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疾病
儿童过敏性疾病
世界范围内哮喘、鼻炎、湿疹(过敏性和非过敏性)患病率,尤其是儿童患病率显著增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儿童过敏性疾病,一起来看一看吧。
儿童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篇
内外夹击,有虚有实
过敏性鼻炎也与过敏相关,可常年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春、秋、冬三季多发。部分患儿可有荨麻疹、湿疹和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或家族史。表现鼻痒、喷嚏、清水样涕、鼻塞等症状,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外邪,易为外界过敏原所诱发,即内外因素夹击而发病。
外因:
为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等。
内因:
有别于成人,更偏向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的脾肾阳虚,即脾虚不能行气化湿,肾虚不能温化寒饮。寒湿之邪上犯鼻窍而发病。
辨证论治,三虚一实
肺气虚寒: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畏风怕冷,自汗,气短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或见咳嗽痰稀。舌质偏淡或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治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通窍鼻炎颗粒冲服,5~8岁每次1克、8岁以上每次2克,均每日3次。
脾气虚弱: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面色萎黄,食少纳呆,消瘦,腹胀,大便溏薄,四肢倦怠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治以益气健脾,升阳通窍。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次2~3克,每日2~3次。
肾阳不足: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肾阳,通利鼻窍。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1~2克,每日2次。
肺经伏热: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或黏稠涕,鼻塞,嗅觉减退,可伴有咳嗽、咽痒、口干烦热,或见鼻衄,鼻腔干燥。咽红,舌质红,苔黄,脉数。治以清宣肺气,通利鼻窍。辛夷鼻炎丸口服,4~6岁每次2g、6~12岁每次3g,均每日2次。
调护要点: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能力,防止受凉。
注意室内卫生,经常除尘去霉,勤晒被褥,避免与宠物接触。
注意观察,寻找诱发因素,若有发现,应尽量避免。在寒冷、扬花季节出门戴口罩,减少和避免各种尘埃、花粉的刺激;避免接触或进食易引起机体过敏之物,如鱼虾、海鲜、羽毛、兽毛、蚕丝等,忌辛辣刺激食物。
按揉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100遍,每日1次。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1、避免过敏原,是过敏性疾病最重要的防治措施。尘螨变应原患儿每周用热水洗涤床单和毯子,并烘干和晒干,枕头和褥垫用不透气的外罩包起来,取走地毯,使用塑料、皮革或简单的木制家具,以代替纤维填充的家具,如可能时,用带滤网的吸尘器。动物皮毛过敏者,应从家中移走动物,或至少应使它们离开卧室区域。室外花粉和霉菌过敏,在花粉和霉菌数量高峰期,应关闭门窗呆在室内,室内霉菌应降低室内温度,经常打扫所有潮湿区域。
2、药物治疗,是过敏性疾病的基础治疗。对于过敏性皮肤病除了外用药物外,可以口服抗组胺药。过敏性鼻炎患儿应首先口服抗组胺药,严重者可联合鼻喷表面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可选择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疗程1~2周或更长。儿童哮喘应首选吸入表面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可作为辅助治疗,疗程可以数月以上。
3、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特异性免疫治疗始于1911年,现已走过100多年的历史。是WHO推荐的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基础机制的“对因”治疗方法。通过规律性的免疫治疗,使得免疫系统趋于正常,逐渐“适应”外界过敏原,避免过敏症状的出现。SIT具有预防疗效,可有效阻止过敏进程。选择SIT时应权衡利弊(时间、经济和不良反应),对于病史长、临床症状典型或中度严重程度,并且已经采取了避免接触致敏原和足量的药物治疗后症状仍不能很好控制的患儿,年龄应在5岁以上的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儿,对于食物过敏和变应性皮炎的疗效不佳。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传统免疫疗法)具有吸收良好,疗效确切,免疫原性强,疗效持久,但有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必须在标准的脱敏中心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新的免疫疗法)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用药方便,依从性高,但免疫原性弱,疗效不持久。
4、健康管理和教育,由于过性疾病的反复性和长期性,其治疗也是长期的,过敏性鼻炎需要数周至数月,儿童哮喘的基础治疗需要2~3年。SIT治疗也要数月至数年,坚持完成SIT的全过程才能取得疗效。在过敏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时没有达到理想的疗,这些均需要通过疾病管理的健康教育加以解决。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人类基因表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异,故认为环境因素对于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增高更为重要。经典的“卫生假说”认为,生命早期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暴露减少,导致免疫系统发育异常,进而增加了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Thl/Th2细胞功能失衡”是“卫生假说”的免疫学基础(Th:辅助性T细胞)。细菌和病毒感染引发的自然免疫可以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释放,胎儿及出生时免疫反应表现为Th2型优势,随着生后环境中抗原的刺激,免疫反应逐渐向Th1型转化,达到“Th1/Th2平衡”。由于公共及个人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过度卫生”的环境使得婴幼儿受环境中抗原刺激的机会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反应向Th2偏移,Th2细胞分泌的IL-4、IL-5和IL-13等细胞因子增高,刺激B细胞产生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增殖,释放各种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并非所有微生物的暴露对过敏性疾病都有保护作用,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对哮喘无保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Th2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和Th1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不能完全用“Thl/Th2平衡”学说来解释上述现象。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