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例有哪些
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例有哪些
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由于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孩子产生焦虑、自卑、偏激等心理。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
一、畸形的家庭教育观念会塑造出不良个性的孩子
1、溺爱型家教造成孩子依赖心理
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这点在男同学身上表现特别突出。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及长辈都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据了解,现在学生的吃、穿、玩、学习等要求都能获得最大满足,对于孩子非常想买的物品,有77.8%的家长都能满足。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实践活动要家长代办。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性。
案例一:学生黄××,由于平时长辈的溺爱,致使黄××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品性,一学期就写坏了五只好钢笔,我找他谈话,要他爱惜学习用品,他根本不听,还说:“反正家里有钱,这算不了什么”。有一次,轮到扫地,他妈妈居然跑来帮他打扫卫生,如此种种,部分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极端依赖的不良品德。
案例二:七年级一新生,本来生性聪颖,虽然偶尔有些调皮,但还能听老师的话。可是,他的母亲说:“凡事不要胆小,我可以给你撑腰。”于是该生照“旨”行事,经常违反纪律,无故殴打同学,事实证明:溺爱教育,只能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扭曲,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以致毁灭一个人。娇纵、偏袒子女的家庭,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生活在这类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父母或祖父母的偏袒、娇纵,使他们把老师的教导当作耳边风,甚至无法无天。
2、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自卑心理
高期望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致使教育效果常常不尽人意,家长常常失望。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进入高等学府。据调查统计,本地家长高中文化以上的少之又少。这部分家长他们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就把家庭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有88.9%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考上大学。从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学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当孩子把优异成绩汇报给家长时,他们喜形于色;当把不理想的成绩汇报给家长时,都会表现出各种不满的情绪。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学生心理压力大,情绪紧张,焦虑不安。若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案例一:学生李××,长得活泼可爱,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家长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因此,把孩子列入家庭重点保护对象,自己省吃俭用,要把钱全往孩子身上花。每天不仅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除此还要学电脑、作文。孩子精力不足,几次测验成绩上不去,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同事、亲戚、朋友面前觉得脸上无光,严重的爱面子思想致使家长恨铁不成钢,整天在孩子面前唠叨,而孩子在学校和家庭双重压力之下,小小心灵承受的压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和自卑感,对于家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案例二:请家教的误区
时下,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惜花重金为孩子请家教。据调查,绝大多数家教效果并不佳。为什么请家教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第一,因为请家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辅导孩子完成当天的作业,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为学生找了个“靠山”。本来有些难题,只要经过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或与同学切磋一下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现在有了家庭教师就不用费那份脑筋了。人若长期不动脑筋,脑袋当然不会灵活。因此,有些孩子有了家庭教师后,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甚至变得懒惰起来。第二,作为家庭教师很难有个科学的、完整的教学计划,而没有教学计划的教学是不会形成切合实际的训练系列,难以产生实效。学校老师的教学与家庭教师的教学是“两张皮”,学生就无所适从。有个比喻:学校教学是吃正餐,家庭教师教学是吃零食,有吃零食习惯的孩子,吃正餐总是没味道,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第三,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他们需要休息,需要娱乐,需要有时间干他们喜欢的事情,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已经够重了,回家又要被家庭教师管着听课、作业,得不到一点休息,会导致身体素质差。
不能盲目的凑热闹式的请家教,家教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六个方法
1.培养兴趣
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深奥的知识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要开拓小孩的智力,培养她们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我们要从培养小孩的兴趣爱好着手,这个时间不能急,要一步步的慢慢来。
2. 培养好的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都很重要。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3.沟通
小孩犯错的时候不要打骂,要试着和她们沟通,告诉她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交流的时候要放低心态,要把自己想象成小孩,这样和她交流的时候,你们之间就没有代沟,沟通起来就很好,你说的话她也会很容易理解,能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下次就不会犯错了。
4.多加鼓励
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有的已经上学了,那么这时无论他写的字好不好,或者是成绩怎样,那么你都不要责怪他们,要鼓励他们争取下次写的更好。大人的鼓励对小孩就是一种动力,你一味的责怪会是他们丧失信心的。
5.给他们自由
小孩子贪玩是难免的,不要一味的克制他们,不让他们玩,这是不好的。玩是天性使然,不要压抑,要教会他们安排好时间,比如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做完作业再玩啊,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的,因为做完就有的玩了。做起作业也卖力很多的。
6.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是很重要的。小孩子还没有判断力,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有影响,家长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他们往好的方面引导。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每当提到孩子的教育,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虽然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经为此买了很多的书,买了很多的光盘,请教了许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长大,成绩也渐趋稳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必要的,它应该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小的时候早早开发锻炼他的识字能力,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在我们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书在看。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从书店买各种图书给他阅读,“六一”儿童节、春节的礼物都是各类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书籍。时间长了,孩子喜欢上了读书。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孩子上学起,我就注意培养他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学新课之前,先预习一下后面的内容。及时同他的老师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习惯的养成,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脸刷牙等等,有时候,孩子想偷懒,就给他讲讲道理,并且告诉他,那样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认可了这种行为,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我以前心里一直不踏实,就是我感觉自己内心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信赖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孩子,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省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我想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儿子看电视的时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觉地走到了电视机前,我就纠正他,他马上就指斥说:“你也老是天天上网,一玩就老长时间,眼睛也要看坏的。”面对孩子的质问,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我告诉孩子:“你看妈妈改正了,只上一会儿网了,你也应该改正吧!”这时,孩子会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议。
为了开阔视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课余时间,给他报名参加了书法班。到现在学了几年了,他很有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孩子喜欢手工制作,我就给他提供材料,给他尽可能多的帮助。有时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个虽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给我们看,神情中充满了自豪。看到孩子敢于动手去做并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我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此外,我们还喜欢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孩子本来就爱跑爱跳,让他多锻炼,既强身健体,又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我今年为此专门购置了MP3和一套音响功放,把网上的经典讲解和诵读下载到MP3中,然后通过功放播放,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接触到这些信息,同步学习。同时对家庭成员的生活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成长。同时,借助MP3随身听的功能,也会加速我对古文的学习进程。我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时间一长,我和孩子的文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阅读能力之后,我便开始尝试着给孩子写一些不同内容的小纸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我把这些小纸条有时放在孩子的铅笔盒里,有时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里,甚至冰箱门上、镜子上、枕头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经是他的目标。当孩子意外地发现这些小纸条的时候带给他的是一份惊喜,同时也让他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心。
文字和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则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那么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拿出来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较深刻。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对父母有更多的了解与尊重,坚持下去说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进步。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纸条的内容将不再是单一的表扬啊、批评之类,逐渐会扩展到推荐一本书啊,介绍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个需要动动脑筋才能回答的小问题啊,甚至包括对某个观点的探讨等等,内容开始五花八门,这对于他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帮助。如此来来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我们经常会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回来后听他讲一讲参加活动时发生的事情,还进一步问他一些问题:今天搞的什么活动?跟谁在一起?有没有兴趣继续参加这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为什么?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发现问题并及时排除解决。所以说我们的每一次鼓励都是他进步的催化剂。在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给了孩子很多的鼓励和赞赏,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让他有这样的积极的思想我认为是很可贵的。
虽然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候他考试的分数少了,他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他,有时候帮他找找原因,有时候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家长。
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