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习数学
有好多家长说孩子数学学不会,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习数学?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首先,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不要凡事都要父母帮忙。例如: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养成自己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度,习惯这种生活态度之后,再来谈论如何喜欢数学。
第二,家长要教育孩子重视复习和预习。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的数学能力提高,不断强迫孩子做各种试卷,这不是好的方法。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复习和预习。
家庭学习分为预习和复习,随着年级增高,预习越来越重要,但在低年级还是以复习为主。尤其是一、二年级,要充分练习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低年级的孩子如果在预习上下功夫,在学校学习时就会失去新鲜感,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还是希望他对老师讲的课能全神贯注。如果在上课前就知道老师讲的内容,恐怕就不会好好听讲了。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也许缺乏新鲜感,但却有对课程内容再确认吸收的功效。
第三,赞美是使孩子数学进步的秘诀。但赞扬要有顺序,首先当孩子把考试卷拿回来时,先全部看一遍,然后从答对的内容着手,边称赞边让孩子说明做法,孩子受到赞扬会很愿意谈论自己的思路。然后再聚焦在不会的题上,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哦!原来是计算错误。”“想法对,可式子列反了。”以这种语气鼓励孩子,以后孩子会注意减少错误的发生。
第五,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在小学二年级,每个班都会有10%以上的孩子计算能力差。这些孩子多半是活泼好动或思考不沉着、顽皮,不专心的孩子。如果家长一味地勉强孩子去做作业,是受不到好的效果的。
教育孩子学习数学的建议
一、学数学不可能跨越式发展
首先应当了解儿童对于数学的认知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很早就有了世界范围的研究。皮亚杰根据大量实验研究,确认儿童的认识发展具有连续的阶段性顺序。
儿童从获得数量守恒到长度、质量守恒,再到面积、容积(体积)守恒,有着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这些概念的守恒都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几十年来,皮亚杰的理论不断受到考验与挑战,但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以儿童一定的成熟为前提,早已是不同流派儿童心理学家都认同的共识。
从小学教学实践层面看,大多数超前认数、计算的儿童,入学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逐渐丧失。
其中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中,常常反应不佳。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过早投入学习,缺乏相关活动经历与生活经验。
总之,理论和实践都能告诉我们,良好的学前教育的首要策略是让孩子慢慢长大,而不是揠苗助长,指望儿童跨越式发展。
二、家长如何顺应孩子的发展
孩子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孩子抽象思维发展快,有些孩子形象思维发展快。即使是聪明的孩子,也会有某些方面发展比较迟缓,这都很正常。对于家长来说,一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二是适当给予辅导。这里各举一例。
同事的外甥,很多方面有过人的表现,就是左右不分,读一年级了依然如此。
我给同事看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等人上世纪60年代的实验研究报告,得到的结果与皮亚杰1929年在瑞士、艾尔金1961年在美国,所作的同类实验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是“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有规律地经过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儿童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9—11岁)。”
实验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儿童能自发地进入掌握左右概念的第三阶段。同事释然:“那就耐心等待吧”。
朋友的小孩,文学天赋非常突出,从小出口成章,大孩子都喜欢听他讲故事。可是上小学了,10以内的计算还要扳手指。家长发现了,本能反应是“制止”。
其实这是儿童处在动作思维阶段的典型表现,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摆脱的。简单制止不但于事无补,反而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积聚讨厌数学、害怕计算的情绪。
可取的对策之一,让孩子把手放到身后去弯手指,或者握拳,想着数手指,同时通过摆小棒、圆片等学具,掌握数的组成,也就是引导孩子逐步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家长按此建议,一个多月后问题解决了。
三、生活中渗透学龄前儿童的数学教育
家长如何辅导学龄前的孩子学习数学?一个司空见惯的误区是将数学思维等同于语文的积累,依赖背诵。例如,让小孩依次背数,1、2、3、4、5……,每个数意味着什么?不知道。
又如,一年级暑假,赶在老师教学前,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美其名曰“超前学习,提早准备”。岂不知这是助长孩子死记硬背,是强迫孩子用记忆代替思维、代替理解。
说重点,如同训练小狗小猫。驯养师发出一个指令,动物叫两声,给两块糖。这样形成的只能是一种似乎与数学有关的条件反射。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的、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与契机,最佳的教学是无痕的。
比如,吃饭了,叫孩子去抽筷子。“我两根,爸爸两根,妈妈两根”,“3双筷子一共几根呢?”这是平时,“今天来了两个客人,还要多拿几根筷子?这其中不仅内涵加法的概念,还有乘法的原型,同数连加。数与运算在孩子头脑中有了实在的意义。
又如,分水果。6个苹果,你吃了1个,还剩几个?然后妈妈吃1个、爸爸吃1个,还剩几个?再如,切西瓜,“你来指挥,爸爸切”。极其自然的空间想象,物体的等分、分数的孕伏,以及球的剖面、球与圆的联系,都蕴含在其中。
再说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女孩,小学五年级已考出钢琴九级,但数学学到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时感到难以分辨,无从下手。原来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娃娃、长毛绒玩具,从没接触过积木,没有动手操作实践的体验。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练琴,幼儿园、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都由家长代劳。
童年时期空间思维的缺乏,酿成了几何学习的障碍。
因此,在孩子早期发展阶段,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玩各种各样的动手玩具,特别是拆装玩具,鼓励孩子自己做实验,自己完成手工制作。这是儿童最好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能为数学学习积累很多综合的感知、体悟经验。
教育孩子学习数学的技巧
1、养成大胆推测、严谨求证和推理的思维习惯;
2、建构起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框架和能力:包括观察、理解和定位问题的能力;分析和制定策略的能力 ;按预定策略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检查、验证和评估的能力 。
3、能将身边的事物与数学产生联系,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数学语言(算术的、代数的、图形的、概率的等等)对其进行描述和简单建模;
4、能理解所学的核心数学概念的产生的背景、用途,以及外延的应用;
这些习惯和能力是数学的核心,小学阶段是从无到有的一个阶段。从无到有永远都是最困难的阶段,但同时,它也是建构思维习惯的关键阶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