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和资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传统文化教育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篇一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和资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和资源,它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1](R61)不同的历史时代,都会凝聚一股文化传统,教育士人。在现代社会,优秀的传统文化仍需大力传承和发扬,而且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要;2006年,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爱国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德,融入了时代精神,对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

  鉴于一些研究成果都有涉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此不赘述,本文重点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1、道德观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自我道德修养的完善,主张人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律己修身,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身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然后才能治理国家。《大学》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通过修身,实现身心的和谐。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论语·季氏》)。也就是说,要通过自我检查和监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人格修身的方法很多,如“吾日三省吾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慎独”、“兼听”等。此外,诚信对于一个人的修为是非常重要的,“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即讲诚信别人才能与你交往、共事。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周敦颐言:“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被社会所认可的标志。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完善知我修养,塑造理想人格,树立诚信意识,向真、向美、向善,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都就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中国哲学史专家成中英先生认为,孔子以一种自我修养及精神成长的历程给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发展和完善人的心灵与精神的具体范例。

  2、人生价值观教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在这中精神下,构建了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理想信念,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言论,突出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士注重人格修养的高尚情怀。而这种人格操守正是我们民族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用这些精神鼓励和教育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畏艰辛、有所作为,养成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的良好品质。

  3、义利观教育

  “仁、义、礼、智、信”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发展历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它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道德根基。它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社会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以群体、集体、整体为本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贯的价值取向。“以天地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充分体现了“尚群为公”的整体主义精神。而且在义利关系上,传统文化重义轻利,义先于利,但并不完全排斥利。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可见孔子并不排斥对利益的追求,只是要求“以其道得之”,“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只重个人利益,漠视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形;自我中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部分人道德观念淡薄,义利不分,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中开展“为公”、“义利观”教育,就是要指导大学生摆正个人、国家、民族的关系,加强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民族前途联系起来,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的人。

  4、民族精神观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得以继承和发扬。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爱国被看作至高无上的追求。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转折点时,时代涌现出的仁人志士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甘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崇高气节,让我们的民族得以兴旺发展。可以毋庸置疑的说,爱国主义是始终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条鲜明主线。此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价值取向。在青年学生中加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担负社会责任,是青年学生思想进步的重要保障,对国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发扬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满怀心系家国的远大抱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借助传统文化的优势,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诚然,精神是文化积淀的结果和内化的产物,而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正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将经过历史考验的优秀文化传给青年一代,引导他们浩然之气的养成,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下为培育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几个方面。

  (一) 在历史教育中培育民族精神

  在对青年大学生的历史教育中,“提倡崇高的民族精神”[2](R1) “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2](R2)“宣扬浩然的民族气节”[2](R3)。“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3](R6)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了无所知,此必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4](R2)历史教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是培育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落脚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传统历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源泉,只有采取科学的、进步的历史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现阶段,我们必须从拓宽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中入手,致力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传授和教育,这是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直接、最迅速的手段。目前,各高校仅是开设了一些公共选修课,部分学校甚至未设置相关课程。这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普及,导致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的贫乏。所以各高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必修课程,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专门安排讲授传统文化的内容。课程范围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古典诗词欣赏等,使得大家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和学习。同时,加强师资培养,引进专门的研究教学人员;对学生工作者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在传统文化上的修为,使其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比如,讲到人际关系处理时,教育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等,即对自我合理节制,对他人施以关爱。

  (三)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通过各种载体和形式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可见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则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校园文化中有意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有利于丰实校园文化底蕴,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目前,受网络文化、快餐文化、流行文化的冲击,校园文化业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如导致校园内盲目崇拜流行文化,诋毁传统民族文化现象,并缺少道德理性、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部分学生内心矛盾加剧、思想混乱、无所适从,思想和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所以,通过传统文化熏陶,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与深度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充实文化标志、名人画像、名人警句、艺术作品、地方文化特色等,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里以福建漳州师范学院为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视吸收闽南文化的优秀因子,注重人文景观建设(如成立闽南历史文化名人园),开设闽南优秀文化讲座、闽南文化欣赏、南音欣赏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四)通过社会实践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德育功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如组织大学生参观、考察一些重要的传统文化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过程中,让大学生自觉地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人格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使这种人格精神对其产生潜在而深远的影响。

  (五)利用校园媒体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为大学生创造各种与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校园中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在宿舍或教学楼铭刻历代先贤的古代诗词、修身立德的短句,在校园刊物上、网页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学习栏目,开展阅读优秀传统文化名著活动,等等。

  三、结语

  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内核和资源,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头。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胡锦涛在“6·25”讲话中谈及的十个问题也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欲使当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就要充分释放文化创造活力,鼓励优秀的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总之,要使大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将其融入人格的塑造中,必须突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并以此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时代的发展培育有活力的新一代。“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5](R10),有效地保证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萍王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2]王培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树立大学生正确荣辱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3]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

  [4]钱穆.国史大纲·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2004 .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篇二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民族之根!

