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关于肥胖症的治疗知识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肥胖症不同于肥胖,两者还是一些区别的。下面小编带来关于肥胖症的治疗知识,希望这些知识对你有帮助,同时能摆脱肥胖症!

  关于肥胖症的治疗知识

  1 肥胖症的分类

  肥胖症可分为单纯型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其中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成为单纯性肥胖一般认为与遗传、神经精神、物质代谢、内分泌、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产生肥胖的基本生理病理机制为能量代谢不平衡,及摄入热量大于人体消耗的热量,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症的物质基础。该类肥胖症患者占肥胖总数95%以上,因此一般说的肥胖均指此类肥胖。根据得病年龄及脂肪组织病理又可分为两型:(1)体质性肥胖(2)获得性肥胖。

  2 肥胖的环境因素

  1、饮酒 2、吸烟3、饮食4、运动不足5、生活方式6、地理环境

  3 肥胖症的药物治疗

  一是抑制下丘脑饮食中枢,降低饮食,通过不想进食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目的,这类药物成为食欲抑制药;二是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三是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四是植物减肥药以及肥胖基因产物。

  3.1 食物抑制剂

  影响中枢儿茶酚胺(CA)类药物

  3.1.1 主要为苯丙胺类药物。通过兴奋饱食中枢,产生厌食反映;表现为食欲下降,容易接受饮食控制。同时,由于兴奋作用,睡眠减少,消耗增加,导致体重减轻。

  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表现为容易激动、失眠、头痛、心率加快机血压增高,胃肠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出汗增加,还可以产生欣快感,具有成瘾性。目前已禁止将苯丙胺作为食欲抑制药使用,此类药物品种较多,但均因中枢兴奋作用所带来的失眠、不安、心悸、血压增高玉成银杏等副作用而较少使用。长用药物有安非拉酮、右苯丙胺、苄非他明、对氯苯丁胺、苯二甲吗啉等。

  3.1.1.1 安非拉酮

  安非拉酮又称二乙胺苯酮、按非泼拉酮,为非苯丙胺的食欲抑制剂,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突出间隙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含量。

  3.1.1.2 右苯丙胺

  该药为苯丙胺类食物抑制剂,食欲抑制作用为苯丙胺的2倍,左苯丙胺的3-4倍。他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突出间隙儿茶酚胺类递质的食物抑制剂。

  3.1.1.3苯丁胺

  苯丁胺又称芬特明,为苯乙胺的衍生物,化学结构与苯丙胺相似,具有增加中枢儿茶酚胺类递质发挥抑制食欲的作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在治疗单纯性肥胖和拌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中均有效。

  3.1.1.4 苄非他明

  边非他明又称苄甲苯丙胺,为苯丙胺类食欲抑制剂,抑制食欲的作用与苯丙胺相当,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受体而产生饱感。

  3.1.1.5 对氯苯丁胺

  该药具有较强的食欲抑制作用,但中枢兴奋作用和心血管作用较弱,适用于拌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病人。

  3.1.1.6 苯二甲吗啉

  该药口服后约有30%药量在人体内迅速转换为苯甲吗啡。抑制食欲的作用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与其他拟儿茶酚胺类食欲抑制剂相似。

  3.1.2 影响中枢5- 羟色胺类的药物

  如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抗抑郁药氟西汀等。5-羟色胺为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递质,通过对下丘脑饱食中枢的作用,使患者产生饱感,减少进食。芬氟拉明等可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并抑制其在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含量,从而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该类药物还可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有利于降低体重。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头晕、乏力、口干、抑郁等,药物的依赖性小。使用与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的肥胖患者。常用药物包括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氟西汀等。

  芬氟拉明又称氟苯丙胺,属于苯丙胺类是与抑制剂,为消旋混合物,通过多种途径减轻体重。

  右芬氟拉明:该药被认为具有全效减退食欲作用,副作用比芬氟拉明少,用药12个月停药后体重不会回升,在常用计量时,可长期服用,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氟西汀:该药为5-羟色胺在摄取阻滞剂,该药还具有微弱的一致NE和DA在摄取的作用。

  3.1.3 同时影响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类的药物

  盐酸西补布曲明

  西布曲明是一种十分强效的抗抑郁药,它的药理学作用为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在较小程度上也阻断了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摄取,另外还有较弱的抗胆碱作用,

  3.2 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

  3.2.1 如麻黄碱、茶碱、咖啡因等。该类药物能刺激脂肪氧化、增加能量消耗,且由于其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实际上也可以发挥减少食欲的作用。但往往需要较大的脊梁才能达到减肥效果。

  3.2.2 激素类

  3.2.2.1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能量代谢使体重下降,但只有在大剂量时才有明确的减肥作用,甲状腺激素还可抑制内源性甲状腺素的分泌,损害心血管系统,并加速蛋白质分解,可能引起疾病和软骨化。

  3.2.2.2 同化激素类

  如苯丙酸诺龙等可通过消耗脂肪减轻体重,并增加蛋白质的合成。脱氧表雄酮可以增加代谢率,减少脂肪合成继沉淀,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并可影响甲状腺的释放,从而减轻体重。

  3.2.2.2.1 生长激素

  有研究表明,脂肪生长长期暴露在生长激素中,生长因素还可以直接增加脂肪分解,加强肾上腺素的促进脂肪分解作用。

  3.3 抑制肠道消化吸收药物

  3.3.1 脂肪酶抑制剂

  奥利司他即赛尼可是该类药物的代表。本品能显著减少腹部多余脂肪。

  主要不良反应为抑制肠道中脂肪的吸收,使大便脂肪含量增高,导致腹痛、排便紧迫、脂肪泄、大便不控。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渐耐受,另外该类药物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造成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股长期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宜补充维生素。

  3.3.2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又称拜糖平,为口服降血糖药。能降低脂肪的体积和重量,减少脂肪生成和脂肪酸代谢,降低体质和甘油三酯水平。

  3.4 其他治疗减肥药物

  3.4.1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曾敏剂可能对胰岛素抵抗的肥胖患者产生一定得作用,胰岛素抵抗系指肌肉、肝脏、脂肪等胰岛素的靶组织对胰岛素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障碍,表现为血中胰岛素正常或高于正常,但不能引起正常的生物学效应,即体内的胰岛素不能一起显影的血糖水平的降低。

  3.4.2 中药减肥药

  传统中药减肥药主要为植物中具有减肥作用的药物,如黄麻、山楂、大黄等,茶叶、可可等。植物减肥药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如黄麻、茶叶等可通过兴奋中枢、增加饱感或增加消耗等达到减肥的目的。

  当前有助于减肥药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中没有绝对有利而没有副作用的药,者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有很多人因为滥用药物减肥影响了健康甚至丢了生命。我们提倡减肥是科学的、健康无损害的减肥,记忆健康为出发点,为健康而减肥。在不得已采用药物减肥时应注意:①药物减肥者只适合于中重度肥胖患者;②各种减肥药都有其副作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药;③药物的副作用和剂量成正比,患者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个体差异,因而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④服药前和服药期间应检测体重和血中有关的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剂量;⑤服药量较大时不宜突然中断,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

  肥胖者属于现代文明病范畴,所谓“文明病”,大多是由于不文明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减肥不如防肥,坚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劳动,保持理想的体重,是根本之策。

126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