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养生方法
名人养生方法
其实在中外名人中,也有很多深谙养生之道,活得很长久,那么是如何养生的呢,我们来看看十大名人的养生之道,大家学这点养生知识吧。
十大名人的养生之道之邵逸夫:103岁再退休
邵逸夫:102岁。1907年出生,掌管香港无线及邵氏两大娱乐王国。
2009年10月19日晚,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香港无线TVB)在香港将军澳电视城举行了42周年台庆亮灯仪式,众星捧月下的TVB主席邵逸夫,不时挥手向大家微笑问好。年过百岁的邵逸夫将于明年1月1日起离任电视广播公司主席职务,开始享受他的退休生活。
在香港,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六叔”(邵逸夫在家排行老六)。有人说,“六叔”所经历过的百年,远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更要精彩动人。这位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的老人,除了传奇的电影人生,也以102岁高龄成为全球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有记者曾经问他养生秘诀何在?邵逸夫说:“我的最大乐趣是工作,只有保持工作才能长寿。”他年轻时每天晚上只睡5小时,中午小睡1小时,其它时间都在工作。甚至到古稀之年,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直到现在他还出席无线电视每两周一次的高层会议。
邵逸夫是个笑口常开的人。据香港无线电视总经理陈志云说,“六叔”很喜欢看以搞笑闻名的《憨豆先生》,他还喜欢多跟年轻人接触,说这样自己的心态也更年轻。
十大名人的养生之道之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钱学森:98岁。1911年出生,著名科学家。
去年钱老过生日,法制晚报的记者胡晓华送去了花篮,但并没有当面见到钱学森。“钱老主要在家静养,基本上也不见任何客人。”
在有些文学作品甚至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钱老的敬业精神,经常写道,钱学森为了工作,常常一边抽烟,一边冥思苦想。“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还特意澄清说,父亲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
本以为钱老的家有多么神秘,直到走进北京阜成路8号的航天部大院钱老家中,胡晓华才发现,钱学森的家和普通老百姓的家几乎没什么两样。室内陈设朴素大方,家具、地板因为年代久远,甚至显得有些陈旧。
生活中,钱老每天除了浏览《人民日报》等传统大报大刊,还喜欢听听广播。但是却从不看电视,钱永刚介绍说,这是他早年在美国任教时养成的习惯,那里的教授们为了专心工作,多少年来从不看电视。
在饮食方面,钱老没什么讲究。在书信集里,他说“四菜一汤就挺好”。
听音乐是钱老主要的休闲养生方式,他认为,音乐给了他慰藉,也引发了他幸福的联想。
钱老常说:“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才是他的“养生经”。
十大名人的养生之道之侯仁之:就爱徒步旅行
侯仁之:98岁。1911年出生,历史地理学家。
侯仁之擅长长跑,长年坚持运动,跑得动时跑,跑不动时散步,现在身体不是很好,天气好的时候,就让护理人员推着他到北京大学未名湖走一圈。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是侯老的学生。他认为,侯老长寿,除了坚持长跑,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胸怀宽广,另一个是徒步旅行。
侯仁之这样教育学生:学术分歧很正常。我们要尊重其他学者,不要对着来。保留自己的看法,去寻找,去发现,坚持治学精神才是最主要的。
侯仁之非常重视徒步旅行,从地理学上讲,这是专业研究的需要。朱祖希回忆,1955年秋天,他在北京大学,侯仁之给他上的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徒步旅行:带着他们一行二三十人,从北大西门出发,往西,走挂甲屯……边走边介绍北京的历史和北京的变迁。
侯仁之认为,到大自然中去,一方面游览大好河山,增加知识。另一方面身心可以得到愉悦,对增强免疫力很有好处。
十大名人的养生之道之吴清源:一生求“中”
吴清源:95岁。1914年出生,围棋大师。
围棋大师吴清源的自传书名叫《中的精神》。他这样解释,“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要思考“中”的那一点。
吴清源说:“我从来不把围棋当做胜负来考虑。无论输赢,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日本的围棋胜负是比较双方围地的大小,而中国的规则却有所不同,在棋盘上活着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胜一方。“我认为,比起胜负来说,那是生存权的象征。”
吴清源说,每当痛苦时,他就背白居易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吴清源从小身体很差,曾经得过肺结核,那个时代,肺结核的死亡率非常高,但吴清源幸免于难。他后来回忆说,可能得益于一个小举措——开窗通风。“我坚持每天开窗通风,习惯了寒冷,也就不易感冒了。”
十大名人的养生之道之吴阶平:坚持写日记
吴阶平:92岁。1917年出生,著名医学家。
吴老每天5点半就起床,从不恋床,午间小憩,晚上10点必就寝,生活极有规律,以保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行。不仅生活工作极有节律,饮食方面也特别注重三餐定量、荤素搭配,从不挑食、过食。
秘书赵北海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吴老每天必写日记,记录每天工作生活的内容,家里书柜专有一个放日记的格子,按年份摆放得整整齐齐。有一次,一位老专家为写回忆文章来电话查证一次重要学术出访的具体日期,吴老凭记忆拿出过去的日记,很快就找到确切的日期,让求证者惊叹不已。
年轻时,吴老兴趣广泛,文艺、体育样样来得。当年事渐高,不再能打网球、羽毛球时,吴老的兴趣则转到了每晚的电视体育节目。他说:“体育节目竞争性强,看看可以使人精神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