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演讲与口才 > 口才训练 > 巧妙说服别人的口才训练6大手段

巧妙说服别人的口才训练6大手段

时间: 靖婷695 分享

巧妙说服别人的口才训练6大手段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总结的口才训练6大手段,让你巧妙说服别人。

  巧妙说服别人手段一:站在对方的立场,表达出同理心

  我们常说,理解万岁,如果我们对他人表示理解,那么我们就具有了吸引他人的最好魔法。任何人只要他能够自如地掌握有关技巧,就能有看透对方内心的力量。比如说,当对方遵照你的意见做事而觉得疲惫不堪,因此和你发牢骚、抱怨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洞悉人心,便能立即察觉对方的不满。“我理解你”这短短四个字,就是你能向他人说出的最体贴、最温柔的一句话,换句话说,这就是对方最乐于听到的一句话。所谓感情移入,就是以我心换你心的将心比心的态度,它能使你具有了解对方的情绪与心意的能力,使你具有支配他人的力量。应用这种方法,站在对方的立场,表达出同理心,必然能够说服对方为你做任何事情。

  曾经有一段时间,波士顿的报刊上充斥着一些自称堕胎专家的人和一些庸医刊登的小广告。这些人常常欺诈无辜的患者,甚至令患者丧命,可是他们却没能被依法治罪。

  后来,波士顿城内的上流社会人士群起抗议,牧师们在讲台上评击、痛责那些刊登污秽广告的报纸,其他公共社团包括商会、妇女会、青年会也都极力声讨,然后一切照旧。州议会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想使这些无耻的广告成为“非法”,但因对方的强大背景,立法最终没有通过。

  那时,威尔斯是一个基督团体的主席,他带领会员们使用了各种方法来对付这种医界败类,但最终都宣告失败,一切努力眼看就要付之流水。

  有一天,威尔斯仔细分析了局势,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给波士顿最著名的报社写了一封信,信中述说了他对该报长久以来的仰慕之情,还一再表示它是全州乃至全美最优秀的刊物之一。但他接着说:“可是,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年幼的女儿有天晚上看到贵报上的一则打胎广告,因为看不懂某些词就向他的父亲询问它们的意思,结果我的朋友被问得窘迫之极,他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解释。贵报在波士顿上流社会是一份广受欢迎的刊物,不知我朋友家里的情形,是否在别的家庭里也普遍存在?如果你有这样一个纯洁、天真的女儿,你想必也不愿意她看到这些广告吧?当你的女儿也问你同样的问题,你又该如何解释?贵报在别的方面堪称完美,但却因为这样致命的瑕疵而是做父母的不得不收回子女们翻阅得贵报的权利。我个人对此深表遗憾,而数以万计的读者想必也都为此惋惜不已。”

  两天后,这家报社的发行人给威尔斯回了信,并声称:“自周一始,本报所有版面中那些不受欢迎的广告都将被大力封杀。至于暂时不能停止的医药广告,会经辑谨慎处理后,始行刊登,以避免引起读者的尴尬和反感为准则。”

  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表达同理心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轻松达到说服的目的。

  站在对方立场的几个优势

  1.有利于了解对方的心态,更容易说服成功。

  2.有利于分析自身的缺陷,通过言语表达掩盖缺陷。

  3.有利于唤起对方的同感,加深情感方面的交流。

  如何表达与对方的同理心

  1.积极倾听。听取对方的意见是表达与对方站在同一立场的第一步。

  2.解释对方的观点。让对方感受到你与他站在同一战线的一个最为有力、最令人吃惊的做法就是首先直截了当地指明对方的观点,从对方的谈话中总结出对方的观点。

  3.理解对方的感受。这一点说起来比较容易,可是到位很难。提醒一下;对方通常是能够感觉到你所表达的这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是否是真诚的。

  巧妙说服别人手段二:鼓励对方多说话,再从中找切入点

  教育中应该是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斯宾塞

  交流是双方的。我们都不知道,如果我们希望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交流。在鼓励别人说话这方面,很多时候我们能发现这里是存在矛盾的。一方面,我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人并和他们合作,就应该鼓励他们多说话;另一方面很多“处事学”的书籍告诉我们“言多必失”,要求我们“谨言慎行”,于人于己都是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寻找到“谨言”和“交流”的平衡点呢?

