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哲学论讲述了什么
宇宙哲学论讲述了什么
宇宙的定义由宇宙三公理联合给出。那么关于浩瀚宇宙的宇宙哲学论讲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宇宙哲学论讲述了什么
宇宙哲学不但找到了“万有引力”的来源,而且还发现了“精神的真义”!
于是宇宙哲学研究出不但精神物质点与现实物质点之间有引力,精神物质点与精神物质点之间也有引力。现代西方科学仅仅是把精神物质点当作现实物质点来寻求与现实物质点之间的关系而已。比如万有引力,把研究两个质点相互吸引的前后系统都看成是现实物系统,其实吸引前的质点系统对于吸引后的现实系统来说已经成为了精神物系统,现实物质点系统是不存在吸引之事的,所有的宇宙事件都是精神事件,因为任何事件的展开都需要时间,而现实只是时间前锋处一个瞬间的物量分布而已,现实物与现实物之间不可能产生事件!所以说西方现代科学系统属于死体科学范畴。活体科学的产生是迟早的事,而且发展空间无限广阔!中医是活体处理技术系统之一,但必先宇宙哲学化,定性研究清楚中医的生理、病理逻辑以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活体科学系统。
“宇宙之道”即“宇宙总规律”已经昭然若揭!
宇宙之道:物忆现检,趋同离异。所辖
宇宙三律:不均控事;趋均造物;事物灭生。
弈之
《宇宙哲学》试图按照宇宙自身的运行逻辑,寻找宇宙中所有事物的共同生灭规律及描述各自演化的具体过程!《宇宙哲学》所揭示的是“普宇价值”。这 “普宇价值”包含了 “普世价值”!研究《宇宙哲学》的目的,首先是使中医能够哲学化,进而再在“西式死体科技”的基础上催生出“中式活体科技”,让几百年后的中国有可能超越西方。
《宇宙哲学》突破以往所有哲学理论的地方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合乎逻辑地回答了普遍运动产生和存在的直接原因及其结果,就是“不均控运动”与“趋均造万物”。使运动的原因不再是神秘的,运动的结果不再模糊。自此人类不再需要借助上帝之手的第一次推动来追源万事万物的产生了。第二是发现了“精神”的真义,给精神下了一个符合宇宙运行逻辑的有实际内涵的定义:“精神是记录为现实物的过去事物”。使精神不再被误解为物质的影子。使生命与意识的产生与存在具有了逻辑上的合理性。为解开生命与意识之谜掘开了一条通达的思路。
《宇宙哲学》是以宇宙三素四维无限为最大推理前提的意象逻辑思辨性哲学。在这里,宇宙的定义为:(简)三无三永的客观存在。(详)宇宙是“无尽永前的时间、无界永在的空间、无量永存的物质”的三合一体的客观实在。因为用这四维就可以解释清楚一切宇宙事物,包括精神事物和现实物。宇宙现实物是四维的:时间一维、空间三维。精神事物是无限维的,因为“精神”是记录为现实物的过去事物及其运动。所谓的无限维,其实就是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占空状态合而为精神物时所产生的无限多具体时刻、位置的表现而已!简而言之:所谓的无限维就是无限多的记录下来的具体四维。
意象逻辑思维是东方“意象诠释思维”与西方“抽象实证思维”相融汇的全方位思维方式。《宇宙哲学》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下的尝试产物。这里的“宇宙”,就是一个最大意象,但她却与传统的最大意象“天”或“自然”不同,她同时又是有严格定义的,是可以作为逻辑推演前提的现代意义上的抽象概念。具体的逻辑推演思路如下:在“时无尽,空无界,物无量; 时永前,空永在,物永有”的前提下必然可推导出“宇宙由粒子构成,粒子能永分不尽”及“宇宙中没有绝对真空”的逻辑结果,令到宇宙必然以“物布满时空,密度无处同”的状态存在着!因为一方面为了使宇宙任何地方都不出现真空,无限少的粒子必然要无限级地不断随时间作填空运动,使物质无限地趋于均匀分布;而另一方面被无限分割的粒子间必然会出现无限的级差使分布不均匀度可以无限扩大。这样便使趋均运动永无止境,处处存在。而且在某局部产生“物以类聚”现象的同时,其周围相应地也必然会产生“密度突变”的现象。即永恒的趋均运动必然会在宇宙中产生一个一个边界清晰的物体。就是说:“时无尽,空无界,物无量; 时永前,空永在,物永存”是宇宙创造万事万物的“真实上帝”---真谛!
《宇宙哲学》的最大类概念只有一个,就是“三永三无”的宇宙。它包含了时、空及其经历着时间的所有事、充满着空间的所有物。这“事”仅包括精神事,这“物”则包括精神物和现在物。精神物和现在物均属于宇宙物,而精神事则表达着宇宙物的运动。事和物之间总在永恒地灭生转化着。“物布时空永不均”是这永恒灭生转化的直接原因,而终极原因正是“三永三无”的宇宙属性本身。作为对比,《唯物论》的最大类概念是(1)“物质”(所有物);(2)物质的“运动”(所有事);(3)“精神”(作为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无形反映而被独立表达出来)。在《唯物论》那里,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物质运动的原素和舞台被无知地忽略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运动作为物质的属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就是说运动的原因是不明的,也不打算弄明。精神不属于物质。精神是与物质相分离并对立的,只能互相转化而不能合而为一。
“三永三无活宇宙”是《宇宙哲学》的最大前提公理。它的证明一方面可以用“举证法”:在人类找到时间尽头、空间界线、物质总量之前,这个公理就是对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只有在三永三无的前提下宇宙万事万物才能够生生灭灭永恒演变”的推导结论中反过来证明“三永三无活宇宙”的公理是对的。事实上由“三永三无活宇宙”这个最大前提公理可以推导出:“趋均造物动恒常”这一宇宙总命题;继而可以推导出:“层层事物相生灭”这一宇宙总变律;还可进一步推导出:“部份匆匆整体长”这一总推论。下面是“宇宙恒理”及由此概括出来的“宇宙物演化总律”与所辖“宇宙三定律”。具体推导过程将于另文详尽论述。本文后面所附临江仙词组先给出了诗表式的概括性论述。
《宇宙恒理》:
总公理:(三永三无,活宇宙)
时无尽,空无界,物无量; 时永前,空永在,物永有。
总命题:(趋均造物,动恒常)
物布时空永不均。趋均生运动,运动变物态。
总变律:(层层事物,相生灭)
不均控运动,运动改不均;嵌套中循环,事物化无尽!
