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片观后感5篇
电视剧《破冰行动》观后感怎么写?下面为大家整理出来5篇关于《破冰行动》电视剧观后感,《破冰行动》是一部根据事实改编的缉毒大剧,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破冰行动》爱国主义观后感心得体会”,仅供查阅。
《破冰行动》爱国主义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最近播放的电视剧《破冰行动》火爆了整个朋友圈,为了“随波逐流”,我也从头到尾观看了一遍。从刚开始连剧中人物都分辨不清,到最后的无法自拔,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部作品。剧情的真实紧凑,演员的精湛演技,人物的惟妙惟肖,背景音乐的恰到好处,让这部作品犹如明星之亮眼,博人眼球。
剧情讲得是警察与贩毒份子的激烈较量,是正义与邪恶的搏击,是人性善恶的解读。塔寨村宗亲关系复杂,全村总共2万人:几乎三分之一的村民参与了制毒贩毒;其他村民也充当了“不吃肉却可以喝汤”的角色。整个村庄形成了严密的犯罪网。
村主任林耀东表面上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商人,为东山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背地里却是一个大的毒枭,干着非法的勾当。塔寨原来是一个贫穷的村庄,村民们在林耀东的带领下通过制毒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人们对他感恩戴德,把他当做神一样的存在。可以说,林耀东有他自身的本事:紧促的眉头,深意的笑容让人对他捉摸不透;淡定地处事,谨慎地为人让人不寒而栗。而且能够打通各种关系,寻找到保护伞,让自己的生意藏而不露。一举手,一投足,感觉能够“指点江山”,充当着“”的角色。正是在贩毒暴利的驱使下,林耀东让整个塔寨村民为他独尊。村民制毒成瘾,不论老人小孩都在思想上受到了麻痹,林小力就是一个例子。他不想上学,不想到工厂上班,就想跟着林耀东赚大钱。这样一群目中无人的村民,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胆大,甚至不把警察放在眼里。
我在想是什么样的思想让他们如此之放肆,仅仅是林耀东的威力吗。应该不是。归根结底是埋藏在人们心里的“利益”。每一个人都想变得强大,怎样证明自己强大,那就是有钱。为了钱,他们可以目无王法,制毒贩毒,贿赂警察;为了钱,他们可以示人命为草芥,胜文、胜武、三宝、二宝等等人物的死亡都是他们蓄意为之,更有甚的是对警察宋扬、马雯下手。“人性”的贪婪与暴虐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贪婪蒙蔽了人们的双眼,让人变得疯狂至极,林灿在最后为了塔寨甚至对父亲的生死置之不顾。他们不仅制毒,而且中毒至深。
同样是商人的赵嘉良,忍辱负重二十年,充当警察的卧底,不仅是想找出杀害妻子的凶手,更是对人民的负责。他一人在港二十年,虽没有直接陪伴在儿子身旁,但时时刻刻惦念着孩子。珍藏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偷偷地给打篮球的孩子送药,和李维民打电话的第一句话永远是问自己的孩子怎么样了。儿子出现在眼前却不能相认,独自承受痛苦。被贩毒分子打得头破血流,仍然凭借坚强的意志不暴露。在他的帮助下,警察在破冰方面收获颇丰。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安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缉毒是一项严峻的任务,时时刻刻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们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没有抱怨,默默忍受。就像蔡永强说的,他的儿子经常受到不法分子的威胁,他只好把孩子转到其他地方去上学。甚至还会面临着巨大财富的诱惑,但他们自己抵制诱惑,坚守本心。试想,他们连生命都可以置之不顾,还会在乎那些暴利吗?
