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国学知识 > 哲学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个人读后感(2)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个人读后感(2)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个人读后感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篇四

  以下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的详细内容: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是第一篇文章,按说对这篇文章人们应当吃得很透了。通过前几天的导读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一般人读完这篇文章,大概就能认出一句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而且这句话还是读错了的。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人们读原著的“实用”取向。很多人读原著完全是从“为我所用”的立场出发的。他们根本不管马克思实际上说了些什么,只考虑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至于那些他们认为用不着的,就毫不客气地扔到一边。这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实用主义,而且是一种坏的实用主义、一种被庸俗化的实用主义。

  这种断章取义的阅读,曾经被标榜为“不是抓住词句,而是抓住方法”。通过对所谓“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的流行解释,我们可以看到,情况与这些伪马克思主义者标榜的恰恰相反。马克思的方法并不是那么容易“抓住”的。你首先得知道马克思说了些什么,然后才能明白他的这些内容中渗透的是哪种方法。只读懂一部分,你就敢断言你掌握了马克思的方法?那还怎么解释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难道它不是一种总体性方法吗?抛弃了总体,你还能抓住总体性方法?这可真是神了。

  其实读马克思的著作办法很简单:你只要一句句读,然后综合起来,与自己的生活对比,这就够了。比如,关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开头的部分,先总的读一遍,然后再一段一段地读。具体到每一段,也是这样:先总的读一遍,然后一句一句读。对于其中较为复杂的句子,还需要采取分析句子成份等手段进行分解式阅读。最后,再一句句串成一段,一段段串成整个部分。——可是谁又有这个耐心呢?

  以第二段为例。马克思谈到“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分解开,先读成“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显然,这跟后面的一句“宗教是颠倒的世界意识”可以对照。后一句也可以分解,先读作“宗教是……世界意识”。这就是说,宗教既是世界意识,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如果把“世界意识”换成“世界观”(中文第一版就是这么翻译的),把“人的自我意识”换成“人生观”,那么再后面一句:“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句话,如果我们也照样分解,只注意其中的“人就是人的世界”,那么“世界观”与“人生观”就在“宗教”这里统一起来了。可见,马克思的宗教观比一般人想得要深远得多哩。

  那么,宗教是哪些“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呢?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好了。那么什么叫“没有获得自身”,什么叫“再度丧失自身”?联系“自我意识”的概念,就可以理解,这里的自身就是人的“自我”。“没有获得自身或再度丧失自身”就是指缺乏“自我”。

  同样,宗教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意识”呢?“颠倒的”世界意识。那么“颠倒”是什么意思?更为严重的是,马克思说“颠倒的世界”产生了“颠倒的世界意识”,世界在哪种意义上是“颠倒”的?

  这样一问,你就会发现:所谓“宗教是无情世界的心境”(第一版译为“无情世界的感情”,我认为更好),所谓“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根本就不是指宗教的本质,而是宗教的功能。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是人的“世界意识”,这才是宗教的本质。当然,这里的“自我意识”和“世界意识”都加了修饰语,而宗教的功能正是从修饰语当中派生出来的。

  至于后面的部分,除了需要采取同样的阅读方法之外,还要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果拿德国与中国相对比,我们会发现,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情况同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惊人地相似:德国在政治上落后世界历史两个时代,因此先进国家正在抛弃的,恰恰是德国所亟需建立和完善的;中国在经济上同样如此,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不仅没有达到后资本主义的水平,甚至连发达资本主义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自高自大同当时的德国人没有什么两样,而马克思对理论政治派和实践政治派的分析几乎可以现成地套用到当代中国的两大派别头上。中国要在一个后现代的语境中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解决这个自相矛盾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对当时德国处境的分析无疑对当代中国具有极其重大的启发意义。

  反过头来再看我开始的要求: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你还会认为这种要求是过份和无理的吗?确实,现在中国人很忙,有许多事要做:要赚钱,要做官,要养家糊口。我担忧的是,现在大家已经忙得顾不上思考:赚钱、做官、养家糊口为的是什么?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比这一切更加重要的东西?难道赚钱、做官、养家糊口不是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比如人生幸福)的手段吗?同样,马克思主义如果真的对中国没有意义,那么,我会坚决反对在它上面浪费时间。我之所以为马克思主义付出全部心血,恰恰因为我认为它对当代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因此,读马克思的著作需要两个层面的修养:一是信仰层面,二是技术层面。只有两个层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读懂马克思的著作。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篇五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的详细内容如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对当时德国现实的批判。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西欧历史进程整体向前发展,但德国的统治者却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作为国家哲学,利用“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伟大命题而天真地认为德国的现状(本质)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此在德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发展、工业革命在迅速进行的时候,德国的政治却停止不前了,从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巨大的阻碍反作用在德意志历史大舞台上欢悦地表演着一幕幕德国历史的悲剧。对此,马克思深恶痛绝。

  “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发起理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批判宗教、直面人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现状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宗教应运而生,但对宗教的盲目信仰只会把人们带入一种非现实的幻想中。而统治者更是利用宗教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但一个人民生活在幻想中的国家无疑是会被历史淘汰的。因此,马克思要把幻想中的德国人民唤醒,面对真实的社会。

  “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马克思已无法容忍落后的德国制度,这是他的满腔怒火!“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并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的,”德国的旧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德国发展的需要,可德国的统治者仍然坚守着这些旧制度。对此,马克思强烈要求消灭旧制度,而且也预测到了它悲剧性的灭亡。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彻底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就必须要有群众基础。而能说服人的制度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能说服人的理论必须要彻底,即抓住“人是人”这一本质。

  “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既已彻底否定旧制度,那么产生一个新的革命理论是历史之必然。“理论要求是否能够直接成为实践要求呢?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这便是革命的理论基本要求,即马克思强调了理论与现实的双向实现性。

  理论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么就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来把理论照进现实。“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只有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部的革命,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要想取得普遍解放,那么部分的革命在德国是无关痛痒的。但在当时的德国,“实际生活缺乏精神内容,精神生活也同实践缺乏联系,市民社会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是它的直接地位,物质需要,自己的锁链强迫它,它一直也不会感到解放的需要和自己实现普遍解放的能力。”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市民社会阶级会主动关注整个德国对解放的迫切需要,他们仅是关注自我的需要,这是注定实现不了彻底的解放的。因此,必须“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一种必须被看成是整个社会公认的罪恶的特殊的社会领域”,而从这个领域解放出来才能表现为普遍的自我解放。这个领域,就是“无产阶级”。敢于向敌人挑战:我算不了什么,但我必须主宰一切。这样的阶级才是解放整个德国的力量所在。

  “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从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出发的解放。在德国,只有从对中世纪的部分胜利解放出来,才能从中世纪得到解放。在德国,不消灭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种奴役制都不可能被消灭。彻底的德国不从根本上开始进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可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即德国的解放要从人就是人这个本质出发,要彻底推翻旧制度,把哲学的理论照进现实。把革命的理论和无产阶级结合起来,德国才能走向彻底的解放!

  以上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的全部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的人还看了:

1.黑格尔的客观哲学的读后感

2.法哲学批判导言读后感

3.抵制宗教心得体会

4.唯物辩证法哲学论文

5.黑格尔哲学读后感

247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