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雷锋观后感1000字3篇
青春雷锋观后感1000字3篇
青春雷锋观后感1000字1
电影《青春雷锋》,是一部试图将“雷锋”请下精神圣坛的传记性电影。影片撷取了雷锋短短22年的生命中的最为动人的青春故事,真诚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雷锋,一个闪耀着当代精神的可亲近、可学习的光辉形象,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近的老乡。
虽然如此,让人好奇的是导演、剧组何以万人海选一个“外国人”(外籍华人)出演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神级的雷锋形象?要知道,雷锋的扮演者胡家华,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成长于德国,据他自己说在接戏之前,他从未了解过这个人物,对他的生平更是一无所知。更加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个“外国人”把雷锋演得“神似”,征服了中国观众,何以成为可能?当然,他似乎与雷锋有有着冥冥中的缘分,他不但与雷锋长的形似,而且他的出生与雷锋的出生相隔51年,他在大荧幕上出演雷锋与雷锋的去世也恰恰相隔51年;再有,他的成功肯定与他对演技的悉心揣摩和向老演员的虚心学习有关。但我以为根本而言毋宁是人类高尚精神的相通。雷锋生于中国,“雷锋精神”却绝非中国独一份的土特产。中国人学习雷锋做好事,西方同样有人无私奉献社会。令人汗颜的是,许多去过国外的人会发现,西方某些国家似乎遍地是雷锋,而中国的雷锋们似乎越来越成为“少数派”。2012年在东莞来自巴西的老外抓小偷被暴打,却引来数十国人围观,治安员竟称不在服务区; 经常见到北京地铁里老外主动为老人、残疾人提包,而他们身边的中国年轻人却无动于衷。非常戏剧性的是,2011年7月在合肥来自美国的一位小伙在广州闹市区连追四条街抓小偷被誉“洋雷锋”,如此看来,超越胡家华和雷锋之间的国家、民族、宗教、代际的这种神秘力量恰恰在于“雷锋精神”的普世价值性。雷锋所选择的道路也即“雷锋精神”,实在是人类任何一个人类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任何人类个体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
《青春雷锋》表现的“雷锋精神”的标本意义还在于它是一条实现“抽象的人”与“具体的人”结合的唯一现实之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经在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批判法国大革命中的罗伯斯皮尔等极端革命者只爱“抽象的人”而不爱“具体的人”,是导致法国大革命走向血腥清洗的重要原因。的确,古今中外掌握了道德制高点的人很容易走向“道德绝对主义”,要么抛弃众生,独享高尚的孤独,要么以火与血疯狂改造社会,最终走向反人类的邪路。雷锋有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与精神追求,但他却以一个现实主义者的高尚情感与冷静理智几近完美地演绎了一个“具体的人”带领一群“具体的人”如何克服人类的缺点从而达到完满,实现幸福的传奇人生。他不但想往彼岸的“理想社会”,而且对此岸的生活充满热爱,感恩社会,珍视生命;他不但爱抽象的“理想的人”而且爱有瑕疵的“具体的人”,不抱怨,不气馁,以其脚踏实地、可亲可敬的现实主义态度与激情飞扬的的浪漫主义情感相结合的巨大榜样力量,感染人,帮助人。
青春雷锋观后感1000字2
3月5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大家最大的共同语言便是学习雷锋好榜样。2013年春天,有三部有关雷锋的电影同时公映,其中胡家华主演的这部《青春雷锋》,讲了雷锋的爱和奉献,也将他彻底还原到活生生的人。雷锋是个普通人,他不过是做到了正常人应该面对社会的举动,然而在特殊社会氛围中,却被赋予了不同意义,从1960年代至今,他都是被误读着。
当整部电影看完之后却发现,如果说胡家华所演绎的雷锋与那种革命时代热火朝天的雷锋还有一些差距的话,那么他所演绎的雷锋的情感世界却超出了之前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的图解模式。将英雄从神坛还原到现实,在现实的世俗人生中展示英雄的不凡之处,这或许就是胡版雷锋的独特之处。
在平凡的年代里演绎雷锋的神奇故事,胡家华将原生态的雷锋呈现到观众的面前,他没有那些超人的事迹,却让我们更加体验到生命的坚韧,信念的可贵。影片《青春雷锋》讲述了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成长经历,力求以生动鲜活的细节引导观众走进雷锋伟大的精神世界,呼唤更多的人在新时代践行、光大雷锋精神。
影片中雷锋的扮演者胡家华,作为一个演艺事业刚刚起步的新人,就在这部青春励志大片中扮演了“我们的好榜样”雷锋,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具有这个驾驭能力。更何况,要拍好雷锋题材的电影非常难,雷锋作为时代典型,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人心目中的雷锋形象却又各不相同,所以怎样去艺术地表现雷锋难度非常大。但事实证明导演的选择是正确的,胡家华以其过人的悟性和过硬的演技对雷锋的形象进行了重新发掘、创新表达,其表演不拘束,不造作,不温不火,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从而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些有肉、可以亲近而又永远澄澈、永远年轻、激奋人心的青春雷锋形象。许多观众不禁感慨:“我心目中的雷锋就应该是这样子的。”胡家华小小年纪即达到了以神驭形的艺术高度,看来其演绎前途不可限量。
