接受真正的自己,才能完成逆袭
第一季的《奇葩大会》里,贾伟的经历分享,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十八岁时,他经历了很多人生第一次。
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吃汉堡……
这个从未走出家门的小伙子,为了考中央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敢于不远千里的折腾,说实话,除了乡邻,就连他自己,也一度觉得这很了不起。
直到考试之前,贾伟报名参加了一个三百多人的考前辅导班。
上课的时候,老师突然把他叫上台,让他在黑板上画出6个手电筒。
犹豫片刻后,他特别认真地画了一个老式的铁皮手电筒,就再也画不出来了。
老师让他再画5个,他说没有办法,因为十八年来,自己只用过也只见过这一种手电筒。
得知他是从宁夏来的考生,老师直接对他说:
你是骑着骆驼来的吧。回去吧,像你这样的我见多了,你一辈子都考不上,我见过乡里来的,村里来的,第一次见过从沙漠里来的。
听完这话,贾伟整个人都是懵的。
所有的骄傲都化为虚无,只记得当时两眼都是泪。
在那之后,贾伟才真正知道,自己的见识原来那么少,与其他人的差距远不止一个沙漠的距离。
想清楚后,他没有再去辅导班,为了弥补当下的短板,他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商场。
不断地看手电筒,画手电筒,这一画,就画了十五天。
安布罗斯·雷德沐说,所谓勇气指的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白了除了畏惧以外更重要的事。
当你真正撕开那层遮掩不足和缺陷的窗户纸,并为之填补,那一刻就是逆袭的开始。
谁能想到,等到考专业课时,贾伟拿起试卷一看,考题竟然就是“画六个手电筒”。
贾伟当时就傻了,唰唰唰不到五分钟就画了六个;
接着说老师你再给张纸,唰唰唰又画六个;
最后他一共画了三十六个手电筒。
以至于监考老师把所有考场的老师都叫来说:“这是天才!”
最终,贾伟考了全国前40名,是他们那里第一个专业课过清华美院的人。
如今的他已经是洛可可设计公司创始人兼设计总监,被誉为兼具商业头脑和设计才华的商业设计师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个获得了全球所有的设计界奥斯卡金奖的人。
那个风靡一时的55度杯,就是他为自己的女儿设计的。
人生是不公平的,不是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有高高的起跑线。
人生也是公平的,了解了最真实的自己,接受了最平凡的自己,梦想之路也就更加清晰。走得更稳,也更容易完成逆袭。
篇四
活着,不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的
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心理学教授赫伯特.西蒙说,“最好”就是“好”的敌人。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非常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在年轻时就已取得耀眼的成绩。人们对他满是赞许和期待,都说他一定能成为最小的世界冠军。
不幸的是,在大赛前夕,他训练过度,跟腱完全断裂,即使得到及时治疗,也无法再恢复到之前的速度。
从那之后,这位运动员就变得颓废,无法接受现实,觉得人生彻底玩完,甚至得了严重的抑郁。
这种认知偏差的产生,其实就是一种极端思维。
因为太看重他人评价,导致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需要不断地跑,不断地刷新成绩”,认为自己的生命中,再没有其他东西。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的期望值越大,心理承受力就会越小,就越接受不住失败的打击,最终也就越容易失败。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目光,而忽视了真正的自我。
生活实苦,我们必须掌握人生幸福的主动权。
这就意味着,面对成功,我们的内心满足感不能完全来自外界,不能让他人对你进行角色化塑造。
不论是好是坏,评价自己,我们要有自己的标准,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然后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