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化妆 > 美容知识 > 美容养生 > 黄帝内经睡眠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睡眠养生宝典

时间: 保燕704 分享

黄帝内经睡眠养生宝典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卫生、保生等,意思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保养生命,睡眠养生具体是指通过充足、高效睡眠达到保养性命,补气养精调神,防衰的目的。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睡眠养生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睡眠养生

  【子时】(23:00-1:00) :足少阳胆经经气当旺

  《黄帝内经》:“凡十一脏皆取于胆”。足少阳胆是影响人健康最重要的源头,而每天的子时就是胆经最旺的时候,这时候安静的躺下准备就寝,对健康最有帮助。中医认为,足少阳胆对应相火,相火要归位,要藏在肾水当中才能化生元气,这是人身的根本。如果假如这时候不睡觉,长期下来胆经就容易出问题,会出现相火不归位,就会出现口苦、容易叹气、胸痛、脸缺乏光泽(无精打采的倦容)、皮肤干燥等等状况,长期以往,相火离位,不能化生元气,就会出现肾气虚寒之证。所以常有女生说要睡美容觉确实是有道理的,而且,胆经的作用还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记忆力,所以早睡~才能常保记忆力与思绪的清澈。这时如果失眠的话,可以按摩申脉穴(在足外踝下)。

  【丑时】 (1:00-3:00):足厥阴肝经经气当旺

  《黄帝内经》:“卧则血归于肝。”假如这个时间不睡觉,长期下来眼睛容易疲劳、视力衰退、且脾气容易暴躁不安。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肝藏血,肝体阴而用阳,而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还不睡觉,则血不归于肝,而肝木就会失去血液的濡养,就会容易导致肝木疏泄失常,而出现烦躁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

  【寅时】(3:00-5:00) :手太阴肺经经气当旺

  《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这时为手太阴肺经经气当旺之时,而肺是调节脏腑之间很重要的器官,好比宰相扶助黄帝一般,调节我们的身体。假如我们肺不好的话,这段期间就会比较浅眠,恶性循环之下,就会因为肺气异常而影响我们讲话的气道与做事的魄力。且中医认为肺属金,肾属水,而五行讲金生水,肺金为肾水之母,肺病及子,长期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肺病,久则及肾,而导致肺肾不足之证。

  【卯时】(5:00-7:00) :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当旺

  《素问 •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实而不能满,故大肠为传导之官,主传导糟粕,把大便排出体外,而便秘是百病之源,常常很多人有便秘的问题,甚至累积了两星期以上还无法顺利排便。建议大家在起床之后,习惯起床后排便最好!就养成习惯喝一杯水,然后去蹲马桶,养成习惯之后身体才会有通畅的管道。

  春季睡眠养生姿势

  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站如松,卧如弓”,也就是说睡觉的时候要侧卧。古人说曲肱而卧,就是把胳膊弯起来垫在头下,这是个很舒服的姿势。侧身睡最佳的方位是右侧卧位,当然左侧卧位也可以。左右侧卧睡不堵气道,并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侧卧按压在足少阳胆经上,胆作用的时间正好是子时,半夜11点到凌晨1点。这时候侧卧睡觉正好是对胆经的自我按摩。

  有人说右侧卧位好是因为胃的幽门开口是向右的,有利于胃里食物的排空。这种说法也不完全对,因为胃的开口是个括约肌,括约肌的力量远比侧卧造成的重力要大,如果朝哪边睡,食物就往那边流的话,大家整天站立,肛门冲下,大家都应该大小便失禁。

  而仰面躺不好,仰面睡的时候,悬雍垂也就是小舌头容易下降,堵在咽喉处,造成呼吸不顺畅。

  只有一种仰卧的姿势有助于缓解失眠,叫做仙姑睡懒床。怎么做呢?正卧仰面朝天,两臂上举,就是四仰八叉的姿势,也就是婴儿出生后,在学会侧卧、趴着睡之前睡觉的姿势。这是心神回归、安宁的状态。

  人自打学会直立行走以后,两臂都是下垂的,而以前作为猿猴在森林中攀爬藤萝时,他的两臂是经常扬起来的。两臂扬起来的好处在哪儿呢?我们中医讲的心的经脉是从腋下的极泉穴出来,沿着手臂,经过肘窝,到小指的指甲内侧,这是手少阴心经。双臂老是下垂的话,就容易造成心气的瘀闭,或者是郁结,莫名其妙地人就觉得不高兴、没意思。这时候,做个检查就会发现,腋下有明显的触痛和反应点,一摸就疼甚至碰不得,这些人睡眠都有问题。想要让这些内心比较压抑或者拘束的人睡个好觉,唯一的方法就是打开他们的心结,两手举起来去睡觉。很多人刚开始适应不了,一会儿手就麻了,手越麻就说明问题越严重。当心的经气走不到小指末端的时候,心脑的供血都会有问题。很多人举一会儿手,不是肩膀酸疼就是手麻,还有的出现手凉、手上冒凉气这种情况,这些都不用害怕,这是人体自我疗伤、自我治疗的过程,慢慢地学会适应就好了。

