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初中阶段孩子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幸福,影响孩子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因素在不同年龄段发挥的影响力也有大有小。调研发现,相比学校适应、学习压力、学习时间等因素,亲子沟通的质量对初中阶段孩子的幸福感影响更为显著。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父母与初中阶段孩子沟通的“正确打开方式”,供你阅读参考。】
父母与初中阶段孩子沟通的方法:沟通质量取决于父母的开放性与孩子的主动性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又被称作“心理断乳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承认他们独立的人格。这种特点表现在亲子沟通上,就是希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由、平等,而自己的意见也能够被父母重视和采纳。
调研数据显示,尽管亲子沟通的各要素都对初中生与父母间的沟通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但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要素,分别是沟通中父母的开放性与孩子的主动性。简单地说,对于初中生而言,如果孩子更愿意说,而父母更愿意听,亲子之间的沟通就越好,孩子也更可能感受到幸福。
父母怎么才能让孩子愿意说?我们时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家里那个初中生“跟我们没话讲”。事实上,调研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对于“我有什么话都埋在心里不跟他们说”这一描述,有15.1%的初中生认为“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还有20.2%的初中生选择了“比较符合”。也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初中生从主观上基本放弃了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分析这些孩子“不说”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高涨带来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使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认为个人是独特的,是与众不同的,“别人无法真正理解我的感受”。选择“不说”的孩子里,有48.6%认为“我说的话他们都不理解”。既然不能理解,不如“不说”。
其次,父母在沟通态度上欠缺开放性,可能造成了孩子“不说”的负面效应。选择“不说”的孩子当中,有60.3%的人感到“我和父母在对待问题的看法上总是存在矛盾”。当不同的看法总是得不到包容时,孩子们就选择“不说”;有47.8%的人认为“父母想讲的就讲个没完,而我想说的他们却心不在焉”。也许在这些孩子的父母眼中,只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有沟通的必要,而孩子提出的话题则缺少讨论的价值。久而久之,孩子沟通的主动性遭到挫伤,于是选择了“不说”。
最后,孩子“不说”也许是因为根本没有说的机会,也就是缺乏沟通的客观条件。调查中,有26.2%选择“不说”的孩子表示“父母太忙,没有时间和我说话”。
父母与初中阶段孩子沟通的方法:初中生父母要安静聆听不要反复唠叨
了解了孩子“不说”的原因,想让家里那个初中生“开口”,父母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无论多忙,抽出时间跟孩子说说话,特别是听听孩子讲话,这是改善亲子沟通的先决条件。
第二,创造更为包容的沟通氛围,鼓励孩子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双方观点发生分歧时,尊重孩子的不同想法,既不要强行压制,也不要刻意忽视。
第三,对于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较为强烈的孩子,要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使用更为积极的倾听技巧,使孩子逐渐意识到父母是有可能“理解”自己的,从而逐步开放自己的内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