总推论:(部份匆匆,整体长)
没有两物件,时位态全同;部份生又灭,整体没始终。
即:
物在某一密比下的不均匀分布,使物的各部份产生相对运动;
而此相对运动,又导致物产生新的另一密比下的不均匀分布。
如此循环往复,嵌嵌套套;万事万物,生生灭灭;无穷无尽!
“物无量”是物质“无可限量”的意思。不是说物质没有重量。
“物永存”是物质“永远存在”的意思。不是说具体物件不灭。
《宇宙之道》:物忆现检,趋同离异。
这里的“道”是“万事万物演变总规律”的简称。
道所辖《宇宙三定律》:
(1)动因律:不均控万事;Bn(t)< >B(t)=A
(2)动果律:趋均造万物;Bn(t)>B(t)=M
(3)因果律:事物相生灭。A< >M
也可简记为:
宇宙之道:物忆现检,趋同离异。
宇宙三律:不均控事;趋均造物;事物灭生。
注1:A为加速度,即事,M为质量,即物。
注2:设一物件的体积为V,质量为M,比重为B。时间为t。
则该物件在某时刻的比量为:B(t)=M(t)/V(t)。我们把它叫做“该物件的整体平均分布状态数”,简称“物量分布”;若用n记逐级分割物体的次数,则Bn(t)表示第n次分割后物量的部份分布。
注3:Bn(t)< > B(t)为不均, Bn(t)>B(t)为趋均,;< >为互趋于,>为趋于,=为产生。
宇宙三大定律涵盖了西方现代科学的所有规律!比如:“因果律”表明事与物之间的转换必为反比(系数=事*物)和守恒(常数=物 +事)的灭生关系。例如它包含了牛顿F=AM、万有引力F=Gm1m2/r^2、爱恩斯坦E=MC2、库伦F=kq1q2/r^2、等等局部反比定量规律。反比系数F和E都可由“动因律”和“动果律”按具体设定的条件推导得出。其实根据宇宙三律还可以求出其他很多不同具体设定条件下的不同反比系数,比如生命演化系数、病理演化系数等等,这有赖于未来科学家们的努力了。还包括如热力学第一定律Q=ΔU +W及二/三定律等具体守恒定律。宇宙哲学只是定性地给出了研究的方向和路径。详细解释请看《宇宙哲学系统下的科学分科简表》,里面有详细的解说并列出了很多未来的科学分科研究项目。
《宇宙哲学》提倡“事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片面的,都是诡辩论,不是真哲学。现在中共将唯物主义奉为哲学信仰和党文化的核心而在社会上强制推行,其后果大家都看到了,是极其灾难性的,因为它有违于宇宙之道,即有违于宇宙三律。唯物主义者眼见为实,忽视过程,不承认人类以往的一切精神积累的全部成果,只看重他自己的实践,于是便会为求利益不择手段,于是便会盲目自大,自诩为伟大、光明、正确,随意地创造历史,打碎旧世界,毁灭对过去事物的一切精神记录,不管是自然界的精神记录还是人世间的精神记录。如果在哲学上要奉行一种主义的话,《宇宙哲学》认为应该是“事物主义”,因为它才符合于宇宙之道:“物忆现检,趋同离异”,分析言之即是符合于宇宙三律:“不均控事;趋均造物;事物灭生”。唯物主义是只见现实;唯心主义是强调精神;而事物主义则兼容宇宙中的全部内容!这不是中庸之道,向中取舍;也不是调和两极,权宜平衡;而是兼容万事万物,概观精神现实,全揽过去现在,以求能精确指向于切近之未来!
四维记现实;N维理精神!
因为现实物是四维的(时间一维,空间三维),而“精神是记录为现实物的过去事物”,精神物是无限维的。
《宇宙哲学》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全新定义如下:
(零)最大类概念“宇宙”的定义:
宇宙O={→T=∞;V(x,y,z)=∞;M=∞}。
其中“→T”表示时间,是一切事件过程的长短和发生的顺序,时间是一个数值可以无限的永前矢量;“V”表示空间,是一切物件的体积和相对位置,可由三维直角坐标系(x,y,z)确定,空间是一个三维数值可以无限的标量;“M”表示物质,是一切物件的质量,物质是一个数值可以无限的标量。
解释(简):三永三无的存在。
解释(详):宇宙是“无尽永前的时间、无界永在的空间、无量永有的物质”的三表一总的存在。
“宇宙”三要素为时间、空间、物质。其中时间是事件的基本属性,空间是物件的基本属性。
“时间”是抽象性质概念。其内涵是无尽永前,其外延是一切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
“无尽”指没有起始和终结,“永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
“空间”是抽象性质概念。其内涵是无界永在,其外延是一切物件占位大少和相对位置的度量。
“无界”指任一点都是任意方位的出发点,“永在”指永远出现在时间前锋处。
“物质”是第二层类概念。“无量”指物质“无可限量”,不是说物质没有重量;“永有”指物质“永远存在”,不是说具体物件不灭。
(一)第二层类概念“物”和“事”的定义
物的定义:
就内涵方面而言:
(简):物是永不均匀满布于时、空中的“时空内容”。
(详):物质或叫物,是永不均匀满布于时、空中的填充内容。
就外延方面而言:物指所有的物件,包括“精神物件”与“现实物件”。物件----某一数量比例的各种暂态质的集合体。
物件的五种暂态:
(1)磨合稳态(2)共进变态(3)互击乱态(4)制衡定态(5)分解散态
(稳变乱定散)。
*物与事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从过去走到现在所用时间段的长度趋于0与否,趋于0为物,大于0为事。时、事、物三者的基本关系可表达为:“时不增则事无生,物无事则物不存”。
“过去之物”和“由过去之物变为现在之物的过程”分别由“精神物”和“精神事”所记录,而这“精神物”和“精神事”又是由“现在之物”(现实或现在)所承载和表达的。
为了能够产生较直观的理解,时间→T、现在时刻t、过去时刻t0、精神j、精神物m(g)、精神事a(g-g0)、现在物m等概念的定义和关系也可用西式数学坐标法及符号公式精确地表达如下:
→T ----g(t)0—g(t)-->m(j), 其中j=a[g0+(g-g0)]=a[g], g=g(t).