  当然是只能多多鼓励对方说话,从言谈中寻找相关切入点。在谈话中,如果我们希望了解对方,就应该让对方多说,以对方为中心而自己多听,从而更能掌握对方。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谈话中隐藏的事实。因此,当对方的谈话中出现精辟的见解、有意义的陈述或有价值的相信,你要以诚心的赞美来夸奖说话的人。例如:“这个故事真棒,”或“这个想法真好”“你的意见很有见地”等。这种良好的回应可以激发很多有用而且有意义的谈话,有助于你从中找到说服的切入点。

  有人认为,一味让对方开口,让对方表达观点,不是丧失了对问题的主动权了吗?那样的话,说不定不但我们没有说服别人,反而被对方说服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鼓励对方先说话,多说话,目的在于研究分析谈话者,寻找到一针见血的切入点,然后直击要害。因此一般谈话者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只要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当然,鼓励对方说话不是盲目的,我们要找准谈话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只要涉及到双方利益的问题或者双方都关注的问题,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在话题主导方面,一定要让对方“有话可说”,寻找到恰当的谈话空间,尤其要注意让对方能够与你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谈得上交流。我们都看过一些谈话节目,虽然那不能与我们日常对话相提并论,但是其中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往往能够根据谈话中的内容灵活选择切入点,提出一个新的,观众感兴趣而且也能够引起嘉宾共鸣的话题,嘉宾更加滔滔不绝,而主持了也就有更多的资料能够选择新的切入点,于是整个节目进入良性循环,成功地进行下去。这种引导谈话的方法,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鼓励了谈话者多说话,在我们日常活动中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所谓说得越多错得越多。当你引导性地让别人更多的去说,你就可以发现谈话中的错误,从错误中寻求切入点。一旦你发现了切入点就可以顺水推舟地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服。

  鼓励多说的技巧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将其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你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的回答。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谈话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它可以给谈话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人一般不会打断对方的谈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不露声色,又是同样有效。

  善于寻找错误的

  1.鼓励谈话者绕开存在的问题更广泛地去谈起他的事情。

  2.从相关的事情中寻找错误点。

  3.从错误点中选择需要的切入点。

  巧妙说服别人手段三:树立“共同的敌人”,与对方同仇敌忾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的进攻机会—伊苏

  意见不同是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情况,各种争执也往往由此而生。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和对方站在同一立场,同仇敌忾地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就能有效缩小和对方的距离,不仅能避免分歧,而且能让对方转而认同你的观点,寻找到更多支持。所以,一个高明的领导人,让自己的团队最团结的办法,就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人,可以是外部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内部一御用闲人。这就是为什么领导的身边,总会有那么个不招待见,却格外得到领导信任的人。

  想成功说服对方,首先得进入对方内心世界。你应该与他站在同一立场上,先肯定他正确的一面,或讲他愿意的话,寻求共同点,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也不妨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表示要与对方同仇敌忾,然后再针对对方的心理对症下药,找到说服对方的有效途径、方法。根据对方的需要,其中你的新主张,从而让对方放弃旧的主张。

  朋友之间会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共同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物,因此,在谈话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分歧的时候,你应该敏锐地把握这种共同意识,以便找到共同的敌人,缩小与对方的心理差距,进而达到说服的目的。其实说服本身就是要设法缩短和别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而共同的敌人的提出往往会增加双方的认同感,最终达到接近对方内心的目的。一个优秀的谈判高手总是使自己的声调、声音、节奏与对手相符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无意识地与对手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排斥敌人的倾向,抓住这种心理,就能让对方认为你和他有相同的想法。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时时刻刻让对方感受到我们与他们站在同一战线,并肩作战面对共同的敌人,有些人因为掌握了其中的精髓而使自己的人脉网络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拓展,而另一些人则因为某个细节处理不当而失去了潜在的人脉资源。

  树立共同敌人方式说服他人的步骤

  1.跟对方说明自己的来意,看对方的态度,然后决定从哪个角度入手。

  2.等待对方的第一反应,找到对方心理上反面的对象。

  3.要是对方认为的那个反面对象也是自己的敌人,应该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

  4.在说服对方时,尽量与对方存在共同意识,从心理上让对方同意。

  5.应用打击共同的敌人达到最终说服的目的。

  从哪些方面能够树立共同的敌人

  1.从对方焦虑的问题表示出特殊的关心入手。当你对对方正在焦虑的问题表示出特殊的关心时,对方会因此对你产生好感,进而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2.从对方喜好入手,从喜好中找到对方一个无法逾越的突破点。

  3.从对方的敌人入手,对对方的敌人评击的意味着和对方站在同一战线,容易让对方觉得你是自己人,但是注意保证对方的敌人 与你无关,尤其没有利害冲突和合作关系,否则这无疑会让你未来的人际关系出现麻烦。

  巧妙说服别人手段四:诱导设问,让对方自己改变主意

  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得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毛姆

