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胃到小腹按压痛怎么回事
从胃到小腹按压痛怎么回事
从胃到小腹按压痛考虑为肠胃炎,在一般人心目中,胃液只是胃部分泌出来的消化液而已,对它毫不重视,其实它在消化过程中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假如胃液分泌失调,不单对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害,甚至引致食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以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不能等闲视之。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本病常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
一.急性胃炎病因
可由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此外,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或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二.慢性胃炎病因
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将其称为Hp相关性胃炎。但其他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也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在芬兰农村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作胃黏膜检查,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变先有浅表性炎症最后变为不可逆的萎缩性炎症。从临床观察也有证据说明这一问题。青年人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人多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又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病人;另外回顾性胃黏膜活组织检查也发现一部分浅表性胃炎数年之后可变为萎缩性胃炎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
1.幽门螺杆菌感染 1982年Marshall和Warren首先分离出一种微嗜氧,触酶阳性,具有尿素酶活性的革兰阴性螺旋菌,3μm×0.5μm大小,呈弯曲状或S字形一端有2~6根带鞘鞭毛。活动性胃炎95%有此种细菌感染,起初命名为弯曲菌样微生物(CLO),以后又更名为幽门弯曲菌(pylobacter pylori),1989年根据其生化和形态学特点再次更名为幽门螺杆菌(图1)。我们通过临床研究证实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 98%~100%,说明了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的感染关系密切。1985年Marshall,1987年Morris二人自己作为志愿者口服Hp引起急性胃炎,经抗生素治疗痊愈。1987年Lam bert用乳猪成功的建立Hp的胃炎的动物模型至此Hp已基本符合Koch提出的关于病原菌的标准。
专家指出,慢性胃炎病因医学临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慢性胃炎持续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
1.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食物及进食粗糙食物或吸烟等。这些因素反复作用于胃粘膜,使其充血水肿。
2.胃粘膜长期淤血缺氧。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的病人,胃粘膜长期处于淤血、缺氧,引起营养障碍导致胃炎。
3.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4.胃酸缺乏,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5.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6.消化道弯曲杆菌感染等都可能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
7.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不断地被吞入胃内;或胃内缺乏胃酸,细菌易在胃内繁殖,长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8.精神因素。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它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造成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粘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一.急性胃炎症状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而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
导致急性胃炎的因素很多,有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细菌或其毒素引起。化学刺激主要来自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及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所致。物理刺激如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及X线照射,均会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性改变。而进食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胃炎最常见的一个病因。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但发病均急骤。轻者仅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急性胃炎的治疗可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做针对性处理。其中急性单纯性胃炎病程较短,具有自限性;其他各型急性胃炎经治疗后,不留下任何后遗病变,但急性腐蚀性胃炎病程严重,后期可出现食管、胃幽门等部位的狭窄。
二.慢性胃炎症状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病变可局限于胃的一部分,也可弥漫到整个胃部。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胃粘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胃炎患者常伴有呕吐,嗳气,反酸和胀痛等症状,当病症发作时让人难以忍耐,对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
胃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胃炎患者的胃部消化功能会大打折扣,食物进入胃部之后胃镜消化进入小肠,小肠无法将消化为完全食物吸收,营养物质也就随之流失。长此以往,得不到充足营养的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个营养不了的症状。
三、口气影响人际
口臭,口气多数是因为消化系统的功能不足所致,胃炎患者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口气现象,使得患者在日常的人际过程中不敢与他人正面交谈,从而影响了患者的人际关系。
四、易引起并发症
为处于整个消化系统的中枢地位,胃部的病灶很容易就通过与之相连的上消化道。
1)急性胃炎患者
急性胃炎是胃黏膜急性的,可逆性的病变,可因化学(烟草、烈酒、浓茶、咖啡、药品等)、物理(过烫、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X射线照射等)的刺激或由于接触细菌或其毒素引起的,病程一般较短,1~2天好转,预后良好。一般分为单纯性,腐蚀性,感染性,化脓性和出血糜烂性胃炎五种。
患者饮食养生保健原则:
①患者在急性期常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因失水较多,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大量液体,可供给鲜果汁,藕粉,米汤,鸡蛋汤等流质食物,并应大量饮水,以缓解脱水并加快毒素的排泄。
②待病情缓解后,可给少渣半流食,逐渐过渡到少渣软饭。饮食内容应无刺激,少纤维,如大米粥,面片汤,并可适量选用馒头干等。
③补充适量蛋白质。
④为减轻胃肠负担,应少食多餐,一日进餐5~6次较为适宜。
(2)慢性胃炎患者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的炎症性或者萎缩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现代医学将本病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四种。
一般认为,引发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有:急性胃炎迁延不愈、细菌感染、药物刺激、饮食不当、鼻咽口腔的慢性病灶、胃酸缺乏等。
饮食保健治疗原则:
① 应设法消除诱发因素。如彻底治疗慢性胃炎,避免对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饮食及药物,治疗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等。
② 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半流质或少渣饮食。
③ 少量多餐,忌机械性、化学性刺激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
④ 宜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嫩叶蔬菜。
⑤ 凡胃酸过多者,应禁食浓鸡汤等浓缩鲜汤、酸性食品、大量蛋白质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宜进食豆奶,菜泥,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