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民间故事 > 民间故事精选大全_民间传说故事集锦

民间故事精选大全_民间传说故事集锦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民间故事精选大全_民间传说故事集锦

  民间故事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口述的形式世代相传,并随着民俗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经典的民间故事有很多,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民间故事精选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故事精选篇1:药王孙思邈救龙的故事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背诵几千字。长大后,善于谈论老、庄及百家的学说。后周宣帝时,因为政治扰乱,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将养身体,寻求超脱凡俗的仙术。他洞晓天文历及观天占验的术数,尤其精于医病用药,而且为人仁慈,做事处世,务求积累阴德,一方面专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以济人救物为功德。一天,他偶然出门,在路上见到有人想打死一条小青蛇,蛇已经被打伤,流着血。孙思邈忙恳请行人住手,并立即脱衣服赎来小蛇,帮它敷上药,放生在草丛间。

  一月多时间过去了,孙思邈再度出门,碰见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带着许多随从和马匹。少年下马,迎上前来拜谢孙思邈,说道:“小弟承蒙道长相救,父母想见见您。”孙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记在心上,听到此话也不当什么回事。那少年再次恳切拜谢邀请,思邈只好上了他准备好的马,和他并驾齐行。那马如飞,—会儿到了处庄园。那里花木正透着春色,景色祥和明媚,门庭焕然如新,极有气派,人物往来既多又有气势,望去俨然是王爷的府第。

  少年请思邈入内,见一人端庄俊美,带白袷帽,穿绛色的衣袍,身后跟着许多侍从。看到思邈,高高兴兴地上来迎接,嘴里谢道:“十分想念道长,所以派孩子来迎接。前不久,小儿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伤害,全靠您脱衣救赎,保全性命。这儿我们的同族不少,都感激先生再生之恩。今天能面见道长,真是荣幸啊!”一会儿,请思邈进入内堂。里面好像是宫殿的内宅,见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个穿青衣的小孩出来,再三拜谢说:“这小孩儿呆头呆脑,被人打伤,全仗道长救护才免一死。”思邈这才想起曾经救活一条小青蛇,不由疑问重重:这是什么地方?又见左右服侍的都是太监婢女,侍从呼戴白袷帽的为“君王”,称乎中年妇女为“妃子”,心中十分诧异,便悄悄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泾阳水府。”原来那“君王”,是泾阳的龙王呢。龙王请来宾客僚属,排下酒席,奏起音乐,宴请孙思邈。思邈推辞,说自己正辟谷服气,只能喝几杯酒。

  在水府流连了三天,龙王问孙思邈想要点什么谢礼,孙思邈回答说:“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锻炼形神,眼中虽看到各种物事,心中却没有什么欲求。”龙王把美丽的轻绡和珍贵的珠子、黄金送给他,思邈坚决辞谢不肯接受,龙王说:“道长是不把它们当回事罢,可怎么报答您呢?”于是命儿子取来秘藏在龙宫的药方三十篇交给思邈,说:“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着它们可以济世救人。”于是备好仆马,送思邈回到所居的山上。

  思邈对自己遇到的事十分惊异,试着用那三十篇医方治病,效果都很神妙。后来,他编写《千金方》三十卷,将龙宫之方编入书中。

  《千金方》是医家的千古名着,造福世人不可胜数。孙思邈修道有成,医业又精,救人无数,所以被百姓尊为药王。在他家乡耀县,人们立庙纪念他,那庙所在的山就被称为药王山,周围民众至今仍流传着药王和龙王相交的故事。

  民间故事精选篇2:戚继光和姚北慈溪大豆的故事

  阳春三月,余姚和慈溪北部大片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蚕豆长得格外惹人喜爱,竞相怒放的蚕豆花犹如展翅飞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飘荡在广阔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立夏时节,蚕豆已长出粗壮的果实,剥掉厚厚的豆荚儿,里边是绿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蚕豆,多的三四颗,少的一二颗。慈溪人爱吃青蚕豆,或煮或炒,香喷喷甜滋滋,小孩子们则喜欢把煮熟的青蚕豆串成一圈,像条项链似的挂在脖子上,互相约了到田野里嘻闹,边玩边吃,非常开心。六月底,蚕豆成熟,农民们开始收摘蚕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农民们还喜欢把蚕豆晒在路上,让行人从上面踩过,使蚕豆从豆荚中脱出。每当此时,满地皆蚕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哗啦啦响,别有一番情趣。

