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哲学 > 企业管理哲学论文

企业管理哲学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企业管理哲学论文

  哲学是研究事物本质及其运行的根本法则,是管理科学的主导原则与方法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管理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管理哲学论文篇一

  现代企业管理的哲学思考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管理哲学的由来和内容以及我国企业管理应用管理哲学的意义,阐述了管理科学向管理哲学发展历史阶段,最后简要分析了管理哲学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科学;管理哲学

  管理是人类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活动,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管理活动,主要表现为特定组织成员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资源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的一系列的协调和组织活动。哲学的定义则较为广泛,有的说是知识汇总,有的说是科学的科学,而比较接近哲学本意的则是马克思对哲学的解释,即世界观。哲学是研究事物本质及其运行的根本法则,是管理科学的主导原则与方法论。哲学与管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但是两者之间联系极其密切,哲学是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向导,管理则是哲学的实施与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哲学概述

  (一)管理哲学的产生。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也不断加深,一个人的各种决策活动,尤其是职权较大、影响较广的个人的决策活动都能给地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营主体单位,企业规模的不同,企业的各种活动都会对当地、国家甚至世界带来不同的影响,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还要考虑企业对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改变以往单纯作为经济人的角色,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在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人文和社会价值。

  1978年霍金森教授编写的《管理哲学》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管理哲学的正式创立,他在书中对管理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除了要关注如何提高组织的效率、加强组织的科学管理之外,还应当注重组织管理中的人文要素,不仅要强调组织的效率价值,还要考虑组织的人文价值。简而言之,管理活动不仅能够提高人的价值、发展人的潜能,还应当能够排除压抑人的创造性、降低人的价值、限制人的发展的行为和因素。因此,哲学作为一种“补偿的力量”必须对管理进行价值的、伦理的、情感的分析,这就是管理哲学的本质。

  (二)管理哲学的内容。(1)自然观。大自然主要指人类生存的各种环境,包括森林、河流、山川、矿产等等,这些自然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规律,人类活动介入之后,自然生存环境虽然受到影响,但是人类活动并不能够改变自然运行规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所做出的各种行为,都将得到自然相应的回报,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的改造大自然,否则必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社会观。社会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由人类的各种不同活动构成的,社会活动包含多种不同的人类活动,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等等,每一类活动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人类社会经过了多种形态的更替,而且每种社会形态均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进步,社会形态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要在当前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遵循当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够管理好企业,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3)人文观。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要素。正是由于人类具有无穷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不断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的意愿、关心其身心、理解其情感,注重培养和提高每一员工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管理者应重点关心和研究员工的情感态度动机、信仰伦理道德、规范责任意志、偏爱期待价值等,把企业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全体员工中去,引导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促使企业良性发展。(4)企业观。企业是社会中的一个组织形式,是国民经济的主体,要做好企业管理工作,就要具备哲学性的管理思维,处理好四个环节的关系: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工具和手段、管理过程。虽然这四个环节的每一个都可以作为哲学对象,但是,管理哲学的思维方式主要侧重于概念、判断与推理。企业以目的而存,以适应而发,以整体而变,以集合而改。除此以外,其职工的情感、态度、价值、道德、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管理应关心的问题。对它们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管理的实质就是实践哲学或行动哲学。(5)发展观。世界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是物质世界的根本法则,企业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企业都是随着经济社会体制、社会关系和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适应经济环境与社会发展,才能求生存。当今社会企业最重要的在于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只有不断的改变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才能真正的取得发展。

  二、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哲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企业发展规模和实力都有所增强,越来越多拥有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企业开始向国外发展,谋求国际市场。在企业走出去实行跨国经营的时候,跨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理念体系构建成为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为避免走出去的企业受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而失去自身的独立性,我们势必要更加重视和强调跨国经营企业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建设,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哲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企业竞争的加剧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要应用

  管理哲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开展及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延伸,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跨国集团公司进入中国并抢占了市场、人才、技术等资源,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都是实力雄厚并具有丰富的先进的管理和发展经验的,一方面我国企业要努力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不能一昧模仿西方国家企业的经营模式,我国企业仍然要建立或者说保持一些中国企业所特有的东西,形成一种更能符合中国本土和国外文化的企业文化和哲学,这样才能在国内甚至国际竞争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可以更好的赋予和体现民族文化特征。一个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必须能够充分体现当地民族的文化特征,能够建立起符合国人的企业哲学,而现实中确实有很多的企业由于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没有好好的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和价值理念来构筑企业特有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文化,最终导致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一个无法体现自己民族文化特征的企业很难在国内立足,更难以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三、企业管理中管理哲学的应用体现