  诱导,就是有次序地、耐心地诱发,引导对方思考,让人真正想通、弄懂。以诱导技巧说理,尽管会多费一点口舌,但能使对方心悦诚服,这些口舌也就很有价值了。诱导设问方式在说服对方时问一些问题,诱使对方自我否定,自动放弃原来的想法。

  就在俄国伟大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着俄国沙皇统治的克里姆林宫被革命军队攻占。长期受到剥削压迫的俄国民众愤怒地叫嚣着并打着火把,要把这座举世闻名的宫殿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许多有知识的革命工作者劝说民众不要冲动,但是无济于事。情况愈演愈烈,相信很快便传到了列宁那里。列宁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民众,列宁很恳切地说:“兄弟们,皇宫可以烧,但是我有几句话要问大家,说完之后大家怎样处置它都可以,你们看可不可以呢?”愤怒的民众一听这话,便稍稍缓和气氛,于是答道:“当然可以,我们的英雄。”列宁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是谁?”“是沙皇统治者。”民众大声的回答。列宁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民众毫不犹豫地说道:“是我们的同胞,是他们用血和汗建成的。”“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我们为什么要烧掉自己的东西呢?现在就让我们选取的人民代表住在里面,你们说,可不可以呀?”民众觉得这话十分在理,纷纷点头同意。列宁再问:“那还要烧吗?”“不烧了!”民众齐声回答道。克里姆林宫终于保住了。迁怒于外物往往是情感质朴、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这时说服的关键就在于疏导。面对激愤的群众,列宁的五句循循善诱的问话,理清的民众的思路,保住了这座举世著名的建筑。

  诱导提问的几个策略

  1.有目的性地诱导。要明确说服的目的,有的放矢,所有的诱导内容,都为总目的服务。

  2.既有总体设计,又有分布计划。每一步怎样诱导、怎样发问,谈话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胸有成“话”。最后,矛盾突现,诱使对方在无法解决矛盾面前自我否定。

  3.避免自己的诱导提问变成“哑炮”,一个人唱独角戏。要诱导出对方的话,开启其思路,就要预先有个通盘打算。

  诱导的几种方式

  1.有步骤地诱导。我们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个完整的谋划。每一步怎样诱导、怎样发问,谈话前都应该经过深思熟虑、这样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才能诱使对方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自我否定。

  2.迂回诱导。进行有效说服的一个较好策略是采取迂回战术,不从正面入手。直接说服容易让对方产生抵抗心理,所以,不妨从侧面打开缺口。

  3.一语破的式的诱导。这种一语破的的诱导方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劝说效果。

  4.以退为进式的诱导。所谓以退为进,就是先赞同对方的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服对方。

  5.有预料的诱导。在去说服别人之前,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下预测。对方会这样讲,讲些什么,我们应如何回答,都要考虑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劝说获得成功。

  巧妙说服别人手段五:举出亲身经历,用事实说话

  人生的白纸全凭自己的笔去描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填写人生价值的档案。

  要想抓住别人的注意力,你不妨讲一讲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自己的经历是出于真实情感,所以也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例如最难为情的事,最美好的回忆,第一次遇见自己伴侣时的情景等。这些都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当谈论这些话题时,人们能从中获得乐趣。自己的特殊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东西。这种独特一般都能吸引听众的耳朵,满足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进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一位法国学员发表演讲,演讲主题是自由、平等、博爱的重要意义。他开始时是这样说的:“自由,平等,博爱是全人类的伟大思想,如果没有这三者,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如果我们的自由是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的,会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啊 ……。”学员刚讲到这里就被老师打断了:“那你能用亲身经历证明这三者的重要性吗?”这位学员开始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自己在二战期间是法国的地下工作者,由于纳粹的残暴统治,他和家人受到了很多屈辱。演讲中他的语言活灵活现,非常细腻的描述自己和家人逃过秘密警察的追查,艰难来到美国的经历。在结束演讲时,他这样说:“现在,我可以自由地演讲,也能随便到处来去。遇到警察,他们也不把我当成小偷一样盯着,在饭店里也不用出示身份证件了。下了课,我能够去任何合法的地方,一点也不受限制。这些都是自由的好处。所以说自由值得我们为之终生奋斗。”他的演讲刚一结束,同学们都起立热烈地鼓掌,可见他的情绪影响到了同学们。

  大多数情况下,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都能获得听众的欢迎。可是无数事实证明,这个很有价值的观点人们尚未认识到,人们往往认为自己的经验难免琐碎,不具有代表性,容易受到局限,并且归纳起来很有难度。因此,他不会根据需要套用一些概念和哲学理论,希望通过这些显示自己的品位,这其实是不明智的。那种一些文章、一开口讲话就满嘴大道理的人,一般都是不大受欢迎的,他们缺乏说服力,使人们产生距离感。