→T轴表示没有起点而且永远向前的时间,s轴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某一时刻空间中的物量分布状态。x点表示现在(即现在物或现实物---时间前锋处空间的物量分布状态),g点表示过去某时刻存在过的某过去物(过去某一时刻空间中的物量分布状态)。当然过去和现在的分别只是物量分布状态的不同,而空间则是同一个宇宙空间。由于我们所能即时感觉到的只有“现在物”,而“过去物”已经消失,只能够以记录的形式即j“精神物”保留于m “现在物”中,故用j=a[g]表示“精神物”,a表示记录;又用m(j)表示包含精神物的现实物及现实是精神的函数的意思。由于时间的无穷性,在m之前自然有无数多个g,而且后面的g总包含着前面的所有g及其变化。所谓g的变化是指由g0(前一过去物)变成g(后一过去物)的意思,由于过去物都只能以精神记录的形式存在,所以这个变化就叫做“精神事”。由于“现在”仅仅存在于一个时刻之中(时间段长度趋于0),而任何事件(运动)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于现在中是不会有所谓的“事件”发生的。就是说宇宙中只有“精神事”而没有“现在事”。由于宇宙空间永远只有一个,时间又是永远向前的,所以精神事与精神物一样都只能够以记录的形式保留在“现实物”中,即m=m(j),其中j=a[g0+(g-g0)]=a[g], g=g(t)。就是说:现实是精神的函数,精神是过去物和过去事记录的函数,过去物是时刻的函数,而且事与物之间的关系是灭生的,即“事生原物灭,事灭物新生”。
综上所述可知:所谓的认识现实,其实就是通过精神物间接地去了解过去的一切事和物!所谓的改变现实,其实就是即时重演精神物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成为新的精神物。概括而言:宇宙的生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永恒的“物忆现检,趋同离异”过程。什么“进化、退化”都是违反宇宙律的错误认识。什么”由低级到高级的所谓社会发展规律”是违反宇宙律的假规律。
由于时间永前和空间三维无界的宇宙特性,某一现实物存在的位置必须由与另一现实物的相对距离和方向(矢量)来确定,用数学语言来说,即是用以空间中的任一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直角坐标系)的坐标来相对地确定;而存在的时刻永远都只能是时间前锋处的那一时刻,但这一时刻的确定与位置的确定不同,是不能够靠与另一现实物的相对三维坐标来确定的,必须依靠与另一精神物的相对距离来确定,即必须依靠与过去事物的一系列记录中有规律的部分作出比较后来确定。如与均匀沙漏的记录、同质量长度香烛烧尽的记录、地绕日的规律记录、月绕地的规律记录等等作比较后来刻画确定。
宇宙中两物的相对时空关系有四种:1、同时同点,2、同时不同点,3、同点不同时,4、不同点不同时。前两个是两现实物或两同时精神物间的位置关系;后两个则是现实物和精神物或两不同时精神物间的位置关系。分别详解如下:
(一)两现实物“同时同点”:是一种不存在的状态,但它却是“质变”(总由碰撞产生)、“量变”(距离变化)的分水岭以及量度距离的“零”点。
***(要大改动)事的定义
就内涵方面而言:事是指物的运动或物的形态变化。
就外延方面而言:是指宇宙中发生的所有事件。
其中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指物件与物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其中态变的定义:“态变”或叫“形态变化”,是指一物件各部分间的相对运动。
其实形态变化也是一种运动。与物间相对运动本质上是一样的。分词而述只是为了表达上有所分别而已。
宇宙量变事件分五大类:
宇宙质变事件分五大类:
(1)随机共直行(2)直行致撞离(3)撞离调绕衡(4)绕衡过密爆(5)密爆返随机。
《宇宙五事物》
宇宙五事:随机合稳,直行渐变,撞离激变,绕衡园稳,心热爆变(随直撞绕爆)
宇宙五物:磨合稳态,共进变态,互击乱态,制衡定态,分解散态(稳进乱定散)
(二)第三层类概念 “现实”和“精神”的定义
现在或现实的定义:现在或现实是时间前锋处的瞬间物量分布。
它的运动相对于无限小时间单位而言被视为静止。即现在物或现实物在无限小时间单位下只与物量分布有关,而与运动无关。即现在或现实只与物有关而与事无关。如果从与“精神”的关系方面来定义,则:现在或现实是进入精神记录前的瞬间物量分布。
精神的定义:精神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及其运动。
(1)精神物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
(2)精神事是精神物在时空中的运动。
人类精神是宇宙精神之一种,是记忆于活人体中或记录于人造物中的过去事物。
综上定义,由于精神物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故“宇宙物”中总包含着“表达过去某些事物的精神物”部分。即“宇宙物”总且仅包含“精神物”与“现实物”两大部分。又由于精神事是精神物在时空中的运动,故宇宙中的所有事,都是精神事,不存在现在事。即“宇宙事”就是“精神事”。
(改动)(三)第四层类概念“质”、“量”及其“量变”、“质变”的定义
对“质”的定义
物的质(物质)是指物的存在状态所归属的类别。物的存在状态分为五大类:
宇宙物件:(稳变乱定散)
(1)随机稳态;
(2)直行变态;
(3)撞离乱态;
(4)绕衡定态;
(5)分解散态。
事的质(事质)是指事的变化所归属的类别。事的变化也分为五大类:
宇宙量变事件:(随直撞绕解)
(1)随机变化(偶然事件);
(2)直行变化(定向事件);
(3)撞离变化(变向事件);
(4)绕衡变化(循环事件);
(5)分解变化(辐射事件)。
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合指“事的质”和“物的质”。
对“量”的定义
物的量(物量)是指物在其所占空间内的即时分布。
事的量(事量)是指物的分布在时空中的增量。
对“量变”的定义
量变指的就是由“事的量”表达的物的变化。
对“质变”的定义
质变指的是物的存在状态所属类别的改变。质变事件有以下五种:
(1)随机合直行;
(2)直行致撞离;
(3)撞离调绕衡;
(4)绕衡过分解;
(5)分解返随机。
从上述定义可知,事与物在内涵上是同一的:从过程角度看是事件,从状态角度看就是物件。
也可知:由于每一种质变都是在时空物要重叠但又不可能重叠时(即两物不能同时存在于同地,这是由《宇宙恒理》的总推论“没有两物件,时位态全同”所表达的天理)才会发生的。所以“量的变化改变着质”是不对的,应该是“时空物撞突变质”,而“量的变化只标示着质”。
(五)对“物布时空永不均”的定义
(1)物于某一时刻在空间上的“均分布”定义
设一物件的体积为V,质量为M,比重为B。时间为t。
则该物件在某时刻的比重为:B(t)=M(t)/V(t)。我们把它叫做“该物件的整体平均分布状态数”,简称 “物均分布数”。
