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经典故事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讲堂经典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篇一:来贤多桂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常州有宋维、宋绛兄弟二人,同登进士第,常州官府建“来贤坊”以纪其事。
宋景祐元年(1034年),常州又有丁宗臣、丁宝臣兄弟二人同科高中进士,官府将来贤坊更名“双桂坊”。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常州再有张彦直厦其子张守,父子同榜,6年后,张宰、张宦、张宇三兄弟又同科中进士,父子5人金榜题名,常州太守徐申建坊旌表,取灵椿丹桂之意命名“椿桂坊”。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篇二:纸城铁人
宋末元初,元兵挥戈南下进犯京城临安。常州作为临安的屏障,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常州保卫战”。常州城无险可守,被元军统帅伯颜讥为“纸城”。然而,二万不谙战争的市民和数千名宋军士兵顽强抵抗二十万元军达半年之久,伯颜叹为“铁人”,后人用“纸城铁人”赞美常州人不屈的英勇精神。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篇三: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小时候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书起来,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薄。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从此。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创,剑光飞舞,剑声铿锵。寒来暑往,春去冬来,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叉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篇四:季札挂剑
季札出访,有一次途径徐国,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又难于启齿相求,季札知道后,因自己还要访问其他国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季札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篇五:两脚书橱
陈济(1364—1424年),字伯载,明代武进人,博学强记,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时称“两脚书橱”。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诏修《永乐大典》。朝廷以布衣召他担任编纂都总裁。陈济确定编写体例。组织了文人学士2000余人,历10余年书成共计22937卷,11095册,3. 7亿字,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篇六: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的故事,悬梁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问。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挂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
刺殷讲的是战国时有一个人叫苏秦,学习非常刻苦。读书时,他把锥子放在旁边,如果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已的大腿,让疼痛感把睡意赶跑,然后又继续苦读。他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终于学业有成。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篇七: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扬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杨时当时也有40多岁了,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有一天,扬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求教,但是正遇上程颐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等程颐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你们两位怎么会在这里?”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扬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后来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道德讲堂经典故事相关文章:
3.小学道德讲堂故事
4.道德大讲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