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史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科技史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传统的空间意识,是体现在建筑的意匠中,而园林中的空间组织特色,深刻地受建筑空间思想体系的影响。建筑空间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园林空间组织形式有着深刻的渊源及因果关系,由此构成了中国文化之精华。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建筑的秩序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建筑的秩序篇一
论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秩序
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成为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思想体系入手,对园林建筑与园林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园林建筑布局的空间秩序特点及园林布局的规律和特征,以便当今的园林设计能够从中吸取精华,掌握这种传统的“艺术”精神,得其神韵,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关键词:园林建筑;空间秩序;建筑空间;秩序观;园林空间;
中图分类号:TU-098;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3-0044-03
收稿日期:2006-11-28
作者简介:范俊芳(1969-),女(汉族),福建建阳人,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硕士生导师。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占有很大的比重,建筑不仅为满足园居生活的需要,更是组织空间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传统的空间意识,是体现在建筑的意匠中,而园林中的空间组织特色,深刻地受建筑空间思想体系的影响。建筑空间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园林空间组织形式有着深刻的渊源及因果关系,由此构成了中国文化之精华。从现在许多园林建筑及空间作品来看,能真正掌握这种传统“艺术”精神的,还鲜有看到。对于中国古典艺术的模仿是“取其形易,得其神难”。因此,本文拟从建筑空间秩序入手,探索其思想的脉络。
1 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秩序观
中国建筑在总体的空间经营上,应该说是理性有序与浪漫自然两者之间恰到好处的结合。一座精心规划的中古时代的大都市,或一座帝王的宫廷苑囿及其离宫别馆,不仅有星罗棋布、院落纵横、回廊复道、巷陌交通的繁复而严密的空间组织,而且有挟山带水、涵天纳地的与自然融合为一的空间气韵。中国建筑的空间组织,集宏大与深邃、华丽与幽雅于一体,创造了在建筑空间组织方面独具特色的一个体系
制约中国建筑空间组群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古代中国人力求在建筑空间组织中表现所追求的理想――天地和合与宇宙秩序。在这里,“天地和合”主要涉及古代中国人所关心的“天人关系”方面的问题;而“宇宙秩序”所涉内容,则更倾向于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中国人相信,如果社会人际之间,也如天地宇宙之间一样,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与协调的相互关系,社会就达到了它的理想状态。
在中国人看来,一座单体的建筑物,或一个单独的建筑群,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既是一个更大空间组群中具有特定地位的一分子,又是天地宇宙之间整体空间秩序中的一分子,任何一个建筑个体或群体对于自身特定地位的逾越,或对于整体秩序的破坏,都是不能被允许的。所谓“天地和合”,首先是基于地界与天界空间秩序的相互对应与摹仿。就一个建筑组群而言,其空间组织的要义,正是在于通过恰当地建筑布局,以求得天地的和合与阴阳的谐调。而欲达到这一点,就要使组群内部有严格的能够表征社会尊卑关系的等级秩序。因此.由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线”[1]成为典型的、正规的中国古典建筑平面构图基本原则。事实上,这样一种力求使得整个宇宙处于一种整体谐和状态之下的文化精神,几乎渗透到了中国人空间组织的所有方面。因此,强调南北中轴线,规则整齐,组织层次分明,均衡对称等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模式,所有重大建筑群都以这条轴线为基准而展开布置。
将天下四方的都邑阜镇及宫殿宅舍,纳入一个统一的具有宇宙意义的空间秩序中,使得中国建筑的空间组织具有了某种可以囊括天地六合的弥漫性。正是从这种弥漫性的、涵盖天下四方的、具有级差序列之韵律感的空间组织方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特色,并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园林空间的组织及形式,二者的渊源关系也由此产生。
2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秩序观
无论在气度恢宏的皇家苑囿还是在澹泊曲蜿的文人园林中,无论在帝王壮丽的宫殿还是在庶民简陋的宅舍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在中国人内心深处所不断涌动着的,是一个平和而宁静的希望――一个创造天地和合、阴阳谐顺、天人合一、宇宙大同的空间环境的理想与愿望。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观念,与儒家所主张的严格理性的宇宙秩序观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更为空灵通透的可以将天地宇宙融而为一的空间理想。在这里,对于空间组织起主导作用的,不再是着意设置的具有等级节律感的秩序,而是一种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加雕琢、自然无为的,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空间经营艺术。这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空间组织艺术,而其中所隐含着的,依然是渗透着天地和合与宇宙秩序的文化精神。
2.1自然环境中的空间秩序
