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绪养生
《黄帝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和我们现在西方医学中的情绪医学很相像,正所谓,情绪伤及脏器,脏器得病可以可以通过外在手段进行干预和治疗,而不能改变人的性格和情绪,所以一切治疗均是改变现象而非本质。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情绪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一、怒伤肝
有的人跟他人吵了一大架,结果就出现偏头疼,或突然耳朵聋了,或者眼睛出血了,或两胁痛等。从西医角度来说,就是神经失调了,但是从中医角度上讲,因为怒气伤肝,所以出现了肝胆的气机上冲,随着肝经和胆经的气机上冲就会出现以上部位的症状,所以怒伤肝,是肝气不舒的表现。
如果女性经常生气,时间长了,还可能患上乳腺增生,或导致月经不调等。有不少三四十岁的女性在乳腺胀痛检查中发现自己患有乳腺纤维瘤,做手术多次,还在长,经常跟孩子着急,尤其经常跟自己十岁左右的儿子犯急。
如果你是个肝病患者,比如慢性肝炎或者肝硬化,总生气就会加重你的病情。也有的患者血压升高,因为发怒甚至能引发脑出血,危及生命。
临床上常见的与生气有关的疾病还有胃病,胃病患者与情绪郁闷有很密切的关系。有个病人,一犯胃病就来找我看病,开方子,但有时她没吃药,胃就不痛不胀了,究其原因是每次她犯病都有情绪刺激,我给她一些恰当的劝导,情绪就缓和了,胃也就舒服多了。
二、喜伤心
大家觉着高兴的事儿怎么能对人身体不好呢?古人说喜气通于心,但大喜过望则心气耗散,过于兴奋,神经血管就容易出毛病。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英格兰足球联赛或意大利足球联赛当中,一些老球迷六七十岁了,他们祖上就是某某队的铁杆儿球迷,这一次主场赢了,一高兴就在看台上倒下去,永远回不到家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太高兴了,所以大喜时心气大伤就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轻者一高兴就心脑缺血,头晕胸闷等,严重的会发生“心梗”或脑溢血。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子突发“心梗”住院抢救,医生询问家人时知道昨天他儿子晚上九、十点打电话告诉老人家,老爷子的孙子高考分数超过一本线80分,这个对全家人来说的特大喜讯使得老人经受不起这个刺激而发病,所以家有年迈父母的既不能报忧,也不能报喜,尤其在他们休息时,谨记。
中医情绪养生方法
1、开朗乐观。
性格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人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上。性格开朗是胸怀宽广、气量豁达所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性格虽然与人的基因和遗传因素直接相关,但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都有一个使自己的性格适应于自然、社会和自身健康的改造任务。情绪的稳定,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精神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较易治愈,容易康复。不良性格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从各方面对人体大脑、内脏及其他部位产生危害。
2、清静养神。
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此处之“清静”是指思想清静,即心神之静。心神不用不动固然属静,但动而不妄动,用之不过,专而不乱,同样属于“静”。我们提倡的思想清静主要是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而是要思想安定,专心致志地从事各项工作、学习。养生实验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能保持神经系统不受外界精神因素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极佳状态。要想取得保养心神之良效,必须具备心地光明磊落,志有所专的品德。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爽,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3、立志养德。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养生,首先要立志,所谓立志,就是要有为全人类服务的伟大志向,树立起生活的信念,对生活充满希望。也就是说要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这是每个人的生活基石和精神支柱。事实证明,信念、意志坚定的人,能较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真/生活实践也证实了不少病残者靠自己的信心、意志和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为社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另外,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使“形与神俱”,健康长寿。
秋季养生注意调节情绪
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
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三色粥清热养肺,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但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
人参、燕窝、莲子、芝麻……面对各种各样的补品,一些消费者感到茫然,秋季进补到底吃啥好?现向普通的进补者推荐以下食品: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功效。莲子:能祛余暑,滋补强身。山药:适用范围广,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健脾胃、增食欲。藕:熟藕能健脾开胃,适宜秋天进补。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温补气血。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红枣:红枣能滋阴润燥、益肺补气。
人参、燕窝等高档的滋补品并非适合所有的进补者,这类补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秋季宜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芝麻、乌骨鸡、猪肺、豆浆、蜂蜜等。常吃这些食物,能防止秋燥伤身。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是很好的进补品。
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来说,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进补方法,切勿盲目进补。选择食品、药品前,可向专业医师咨询。
由于夏季吃凉冷食品较多,初秋时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饮食还要少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
秋季进补需注意的是,不要服用过量。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在夏季里,人们由于吃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候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
不要只重药物,轻视食物的养生作用,许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也是进补的佳品。
不要贪图贵重。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因此与之相适应的补品也是不同的。价格昂贵的补品如燕窝、人参之类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每种进补品都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以实用有效为滋补原则,缺啥补啥。
忌只补肉类,经过夏季后,由于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因此过于油腻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另外,体内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堆积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适当食用牛羊肉进补的同时,不应忽视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和谐,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爱耐寒锻炼的人,从秋天开始,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