  (一)建立以管理哲学元素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要使得企业管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除了管理者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之外,还应当将这些哲学元素逐渐扩展到企业的所有员工,使他们都认同这种管理哲学,大家协同一致,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其最好的效果。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的时候,应当包含管理哲学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企业观和发展观等,如企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必须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必须要具备哲学性的管理思维,必须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等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和执行,才能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中去,才能形成企业向心力,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起到最好的效果。

  (二)建立以管理哲学元素为核心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在管理哲学思想的指引下,对企业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与整合,包括整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生产经营运行机制。首先,按照人本管理哲学思想整合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和协调机制。按照“直线加矩阵”序列关系构建“复合型”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层级制”直线型组织指挥体系和“矩阵式”横向型事业部制组织密切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中“层级制”直线型组织、指挥、管理、协调体系,上层是高层决策指挥系统,中层是标准化职能部门,基层是产品项目研制组织;“矩阵式”横向型事业部组织,由直接接触、相互协调的工作技能、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等标准化职能部门和产品项目研制矩阵组织或项目小组构成。其次,运用人本管理哲学思想,以营销导向管理理念为出发点,对生产型企业的组织运行机制进行重构,构筑“需求――层级式”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其中心思想是处于上一层级的部门制导下一层级部门,而下一层级的部门必须准时响应和满足上一层级部门,并保证工作成果合乎要求。

  (三)管理哲学指导下企业管理的技巧。(1)黑箱原理的应用。在面对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活动时,可以把整个的管理活动看成是一个黑箱子,这里面的具体内容可以暂时不要去管他。管理者只需要考虑的是在这个黑箱子中输入和输出信号,输入的是预定的管理目标,而输出的当然也就是管理结果。而管理的过程要懂得选择让下级管理者去实施,这主要是因为越往下层,所需要管理的范围就越小,管理也就越轻松。在由下往上的管理活动过程中,一层层的管理工作都做好的话,自然整体的管理工作也就做好了。管理者通过调动下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做好自己范围内的管理工作,从而理顺整个管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黑箱理论。(2)调动管理积极性。管理活动需要管理充分的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在每一个管理条件的选择以及实施上都要保证万无一失。因为管理哲学告诉我们,管理者对管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从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来的,只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践,管理者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并且管理层越往上面,这种认识也就越重要,因为越往上层,管理者所作出的管理决策所引起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管理层要充分的调动起自己的工作热情,要尽量避免管理失误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适当进行弹性化管理。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建立都不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往往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这项制度的弊端也会慢慢的出现,一旦这些问题无可避免的出现的时候,管理者不能一味的只知道按照规定制度进行管理工作,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弹性的看待问题。企业管理应当是有弹性的,每一项管理活动从管理目标的制定到管理工作的安排实施都应该有管理的弹性,特别是作为管理者来说,更要把握好这种管理弹性,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切实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最终的目的自然是保证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企业管理哲学论文篇二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哲学思考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存在财务管理单一、多元扩张、过度负债、忽视人力资源投资等错误理念。从哲学的视角出发,用“目的与手段”、“限度与张力”、“规范与人性”等范畴思考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对策,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客体从有形资产转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083-02

  回归企业本质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所谓企业的本质就是投资高回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即有关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方面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将在企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哲理性思考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健康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一、目的与手段

  目的和手段是一对哲学范畴,目的表达的是一种终极目标,一种价值理想,手段则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方式方法、途径形式等。对于现代企业完善和改革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

  误区之一:企业财务管理即企业管理的中心

  许多人认为,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切实际地拔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将之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甚至以财务管理代替企业管理。产生这种想法的理由是认为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组织,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赢利目标就是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基础上,就必须用财务管理观念统帅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要求各项专业管理都讲求经济效益,注意投入产出比。这种人为地把企业财务管理拔高的做法,极易陷入到“资金万能论”的旋涡,妨碍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创新。实际上,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三大时代潮流的背景下,企业管理目标多元化,管理领域逐步扩大和员工从经济人变为社会人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既要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也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企业管理比财务管理有着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内容,除了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更多地还要对人的管理方面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世界500强企业都有十分重视对员工的获得―培养―提高。比如,日本企业就非常重视生产管理和员工管理。德国企业就视质量管理为神明。但他们都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是强调做好各项企业管理,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财务收益和投资回报。

  误区之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即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但不能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简单地认为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系统中一个手段,而非企业全部价值的目的。有些企业错误地把利润理解为企业财富,不是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这就会使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利润而赶潮流,追热点,为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而作出错误决策,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利益,员工利益、消费者利益,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偏离了企业的总目标要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管理具有全局性,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管理;财务管理具有局部性,侧重于资金运动即价值方面的管理[3]。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使企业财务管理在外部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变化时,不致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避免企业步入目标陷阱的误区。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确保企业有效益地发展,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持续地成长。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企业管理目标可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三大目标。企业这些不同管理目标要求财务管理这一手段要围绕目标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的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一般认为,生存目标下的财务管理是力求保持企业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发展目标下的财务管理是要合理全面地运用财务管理的手段,不断扩大收入,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获利目标下的财务管理要求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5]。