  很多人睡不着觉,就告诉自己放松,还去数羊,所有这些都没有用,与其那样,还不如学我说的这个姿势。我们就把手举起来,默默地数自己的呼吸,去听自己的心跳,通过数息、听心跳能睡着是最好的。至于睡着了以后姿势会变成什么样,那就是身体的自我调节了,睡着以前可以这么做。

  我教给大家一个穴位,安神、宁神的穴位。所谓安神,就是让自己的心神觉得安全,没危险;所谓宁神,就是让心神回到自己心中,不要心神外越,在外面瞎跑,就像开门把孩子接回家。这个穴位叫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和输穴,位置在我们的手腕上,手一握拳,我们的手腕上就出现了一条肌腱,肌腱的内侧拐角与掌腕横纹第一道线交叉的位置,在这个窝里,手放进去能感觉到动脉的跳动,睡不着觉的时候可以去点一点这个穴,感觉到酸麻胀痛时,效果最好。

  最后,我们说一说床摆的方向,关于这个问题,现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北半球,只有一个方向是不能睡,就是头朝南、脚朝北的方向,其他都可以。原理是什么呢?有人用磁场来解释,有人用形象来解释,我也不做什么解释,因为这是中医的师承,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告诉我的,而且我也有亲身实践过。健康的人头朝哪儿都能睡着,头朝下也能睡着,但是那些睡不着觉的比较敏感的人,一换这个方向就睡不着,换成其他方向就能睡着,这也就验证了中医传承的这个观点,这个意见供大家参考。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

  食疗包括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将食物经过一定的调制烹饪,充分发挥其医疗作用;一是配入适当的药物,虽然用药,但通过技术处理而赋于食。近年来,一些中医院开设了食疗辅助治疗,有些地方还开办了药膳堂与药膳锓馆,把治病强身的中草药与传统文化的中国菜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医特色的有防治作用的色香味美的药膳,各种保健饮料、茶、糖、滋补药酒等都深受群众的喜爱。

  而食物中的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以对五脏进行滋养,使其功能正常发挥,不同的食物对脏腑的选择性迥异,如《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种五味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五谷,同样也适用于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五谷是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五果指桃、李、杏、栗、枣。五畜指牛、羊、猪、狗、鸡。五菜指葵、藿、薤、葱、韭),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的理论基础。

  药食同源根据古代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之饮食基准分类为五味「酸、甜、苦、辛、咸」各司其职供养五脏六腑、及五性「热、寒、平、温、凉」各司其职以其特有性能对人体内脏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与变化。例如食物进入人体之后「酸入肝疸、甜入脾胃、苦入心和小肠、辛入肺和大肠、咸入肾和膀胱」。又五性如食物生食对人体而言属寒性,然依食物调理法的不同其性质起变化,好比白萝卜生食性寒、煮过性平、加入辣椒性热…等依此类推,食物依调理法之烫、煮、烤、烧、熏、炒、蒸…等所发生之变化、又称之为『自然化学变化』。

  中医药食学说,即药物与饮食关系的学说。在中医中,药食同源,药食互补,药食互用,药与食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将二者配合起来,用以养生疗疾,是中医的一个显著特色。“食养”,在我国古代医书《皇帝内经》中早有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阐明了药食气味厚薄对人体阴阳盛衰的影响。医圣张仲景在行医中,首例“食治”专篇。由此可见,中医对食物的认识和中药一样,讲究寒热温凉四性和辛、甘、酸、苦、感五味。古人云:气血得理,百病不生;若气血失调,百病竞起。万物均为食。食用的方法得当,方能把万物变为食、药统一体,因为、因地、因体、因病,经过万物的取己之长,配制得当,可食或冲服,迅速加强人体的正常需求与代谢。众多事实证明了万物均为药,万物均为食。药食同源即药与食物相同。

  说起食疗,起源甚早。传说先民尝味草,开拓食物来源并发明医药,故有“药食同源”之说。昔人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将饮食与药物并论,认为可供饮食的动、植物及加工制品,虽种类繁多,但其五色、五味以及寒热、补泻之性,亦皆禀于阴阳五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实与药物应用的道理并无二致。所以医家对于饮食的宜、忌,调制方法亦颇究心,用饮食治病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知识,在古医籍中亦多有论及且有专门著述。

131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