有关“雷锋精神”的真实性与魅力的最有说服力的一个证据是极具勇气的道德实践家的“自证”。例如影片首次以光影的方式揭秘了雷锋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其青涩的“初恋”,一些凡人才会有的小缺点如性格有些毛躁。一直以来,我们看腻了那些模式化的英雄、偶像,开始质疑媒体宣传中无比完美的形象,于是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偶像要么坍塌、要么被打破的时代。影片揭示的这些雷锋的小“瑕疵”,突破了很多观众对雷锋的呆板的标签化认识,这不但无损其光辉与伟大,反而让从神坛上走下来的雷锋身上闪烁着更多的人性光辉,其形象也就更加自然、真实、可爱、亲切,也更加令人感动,从而召唤更多的人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在一个破坏偶像的时代,雷锋及其精神反而得到了重生,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又极富启发意义的现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米饭,你是否哺育了一个新生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影片中的雷锋向人们展示了“一颗螺丝钉”精神,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可以在需要他的岗位上散发出光和热。尽管像电影中所说的“从没看过像雷锋这样傻的人”,但是雷锋用短暂而光辉的生命谱写了生命的价值。
青春雷锋观后感1000字3
这是2014年4月16日晚间,县电影放映队送戏下乡时,在我校放映的电影《青春雷锋》中乡党委书记对青年雷锋说的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非常感动这句包含深意的话语。
是的,书记的这句话,在电影中时刻激励着年轻的雷锋,积极追求进步。雷锋无论在何时何处,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能够倾注自己的热情,全心全意干好。
在农村,除了干好自己的事情,只要是组织安排,都会全力以赴,哪怕是别人的工作也仍然竭尽全力去干好。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很清楚地反映出来:养猪场的饲养大姐,因为上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乡党委把照顾养猪场的担子交给他,雷锋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且还把集体的猪照顾得很好,养得膘肥体壮,母猪还下了崽子,一下就是二十几头。为此,雷锋受到了乡党委书记的称赞。
在工厂,雷锋也是一个努力追求进步的好工人。哪里最艰苦,他总会主动要求到那里去。虽然在农村他有了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望城县第一个拖拉机手。但他不止于此,要永远追求。当时,我们的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要大力发展钢铁事业,在全国各地广招炼钢工人,雷锋听到这个消息后,亲友们舍不得他离开,他就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关心他的书记说当炼钢工人是非常辛苦的,他还是毅然放弃拖拉机手这份职业,前去报名应招工人。雷锋的真诚感动了关心他的组织和亲人,最后实现了自己当工人的愿望。而且在工厂又做出了开推土机大赛冠军的好成绩,又赢得了同志们的一片赞誉。
电影反映的雷锋,就是一个在永无止尽地追求的好青年。在工厂里赞誉之声未歇,又开始向新领域奋发了——他要去当兵。当听说部队在招兵,他想着要为保卫祖国做贡献,又放弃了工厂里用勤奋换来的好前程。前往部队招兵站报名参军,虽然因为体检不合格,因而未能如愿。但他却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倔劲。最后在自己的努力和同志的帮助下,用真诚再次感动了组织——部队的领导,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兵的强烈愿望。
到了部队,雷锋依然如故,时时处处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当兵几年,总是勤俭节约,不随便乱花一分钱。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一双袜子缝了又补,补了又逢,总是舍不得买一双。但是,当听到人民受灾的消息后,他却把当兵几年来存下的积蓄,全部捐给了灾区的人民。
在当兵的几年里,雷锋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只要人民需要,他就会以最好的方式去服务。即使是回家探亲,他总会把好事做了一路。
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走到哪里就能让哪里生出光辉的先进典型。电影里反映的雷锋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雷锋在工作上,真正地做到了一颗螺丝钉;生活中,真正做到了艰苦朴素;思想上,始终保持着大公无私的精神。
《青春雷锋》真的是一部好电影,教育我们要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今后我将以雷锋为榜样,努力进取,积极上进,将来也要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