  一个民族,如果他的文化断绝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

  中华民族,尤其在中国大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老一代,虽然还有不少人真正掌握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但岁月不待人,这些人已经日渐稀少;中年一代,目前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处于中坚地位,但他们正是开始遭遇文化缺失的一代人,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因而他们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代;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但他们出生时,就已经完全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要么有严重的误解。这样一种格局,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倒金字塔形状,如果任其发展,将有严重的后果。

  所幸的是,近些年来,在华人地区,已经有很多人考虑并实践着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行动,并且有一呼百应之势。那么,这些行动都行之有效吗?并且这些行动都是正面的吗?我们在欣喜之余,还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传统文化教育的发起,其思想来自南怀瑾先生的倡导,其实践来自王财贵教授的推行,并且有佛教界净空法师一系的推波助澜。这三方,虽然没有很密切的接触,但在思想和方法上都是互通的——都是在本质而非形式上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部分。

  王财贵教授是文化巨擘牟宗三的学生,他从以“读经”的方式从台湾开始实践传统文化教育。他对中西方的教育的差异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时他对“读经”教育又能坚持。一开始的时候,只有零星的学员跟他学习,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教学,哪怕台下只有一个人。自己的坚持换来别人的支持!王财贵教授的教育实践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台湾很快就沉浸在“读经”教育的海洋里了。

  中国大陆,传统文化教育的开端分别来自上面提到的三系:南怀瑾先生感召下的ici大方文教机构、王财贵感召下的“读经”系统以及在佛教界内部流传的读经系统。这三个系统,在方式方法上略有差别。就教材而言,南师一系不但选编了中国文化的经典,还特意为英语阅读选编了一套西方文化的经典,在称法上更多的是用“文化精华”而不是“经典”,这样比较适合国情,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王教授一系的教材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方法上则继承了台湾的教学经验,强调阅读和记忆的“读经”理念;净空法师一系,则增加了一些与佛教相关的著作,如《了凡四训》、《常礼举要》等。因为以上三系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所以大陆上推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大多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策略,即采集三家之长加以发挥。也许是因为推行不力,也许是因为他们中没有产生一个具有足够影响力的人,所以他们的行动都没有产生足够可人的效果。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蒋庆的人冒了出来。这个工科教师出生、后来又辞职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自称于儒家心法有所感悟,自比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大陆读经教育的“掌门人”。他自己选编了一套“经典读诵教材”,不但把非儒家思想的《老子》、《庄子》等完全剔除,还把古代启蒙教育的著作“蒙学”书籍,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也剔除在外。却硬生生的加入了诸如《春秋繁露》这类虽然是儒家思想但文化价值不高的著作。从而引起了大片的声讨,声讨中,最激烈的是留过洋的薛涌,那是一个以西方人的价值观衡量一切的人。薛涌的声讨不免过激,从而也引起了同样过激的声援。蒋庆这个名字也在这些声音中逐渐响亮起来。

  分析蒋庆的言行,他认为非儒家的东西都是有问题的,这本身就是很片面有很狭隘的观点。同时,他有企图建立现代儒教,并认为在“心性儒家”之外,从古至今还有所谓的“政治儒家”,并认为良好的状态是政教合一。综合以上的言论,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蒋庆的作为有着很明确的政治意图,如果他不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就是一个政治妄想狂。妄想着拥有千百年来儒家学者共同梦想的“千古帝王师”的荣耀。

  以上谈了一些大势,下面就一些个案做一下分析:

  个案之一是“复兴私塾”的“淑女学堂”。苏州复兴私塾的“山长”付奇和我算是很好的朋友,他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极大的热忱。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童蒙求我——复兴私塾印象记》对此有所发挥。在我看来,复兴私塾的模式很好,值得鼓励,但不值得推广,尤其是“淑女学堂”这部分。我大致知道,“淑女学堂”的教学包括《女论语》这样的教材。这些古代男权社会编辑出来的对女性有明显歧视的“女德”教材是严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现代社会,无论男权女权,都不应该助长的,应该推行的是真正的平等!

  个案之二是“诚敬教育网络学院”的“耀耀日记选”。虽然包裹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外衣,却又包含最为糟粕的成分。以下一节选的一章:

  日记原文:今天吃晚饭时,我的手一直左右乱动,快吃完了,妈妈生气地说:「好的学不会,坏的一学就会!」抓住我的手用筷子狠狠地打了一下。我开始洗碗了,妈妈的眼光注视我的时候,我立刻说:「谢谢妈妈的教诲。」晚上读完经后,妈妈对我说:「儿子,对不起,我不应该在吃饭时候打你的手。」我立刻从床上跳下来,给妈妈鞠了一个躬说:「没关系,只要父母发脾气、打我就是我错了。」妈妈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老师评语:很好!这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任何人相处都是这样。

  其中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把“体罚”加以美化,并作为经典教学案例子加以宣传。

  个案之三是“龙江书院”的“超级公告”。这个值得大大的赞扬。原文如下:

  弘扬国学,拒绝偏激;推崇儒术,但不独尊;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学修孔孟老庄禅——养和气、养喜神、构建和谐社会与人生!

  以上虽然不足五十字,但可以看出提倡者的大气魄,与开阔的胸襟。

  文章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流水帐似的说了一些事,希望读者有所裨益。

  2006年5月,慈心于易莲精舍

  今天我们推广传统文化,不是硬搬古人的东西,而是要与时代接轨,真正要吸取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正如南老师说的:共产主义理想,资本主义经营,社会主义福利,中国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传统文化教育相关论文

2.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

3.有关传统文化结业论文

4.传统文化论文

5.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论文

6.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

240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