  可见,企业财务管理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二、限度与张力

  企业真正要发展必须考虑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相济性。运用财务管理手段把握企业资本运用的限度和张力显得十分重要。所谓限度是讲适度性、分寸感。所谓张力,是讲发展的弹性和空间。如果企业对资本的运用没有张力,即只关注眼前获利,缺乏战略性的超越视野,则企业的生命周期将是极其有限的。如果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必要的限度,其实践的挫败则难以避免。这种错误的财务管理主要出现下面两方面误区。

  误区一:规模经营演变成高比例负债经营

  一些企业在不具有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采取了风险较大的负债经营策略,企图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从而使一个好端端的企业陷入了“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4]。本来,企业利用债务进行负债经营,对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减少财务风险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企业财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在没有掌握好负债的规模和期限等限度的情况下,不切合实际估计投资项目的盈利性即张力,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误区二:多元化理财落入多元化扩张陷阱

  一般来说,多元化扩张,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不少企业当财务实力和规模扩大之后,财务管理人员就热衷于多元化理财,忘记了这其中存在的巨大的风险,他们往往在不掌握新扩张领域的相关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技巧,没有处理好新建立的各种关系,不具有进入新领域的财务管理骨干,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等等相关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理财,进行多元化扩张[4]。这种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不结合社会发展环境和不守好根据地的扩大理财行为,常常会落入多元化扩张的陷阱,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实施没有掌握好限度和张力的一个突出表现。

  企业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较高的资本报酬和一定的资本积累上,没有积累,发展就没有强大的后劲支撑,因而企业财务管理要有积累的理念,注重对资本积累的运用,以积累促发展,同时注意把握企业发展过程中限度与张力的关系,正确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轨道[1]。

  “限度”和“张力”的问题就是哲学中“度”的问题,作为表征“限度”和“张力”的问题就是哲学中“度”的问题,作为表征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的哲学范畴,它在中国文化中有其特别的含义,《礼记・中庸》称之为“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它既是“人伦之道”,又是“君子之德”。因此,这个概念在人事管理中有很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通过改革,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考核指标,来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创造更大效益的目的;或者用减少投入的办法来增加效益等。这是否真是一个单向正比的关系?古人早已明示我们,既勿“矫枉过正”,亦不能“过犹不及”。这一理论对企业战略性如何把握适度性的启示的确是深刻的。

  三、规范与人性

  “规范”与“人性”,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对核心范畴。如何把握二者的恰当性,关涉到企业发展的基本取向和前景。

  所谓规范管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它是制度管理,即将管理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制度、机制来表达;其二,是把目标和要求标准化、量化。财务管理工作中,许多事情都有标准和规章制度要求,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它本身就是规范管理的表现。规范管理既然是一种通过一种制度和机制来表达标准倾向量化的要求,并在管理体制工作中常常表达的是底线要求,所以具有一种刚性的管理意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实现公正分配有五种方式,其中一种为“分粥原则”,即谁分粥,谁最后拿粥。这里有一个机制的设置,通过这个设置,让掌勺的分粥人不能偏心,不能不公正[2]。可见,这个原则是要通过某种机制来约束人,从而实现“公平分配”。因些企业财务管理在员工收入分配中,如何评价、衡量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与收高低都少不了量化的尺度,否则就失去评价的客观尺度,就无法实施宏观管理。当前企业员工收入要以其对企业的贡献大小为尺度。职工收入的高与低是衡量企业效益好与差的标志之一。企业经济效益好,对国家贡献大,职工收入就会高些。同时,职工个人想增加收入,就应作出相应的贡献,贡献大者收入就高,贡献小者收入必然少。这样才能调动职工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所以规范管理是保证管理公正性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所谓人性管理,主要是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的主要资源,知识及掌握知识的职工将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而且企业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评价知识资产的主要依据,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企业拥有的最重要的竞争性资源。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选择、开发和使用来创造价值,这是决定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同时,应防止知识的外溢,为稳定那些掌握了知识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收入激励机制,实行“一流人才― 一流贡献― 一流工资”的特殊政策,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人才成长、发展的有利环境。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会计,将其纳入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的范畴,实现财务管理客体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从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

  看了“企业管理哲学论文”的人还看了:

1.管理哲学论文

2.管理哲学的大学论文(2)

3.管理哲学大学论文(2)

4.管理哲学论文范文

5.浅谈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6.关于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7.管理者的企业文化思考

248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