  大道理通常是抽象的,因为道理往往是概念、哲理等,而概念和哲理如果叙述不好,会让人们觉得不知所云。假想一下听众如果听不懂你在说什么,那你的演讲又有什么意义呢?可是陈述自己的经历就不同了,自己的心里都很真切,记忆深刻,那么你讲出来自然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容易与人产生共鸣。只要你从自己的经历出发,人们的注意力就会很自然地被你吸引,说服的目的也就自然达到了。

  亲身经历的效果

  1.亲身经历更容易得到对方的信任。

  2.亲身经历更能加深对方对你的印象。

  3.亲身经历更能有助于你说服对方。

  如何让对方相信你的亲身经历

  1.说话中加上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告诉对方“上个星期四我 ……”比“上次我 ……”更有说服力。

  2.事件要符合自己日常办事风格和思维习惯。中国有一句俗语:“人若改常,不病即亡。”如果我们告诉对方的亲身经历与我们平常的思维习惯相差甚远,那么即使那个经历是真实的也很难让对方信服,说不定还会让他以为你在编造“亲身体验”,得不偿失。

  3.选择一个第三者作为证人。我们都知道“众口铄金”这个成语,当我们面对对方怀疑的反问“真的吗?”的时候,告诉对方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xx,往往会让对方一下子信服。记住,这个证人最好选择对方信任或者认识的人。

  巧妙说服别人手段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周国平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在说服的时候用饱含感情的话讲述道理,来软化对方,以达到说服的目的。简单的事情、小道理或 一两个经典的事例,再加上简明扼要地分析,就把道理说清道明。复杂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触动一点就牵动全局,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一系列说服工作,并辅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宜由你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而最好以征询的口气引导对方一起推理,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作自己寻求到的答案,自愿接受。这样的说服更高明,因为对于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人们更坚信不疑。

  世界闻名的行为治疗专家阿加尔教授有个中国博士研究生叫彭倚云,彭倚云能够得到这个很多人羡慕不已的学位真是借助口才的力量。面试的时候,他们两个人曾经发生非常激烈的争论。阿加尔教授固执地咆哮着:“……你绝不可能说服我!” 彭倚云毫不服输的答道:“我知道那并不容易,因为我还在母亲肚子里时,你就已经成为心理医生了。现在只能通过实验来说服你或者我了,可是这些实验没有人来做,我们就无法知道谁对谁错。”“你的实验方案起码有不下十处错误,怎么能够实施?”说到这里,双方的争论火药味十足,好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但彭倚云马上机灵地把感情因素融入到争论中。她说:“我的实验方案确实还不够成熟。如果你能接受我这个学生,作为导师你就可以修改方案,并且做到尽善尽美了。”“你以为我会指导一个跟我作对的研究生吗?” 彭倚云笑着说:“我想会的。可是经过这么激烈的争吵,估计我不会被牛津大学录取了。”“那我问你,”阿加尔教授开始有些渐渐让步了,“究竟你为什么选择学习这个行为治疗科目?而且要做我的研究生?”“因为有一次我在你的书里看到:行为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拯救那些心灵上备受痛苦的人,让他们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享受到正常人应该得到的幸福和权利去。诚恳地说,我并不赞成你书里的其他话,唯独这句话我是真心赞同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不能做正常人的痛苦我是知道的,我也曾遇到过很多失去正常生活的权利而痛不欲生的人。我觉得行为治疗是能够缓解他们的痛苦的。所以在这方面,我和你的看法很一致,我向它们的分歧是怎样使治疗更好地进行。”最后,彭倚云靠着自己的见解和辩才征服了这位好几年才收一位研究生的教授。

  牧师在布道宣传宗教教义时,以情动人,往往能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对听众施加思想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心中听众就接受了其中的教义。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对于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青少年儿童,对于多数平日没有深刻理论思维习惯的人,以事比事,将心比心,运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诉说,便能令他感到亲切可信,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说服他接受道理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要领

  1.要满怀信心,争取主动;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切忌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否则,只会被说服工作增加难度。

  2.动之以情一定要结合晓之以理,通情才能达理。情与理缺一不可,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观点于情于理都是可以接受的。将对方分析事物的时候一定要两手抓,必要时,最好从“情”先入手,先让对方在感情上接受你的观点,再辅以理智分析,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结合衡之以利。所谓衡之以利,就是权衡利弊得失,讲清利害关系,在此基础上说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通情达理,也更令人心悦诚服。

46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