又设把该物件随意分为两部份,质量分别为M1、M2;体积分别为V1、V2;比重分别为B1、B2。
则有:B1(t)=M1(t)/V1(t)及B2(t)=M2(t)/V2(t)。统称“部份均分布数”;分称“物的第一部份均分布”和“物的第二部份均分布”。简称“1均”和“2均”
(2)均匀与不均匀的定义
在这样的设定下,必会出现两种情况如下:
(a)B1(t)= B2(t)= B(t)。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一分均匀”。简称“一均”。
(b)B1(t)不= B(t)或B2(t)不= B(t)。这情况叫“一分不均匀”。简称“一不均”。
(甲)当出现上述(2)的“一不均”情况时,我们便认为这物件在总体上是不均匀分布的,简称“一不均”。
(乙)当出现上述(1)的“一均”情况时,则把M1或M2再两分。如再两分M1可得M1的“1分布”和“2分布”,即 B11(t)和B12(t)。此时也必会出现上面(1)、(2)两种可能请况。于是我们再返回(甲),如又出现(2)的情况,则认为这物件在总体上是不均匀分布的,此时叫“二不均”。
综上,若用n记逐级分割物体的次数,用Bn(t)表示第n次分割后物的部份分布,则:
(a)Bn(t)= B(t)定义为“n级均匀”,简称“n均”。
(b)Bn(t)不= B(t)定义为“n级不均匀”,简称“n不均”。
(3)物布时空“永不均”的定义
若总能找到一个n,使出现Bn(t)不= B(t)成立,即出现“n不均”的情况。则认为物件M总体上是不均匀分布的。
如果所有物件都如此,则认为:物布时空永不均。
《宇宙哲学》逻辑系统主概念表:
第一层:宇宙(无尽永前的时间、无界永在的空间、无量永存的物质)。
第二层:物(物件); 事(事件)。
第三层:现实物、精神物; 精神事。
第四层:量、质:稳变乱定散; 量变;质变:随直撞绕解,
即:随合直、直致撞、撞调衡、衡过解、解返随
注解:
1、最大类概念为“宇宙”;
2、宇宙内包括所有的事件和所有的物件;
3、物的外延是所有的现实物件和精神物件;
4、事的外延是所有的精神事件;
5、现实物件类下都包含着无数的具体物件;
6、精神物件类下都包含着无数的具体物件;
7、精神事件类下都包含着无数的具体事件;
8、任一具体现实物件和精神物件都有量和质,其中质就是物件的存在状态,只有五种,
分别为稳、变、乱、定、散;
9、任一具体精神事件都有量变和质变,其中质变就是事件的存在状态,也只有五种,
分别为随合直、直致撞、撞调衡、衡过解、解返随,简称随直撞绕解。
表中各概念的精确定义:
《宇宙哲学》的一些全新基本观点如下:
(一)世界是事物的而不单纯只是物质的。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于这个宇宙中的除了事件就是物件,除了精神事物就是现实物。另一方面还因为如果没有了无尽的时间和无界的空间做舞台,这无限量的以无限小粒子动态构成的物质便不能在永恒的填充时空缝隙的运动中无始无终地无穷变化,使各个物件生生灭灭。而一旦变化停止,宇宙就消失了,其中的物质当然也只能随时空一起全部消失!
(二)“精神与物质一性”的命题是错误的,因为精神与物质两者并不是构成宇宙的两个不同的部分,事实上精神仅是物质的一部分,精神本来就不能与物质分开,在逻辑上并不存在是否同性的问题。精神物和现实物才是一性的,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同属于宇宙物!精神物是记录为现实物的过去事物,与现实物一起构成宇宙物的两大部分,绝不是有如马列所说的“精神只是物质的影子或反映”,认为它只能靠即时单向表达物质而在物质之外存在,只是不能独立自主地存在,却又强横地反过来不允许它是非物质的。就如同承认人影是在人体之外存在的非人事物,却又说它是属于人体的一部分一样的野蛮荒谬。另一方面是因为精神物总在精神事中动态存在着,而现实物是精神记录前的物态群的瞬间平切面,它无法产生事件,两者总能明显区分。
(三)“三永三无”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时无尽,空无界,物无量; 时永前,空永在,物永存”是宇宙产生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 心物本同源,生灭由不均。初动不由上帝推,普动并非件自行。三无令件分不尽,量布不匀永趋均。
(四)“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是违反宇宙律的。最多只能算作丛林法则。宇宙之道为:“物忆现检,趋同离异”。
因为“生命是自发重演于现在的合律宇宙精神”。生物是不可能离开精神和现实而随意互相竞争的。生物的生活是“精神向现实无限趋同的过程”。一方面精神总在现实中重演,另一方面现实也在不断地修改着精神。现实总在变,精神永趋同。记越固,复越浓。“物忆现检,趋同离异”不单是生物生存的意义,也是万事万物生存的意义!物无分先进、落后;事无分进化、退化;万事万物总在现实调整下以精神复制方式不断地无限演变。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仅仅在于精神能否自发重演而已。
(五)宇宙没有起源。有起源的只是宇宙中的各个星系。宇宙大爆炸应理解为宇宙局部大爆炸。任何“历时有尽,占空有界,拥物有量”的物件,都只是宇宙的一部份。宇宙的每一部份都有起源问题,唯独宇宙整体没有!就是说:宇宙整体无限,各局部有限;宇宙各部生又灭,宇宙本体没始终。
(六)两物或两事之间无直接因果关系。对于原因和结果的判断问题,即“此果为何因所结”或“此因会导致何种结果”的问题,是人类求知思考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宇宙因果律其实就是宇宙恒理总变律:“层层事物相生灭”的因果表述。它所指出的是:(a)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复杂因果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直接因果环节都是由一事一物构成的。只有两种可能组合:(1)事因生物果;(2)物因生事果。一物是不能成为另一物的直接原因的,一事也不能成为另一事的直接原因,事因生事果和物因生物果所表达的全是间接因果关系。这一点有别于所有传统学说中的因果观。比如:辩证因果观、阴阳因果观、佛教因果观、实证因果观等。因为它们都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这一宇宙因果规律。至于因果不能同时存在,必须先有因后有果,则与辩证因果观、实证因果观、佛教因果观相同。而与阴阳因果观不尽相同,因为它认为有同时因果关系的存在,比如 “阴阳生克”、“天人感应”之类。(b)当结果产生之后,其直接原因就消失了。这一点则与所有传统因果观都不相同。因为它们所关心的主要是“事因生事果”或“物因生物果”这两类间接因果关系。目的着重在找寻两事间或两物间的因果连结。但“事物灭生”因果律却认为,要弄清楚任何间接的因果连结关系,就必须先把每一个直接因果链节弄清楚。这样就为求解一般的间接因果问题指出了正确的着眼点。(c)关于内因与外果及外因与内果的问题,本律是一种立体的表达。而所有传统因果观都是线性表达的。