  余姚北部和慈北所产大白蚕豆,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国着名的蚕豆良种。大白蚕豆粒大质优,光滑结实,含有丰富的蚕白质和脂肪。大白蚕豆俗称大豆、罗汉豆、当地人多称其为“倭豆”。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在余姚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门每杀一倭寇,便摘一颗蚕豆代之,用线串了挂在胸前,到时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这样,“倭豆”之名逐渐叫开了。

  蚕豆浑身皆是宝。除食用外,工业和医药都少不了它。即使豆壳和豆杆,也是上好的饲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壳,其散发出的烟具有强烈的驱蚊杀菌之效。

  大豆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用蚕豆制作成粉丝,蚕豆粉丝白亮细长,柔软但煮不烂,是粉丝中的极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对大白蚕豆的几种加工方法:

  一、油沸豆:又分为去壳的油沸豆瓣和不去壳的兰花豆两种,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来,产油沸豆还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曾写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节,这茴香豆就是用蚕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方法简便,味道却好。

  三、炒蚕豆:这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吃法。炒蚕豆有很多的花样,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锅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后再炒的。观城一带所出的“盐炒豆”松脆香美,老少都爱吃。还有一种炒豆坚硬但特香,称“石板豆”,年轻人喜欢吃,大多藏在口袋里,一颗一颗往嘴里塞,“吱崩吱崩”咬着,有滋有味。

  民间故事精选篇3:阿凡提的故事 妙医

  阿凡提行医的时候,一位肥胖得走不了路的人来求医:“阿凡提,我走几步路就觉得胸口堵得慌,喘不过气来。只要能医好我的病,您要多少钱我都给您。”

  阿凡提给他号了号脉,说道:“您的整个心脏被脂肪包往了,可以说是不治之症。您多则半个月,少则七天就会归天。”

  这位肥胖症患者吓得要死,回到家后整日茶不思、水不饮、饭不吃、睡不宁。过了十五天,他整整瘦了一圈,但却没有死。

  他来到阿凡提跟前埋怨道:“您是什么医生呀?胡说八道,害得我好苦,现在都过了二十多天,我怎么没死呀?”

  “对呀,这就叫妙手回春,快付我行医费吧!”阿凡提回答说。

  请吃吧,我的狐皮大衣

  一位富有的人家,请了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到他家赴宴,其中也有阿凡提。阿凡提穿了身普通的衣服应邀赴宴来了,穿戴讲究的那些体面人物,看见阿凡提那身极普通的穿戴,谁也不理睬他,既没人让座也没人让餐。见此情景阿凡提悄悄跑回家。头上戴了一顶崭新的帽子,身上穿了一件华丽的狐皮大衣,重新赶来赴宴。阿凡提刚一进门,众人便点头哈腰地簇拥过来,把他请到席中央,还把最好吃的佳肴摆到了他面前。

  但是,阿凡提并没有伸手品尝那些美味,却把狐皮大衣的袖子伸到宴席桌前,一本正经地自言自语道:“请吃吧,我的狐皮大衣!”

  驴的叫唤比这个好听

  国王心血来潮写了一首拙诗让阿凡提看。阿凡提看过诗后对国王说:“陛下,诗还是让那些诗人写吧,您还是老老实实当您的国王吧。”

  国王听了发怒道:“来人,把他关进驴圈!让这个不懂诗的蠢驴好好听那些驴的叫唤去吧!”

  阿凡提在驴圈里被关了一个礼拜后,国王心想:这回他该老实了,肯定会称赞我写的诗。于是便把阿凡提叫来,把他新写的一首诗大声地念给了阿凡提听,然后问道:“怎么样,阿凡提,我这首诗写得还可以吧?”

  阿凡提听后一声不吭转身就往外走。国王叫住他问:“阿凡提,你上哪儿去?”

  “陛下,我还是回驴圈去吧,驴的叫唤比这个好听一点。”阿凡提回答说。

  你自己猜吧

  一位狂妄的巴依要到巴格达去,当他来到一个岔路口,不知道应该走哪一条路而为难的时候,阿凡提骑着驴走了过来。

  “喂,阿凡提,我去巴格达应该走哪一条路?”

  “喂,你怎么知道我是阿凡提?”阿凡提问道。

  这个狂妄的巴依想羞辱一下阿凡提,说道:“我不仅知道你叫阿凡提,还能猜出你在想什么。”

  “那你猜猜看我在想什么?”阿凡提问。

  “你现在饥肠辘辘,想吃一只美味的烤鸡。”巴依说道。

  “太对了,”阿凡提说完转身就走,并回过头来对巴依说道,“那就请你自己猜一下哪条是去巴格达的路吧!”