坐落在地形起伏的自然环境中的庙宇殿堂,在“宫室务严整,园林务萧散”的思想下,园林建筑空间布局就形成一种不规则的,自由灵活的布局特点。空间布局的重点由“形”转化到“神”,由静止的“境界”转换为运动的“境界”,“境界”所出现的方式和秩序是有缜密安排的,它们的组织正如一切艺术的组织一样――起、承、转、合,由平淡至高潮的过程汹。于是,一切往高空发展的或位于高地的楼、阁、台、观、塔等,它们本身丰富的轮廓线就因为所处地位的要求要表现出强烈的效果,于是,形成了自然空间中的秩序――轴线。
轴线在园林空间组织中,尤其在大尺度的皇家园林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轴线起到了对于一个大的空间体系的控制作用,使得许多看来似乎自然随意的空间要素,变得严谨而合理,看似漫不经心设置的山水花木与亭台楼榭,却被恰如其分地嵌入了经过人工化但又自然谐趣的空间秩序之中,纷乱的空间有了主次空间的分划,不同的园林空间组团之间,有了某种联系,也有了对于游人游览路线的暗示与引导。如北京颐和园前山景区,就是由东宫门、仁寿殿东西轴线,与排云殿、佛香阁南北轴线为主,并辅以许多大大小小,方位不一的轴线,以及轴线之间的相互穿插交错来进行空间组织的(图2)。每一个初次到颐和园游览的人,无一不会被东宫门以内前山景区由轴线的交叉错动、层叠移换造成的建筑庭院与山水林木的空间变幻,感到一种新奇的迷惘有趣与叹为观止(图3)。
当人们徘徊在圆明园的废墟上,回味着“九州清宴”、“万方安和”的余韵,或徜徉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山水间,揣度着古人“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胸襟;在网师园中体味“月到风来”的惬意,或在拙政园中低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潇洒;抑或在帝王们的宫苑中,玩味“太和、保和、中和”与“乾清、坤宁、交泰”,以及“天安、地安、颐和、熙宁”之类匾额中蕴籍着的期待与冀盼,都可以使人触摸到中国人这一永恒期望的脉搏。
2.2住宅庭院中的空间秩序
中国古代住宅庭院,是沿轴线“循次第而造”的,所以按庭院前后的空间序列,称之为“进”,并形成了以“院”为中心的建筑群组织
方式,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主要布局形式。由于中国传统单座建筑的平面简单,它们必须依靠院落为中心才能达到机能完整。因此,在设计思想上,单座建筑可以看作是属于院子的,这样才能将建筑空间的层次逐级构成,“循次第而造”(图4)。
院子由此形成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将内、外、主、从等关系表达出来。通过建筑“有限”的形状,来引导空间的“无限”变化,因而达到高度的建筑艺术表现的境界,从而也决定了园林空间的主从与秩序。
以“院”为单位的组织程序,将园林庭院变成自由灵活,景色封闭的空间。庭院互相以一种多向性的组合,使前后左右可以连续地组成庭院,是属于四方连续的空间组合形式。从理论上说,这是具有无限性的一种组合方式 [3]。同西方建筑对比,中国园林的庭院建筑,在造型上有很大的优越性。大型住宅,虽有两三条并列的轴线,但轴线之间的庭院也是并列的,一般中间设有夹巷,从平面结构来说,是属于两方连续的空间组合形式。中国园林建筑按造使用功能分别成栋,如厅、堂、斋、馆等等,再组成庭院,庭院具有内外八面的丰富造景条件,在起伏的地形上,外间的景物就会很容易地进入视域之中,混乱的景色就用各种办法将他们遮挡封闭起来。单个庭院的连续组合,在空间上创造出层出不穷,方方皆景,变化莫测的空间意境来。如苏州拙政园,建筑和庭院主要沿园的南侧分布,厅堂等主要建筑临池,东西回廊曲折,沿池半绕,形成以水为中心的开阔景区。原来的园门,在住宅的曲折夹巷中,经腰门而入,门内假山屏蔽,循廊绕水曲折回环而达主要景区,豁然开朗,形成空间上强烈的对比。这种厅堂为主,亭廊环绕,院落穿插的布局序列体现了园林与建筑空间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图5)。
2.3园林建筑的空间次序
园林建筑的空间次序,决定了园林空间的布局方式。建筑坐北朝南,是建筑次序的体现,也是顺乎自然的体现。“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在园林中,不论地形如何偏缺,建筑与庭院如何“随曲合方”,布置如何灵活,主要建筑无不座北朝南。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地亦要开阔,组合在庭院中的,则“筑垣需广,空地多存”,植物密茂则空间郁结,“徜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即可 [4]。在景区中,一般多建于水面开阔处。临水一面多筑平台,特别是厅堂在池南,向水背阴,筑平台,既可作为建筑空间向室外的引伸,开拓活动之地,也避免建筑临水处于阴影之中,以衬托出建筑的主要地位。据刘侗《帝京景物略》所记明代北京园林,大都临水筑台,台后建堂,这已成明清大型园林布置厅堂的传统手法 [5]。又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留园的涵碧山、狮子林的荷花厅、怡园的鸳鸯厅“藕香榭――锄月轩”等等,均是采用此种手法。“天地和合”的空间思想,在建筑与园林空间中,是融合贯穿的 [6]。自然的次序体现在建筑空间之中,使整个空间处于无形的“力场”之中,互为关连,互为因借。建筑的次序观,深刻地影响了园林空间布局。
3 结束语
中国古代的造园思想,由自然环境、住宅庭院、再到园林建筑都可以体现出天地宇宙融而为一的空间理想,是强调宇宙处于整体秩序下文化精神的再现 [7]。严谨的轴线和自由的布局穿插,处处体现了对立统一的中和原则。如动与静、因与借、虚与实、意与境、情与景、有限与无限、曲折与端方、有法与无法等,均是天地和合与阴阳谐调的思想反映。建筑空间中严格而理性的宇宙秩序观念,与中国园林空灵通透、将天地宇宙融合为一的空间理想,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园林空间体系。这种深思熟虑的空间经营艺术,构成了中国古代园林空间艺术的精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这种渗透着天地和合与宇宙秩序的文化精神,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也让今日的设计更趋于理性和有序。
参考文献:
[1]李允稣,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46~154.
[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9.
[3]张家骥,中国造园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21~214.
[4]张钦楠,特色取胜――建筑理论的探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1.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1~16.
[6]刘托,浅析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J].古建园林技术,1989[1]:19~20.
[7]孙宗文,儒家思想在古代住宅上的放映[J].古建园林技术,1989(4):26~29.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建筑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