(七)《宇宙哲学》对“生命”作出了全新的定义。“生命是自发重演于现在的合律宇宙精神”。因为精神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所以宇宙中处处存在着精神。没有精神就没有生命,但有了精神并不等于就有了生命。只有当精神演化到可以于现在自发重演时,才能成为活于现在的生命。人类是无数宇宙生命中的一种。人类精神是宇宙精神的一种。人造物是由人工重演于现在的人类精神。人造物虽然没有生命,但却表达着生命。那么,没有生命的星球是否有精神存在呢?按照 “精神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 这个定义,没有人时当然不会有人的过去及对过去的记忆。当然不会有人的精神。但宇宙是永恒存在的,它有过去,自然就有对过去的记录,当然就存在精神。举个例子:一块石头被风从山顶上吹落滚过沙滩,在沙滩中画出一条痕迹。这条痕迹,很多天以后还会存在,这时“石头被风从山顶上吹落滚过沙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只能从这条痕迹的记录情况来认识这“过去的事情”。这条痕迹就是最简单的宇宙精神之一。至于宇宙是怎样“读取它”的呢?方法当然很多,我举2例。1.当有风横吹过时这风一定与没这痕迹时不同,这不同之处就是风对它的读取。2.当下雨时它贮存的水量一定与没痕迹时不同,这多贮存的水量也是一种读取。总之生命的精神是一种宇宙精神。宇宙既然是万物之母,它当然也是万物精神之母。
(八)《宇宙哲学》对“神”作出了全新的定义。“神是拟人化了的宇宙。而神的行为就是人事化了的宇宙事”。“神”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精神物而非现实物。人类对佛陀、道宗、上帝、真主、安拉、幽灵等的崇拜、信仰和敬畏,其实就是对各自心目中的万能的宇宙的崇拜、信仰和敬畏。
(九)《宇宙哲学》对“人”作出了全新的定义。
“人是能自主纪录并重演精神物的生命体”。生命是宇宙合律精神在现实中的自我重演。精神是纪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人造物是人类合律精神物在现实中的人工重演。“自我重演”是健康生命的意义。“记真、畅传、独思、成器”是健康人生的意义。当然,如同所有的生命体一样,健康存在和安全繁衍是物生的意义。所以,所谓的“民生”应该包含“人生”与“物生”两项内容,而以“人生”内容为重点。因为人与非人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拥有“人生”内容,而且人类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则其“物生”所需越要依靠“人生”活动来提供!
人类与非人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拥有自主纪录下来的精神物”!因为人造物是人类精神物在现实中的人工重演。如果人不能造物,则与兽类无异了!而人类精神物能否在现实中人工重演成人造物,又全在于它的真实与否,所以有:“精神贵真”!又因为每个人的纪录范围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而纪录又需要全面细致和不间断,否则无法积累到可以显现出其系统性,所以有:“精神贵传”!又因为要寻找出精神中有规律性的部分才可以实施正确重演,所以又有:“精神贵究”!最后,因为积累精神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制造人工物,以满足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延续所需,所以又有:“精神贵用”!但这“真、传、究、用”都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需要每一个人都拥有充分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手足脑”的人权自由。即:“记真、畅传、独思、成器”是健康人生的意义。当然,如同所有的生命体一样,健康存在和安全繁衍是物生的意义。
(十)《宇宙哲学》对“公”、“私”及其相互关系作出了定义。这是前无古人的。
(1)“私”是物件暂变存于其中的时空物。私属于态变范畴,与个体对时空物的暂时占有相关。“私物”其实就是“个体自变存物”。由本个体天赋占有。即:私物由天赋。
(2)“公”是各私体间变存时的相对运动。公属于相对运动范畴,与时空物在个体间的分配相关。“公事”其实就是“个体间协调事”,由各个体共同赋成。即:公事因私立。
(3)宇宙中的公与私关系如下:私物为公事之本,无私物者无公事;公事生于众私物,调众私物为公事。于是:正道在共和。综合可得宇宙公私定理:私物由天赋,公事因私立,正道在共和。而宇宙中既无私事也无公物。
附:
临江仙·宇宙哲学(词组)
陈弈之用宋词形式论述自己与主流“辩证唯物论”不同的真哲理。
(零)宇宙公理
三素四维成宇宙,时空物量无穷。从来物布满时空。趋均生运动,物以类相容。
件以暂形存五态,粒流点点前充。层层事物灭生中。星辰明暗暗,历历没始终。
(一)运动因果
粒子能分分不尽,全因宇宙无穷。时时处处没真空。颗粒无限细,永动为填充。
无限分割无限级,趋均级级难容。清晰物体现重重。级差无限制,密度界雷同。
(二)五态变化
个体匀行直线动,群集各各随机。竞争稳态自由飞。齐齐合力进,对撞是还非?
激碰之间轻重判,心成引绕尘微。平衡定乱靠圆围。极权必热爆,自散再投机!
(三)精神事物
过去行为成记录,层层现实缠身。先来后到假还真。时空随便越,混合任趋均。
绕日循环明律法,偶然不断重申。重温往事理精神。基因终熟透,重演自刷新。
(四)过去现在
存在方式唯事物,当前一显而终。全因五态灭生中。精神留过去,记录实非空。
现实精神皆事物,趋均相互填充。趋同活化亿年功。循环明规律,自己辨西东。
(五)事物灭生
因事关联结果物,因先果后分清。常移界事物随名。事生原物灭,事灭物新生。
两物之间应有事,梅花间竹牵情。物周动内外趋平。内因明外果,内果外因明。
(六)普遍联系
联系必须凭规律,精神现实连通。时间似箭串长空。空间虽一个,物构建无终。
两物同时无因果,精神络化其中。纵横交错法无穷。依时前后接,巧妙胜仙工。
(七)量变质变
粒子填空增减量,随时过事随生。入微无限破墙行。洞穿无碰撞,与物态无争。
一旦相逢于狭路,物相撞态思更。宏微内外觅均衡。精神趋现实,新态即时萌。
(九)生命迷底
物忆源源由现检,遗留经验篇篇。亿年积累要相连。绕衡成定势,规律结因缘。
生命由精神自演,趋同离异无前。芸芸五态灭生鲜。随机行直线,碰撞判谁缠。
(十)感觉意识
(十一)事公物私(宇宙中不存在公物与私事)
无限时空分万物,全由个体维持。人权天赋已无疑。邪魔容易辨,畜意夺民脂。
普遍不均生永动,物交流互相施。行公之意在调私。共和趋正道,共产引歪思。
(十二)自由平等
忽忽时空无尽界,趋均导致结晶。太阳月亮转圈轻。光阴遵道去,未见载私情。
精卵随缘相碰合,隐身母体修名。谁能肉眼辨分明。基因定活态,宇宙演公平。
(十三)信仰渊源
我为何来朝哪去,长声问有谁知?生生灭灭苦心思。回寻无退路,前探又超时!
