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低血糖的具体症状和防治措施
夜间低血糖的具体症状和防治措施
低血糖,通常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没有来得及救治,可能会导致死亡。那么,夜间低血糖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防治呢?接下来小编为你介绍。
夜间低血糖的具体症状和防治措施
1、患者容易出现出汗、心悸等现象
夜间由于患者入睡,早期低血糖的警戒症状如出汗、心悸、手足震颤等均不易察觉。往往在早晨醒觉后,患者感到头痛、头晕,出汗后 可湿透内衣及有饥饿感觉。若此时测血糖仍可偏低,但也可出现Somgi反应,血糖异常增高,早餐前的尿糖也可呈强阳性,常被误认为病情控 制欠佳而追加胰岛素及降糖药物剂量,从而促使夜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甚至死亡。
2、黎明前是低血糖发生的高峰期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夜间低血糖,多半是由于在晚餐前应用低精蛋白胰岛素的剂量过大或注射时间过早。由于低精蛋白胰岛素注射后的高峰时间在6~12h,恰好处在夜间胰岛素需要的低谷,在黎明前1:00~3:00容易发生低血糖。夜间低血糖也可发生于晚餐前服用过量的中、长效磺酌腮类降糖药。
3、留意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
同时在夜里要留意,看看是否有出冷汗、发抖、抽搐等异常的情况,一旦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冷静,喝一些糖水,同时快速检测血糖,以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经过处理,多数人低血糖的症状可自行缓解,如果出现神志不清等严重的反应,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为什么夜间会出现低血糖
造成夜间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吃得不够(摄入较少);二是动得太多;三是用药不当。晚餐后到第二天早餐这一段时间较长,如果晚餐进食较少,晚饭后运动量过多又没有补充食物,就可能出现低血糖。另外,胃肠功能不好,大便次数多,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或丢失较多,都会造成体内储备能量不足;接受药物治疗时,比如胰岛素的剂量和维持时间掌握得不太好,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在用药过量或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比较容易出现低血糖。由于夜间低血糖往往在睡梦中,一般不会像白天那样感到出汗、肚子饿,而是表现为多梦或噩梦,大声惊叫等。
这种情况可以这样解释:由于正常睡眠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两个时相,快波睡眠时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人的神经兴奋性增高,脑蛋白质合成加快。当血糖过低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蛋白质合成受阻,致使快波睡眠时间延长,导致神经兴奋更为增高,从而出现多梦、噩梦等。
如何摆脱夜间低血糖的困扰
1、保持生活规律,防止食物摄入不足及运动过量。
2、做好血糖监测。最好做到每周二次全天血糖监测,包括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必要时加凌晨3:00,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3、年患者如睡前血糖偏低,小于5.6mmol/L,要及时加餐,同时减少降糖药物用量,防止低血糖。
4、加强糖尿病教育,认识低血糖的危害性,科学合理的应用降糖药,不能偏信广告,滥用自制降糖药。
5、当合并感冒、发烧、手术等应激状态影响进食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下调降糖药物用量。
6、当合并肾病、肾功能不全时,要及时下调降糖药物用量。
7、反复晨起高血糖时,不要盲目增加降糖药物用量,要防止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晨起高血糖现象,要及时监测夜间血糖,合理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8、一定要让患者身边的人知道患者病情,以及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问题,及如何帮助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以防万一,最好不要独居一室。
看过“夜间低血糖的具体症状和防治措施”的人还看了:
1.低血糖急救措施
2.低血糖如何防治
3.造成低血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