  民间故事精选篇4:洪拳大家黄飞鸿的故事

  黄飞鸿原名叫黄锡祥,字达云,原籍是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道光二十五年七月初九生于广东佛山。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是一位拳师,黄飞鸿6岁起就跟随父亲习武。当时有家境贫寒,幼小的他就经常跟着父亲在广州、佛山等地卖武售药。13岁的时候,黄飞鸿在佛山卖武的时候遇到了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林见他禀赋奇佳,自然非常喜爱,传给他铁线拳、飞铊等绝技,这为黄飞鸿奠定了日后成为洪拳大家的基础。

  1863年,黄飞鸿和父亲移居广州。因为他父子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非常受拥戴。当地的铜铁行的工人们自愿集资,为他们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因为黄飞鸿的名气,前来报名学艺的人络绎不绝。从此,他广收弟子,结束了卖武流浪的生涯。第二年,因为信服他的人品和武艺,广州果栏、菜栏、鱼栏三栏行中人联名聘黄飞鸿为行中的武术教练。

  1866年,广州西樵官山墟的一家当铺在深夜被一伙歹徒打劫,谁知正逞凶之时,恰好遇到了黄师傅。黄飞鸿一人奋起搏杀,竟把这几十人全部击退,在当地传为佳话。附近村镇地方的人们听说后仰慕不已,纷纷请他到自己那里教拳授徒。接下来不久发生的另一件事更是让他声名远播:有一次有人对黄飞鸿说在香港有一个洋人从国外带来一条大狼狗,这只狗非比寻常,个头像小牛犊那么大,而且凶猛异常。那洋人竟然在香港设下擂台,向华人发出邀请函邀斗。黄飞鸿一听立刻拍案而起,:"他竟敢如此侮辱欺凌中国人!我一定要管!"于是收拾行囊出发,直奔香港。擂台之上,黄飞鸿意气风发,几记"猴行拐脚"把恶犬击毙在台上。台下欢呼雷动,洋人一见灰溜溜地逃走了。这可能就是日后影视剧中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的原型吧。

  有记载的关于黄飞鸿行侠仗义的事还有很多:

  1868年,在香港水坑口大篁地,小贩鹏玉被一个当地的恶霸欺凌,摊子被踢,人也被打得遍体鳞伤。黄飞鸿正好路过,见到以后自是伸手相助。这家伙随即召来几十个同伙,手拿刀棒等凶械围攻黄飞鸿,黄飞鸿又怎么会惧怕他们?他赤手空拳,闪展腾挪之间把这帮人打得丢盔卸甲、仓皇逃窜;1969年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正在为卢九叔做现场保镖的黄飞鸿被一伙歹人围攻,他大施拳脚予以严惩;有拳师向他挑战,黄飞鸿以一套"四象标龙棍"大胜对手的"左手钓鱼棍法",此后又以礼相待,令对方心悦诚服……

  不仅在民间,就是在当时的清廷,黄飞鸿也是声名远播。1873年,广州水师聘他为水师武术教练。随后提督吴全美聘他为军中技击教练。1888年,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精通医术,聘他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练,还向他赠送"医艺精通"的匾额。1894年,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黄飞鸿就随福字军一起抵台,驻守在台南。刘永福护台湾失利之后,黄飞鸿也自台湾返回广东。从此之后,在自己开设的医馆"宝芝林"门前,贴出了这样的告示:"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从此之后,他只行医不授武。

  黄飞鸿的晚年生活非常坎坷。1919年,在广西梧州渡做护勇的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被人暗算惨死。这种老来丧子的打击,使得黄飞鸿再也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功,以防他们因此招致祸端。再后来因暴乱,"宝芝林"被毁于一场大火,黄飞鸿积累一生的资财也随之付之一炬。更糟糕的是,他的大儿子黄汉林又因战争失业。内忧外患,因过分牵挂家国之事,黄飞鸿终于忧郁成疾,于1925年3月25日病逝于广州城西的方便医院。

  民间故事精选篇5:海瑞巧治胡公子的故事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人,回族。明嘉靖举人,历任淳安、兴国知县,户部主事、吏部右侍郎、应天府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等职。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这“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时义愤填膺。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下一页有更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

220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