环顾四周唯宇宙,行公道不怀私。因缘化物尽仁慈。全能堪寄托,塑像拟神姿。
(十四)合一思辨
物合时空成宇宙,四维永远随之。层层事物似繁枝。物生于事尽,物灭事发施。
五态寻踪分内外,精神现实同思。宏微合一探兹时。逐层因果辨。整体自然知。
(十五人生意义
水汽凝云复化雨,苍天不断刷新。千般变幻一般真。温差驱气动,疏密转星辰。
事灭物生生事物,循环磨练基因。须经万劫始为人。时空邀约我,自主录精神。
(注)
三素:时间、空间、物质。
四维:现实事物只能是四维的:时间一维,空间长、宽、高三维。
但精神事物却可以是无限维的(无限多的具体四维),因为精神是记录为现在物的过去事物。
五态:稳、变、乱、定、爆。是宇宙事物的5种存在状态。
关于《宇宙恒理》的一些网上回答:“无限入微,维持不均;运态生灭,事物永新。”
弈之
(1)其实不是只有物质才是客观存在的,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容器,也是客观存在的。物态只能在时、空中变化。没有了时、空就不会有物质的存在。这点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虽对各概念没有明确定义,语焉不详,但却表明了老子已经朦胧地感觉到宇宙的三无合一,宇宙物只有四维(时间弈维加上空间长、宽、高三维),只是他没法完全领悟,觉得无以名状,便以“无”表之,称“无”为万物之始,称“万物以某状态存在”时为“有”。但已经比《唯物》世界观看的更深更远了。所以现在才有这么多内外人士研究老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恒理》也可说是清晰的完成了的道德经。但其立足点已是现代科学,而非像老子那样的仅依靠直觉、经验和常识也!
(2)古人的哲理表述很粗糙,概念多没严格定义过。传达基本上要靠意会。就好象中医只能通过带徒弟的方式言传身教才能得真传。今人谁也不可能直接去做老子的弟子,受其言传身教。就算“道德经”包含真理,也是模糊不可理解的。只有启发性,没有实用意义。
(3)无限入微,维持不均;运态生灭,万物更新。老天的“神经”就是“不均”啊!物件的一点“态变”就会触动它的反应,反过来产生新运动,改变其物!
(4)现代科学 (研究宇宙的部分及其运动规律)上的新学说是不断出现的,要不这计算机,手机就不会在这十来年突然满天飞了,现在的基因工程快要到复制您我的程度了。可哲学就停滞了。由于把人当神好多年。现在有点松动,好多“神迹”就有人质疑了。但哲理要突破,首先要突破最大<前提>,在推理层面思考是出不了崭新哲理的。因一般人都不敢跳上这最高天(最大类概念):“物质是客观存在,运动是普遍存在的”之上去!
回答运动的哲学成因问题:“运动为什么是普遍的”是创新哲学的前题条件。单靠“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命题是解答不了“运动成因问题”的。《辩证唯物论》(马哲)只能假设“运动普遍存在”与物质存在一样是“客观存在”,无法解释的了!
(5)我这不均控动,必须以“三永三无”为前题才能成立。物质概念(物件的抽象)和“运动”在三永三无前题下,已不再是无法解释的客观存在了。就是说物质和运动概念已不是哲学的最大类概念。上面还有一个“三永三无的宇宙概念”为最大类概念。如果恒理能论证成系统脱稿发刊,那就是当世最高哲学了!它的逻辑将是一个“天弈”逻辑系统。比辩证逻辑更合乎自然逻辑。
(6)“不均”就是”运动“之源啊(力是对相对运动的科学描述用概念,不是哲学概念)
不管宇宙空间中的微粒多么微小它都可以再分,就表明物是永远不均匀分布的,不均分布(一颗大质量的物质周围就必有一个物质质量相对稀薄的分布带)就有相对运动,这是很自然的事,有相对运动就必有“随机碰撞”。就这样宇宙永远自动着!
(7)您想想,从微粒的不断运动就可以合成宏观的运动(基本运动是直线和园周运动)随机、合直行致撞离、造绕衡,再爆散回随机。但前题必须“三永三无”。没有无尽的时间,无界的空间,无量的物质,就会“碰界”无法继续变化。物质也不能永分不尽(如果能分尽就要分“无物”罗!分着分着,发现物质忽然消失啦!这是不可想象的!)。
(8)如果物质不能永分不尽的话,分到最后竟然无物可分!那不等于说“物”是“无物”构成的吗?这不是很荒谬吗?所以老子的“无”只能理解为“无限”,而“有”只能理解为“可感知”。
(9)《不均控运动》
运动不由上帝推,永动并非件自行。三无令件分不尽,量布不匀永趋均。
(10)承认与知道是不同的。我给你看一段经典讲义: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 一般的变化”。很明显,这段论述避开了“运动普遍存在的原因”!
(11)您可以看看有关的书。说时、空、物一体是有的,但说时、空无限是没有的。说时、空无限您可能是上其他科学课时听到的。《辩证唯物论》并不特别重视和研究“三永三无”的宇宙特性。也没给《宇宙》下过定义。
它的前题比《恒理》低一层。因恒理包含它,有很多概念会相同,但在系统中的位置将是非常不同的。《辩证唯物论》是一个人为的系统(就好象西医把人分开又缝上后的人),我的恒理可譬如为一个完整的没开过刀的活人。
(12)老实说,一个新的哲学理论要成为很多人的自觉思维方式是有条件的。起初让人理解和接受也是很困难的。人的思维惯性非常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我这《恒理》是为后人写的。不是为今人写的。只有到后人普遍感到唯物的局限性时,恒理才会被重视和理解运用。“曲突徒薪”的故事您知道,就是这道理。临急才会抱佛脚的啊!
