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国学经典读后感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然而国学经典不只一本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七年级国学经典读后感文章,欢迎阅读!!!
七年级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寒假,我观看了山东教育频道的"国学颂读"节目。这个节目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国学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品读了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
国学是历史文明长河中的精髓,经典是历史文化长河的璀璨明珠,它们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看了这个节目,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明白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刻含义;感悟到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崇高境界。体会到了国学经典对我们的重大作用……其实,我在小时候便于经典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便教我们唐诗。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们读,让我们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我背的第一首唐诗,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是初唐四杰中骆宾王的一首诗,诗中写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当时,我还因为背得熟练得到了老师的一朵小红花呢!假期里,我也没有停下学习国学的脚步。吃完饭,爷爷便拿着印着插图的故事书,开始给我讲传统故事。爷爷有时用滑稽幽默的语言向我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情景;用沧桑低沉的话语讲述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时的壮观景象。这些故事有时会逗得我开怀大笑,有时会让我引发万般感想,有时还会让我为这些伟大人物流露出伤感之情。
上了小学,每个星期有两节传统文化的课程。我每个周末都盼望着这两天能快点儿到来。老师给我们将孟母三迁的故事,教导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劳苦用心,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给我们讲述凿壁偷光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有匡衡那样不断进取、勤奋向上的学习之心,还给我们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们要孝敬父母。其中最令我敬佩的黄香与吴猛。吴猛夏天的时候,他为父亲驱赶蚊虫,免除他父亲被蚊虫叮咬的忧患。黄香冬天,他先到被窝里把被子暖和好,解决了父亲受冻的困难。听完这个故事后,我便想到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妈妈洗衣服,爸爸下班后,给爸爸倒一杯热水……记得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的节目的选拔赛,我和我的同学一起演唱了一首用论语改编的歌曲,获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登上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表演当天,我们在台上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完这首歌后,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们几个人心里都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经典文化不仅能增加人的知识,还会提高人的修养。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经典。
上了初中以后,我们就增多了更多方面的国学知识。我常常向往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仆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常常赞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也常常佩服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也从中学会了很多,学会了要像陶泓景一样"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好的东西要向好朋友一起分享,学会了苏轼"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的豁达心境,学会了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之情……记得上初一的时候,学校里举办了一个经典诵读比赛。经过一个星期的细心准备,我决定以舒婷的一首现代诗 参赛。比赛之前还稍微有些紧张,但看到台下有很多同学帮我加油打气的时候,我的紧张之情便不复存在了。在台上,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饱满的感情把这首诗歌朗诵完毕,获得了一等奖。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并且还品味到了经典文化的含义。
其实经典文化含义也就是这样的:对小时候来说,那就是队形排列整齐的几十个文字;而现在对我说,那是中华文化中的颗颗明珠;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那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
让我们一起感受国学的魅力,品味经典文化吧!
七年级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二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七年级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三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