何谓英雄?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缉毒警察能够甘于贫困,领着一月2000多的工资,坚守岗位,不向贩毒分子低头,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是真善美的象征。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让我们相信“善”就在人间。
《破冰行动》爱国主义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主要讲述了以李飞父子的缉毒行动为双线索,为观众两代缉毒警察不畏牺牲,拼死撕开当地毒贩织起的错综复杂的地下毒网,冲破重重迷局,为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奉献热血与生命的故事。
该剧以警方扫毒、歼灭亚洲制毒第一村----博社村为原型。电视剧中这些缉毒警察们,都是行走在刀尖上的人,每天都会面对流血、牺牲,可是他们无怨无悔,缉毒警的一生注定是低调但不平凡的一生。 但也有一些官员面对利益的诱惑,犯罪份子拉下了水,迷失了自己,丧失的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沦落为人民的罪人,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破冰行动》让我看到,你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背后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剧中嫉恶如仇的李飞、运筹帷幄的李维民、忍辱负重的蔡永强,这些英雄默默的付出,力量来自灵魂。正是这份信仰让这些信仰让他奋不顾身。作为年轻共产党员,要心存敬畏之心,更要心存感恩,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国家,感恩有这些无名英雄默默的付出,珍惜当下,努力生活。但也同时给我们警示:面对外来的一切纷扰和诱惑,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不畏黑恶势力,同黑恶势力作斗争,清白做人,踏实干事,才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追求的道路。
《破冰行动》爱国主义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近日观看了由傅东育、刘璋牧执导,黄景瑜领衔主演的电视剧《破冰行动》,这是一部真实还原缉毒事件的写实主义力作。该剧是由2013年广东陆丰“雷霆扫毒”真实案件为原型,揭露了亚洲制毒第一村—陆丰博社村的兴起与灭亡,此村通过“产业化经营”、“地方性保护”、“家族式运作”等手段,让陆丰村由“穷村”跃升为“富村”,同时也让该村的致富产业——,占有量超全国市场份额的1/3,其贩毒行为已经到了非常疯狂、猖獗的地步。而以李飞、养父李维明、亲父赵嘉良为首的两代缉毒警察,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一线,深入“毒窝”,以恪尽职守、机智勇敢、奉献牺牲的职业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两代人对缉毒“上瘾”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视剧,感触很深,“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描述。试问,在人人都谈“毒”色变的年代,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面对暴力敢于亮剑,面对暴利甘于免疫,归根结底,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为人民“上瘾”的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坚守与行动的指南,为的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是从群众中来,就应该回到群众中去,多听取老百姓的心声,把老百姓的事当做大事,真正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要有一颗“为人民务实”的心,发挥小我的大能量,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韧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走好新时代的奋斗之路,展现时代最美的风姿。
《破冰行动》爱国主义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一部以缉毒为主题的电视剧《破冰行动》在全国热播,吸引了无数观众。该剧取材自2013年广东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中的陆丰扫毒、歼灭“制毒第一村——博社村”的真实事件。
作为一名喜欢追剧的年轻人,我其实对此类剧本不是太感冒,但因为《破冰行动》改编自真实大案,在观看前几集之后,从其浓郁的写实风格和缉毒之艰难来看,剧情确实震撼人心,主人翁执着办案,大公无私的精神,难能可贵。
通过观摩,尤其是剧情的真实,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形势真的很严峻。回想起以往在电视新闻中看到的缉毒场景,毒贩贩毒手段的科技化、智能化升级,着实大大增加了缉毒民警破案的困难度。
更能让我想象到,缉毒民警的每一次出勤,每一次战斗,每一次破案,除了付出巨大的心血,他们与毒贩较量的“每一次”,都是生与死的较量。
剧中,很多网友对“李飞”、“陈珂”两位角色的剧情表现不是很满意,但我不这样认为,反倒觉得他们演的很真实。试想,在与毒贩的一次次碰撞中,谁又不是胆颤心惊?谁又不在负重前行?
特别是“李飞”与亲身父亲重圆,最后亲眼目睹父亲被毒贩杀害的那一刹,着实让人心痛,催人泪下,也让更多人深刻理解了缉毒民警的心酸史,懂得了岁月静好,但该履行和须肩负的责任。
这部剧,无论从主角还是配角,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场精彩的较量。从国家到地方,“禁毒”已不再是一句口号,一个从新闻、从电视上了解的熟悉又遥远的名词,这个词语已经深入民心,扩大到全社会,是每一位老百姓都应该牢记并自觉抵制。
随着“6·26”禁毒日的到来,“禁毒”再次回归大众视线。我坚信,我们身边的“禁毒”工作终将会取得长久性的胜利!
在此,向《破冰行动》中的演员,我想说,你们演的太精彩!对从事缉毒工作的民警,想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你们真的太优秀!对身边的人想说,珍惜生命,从你我做起,自觉抵制,用自己的努力和辛勤,换回自己应有的幸福生活。
《破冰行动》爱国主义观后感心得体会(五)
最近大火的一部电视剧《破冰行动》让普通百姓看到了禁毒缉毒工作的危险性与重要性,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近到你不知不觉中可能就和它碰过面;也离我们很远,远到只要你把握不好奇不传播不接触的底线就能一辈子与它无交集。
国家禁毒办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形势报告》支出,2018年,中国现有吸毒人数首次出现下降,国内形势呈现整体想好、持续改观的积极变化。同时,报告也显示,目前成为滥用“头号”,“互联网+物流”则成了贩毒活动的主要方式。这使得花样翻新,对公众更有迷惑性,需要广大群众更加谨慎。而贩毒活动搭上互联网便利快车而产生的隐蔽性,则让缉毒行动更加耗费时间。
与此同时,身在农村基层的笔者也发现,在广大农村,还存在着很多农民群众认识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有些农户认为在自己家中种上几颗罂粟花,不仅漂亮好看,果实还可以用来包饺子、炖肉增加美味程度。如此荒谬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而农民群众却不自知。这就需要我们基层机关干部,加强宣传广播力度,对农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增强他们对及我国禁毒形势的认识,从而自觉抵制,进而以身作则,远离,并成为新的禁毒宣传志愿者。
远离,让生命更有尊严,让阳光照进生活每个角落,需要你我共同努力。