(13)这“物体永分不尽就很神秘,以这原因维持物布时空永不均、生运动、生万物、生生命、生人类、生意识、生思维。这还不够神秘吗?哪部神话有这样离奇的想象!盘古?上帝?这些想象都是小儿科而已!
(14)这“不均”其实很科学也很神秘。比任何神迹都神,您能想像得出由“不均控运动”产生生命的过程吗?这电脑其实比很多神话的想象都神,只不过见惯不怪而已。还有这是人的心理“隔壁饭香”,一见到就没了神秘感,好像皇帝,没见过的人觉得很神秘,但他的老婆就觉得他好没用一样。
(15)“物体永分不尽”,这好理解。可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哦,您是说“物体永分不尽”的原因吗?这我以前说过的。必须以“三永三无”为前提,而三永三无是最大公理。它的证明用“举证法”:没人能找到时间尽头、空间界线、物质总量前,我这公理就是对的。
用诗句表达就是“三无令件分不尽”,具体的论证其实我已对您说过。
我用的是反证法,就是假设物体能分尽,那会出现什么结果?分到最后竟然发现无物可分了!“无物组成有物”这“无中生有”是谬论!故反过来就证明了“物体永分不尽”是对的。但时间一定要无尽,空间一定要无界,能无限扩大,这样才能使那“微粒”不管多么小(无限小)都能占一定的空间。(对人的感觉理解来说,就是物件能无限放大,总能看见)。这样解释能令您明白吗?
(16)我也将在第二章论述“绝对真空”问题。“这分不尽”其实也意味着宇宙永远没有“真空”,空间中永远布满物质,不过密度小到我们现在无法测出而已!这中医或老子说的“气”就有事物基础了!就是人们用现代科学仪器还看不到的无限小的“粒子”流。或要改名叫“超微子流”,这气就变科学了,起码能登现代哲学之门了。这“第六感”就有事物基础了,就能理解了!这“灵魂”现象也能理解了!
这些“超微子流”能穿原子、中子、质子、电子、介子等我们现在知道的微观粒子而过!能互相结合把它们合成(我们现在还不知其合成规律)出来。能绕着他们转!能在宏观物(分子组成的物件)间做我们现在不能具体知道的信息传递等工作,使它们之间发生我们现在还不能具体知道的相互作用!那样的话,什么奇迹不能发生!这造死物、生物、造人、造脑、造意识、造思维的“小事”,对这宇宙来说,真是随意得很。这气、经络、穴位的事物性就更无容质疑了。我们虽感觉不到这“超微子流”但它的作用是有规律的,这从中医能通过他们治病的事实和经验就能通过思辨总结出来!
(17)命题“物件能永分不尽”必然会导致“物布时空永不均”的证明::
(a)“物件能永分不尽”说明不管“粒子”多么超微地小,它都有象原子结构那样的“绕衡”稳定结构。
因为:“粒子”都有一定的质量、体积。如果被分“物件”开始时是由某种“粒子”(以象原子组成分子的方式)密聚而成的话,因物件质量和体积有限,组成它的“粒子”数也一定是有限的,分到最后,一定会面对一个待分的“粒子”。
反过来说,只有在组成“物件”的“粒子”数无限地多时,才会永远遇不到面对一个粒子的情况。但这与“物件与粒子的质量、体积都是一定的”的前题是互相矛盾的。
所以:“物件能永分不尽”实质上只能是指:“有绕衡稳定结构的、有一定质量与体积的粒子”是永分不尽的。所以不管“粒子”多么超微地小,它都有象原子结构那样的“绕衡”稳定结构。
(b)既然“粒子”不管多么的超微,它都是一颗象原子那样有稳定的绕衡合成结构的,有一定质量、体积的东西。那么它就一定具有一个集中大部份质量的绕衡核心(微子核),而绕核随机转动的部分的质量就一定相对很小,与原子中的电子相对于原子核质量是非常微少的一样。
这就是说:“粒子”在所占空间中的物质分布是永远不均匀的;于是由粒子密聚而成的物体里面的物质分布也是永远不均匀的;于是由所有物体组成的无量的“物”的质量在无界空间中的分布也是永远不均匀的。即“物布时空永不均”!
所以:“物件能永分不尽”必然会导致“物布时空永不均”
(18)物件的定义:包括已知和未知的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由分子聚合而成的单质物、纯净物、混合物等。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由原子化合而成的,保留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
微观粒子:原子及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已知的和未知的基本粒子。
一般粒子的定义:有稳定的绕衡合成结构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存在时间的物质单位。按照这个定义,太阳系就是一个宏粒子;地月系也是一个宏粒子;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宏粒子;银河系也是一个宏粒子。一颗细菌、一棵树、一只猫、一个人都是生物粒子;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是社会粒子;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科学理论、一个宗教理论都是思维粒子。
基本粒子:已知的有
第一类:纯单个粒子,中微子,电子,大统一粒子,夸克。
第二类:由两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π介子,W、Z玻色子。
第三类:由三个基本粒子合成的粒子,如:中子,质子及其它强子。
这是“合一思辨”的对象系统。是能将宇宙万事万物统一思考的物理基础(它们都是以某种不均匀的物质分布状态存在的)的具体表达。是雏形。
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下面部份:
一般粒子的定义:有稳定的绕衡合成结构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存在时间的物质单位。按照这个定义,太阳系就是一个宏粒子;地月系也是一个宏粒子;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宏粒子;银河系也是一个宏粒子。一颗细菌、一棵树、一只猫、一个人都是生物粒子;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是社会粒子;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科学理论、一个宗教理论都是思维粒子。
“哲学”一定不能够有想象意会成分,要不就成“周易”了,不科学了。请老友就这点上帮忙挑挑刺啊!
(19)关于没有“绝对真空”的问题,我举个具体例子一说,您可能就会明白:这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经过广阔的空间,可是只有在地球大气层这一段才“布满光明”,“辉煌灿烂”,在大气层外的“真空地带”(没合适的词,用“暗物质”带会产生有另外一种物质的联想,用“超微子分布带”又只是我新造的词,怕您不明,只好还用旧时的说法)一片黑暗,我认为这是因为分布于太空的物粒“比光子小才反不了光”,并非那里没有物质或物质分布很稀薄。
宇宙哲学讲了什么
哲学和科学早有定论,不再繁议,宇宙是由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组成的的共同体,而主观世界体现为精神,客观世界表现为物质;哲学解释精神,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指南,其终极使人类精神文明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科学解析物质,它不但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创造必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可以这么认为,哲学达到的高度也就是人类对科学认识达到的层次,反过来,人类科学能达到的层次也会促进人类对哲学认识境界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提升,相互跃进,它们共同的高度发达必将带来人类文明的高度发达!直至创造新的宇宙文明奇观!
起源的神话或创世神话意在描绘人类的宇宙观念和解释世界的起源,关于创世纪的神话传说(Myths of Creation),历来众说纷纭。
创世纪(Creation)意思是创造世界(Creation of the World),也可以称为宇宙进化论(Cosmogony)或者宇宙起源(Origin of the Universe)。宇宙是神祗所创造的,所以在神话传说里,宇宙进化论和神谱(Theogony)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诗人赫西俄德(Hesiod,约公元前8世纪-7世纪)的《神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以至于人们时常把希腊神话的神谱等同于他所给出的这个。赫西俄德认为,宇宙最初的形态是混沌 (Chaos)。混沌生了大地女神盖亚(Gaia),之后出现的是在大地底层的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 (Tartarus) 、黑暗神厄瑞玻斯 (Erebus)及在地面出生的夜神尼克斯 (Nyx ),还有爱神厄洛斯(Eros )。按照赫西俄德的《神谱》,大地之神盖亚产生了山神(Mountains),还生出了海神蓬托斯(Pontus )以及天神乌拉诺斯(Uranus )。盖亚还与塔耳塔洛斯结合生下了众魔之父堤丰(Typhon)。 而黑暗神厄瑞玻斯和他的妹妹夜神倪克斯结合生下了太空神埃忒耳(Aether)和白昼神赫莫拉(Hemera )。而夜神倪克斯还有很多其它子女。混沌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中都写作Chaos,在俄文中写作xaoc,均源自希腊文ΧΑΟ∑。查辞典和百科全书会发现关于混沌的释义一般可追溯到赫西俄德所著的《神谱》,原文是“In truth at first Chaos came to be ... ”。赫西俄德对卡俄斯(即混沌)的描述影响深远。起初天与地怎样从混沌中出现,其细节恐怕不是一般的神话所能描述的,实际上迄今这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或极富吸引力的哲学问题。 古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约公元前448-前385年)的创世说较为有趣(主要依据他的戏剧《鸟》(The Birds)),他认为混沌(Chaos)、夜神倪克斯(Nyx)、黑暗神厄瑞玻斯(Erebus)和地狱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同时第一个出现的,夜神倪克斯把一个蛋放在黑暗神厄瑞玻斯体内,这个蛋生出了爱神厄洛斯(Eros);在地狱中爱神厄洛斯和混沌相神混合而产生了鸟类(BIRDS)。 俄耳甫斯教认为最初的最初是时间神柯罗诺斯(Chronos )。永恒的时间之神柯罗诺斯(Χρόνος),他是埃忒尔(Αἰθήρ)和卡俄斯的父亲,在起源神话中,无形的柯罗诺斯以龙的化身降临,留下了三个后代,至高、无限、天堂的埃忒耳,稍后是无边的混沌卡俄斯(Chaos),最后还有黑暗的厄瑞波斯。代表父亲的至高存在埃忒尔最先诞生,无边的混沌卡俄斯(Chaos)自行存在,居中。最后诞生的则是厄瑞波斯(Ἔρεβος)。之后柯罗诺斯又创造了一个蛋,起源说把这个蛋也当成柯罗诺斯的后代,这蛋生为二元之性,雌雄联体,包含一切时空与万物之源。蛋裂开生出一个双体神,法涅斯,两肩生金翼,肋上长公牛头,上停有一龙神,呈现千变万化的野兽之形,又称为普罗多格诺斯,即最先诞生的神;又称宙斯,即万物和所有宇宙的终极创造者,因此又称潘(象征所有)。由最初的神法纳斯产生了地神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每位神王被法涅斯那里赐予权杖,获传统治所有宇宙众神的权力。法涅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永恒而不可视,让万物出现于不在之外。是万物的创造者,万物因他而变得可视,所以起源说也视法涅斯为柯罗诺斯之子。柯罗诺斯是无实体的神祇,有一化身,那是蛇(有的版本作龙),其上有狮头,中为神脸,称赫拉克勒斯。这赫拉克勒斯创造了巨硕的蛋,并以力扼之。蛋一分为二。上成天,下成地。 希腊神话学家希吉努斯(Hyginus)认为薄雾(Mist)才是第一个产生的物质,混沌(Chaos)产生于薄雾。而混沌生出了夜神倪克斯(Nyx)、黑暗神厄瑞玻斯(Erebus)、白昼神赫莫拉(Hemera )和太空神埃忒耳(Aether)。夜神倪克斯和黑暗神厄瑞玻斯结合产生了命运三女神(Moerae)、夜的女儿们赫斯帕里得斯(Hesperides)、睡神许普诺斯(Hypnos)、老年神革剌斯(Geras)、死神塔那托斯 (Thanatos)、冥河神斯堤克斯(Styx)等等。而白昼神赫莫拉和太空神埃忒耳结合产生了大地女神该亚(Gaia)、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和海神蓬托斯(Pontus)。 最后我们来看看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的神谱。柏拉图认为最初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和大地女神该亚(Raia)结合生出了海神欧申纳斯(Oceanus)和海洋女神泰西丝(Tethys),而海神欧申纳斯和海洋女神泰西丝结合生出了天神克洛诺斯(Cronus)、泰坦女神瑞亚(Rhea)和海神福耳库斯(Phorcus)等子女,而天神克洛诺斯和泰坦女神瑞亚结合生出了天神宙斯(Zeus)和神后赫拉(Hera)等新一代奥林波斯神祗。而柏拉图对宇宙或世界的起源说得不是很具体。在《蒂迈欧篇》(Timaeus)里他说:“神愿望一切事物都应该是尽可能地好,而没有坏”。“看到了整个的可见界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一种不规则和无秩序的运动之中,于是神就从无秩序之中造出秩序来”。这样看起来柏拉图的神不是从无物之中创造出世界来,而只是把预先存在着的质料重新加以安排。柏拉图认为,创世神(Demiurge)用“善”启蒙了各种宇宙因素而使它们自愿接受理性心灵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把海神欧申纳斯和海洋女神泰西丝放在神谱里一个显要的位置,这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赫拉对阿佛洛狄忒的话里可以得到印证,原文是:“For I am faring to visit the limits of the all-nurturing earth, and Oceanus, from whom the gods are sprung, and mother Tethys... ”,大意是:“我打算跨过丰腴的大地,去往它的边缘,拜访欧申纳斯,育神的长河,以及泰西丝,神祗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